蓋維秀

蓋維秀

蓋維秀,東營市東營區第三中學教師。

基本信息

簡介

蓋維秀老師1988年7月畢業於東營師範學校,1995年取得曲阜師範大學本科學歷,高級教師,中共黨員,現任教於東營區英才國小、副校長。在教苑已耕耘二十多個春秋,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二十多年如一日,積極投身於教育教學改革,孜孜以求,勇於創新,取得驕人成績,教育教學成果顯著。是東營區首位受到教育部表彰的“全國教育科研優秀教師”、“山東省特級教師”、“東營市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東營市十大功勳人民教師”、“東營市首屆名師”。
先後獲得榮譽:“全國教育科研優秀教師”、“山東省特級教師”、“山東省優秀教師”、“山東省基礎教育名師”、“山東省校本教研先進個人”、“山東省優秀實驗教師”、“山東省電化教學先進個人”、“中國教育教學研究專業委員會會員”、“山東省國小數學教學先進工作者”、“東營市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東營市十大功勳人民教師”、“東營市首屆名師”、“東營市教學能手”、“東營市青年科研骨幹”、“東營區十大傑出青年”、“中央教科所課題研究推廣先進個人”、全國教育科學“九五”教育部課題組“先進個人”、“十五”“全國課題研究先進個人”等30項榮譽稱號。受省教研室和多家出版社的聘請參與教材、教輔等編寫十幾種;擔任2本教育專著的副主編和編委等。她專注於課堂教學改革,不斷創新班主任管理和校本研修模式,用熱情和智慧踐行了自己的教育理想。在東營市教育飛速發展的今天,已成長為全市乃至省內外有一定影響的優秀研究型、專家型教師,在國小教師中出類拔萃,發揮著帶動和輻射作用。
善於學習,做教育理論的先行者
一個好的教師應該有精深的專業知識、廣博的非專業知識、開闊的人文視野、深厚的教育理論功底。她制定了“我讀書,我幸福”讀書計畫,並且帶領全校老師一塊閱讀,除了讀教育、學科、繼續教育等必讀書目外,還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朱永新的《理想教育》、法國著名教育家盧梭的教育專著《愛彌爾》等近三十部教育著作。撰寫了近10萬字的教育筆記,在閱讀中走近大師,不斷在書香中充實自我。她珍惜每一次參加教育培訓的機會,把每次培訓都看作自己成長進步的階梯,認真記錄培訓過程,撰寫培訓感悟,把自己的教學與專家的教學思想進行比較,分析差距,把其精髓在教學實踐中去嘗試,並及時傳達給全校的老師,與他們一起實踐、分享,帶動大家共同進步。她堅信反思是教師不斷成長的基石。在教育實踐中,她善於發現各種典型事件及一些有價值的教育問題,及時記錄下教學中的經驗體會,通過不斷的反思加快自己成長的步伐,努力做教育理論的先行者。
勇於創新,做課程改革的踐行者
有人說“名醫一把刀,名角一台戲,名師一堂課”。教師的主陣地在課堂,教師的真功夫在課堂凸顯,教師的價值在課堂得以實現。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育的技巧的全部奧秘就在於熱愛每一個學生”。“當一名學生喜歡的老師,當一名智慧型的老師。”從初為人師到現在一直是她的不懈追求,教孩子的今天,想孩子的明天。給孩子一杯靈水,自己要成為一條奔流不息的小溪,為學生的終身學習、終身發展奠基。積極投身新課程改革,不斷創新教學方法,從“單元目標教學”到“分層次教學”等等每一次課改,她都是中堅骨幹,率先實踐,逐步在教學上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風格。率先在學校實驗和推廣“創新學習”的分組學習教學模式,後形成“基於分組學習的思維對話教學模式”,並在學校,全區全市推廣,到學校參觀觀摩者絡繹不絕,學校承辦全市課堂教學現場會,研究成果獲得山東省第三屆省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被《中國教師》等多家媒體深入報導。“重興趣、分層次、輕負擔”教學,深受學生歡迎,取得明顯的教學效果,在她的課堂,學生思維活躍、個性張揚,師生關係和諧,學生會思考,生成資源特別多,真正把學生教聰明了。功到自然成,所教過的班級不論原來基礎高低,經過努力都能取得很好的成績,無一人掉隊,老師們都稱其有“魔法”。多次參加全國、省、市區各類賽課評選,均取得好成績。
