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在柱

張在柱

張在柱同志是政治特級教師,山東省濰坊一中高55級、58級、61級、64級年級主任、黨支部書記,原濰坊一中教導處副主任兼高中部主任、科研部主任。

基本信息

概述

張在柱同志1986年大學畢業,20年來他一直工作在教育教學第一線,他虛心好學,求真務實,認真研究教育教學規律,是我校乃至濰坊市思想政治課教學的學科帶頭人,在教育界享有較高的知名度,被譽為學者型教師、專家型班主任,管理的行家。現濰坊七中副校長。

多次受到上級的表彰:1994年被評為濰坊市高中政治教學能手,1996年被授予濰坊市“教書育人先進個人”稱號,1998年被濰坊市委授予“優秀共產黨員”稱號,1999年被國家教育部、中宣部授予“全國優秀政治教師”稱號(山東省僅三名),2001年被評為濰坊市教學一線優秀共產黨員,2004年被評為濰坊市專業技術拔尖人才並成為濰坊市專家協會首批會員,同年被評為濰坊市優秀共產黨員,2005年被評為濰坊市特級教師,2006年被評為濰坊市教育系統優秀共產黨員,2006年被評為濰坊名師,2008年被確定為濰坊市終身教學能手,2010年當選山東省特級教師。

事業的痴心人

從走上講台的那天起,張老師就深知自己肩負著教書育人的神聖職責,肩負著培育英才的崇高使命。二十多年來,他全心全意撲在教育事業上,虛心學習老教師的寶貴經驗,潛心研究教育教學規律,專心提高教育科研素養,一心追求教育教學的高效率、高質量 、高水平。在長期的教學生涯中,他的課堂教學受到學生的熱烈歡迎,受到同事的高度評價和領導的充分肯定。在教學工作中他勇挑重擔,多年執教高三畢業班,一直奮戰在教學第一線,工作勤勤懇懇,任勞任怨,處處為人師表,事事模範帶頭。1998年,他除了主動承擔高三兩個文科班的教學任務,還兼任班主任、教研室主任、高三級部主任。長期的超負荷運轉,影響了他的身體健康,醫生要求他儘快做手術。當時正值備戰高考的緊張時期,為了不耽誤學生的學習,他選擇星期日做了手術。手術後第二天就站在了講台上。右手不能寫字,就試著用左手寫。出於對教師的關心和愛護,學校領導特批他休息一周。而出於對教育事業的摯愛和執著,張老師一天也沒有離開講台。他的敬業精神使學生深受鼓舞,也激勵著全體高三教師拼搏奉獻。當年的高考取得了濰坊一中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優異成績。尤其引人矚目的是,他所教的政治學科高考成績連續三屆在濰坊市十四所省重點中學中名列第一,他帶的班級90%以上的學生進入大學深造。此後,他所分管的2001年、2004年高考也都創造了濰坊一中歷史上的輝煌。2004年高考本科錄取636人,在濰坊一中歷史上首次突破六百人大關,其中考入清華、北大7人,綜合文科成績在濰坊市二十三所重點中學中榮登榜首,獲濰坊市教學成果一等獎。

學科的帶頭人

1997年,已經成長為政治學科骨幹的張老師開始擔任政治教研室主任。面對高考競爭日益激烈的趨勢,面對政治學科多為經驗不足的年輕教師的現狀,他帶領全室教師認真紮實地搞好日常教學工作,不斷提高課堂效率以保證政治課的質量,同時以高度的責任感加強對年輕教師的培養。程亮老師分配到濰坊一中後,他除了關心其生活,業務上更是悉心培養。經常隨堂聽課,分析得失,傳授方法。短短几年,程老師脫穎而出,成為獨當一面的骨幹教師,獲濰坊市優質課一等獎和教學能手稱號,連續三年執教高三,高考成績突出。在他的關心和幫助下,年輕的王金鳳老師也迅速成為高三年級的主力,和程亮老師一道被評為最受學生歡迎的教師。有了這樣一位優秀的學科帶頭人,政治學科很快成長壯大起來,成為濰坊一中的拳頭學科,多次被評為“先進教研室。”

教改的熱心人

結合政治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學習實際,他大膽改革政治課教學,進行了“三結合”教法的改革實驗。其基本框架如下:

