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栓菌

白栓菌

白栓菌(拉丁名:Trametes albida)又名白迷孔菌,為非褶菌目、多孔菌科、白栓菌屬。分布於貴州、雲南、四川、河北、江蘇、山西、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南。生於闊葉林腐木上,也生於松木上。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白栓菌白栓菌

拉丁名:Trametesalbida
其它名:白迷孔菌
分類地位:菌物界>擔子菌門>異擔子菌綱>非褶菌目>多孔菌科>白栓菌屬
保護級別:未列入
瀕危等級:無危
可信度:3級可信度
野生馴化:野生
水生陸生:陸生
市外分布:貴州,雲南,四川,河北,江蘇,山西,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南

識別特徵

白栓菌白栓菌

子實體小,無柄,菌蓋半圓形或平伏面反卷,常左右相連呈覆瓦狀,0.4-2cm×1-4cm。厚0.2-0.7cm,革質,表面白色,有不明顯同心環棱或無環紋,或有微細絨毛,邊緣薄而銳。菌肉白色,厚0.1cm。菌管長1-5mm,近白色,管口多角形至稍彎曲或近褶狀。擔子呈棒狀,無色,4小梗。孢子長橢圓形至圓柱形,有時稍近紡綞形,6-15μm×4-6μm。

生態習性

生於闊葉林腐木上,也生於松木上。

分布地區

河北山西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南廣西陝西四川貴州雲南

保護及保存現狀

自然野生。

主要用途和價值

該菌產生節卵孢素(oosponol),實驗表明,自發性高血壓的大白鼠經腹腔內給藥,顯示出強的降壓作用。家免皮下注射節卵孢素結果表明其促進毛細血管滲透性的作用較組氨酸及運動徐緩素(biadykinin)為強,對小白鼠肉瘤180的抑制率達70%-80%,對艾氏癌的抑制率為98%。另外,引起闊葉樹或針葉樹木質褐色腐朽。

菌物界(五)

“菌物界”這個名詞是我國學者裘維蕃等於1990年提出的,並已得學術界的一定支持,這是指與動物界,植物界相併列的一大群無葉綠素,依靠細胞表面吸收有機養料,細胞壁一般還有幾丁質的真核微生物。一般包括真菌,粘菌和假菌(卵菌等)3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