黃檗茶

黃檗茶

黃檗茶是產於江西省宜豐縣的歷史名茶,與禪宗融為一體,是中國茶產品中的一朵奇葩。

黃檗茶
黃檗茶,號稱“中州絕品”,自唐代開始為貢茶,與禪宗融為一體,茶禪一味。歷經千年,黃檗茶依然牽引著無數茶客,品茗開悟,洗心去塵。
黃檗茶的產地――江西宜豐黃檗山
黃檗茶自古產於江西省宜豐縣黃檗山。黃檗山位於宜豐縣城西北96華里處的黃崗鄉黃檗村境內,以禪、茶、泉、竹“四絕”而名聞天下,是禪宗名山,為我國佛教禪宗五大禪宗之一臨濟宗的祖庭聖地,也是贛西北著名的風景名勝。黃檗山主峰仙姑崬海拔一千四百餘米,境內山勢磅礴,層巒疊嶂,山高林密,林木蔥鬱,整日雲騰霧繞,飛瀑鳴泉,氣象特雄,景色極為幽雅。山中古蹟,主要有古寺、塔林、虎跑泉、龜石、飛瀑等,還有名人題詠,形成道場塔林、峽谷飛瀑、清泉幽徑、奇石險峰、古木香茶六大景觀。
黃檗山原名鷲峰,自古為佛門聖地,地方史乘上稱其為“釋家祖庭”。曾有西域僧人住此峰,見山形如天竺鷲嶺,故名鷲峰,並建鷲峰寺。唐開成年間(836-840),希運禪師得百丈正傳後卓錫鷲峰。希運幼時出家於福建福清縣之黃檗山,為紀念家鄉,於是將鷲峰改山名為黃檗,易寺匾為黃檗寺。希運在此倡立“無心”說,與弟子義玄共弘法理,終成氣勢,創立了中國南禪宗五大派之一的臨濟宗,並使之廣揚中外;山也蜚聲天下,名蓋福建黃檗。相傳唐宣宗李忱未登基時,曾遊方至北,在飛瀑前與希運聯詩。此後,歷代文人豪士多慕名而至,來此登臨勝景,留下許多傳頌千古的名篇。昔時寺僧園戶就在寺旁的空地上和附近山谷間開荒種茶,設立茶園,加工生產出來的茶就是黃檗茶,品質卓絕,具有形美、色碧、香高、味醇等特點,故又號稱“中州絕品”。
黃檗茶生產現狀
江西省宜豐縣黃檗山黃檗人種茶制茶沿襲至今,家家有茶輔,戶戶即茶廠。一口鍋一焙火便是一個手工茶棧,做工十分考究和精製:一是摘露水茶;黃檗人太陽出山後不採茶,頭水茶以“一芽兩葉”為標準。二是“加花”;黃檗村及附近的農家有栽花制茶的習俗,制茶時將盈香的花骨用絲線一串串綴起,封箱焙乾後,把線拎出使茶“有花之奇香而無花之形骸”。三是專制“瓜片茶”;其製作很是叫絕,經殺青、扎葉、炒片、炭焙四道工序;竹枝作炒具,烘焙用木炭,鮮葉不過夜,保持其葉嫩、香釅、湯色、味醇、耐沖的獨特風味;瓜片茶上世紀30年代獲德國萊比錫世博會銀獎,上世紀50年代榮獲“華中地區優質產品銅牌獎”。
清至民國,黃檗茶開始衰落。到上世紀40年代,黃檗茶几盡弛廢,年產量僅僅250千克。民國期間,以黃檗茶加工的盈科泉花茶,馳名中外,其中以“珠芝銀針”品質最佳,其茶條緊曲,形成鉤狀,香氣柔和而幽長,滋味濃醇鮮爽,湯色明亮,沖泡時如銀針直立,時沉時浮,此起彼落,令人陶醉。民國21年(1932年)獲華東區銅牌獎,次年又曾參加德國萊比錫國際博覽會展出,獲得優秀獎。
近40年來,黃檗茶才重新有了很大的發展。解放後黃檗茶改名為“雲霧毛尖茶”,是利用江西省宜豐縣黃檗山生產的毛茶,經宜豐縣盈科泉茶廠按照傳統的方法精製加工而成。因黃檗山還有虎跑泉,故黃檗茶亦稱“虎跑茶”、“黃檗毛尖茶”。盈科泉是宜豐傳統茶號,以產花茶為主,尤其是“珠蘭銀針”最有名。雲霧毛尖茶在製作工藝上,進一步改進傳統的製作工藝,使其日漸精細和科學化。此茶在製法上頗為考究,需經三炒、三揉、三烘焙,製成後還需經過五六次的揀選和分級,因而其特級茶也曾有“中州絕品”之譽。成品雲霧毛尖茶條索壯實,湯色澄碧,滋味乾爽純正,香氣持久。沖泡後,掀起杯蓋,茶葉上浮下竄,有龍鳳呈祥之勢;呈雲霧繚繞之狀,為綠茶中的珍品。
解放後成立石花尖墾殖場,1961年就開始了改造黃檗茶老茶園,栽種新茶葉。1973年在井頭、春坑建立了茶葉基地,配有專業隊伍。1986年太陽嶺藥場改稱林場後,茶葉基地不斷擴大。1987年茶園面積392畝,產乾茶2.76噸。1988年太陽嶺黃檗茶列為全場農業開發10大商品基地之一,1991年茶園面積406畝,產乾茶3噸,暢銷省內外。現在黃檗山腳下,太陽嶺、天子山光兩個茶場每年可產“劍峰”、“銀針”、“毛尖”約800—1000斤,市場售價一般在每斤550-1200元的水準,主銷北京、廣州、長沙、武漢以及港澳地區。 新近成立了江西黃博士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集中全宜豐縣茶葉生產力量,聯合生產發展黃檗茶,並與科研院校華中農業大學茶學專業合作,實現高品質地生產黃檗茶。

相信隨著宜豐縣旅遊的發展以及多方面的努力,黃檗茶將重新煥發出歷史名茶的光輝。

黃檗玉芽黃檗玉芽
黃檗玉片黃檗玉片
黃檗玉針黃檗玉針
黃檗玉峰黃檗玉峰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