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秀

曹雪秀

女,大學學歷,學士學位。淄博心理網加盟心理諮詢師。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多年從事中學教學工作,兼職學校心理輔導老師,曾獲高青縣首屆名師,淄博 市優秀教師稱號。近年參加全國十一五重點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課題,2009年3月朱建軍的意象對話培訓學習班,2009年12月參加了方舟的團體培 訓,2010年元旦參加李宏偉的繪畫療法。在此期間,參加網上各種形式的培訓,如楊鳳池的精神分析、韋志中的繪畫技術、心理劇、親子關係技能培訓等。並積 極參與多種形式的自我成長和督導,使自身的覺察力、感受力、實戰能力不斷提高。 諮詢的領域:青少年諮詢,親子關係諮詢、學校適應障礙,婚姻情感諮詢,以及 職業減壓和失眠治療等。

基本信息

簡介

女,大學學歷,學士學位。淄博心理網加盟心理諮詢師。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多年從事中學教學工作,兼職學校心理輔導老師,曾獲高青縣首屆名師,淄博市優秀教師稱號。近年參加全國十一五重點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課題,2009年3月朱建軍的意象對話培訓學習班,2009年12月參加了方舟的團體培訓,2010年元旦參加李宏偉的繪畫療法。在此期間,參加網上各種形式的培訓,如楊鳳池的精神分析、韋志中的繪畫技術、心理劇、親子關係技能培訓等。並積極參與多種形式的自我成長和督導,使自身的覺察力、感受力、實戰能力不斷提高。

諮詢的領域:青少年諮詢,親子關係諮詢、學校適應障礙,婚姻情感諮詢,以及職業減壓和失眠治療等。

諮詢特點

比較擅長用認知領悟和意向對話以及繪畫治療,特別是針對青少年發展諮詢。能夠用多種方法解決青少年的情緒問題。能比較快速、感受到來訪者身上存在的問題,並及時矯正,使來訪者心理水平大大提高,恢復原來的和諧健康的水平。

部落格

為心靈打開一扇窗 中小學生的厭學是一種常見現象,有的甚至會因此出現逃學和輟學。此類現象,有一部分屬於心理問題,而非品行問題。在輔導中我接觸到幾個此類逃學的事例,現在的一點分析與思考寫出來和大家分享。

為心靈打開一扇窗

案例一

一天,我正在上課,一名家長來送孩子,她把我叫到一邊說:“老師,俺孩子有病,很長時間不能上學了。現在病好了,在家活蹦亂跳的,一到學校,不是肚子疼就是眼疼,這一兩個月總往家跑,現在我送她來學校,請你轉告其他老師,她的作業完不成不用管她,只要能來上學就行,總在家,可愁死俺了!”

後來我從班主任那裡了解到,小紅(化名)是一名留守學生,父母在外地打工,跟爺爺奶奶一起生活。這學期剛開始,她不小心割破了手,流血很多。在外地打工的家長趕回來,把孩子照顧的無微不至,在家一住就是一星期。從此以後,她便經常生病,有幾次還在課堂上暈倒,每次回家休養都住很長時間。幾經反覆,學習成績也直線下滑,就更不願來上學。現在大約一兩個月沒有正常上課了。

從以上情況看,這個學生存在雙重焦慮。一方面因為是留守學生,平時遠離父母,內心缺失父母的親情關愛,偶然因病獲得關愛,即產生“生病獲益”的無意識曠課行為。另一方面因缺課造成學業下降,學習壓力增大,引發同學、師生緊張,最後形成復學困難。

從這個案例看出,厭學逃學的學生中,有一類是想通過逃學,引起父母、老師的注意,以實現自己未能滿足的願望,也就是滿足得到承認和關愛的心理需要。這個學生的症狀在心理學中被稱為“患病利益”。這種心理問題在留守學生中比較常見。這是產生厭學逃學的個人因素。

案例二

某周一上午,我正去簽到,看到兩位家長送孩子上學,那孩子在校門前踟躕不前,看樣子是極不情願進入學校。後來,我從班主任那裡了解到:小崔(化名)是一名初一學生,從國小五年級住校開始,就產生了上學障礙。不能住校,父母接送才能上學。國中時父親外出打工,不能接送,又出現上學困難。現在已經三個多月不能正常上學,一周斷斷續續的來上一兩天,那天來送他上學的是他姑姑和姑父,現在他寄住在他們家。

我找這名學生了解情況,他告訴我:“我從小和父母在一起睡覺,離開父母感到很害怕,不想住校。再說宿舍里很擁擠,我受不了。”我又問“你還有別的不想上學的原因嗎?”他說:“父母對我要求很高,我以前學習很好,都是前三名。到了國中後,有一次我因生病考的不好,父母非要我趕上,還要求我和某某考的一樣好。只要考不好,我媽就唉聲嘆氣。我怕考不好,乾脆不來上學。”

通過了解,我發現這個學生性格內向,不善於表達和溝通;與父母居住分離較晚,有很強的依賴心理;父母對其期望值很高,給他過大的心理壓力;學校頻繁的測驗和考試也給他一定的壓力。在各種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自身又不能及時宣洩,最後表現為逃避不上學。

