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用擬層孔菌

藥用擬層孔菌

藥用擬層孔菌(學名:Fomitopsis officinalis (Vill. : Fr.) Bond. ),別名:苦白蹄、新疆叫做“阿里紅”。屬多孔菌科、擬層孔菌屬。分布於雲南、四川、新疆、河北、江西、內蒙古、黑龍江、吉林。生落葉松樹幹上,引起樹幹材褐色塊狀腐朽。也生在南松等針葉樹幹上。為民間使用的藥材,治療腹痛、感冒及肺結核患者盜汗和慢性氣管炎,毒蛇咬傷。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藥用擬層孔菌藥用擬層孔菌

子實體大型。馬蹄形至近圓錐形,甚至沿樹呈圓柱形,菌蓋寬2-25cm,初期表面有光滑的薄皮,以後開裂變粗糙,白色至淡黃色,後期呈灰白色,有同心環帶,龜裂。菌肉軟,老時易碎,白色,近白色,味甚苦。菌管多層,同色,管孔表面白色,有時邊緣帶乳黃色,圓形,平均每毫米3-4個。提孢子卵形,光滑、無色,4.5-6μm×3-4.5μm。

生態習性

生落葉松樹幹上,引起樹幹材褐色塊狀腐朽。也生去南松等針葉樹幹上。

分布地區

河北、山西、雲南、四川、吉林、黑龍江、內蒙古、甘肅、新疆、福建等。

經濟用途

為民間使用的藥材,新疆叫做“阿里紅”,治療腹痛,感冒及肺結核患者盜汗和慢性氣管炎,毒蛇咬傷。對小白鼠肉瘤180和艾氏癌的抑制率為80%。另含齒菌酸(ehuricoic acid)等。引起樹幹材褐色塊狀腐朽。

藥用價值

中藥化學成分

全草含羊毛甾醇(lanosterol),硫色多孔菌酸(sulphurenicacid),齒孔酸(eburicoicacid),去氫齒孔酸(dehydroeburicoicacid),齒孔醛(eburical),齒孔醇(eburicol),齒孔二醇(eburicodiol),16α-羥基齒孔酸(tumulosicacid),去氫齒孔酮酸(dehydroeburiconicacid),及苦白蹄酸(officinalicacid)。

中藥化學鑑定

藥用擬層孔菌藥用擬層孔菌

(1)本品粉末易溶於氨水或鹼液,遇水呈粘稠狀。

(2)取本品粗粉1g,加乙醇10ml,浸漬30min,濾過,濾液供以下試驗:①取濾液點於濾紙上,乾後,噴溴酚藍試液,在藍色背景下顯黃色斑點。(檢查有機酸)②取濾液1ml於蒸發皿中蒸乾,殘渣加冰醋酸及醋酐各1ml溶解,加硫酸1-2滴,溶液由棕黃色漸變棕紅色,並有污綠色螢光。(檢查三萜類)

生藥材鑑定

1.性狀鑑別子實體多呈馬蹄形,或不規則瘤狀,與樹幹著生面扁平,直徑8-30cm以上。表面淡黃色或灰棕色,較粗糙,有時可見同心環紋或不規則裂隙,邊緣鈍。管口面類白色或淡黃色,管口圓形,每1mm間3-4個。縱剖面可見菌管多層。質輕,疏鬆,易碎,並有粉塵飛出。氣微,味苦、微甘。

2.顯微鑑別粉末特徵:灰黃色。菌絲無色、無隔,有分枝,直徑3-4μm。孢子圓形或卵圓形,直徑3.5-5μm。

藥理作用

齒孔酸使動物汗腺周圍血管收縮而止汗,但不影響汗腺分泌,亦不擴瞳,作用約持續20分鐘。內服齒孔酸,對胃有刺激作用。

性味

甘;苦;溫;無毒

功效分類

止咳平喘藥;祛風除濕藥;消腫止痛藥;利尿藥;解蛇毒藥

功效

止咳平喘;祛風除濕;消腫止痛;利尿;解蛇毒

主治

咳嗽;哮喘;慢性風濕性關節炎;胃痛;咽喉腫痛;牙周炎;尿路結石;水腫;毒蛇咬傷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6g;或研末。外用:適量,研末醋調敷。

用藥禁忌

不宜過量服用。過量可引起傘菌酸中毒。

藥材基源

為多孔菌科真菌藥用擬層孔菌的子實體。

採收和儲藏

夏、秋採收,切去粗糙外皮,曬乾,磨碎。

出處

《中華本草》

菌物界(五)

“菌物界”這個名詞是我國學者裘維蕃等於1990年提出的,並已得學術界的一定支持,這是指與動物界,植物界相併列的一大群無葉綠素,依靠細胞表面吸收有機養料,細胞壁一般還有幾丁質的真核微生物。一般包括真菌,粘菌和假菌(卵菌等)3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