“三結合”教改實驗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加深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提高了課堂效率和教學成績,收效十分顯著。

在學校“精講、互動、高效”教改實驗開題後,他帶領教師確立了本室改革實驗的子課題:“自學——探究——歸納——遷移”,並加強研究和實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全室教育教學成績突出,全室12位教師中市教學能手就有5人,省優質課一等獎1人,市優質課一等獎7人,發表國家級論文和市級論文數篇。

他利用寒假帶領學生成立了研究性學習小組,開展研究性學習,成果顯著,得到了省教育廳專家的高度評價。其中《中學生“厭學”成因及對策》,得到了教育行政管理部門的重視,全文發表在《濰坊日報》上,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

在新學期里,為貫徹學校提出的“構建自主高效優質課堂”的發展戰略,他又帶領全組、全級部的老師積極投入到新課改中去,並主持子課題《新課程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模式的實驗與研究》的研究任務。教研教改大大提高了課堂效率,取得了顯著的教學效果。

學生的知心人

熟悉張老師的學生及學生家長都稱讚他是“專家型班主任”。在擔任班主任的十多年中,他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他了解當代中學生的心理特點,注重探索適合當代中學生特點的班級管理方法,創造性地開展工作。他首創“目標管理”法,不僅使班級管理規範化,而且使班級管理有綱可抓,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全校隨即推廣開來,成為濰坊一中學生管理的主線。

他關心學習好的同學,更關注學困生的學習。班中有一名叫米傑的學生,文化課基礎差,經常違紀。他耐心找米傑談心、家訪,因材施教,鼓勵他由文科轉考美術。在他的幫助、啟發下,米傑明確了自己的目標,認識到了自己的美術天賦,奮發努力,以優異成績考取了中央美術學院。這是濰坊一中第一位考入中央美院的學生,在社會上引起了轟動。梁金勇因家庭特別困難而輟學,他幾經周折,終於把學生勸回來,並帶頭為學生捐款。在他的帶領下,全班同學為梁金勇捐款1500餘元,使其順利度過高三,考取了一所重點本科大學,大學開學時還給這位學生湊夠了一年的學費。梁金勇在給張老師的信中寫道:“沒有您的關心,就沒有我的今天,從您的身上我看到了人民教師的崇高、偉大,畢業後我也做象您這樣的教師。”

擔任主任後,他仍經常和學生交流,這其中有成績優秀的,有成績較差的,有違紀的,有心理障礙的……學生把他當成可信賴的朋友。通過談話,拉近了師生距離,給學生以信心和幹勁,既穩定了學生的情緒,又提高了成績。

管理的明白人

1999年,他被任命為教導處副主任兼高中部主任。在管理上,他注重調動全體教師的積極性,堅持“兩手抓”的方針:一手抓班級建設,確保教學秩序穩定;一手抓學科建設,確保教學成績穩步提高。堅持以人為本的工作理念和換位思考的工作思路,使整個級部既是一個團結戰鬥的集體,又是一個和諧溫馨的大家庭。老師們都稱他是管理的明白人。

對級部管理工作,他突出的特點是“高、嚴、細、全,多、新、實、遠”,即標準高、要求嚴、工作細、慮事全,方法多、敢創新、抓落實、眼光遠。他堅持文、理、音、體、美五類並舉,1997年他組建了濰坊一中第一個藝術班,2004年他戰略性地引導,成立了濰坊一中第一個新課程文科實驗班;為加強尖子生的培養,他又組建了濰坊一中第一個優秀生虛擬班,制定了一套切實可行的實施方案,並成立文科協會,進行強強聯合,智慧碰撞------這些舉措對濰坊一中的發展具有戰略意義。他所率領的教師集體,始終是一支特別能吃苦、特別能奉獻、特別能戰鬥的和諧集體。

高度的責任心和對教育事業的熱愛,使張在柱同志在教育戰線上屢創佳績。展望未來,他仍將滿懷信心地耕耘於教育的沃土,為濰坊一中再立新功,為濰坊教育再譜新篇。

第七批山東省特級教師(一)

評選特級教師,對提高中國小教師地位,增強教師的光榮感、責任感,表彰特別優秀的中國小教師、樹立榜樣,激發廣大中小教師教書育人的積極性,促進基礎教育事業的發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