15年的班主任工作,她用智慧、用心、用愛去教育學生,柔性管理,師生共同成長。創新實施了“我是班級小主人”的自主管理模式,把班裡的每一件事情都交給學生管理,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培養學生從小就有“自我教育”的意識、“自主管理”的能力,激發了學生的自我需要和內在潛力,養成了自立、自信、自尊、自強的行為習慣,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基。所倡導的與學生書信交流,走進學生心靈的對話,取得很好的教育效應,學生和家長深懷不忘。培養了一大批品學兼優、能力突出、公眾認可的優秀學生,贏得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讚譽。
她率先在班級實行了“無批評周”、“閃光的足跡”等過程性評價,減輕了學生的心理和課業負擔,提高了學生的參與班級事務的積極性。針對單親家庭子女教育問題,承擔了中央教科所素質教育重點課題《後進生的轉化》,積累了大量的鮮活的實例,撰寫的《問題學生沒問題》被重點推廣,研究成果和經驗多次在省、市、區和學校教學研討會上交流和推廣,得到了教育同行、學生、家長的一致好評。
精於研究,做教育科研的排頭兵
當老師就當一名科研型的老師,不做教書匠,要當教育家,是每一位教師畢生追求的目標。她將課題研究作為提升專業成長的載體,帶領老師們扎紮實實搞科研:先後實驗推廣了國家、省、市、區28個課題,其中主持的中央電教館“十一五”重點課題子課題“信息技術與國小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整合的模式與方法研究”和“網路環境下國小英語課堂教學的模式與方法研究”已與2009年12月結題,並取得豐碩成果;主持的中國教育學會“十一五”科研規劃“國小德育課程生活化創新教學實踐與研究”取得優秀成果於2010年8月結題,研究報告、實驗報告、教學案例、試教體會、大會發言交流等6項成果分獲國家優秀科研成果一二等獎;省級課題“國小數學研究性學習的探索與實踐”已圓滿結題;在此課題研究過程中撰寫的論文《國小數學小組合作學習實效性的研究》被省教育學會基教育課程研究專業委員會和小研究性學習理論與實踐研究課題組吸收為省研究性學習第二屆課題研究工作會議交流材料;個人3次獲省級獎,全校師生獲得研究成果獎45項;承擔的中央電教館“十五重點規劃課題”“信息技術與國小學段學科整合的理論與實踐”以優秀級圓滿結題。在整個課題的研究過程中,作為課題的負責人和實驗教師,帶領老師們制訂方案、搞研究課、中期匯報、總結做好階段成果匯總和推廣,在東營區作經驗介紹4次,培訓教師300餘人。作為主筆人、匯報人在結題現場會上受到與會專家的一致好評。因成績突出,獲全國課題研究先進個人稱號;“國小數學足跡式評價”結合新課標的精神重點研究推廣,受到省教研室的好評;“國小研究性學習的方法與案例研究”、“減輕小學生過重課業負擔的研究”、“國小綜合實踐活動與課堂教學”等3項省級課題的研究,多次作公開課和經驗交流;2007年5月被評為“山東省綜合實踐課題研究先進個人”;“國小數學學具套用與推廣實驗”獲“中央教科所課題研究先進個人”;“校本教材的開發和套用”走在了全市的前列,多次獲教科研成果獎,並介紹推廣經驗等等。
