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和國

聯和國

聯合國是一個由主權國家組成的國際組織。在1945年10月24日在美國加州舊金山簽定生效的《聯合國憲章》標誌著聯合國正式成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存在著一個類似於聯合國的組織國際聯盟,通常可以認為是聯合國的前身。聯合國對所有接受《聯合國憲章》的義務以及履行這些義務的“熱愛和平的國家”開放。到2008年為止,聯合國共有192個成員國。

“ 聯合國” 這一名稱是美國總統富蘭克林·D ·羅斯福構想出來的,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在1942年1 月1 日《 聯合國宣言》中第一次使用,當時26個國家的代表承諾各自政府將繼續共同對軸心國作戰。
聯和國聯和國徽章

1945年4月25日至6月26日在舊金山舉行聯合國國際組織會議上,50個國家的代表起草了《聯合國憲章》。這些代表以中國、蘇聯、聯合王國和美國的代表於1944 年8 月至10 月在敦巴頓橡樹園擬訂的建議為 基礎進行討論。1945年6月26日,50個國家的代表簽署了《憲章》。波蘭當時沒有代表參加會議,但後來簽署了《憲章》,成為51個創始會員國之一。
在中國、法國、蘇聯、聯合王國和美國以及多數其他簽字國批准《憲章》之後,聯合國於1945年10 月24 日正式成立。10月24日成為每年慶祝的聯合國日。

成員國

截止到2006年6月,聯合國共有會員國192個。其中亞洲39個,非洲53個,東歐獨立國協國家28個,西歐23個,拉丁美洲33個,北美大洋洲16個。另外,有2個常駐聯合國觀察員國梵蒂岡巴勒斯坦(地位高於梵蒂岡)。具體情況如下(國家前面加 * 號者為聯合國創始國,後面為加入日期):

聯和國聯合國總部

亞洲國家(39個): 阿富汗 (1946.11.19)
巴林 (1971.9.21)
孟加拉國 ( 1974.9.17) 不丹 (1971.9.21)
緬甸 (1948.4.19) *中國 (1945.10.24) 賽普勒斯 (1960.9.20) *印度 (1945.10.30)
印度尼西亞 (1950.9.28) *伊朗 (1945.10.24) *伊拉克 (1945.12.21) 以色列 (1949.5.11)
日本 (1956.12.18) 約旦 (1955.12.14) 高棉 (1955.12.14) 科威特 (1963.5.14)
寮國 (1955.12.14) *黎巴嫩 (1945.10.24) 馬來西亞 (1957.9.17) 馬爾地夫 (1965.9.21)
蒙古 (1961.10.27) 尼泊爾 (1955.12.14) 阿曼 (1971.10.7) 巴基斯坦 (1947.9.30)
*菲律賓 (1945.10.24) 卡達 (1971.9.21) *沙烏地阿拉伯 (1945.10.24) 新加坡 (1965.9.21)
斯里蘭卡 (1955.12.14) *敘利亞 (1945.10.24) 泰國 (1946.12.16) *土耳其 (1945.10.24)
阿聯 (1971.12.9) 葉門 (1947.9.30) 越南 (1977.9.20) 汶萊 (1984.9.21)
大韓民國 (1991.9.17) 朝鮮 (1991.9.17) 東帝汶 (2002.9.27)

非洲國家(53個): 阿爾及利亞 (62.10.8)
安哥拉 (1976.12.1)
貝寧 (1960.9.20) 波札那 (66.10.17)
布吉納法索 (60.9.20) 蒲隆地 (1962.9.18) 喀麥隆 (1960.9.20) 維德角 (1975.9.16)
中非 (1960.9.20) 查德 (1960.9.20) 葛摩 (1975.11.12) 剛果(布)(60.9.20)
象牙海岸 (60.9.20) 吉布地 (1977.9.20) * 埃及 (1945.10.24) 赤道幾內亞 (68.11.12)
* 衣索比亞 45.11.13 厄利垂亞 93.5.28 加彭 (1960.9.20) 甘比亞 (1965.9.21)
加納 (1957.3.8) 幾內亞 (1958.12.12) 幾內亞比索 (1974.9.17) 肯亞 (63.12.16)
賴索托 (66.10.17) * 賴比瑞亞 (45.11.2) 利比亞 (1955.12.14) 馬達加斯加 (60.9.20)
馬拉威 (1964.12.1) 馬里 (1960.9.28) 茅利塔尼亞 (1961.10.7) 模里西斯 (1968.4.24)
摩洛哥 (56.11.12) 莫三比克 (1975.9.16) 納米比亞 (1990.4.23) 尼日 (1960.9.20)
奈及利亞 (60.10.7) 盧安達 (1962.9.18) 聖多美和普林西比 75.9.16 塞席爾 (1976.9.21)
塞內加爾( 60.9.28) 獅子山 (61.9.27) 索馬里 (1960.9.20) * 南非 (1945.11.7)
史瓦濟蘭 (68.9.24) 坦尚尼亞 (61.12.14) 多哥 (1960.9.20) 突尼西亞 (1956.11.12)
烏干達 (1962.10.25) 剛果(金) (60.9.20) 尚比亞 (1964.12.1) 辛巴威 (80.8.25)
蘇丹 (1956.11.12)