由此可見:父母對子女的期望水平過高,會給孩子造成心理壓力。父母望子成龍,盼女成鳳心切,雖不打罵子女,卻不斷用語言向孩子施加壓力,通過流露傷心的情感向孩子施壓,這也是造成學生厭學的一個重要原因。也有的學生表現為健康情形欠佳,父母過分照顧,形成了較強的依賴心理,這是形成厭學逃學的家庭因素。

案例三

某班學生小高(化名)放學回家在路上摔傷,病假四天后,回校一天,又恰逢五一放假三天。等到開學卻不能正常到校學習。經過多方動員好不容易答應來校,卻在來校的途中跳下機車逃走。當我們找到他時,他正急急的往更遠處跑。

一見到他我就問:“你怎么了?為什麼不去上學?”他說“老師,我不願意去上學。”“能告訴我原因嗎?”“他們都說我,也有人罵我,說我裝病逃學。我很生氣,就不願意去上學。”“他們是誰?能告訴我是誰最讓你受不了嗎?”“小倩(化名),她總是說我,還笑話我!”

深入他的班級,我了解到,小高和小倩本是同組成員,小高是正組長,小倩是副組長。在去年的期末考試中,小倩發揮理想,考了班級前三名,超過了正組長,被調到其他組任組長。從那時起,小高的內心就有一種莫名的自卑感,又恰值青春發育期,對自己的形象特別注意,很在乎同學們的評價,而當原來不如自己的同學各方面超過自己時,便產生了心理障礙。這次有傷在家,回校遇到了同學們的議論,尤其是小倩的“譏笑”,不能承受於是其心理壓力轉化為逃學表現出來。

通過這一案例,我發現在學校生活中,被同學恐嚇、害怕被同學打罵,班集體中有不良風氣,恃強凌弱等等這也是造成學生厭學逃學的一種重要因素。

從這些案例中我們看到,由於升學壓力過大,學校通過各種方式加大對學生學習的管理和要求,不斷的向學生灌輸“學而優則仕”的觀念,一旦成績不理想,就會受到責罰或加重課業負擔。來自班級同學、學校、家庭、社會和自身的壓力,會讓一部分心理承受能力差,性格內向且不善於及時疏導消極情緒的學生產生了厭學和逃學行為。

要解決他們的心理障礙,打開“心結”,需要幫助他們的人,能從內心理解關愛他們,設身處地的為他們著想,並運用一定的技巧和方法,幫他們走出暫時的困境,健康發展。我是這樣與他們交流的。

案例一的過程:

師:你還願意來上學嗎?

生:願意,但是我看不見字。

師:這個不要緊,只要能聽就能來上學。你能給我說說,你不想來上學還有別的原因嗎?

生:我生病耽誤了上課,老師一找我,我就害怕。同學也說我笨,說我拉了小組後腿。

師:那你是喜歡負責任的老師還是不負責任的老師?

生:負責的。

師:老師找你正是對你負責呀!這不正是你喜歡的老師嗎?

生:嗯。(學生緊張的表情開始變得輕鬆)

師:現在咱們實行小組合作學習,你希望大家關心你的學習還是不關心?

生:當然是關心好!

師:當然關心的方式有多種,有些同學可能表達不當。說你拉了後腿不正是要求你努力學習,對你督促,要求你進步嗎?

生:是。(學生的表情看起來有些愉快,略帶羞澀)

師:那好,你覺得你能來上學了嗎?

生:試試吧。

……

談話大約進行了半個小時,學生便可以進入教室學習,後來經過觀察及詢問,眼睛已經沒有任何問題,與同學相處良好。任課老師反應其學習態度和學習效果良好,沒有反覆。

其他幾個案例我也基本採取了這樣的方式,與學生進行溝通,效果良好,雖有暫時的反覆,但也很快恢復了正常。能夠為學生消除心理障礙,打開心結,讓學生的心靈充滿陽光,這讓我心中充滿了幸福和成就感。現在我把這些方法與大家分享:

首先、我利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與學生個別溝通,讓學生明白逃學的真正原因和動機。這是學生能夠恢復正常心態的心理基礎。

其次、套用“理性-情緒療法”,消除學生的不合理認知,讓學生明白逃學對自己可能產生的壞處或不利的結果,學會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第三、建議學生多閱讀偉人傳記、偉人奮鬥成功史等勵志勵業的書和報刊,激勵學生建立積極的人生觀,學習珍惜時間,不偷懶,做個有用的人。

第四、通過與家長溝通,與學生父母討論子女教育的方法和態度,建議家長不能過分保護和溺愛,也不能放任、疏於管教孩子,並要求家長的教育要有一定的思想性。

柏拉圖說“教育是一種靈魂轉化的工作”。心理輔導更是如此,我們要解決的就是學生的心靈問題,只有多關心、溫暖和理解學生的“心”,才能消除在日常生活中,因心理障礙而產生的各種困惑,只有走進學生的心靈,我們的輔導才有成效,我們的教育才能走向成功。作為心理輔導教師,我願為學生的心靈打開一扇窗,讓學生的心靈充滿陽光,讓我們的學生健康成長!

第七批山東省特級教師(一)

評選特級教師,對提高中國小教師地位,增強教師的光榮感、責任感,表彰特別優秀的中國小教師、樹立榜樣,激發廣大中小教師教書育人的積極性,促進基礎教育事業的發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