近年來,不斷總結和推廣自己的一些經驗和做法,積極撰寫教育教學文章,先後有20篇論文在國家、省級教學論文評選中獲獎,14篇論文在各類報刊上發表。其中《讓數學在生活中放飛》等3篇獲國家級一等獎,《談國小數學課堂教學中有效情景的創設》等5篇獲省級一等獎;《校本教研因實效過程管理而美麗》和《基於分組學習的思維對話式國小數學教學》等分別發表於全國核心期刊《當代教育科學》、《中國小教師培訓》、《國小教學參考》等;《如何理性對待學生質疑》發表於《河南教育時報》,10篇分別發表於《新課程教學案例》《國小教學設計》等。2011年9月、12月,參編的《基於分組學習的思維對話教學探索》、副主編《課堂觀察:診斷性案例與行動省思》兩書分別由天津教育出版社出版;先後參與了青島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國小數學》、《國小數學基礎訓練》、《國小數學AB卷》、《寒假生活》及北師大版《開心自助餐》等多種教材、教輔的編寫工作;2007年1月受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委託主編國標板北京教材國小數學《一課三練》;2006年至2007年編寫《中國國小數學報》四種版本,2012年至2013年受《課程導報》之約,參與了編寫。
甘於奉獻,做教師專業成長的引路人
“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作為學校教學教科研的負責人和省市名師,她在注重自身業務能力提高的同時,積極搭建平台,與老師們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和成功經驗,為引領教師專業成長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她1998年率先在學校推行了“師帶徒”工程,2008年成立了“名師工作室”,利用教研活動和業餘時間,為老師們講解教育教學理論、新課程理念及備課上課的方法和技巧,及時把最新的教育科研信息和教改動態傳達給每一位教師,指導和帶動教師走專業化發展之路。在每年學校的教學活動和各種教學比賽中,她認真為每位參賽教師進行精心指導,帶領他們磨課,一遍不行兩遍,有的甚至連聽六七遍,一句一句的示範,累得筋疲力盡。她還積極提供平台讓老師們多參與教科研活動和培訓,在學校領導的支持下,她多方聯繫名校、名家,老師們參與培訓的足跡遍及全國各地。利用自己是省市名師參與國家級活動的機會,為老師們爭取到參加中國教育教學研究會等國家、省級單位舉辦的各種成果評選的機會。在學校開展課題研究工作過程中,每一項課題,她都是指導者、培訓者和帶頭人,學校每次開課題研討會,她都給老師們作講解和培訓,帶動了一批科研骨幹,推動了學校教育科研的發展。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她指導的老師在業務上得到了質的提升,在各種教學比賽活動特別是課堂教學比賽中均取得可喜的成績,其中區一等獎45人次,市一等獎28人次,省級以上獎勵10人次;自2005年到2011年,每年都有近100人次在國家、省市級論文、優質課、案例等評選中獲獎;她所帶的徒弟都已經成為市級教學能手,其中有9名躋身市、區名師行列。
在擔任國小部教科室主任的13年裡,她不斷創新校本研修方式,積極倡導主題式校本研修,開創了“1+5+N”的研修模式,喚醒了教師對自我專業成長的執著和熱情,培養了一大批教育科研骨幹教師,提高了校本研究的實效,在市區受到廣泛好評。“科研興校”、“名師帶名校”、“校本培訓”、“校本教研”等工程都取得了可喜成績,為學校爭得了榮譽:“全國教育科研先進單位”、“全國課堂教學先進單位”、“全國新課程改革先進單位”、“山東省教學示範校”、“省校本培訓示範校”、“省校本教研示範校”等。
2013年9月,任職於東營區英才國小,她將以更大的熱情和執著,投身奉獻於新的崗位,奉獻沒終點!正如東營市十大功勳人民教師授予她的頒獎辭:仰望星空,她用灼見編寫著教育夢想;腳踏實地,她用智慧播撒著書香。當孩子們承載著責任與理想振翅飛翔的時候,成功與幸福成為她職業生命的光彩寫照!

第七批山東省特級教師(一)

評選特級教師,對提高中國小教師地位,增強教師的光榮感、責任感,表彰特別優秀的中國小教師、樹立榜樣,激發廣大中小教師教書育人的積極性,促進基礎教育事業的發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