東歐國家及獨立國協國家(28個):
阿爾巴尼亞 (55.12.14)
保加利亞 (1955.12.14)
*白俄羅斯 (1945.10.24) 波赫 (1992.5.22)
克羅埃西亞 (1992.5.22) 捷克 (1993.1.19) 愛沙尼亞 (1991.9.17) 匈牙利 (1955.12.14)
拉脫維亞 (1991.9.17) 立陶宛 (1991.9.17) * 波蘭 (1945.10.24) 馬其頓 (1993.4.8)
摩爾多瓦 (1992.3.2) 羅馬尼亞 (55.12.14) 斯洛伐克 (1993.1.19) 斯洛維尼亞 92.5.22
亞美尼亞 (1992.3.2) * 烏克蘭 (1945.10.24) 哈薩克斯坦 (1992.3.2) 吉爾吉斯斯坦 (92.3.2)
烏茲別克斯坦 (92.3.2) 喬治亞 (1992.7.31) 塔吉克斯坦 (1992.3.2) 亞塞拜然 (1992.3.2)
土庫曼斯坦 (92.3.2) * 俄羅斯 (45.10.24) * 塞爾維亞共和國 45.10.24 黑山共和國 (2006.6.28)
西歐國家(23個):
安道爾 (1993.7.28)
奧地利 (1955.12.14)
* 比利時 (1945.12.27) * 丹麥 (1945.10.24)
芬蘭 (1955.12.14) * 法國 (1945.10.24) 德國 (1973.9.18) * 希臘 (1945.10.25)
冰島 (1946.11.19) 愛爾蘭 (1955.12.14) 義大利 (1955.12.14) 列支敦斯登 (1990.9.18)
* 盧森堡 (1945.10.24) 馬爾他 (1964.12.1) 摩納哥 (1993.5.28) * 荷蘭 (1945.12.10)
* 挪威 (1945.11.27) 葡萄牙 (1955.12.14) 聖馬利諾 (1992.3.2) 西班牙 (1955.12.14)
瑞典 (1946.11.19) * 英國(1945.10.24) 瑞士 (2002 .9.10)
拉丁美洲國家(33個):
*阿根廷 (1945.10.24)
安提瓜巴布達(81.11.11)
巴哈馬 (1973.9.18) 巴貝多(66.12.9)
貝里斯 (1981.9.25) * 玻利維亞 (1945.11.14) * 巴西 (1945.10.24) * 智利 (45.10.24)
*哥倫比亞 (1945.11.5) * 多米尼加 (45.10.24) 多米尼克(78.12.18) * 哥斯大黎加45.11.2
*厄瓜多 (1945.12.21) * 薩爾瓦多 (1945.10.24) 格瑞那達 (74.9.17) * 瓜地馬拉 45.11.21
蓋亞那 (1966.9.20) * 海地 (1945.10.24) * 宏都拉斯(45.12.17) 牙買加 (62.9.18)
* 墨西哥 (1945.11.7) * 尼加拉瓜 (1945.10.24) * 巴拿馬(45.11.13) * 巴拉圭 45.10.24
* 秘魯 (1945.10.31) 聖露西亞 (1979.9.18) 蘇利南(75.12.4) * 委內瑞拉 45.11.15
* 烏拉圭 (1945.12.18) 特立尼達多巴哥62.9.18 * 古巴 (45.10.24)
聖基茨尼維斯83.9.23 聖文森特格林納丁斯 (80.9.16)
北美大洋洲國家(16個):
*澳大利亞 (1945.11.1)
斐濟 (1970.10.13)
* 紐西蘭 (1945.10.24) 巴布亞紐幾內亞 (75.10.10)
索羅門群島 (78.9.19) 萬那杜 (1981.9.15) 薩摩亞 (1976.12.15) 馬紹爾群島 (91.9.17)
帛琉 (1994.12.15) * 美國 (1945.10.24) * 加拿大 (1945.11.9) 密克羅尼西亞 (91.9.l7)
吉里巴斯 (99.9.14) 諾魯 (1999.9.14) 湯加 (1999.9.14) 吐瓦魯 (2000.9.5)

捷克斯洛伐克是聯合國創始成員(1945.10.24),1993年1月1日分成捷克斯洛伐克兩個國家。捷、斯於1993年1月19日同時加入聯合國。
埃及敘利亞均為聯合國創始成員(1945.10.24)。1958年2月21日,埃、敘合併為阿拉伯聯合共和國,成為一個成員國。1961年10月13日,敘利亞恢復獨立國家地位,同時恢復其聯合國成員資格。1971年9月2日,阿聯改國名為阿拉伯埃及共和國
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於1973年9月18日同時加入聯合國。民主德國於1990年10月3日加入聯邦德國,兩個德國合併為一個主權國家。
印度尼西亞於1965年1月20日宣布退出聯合國。1966年9月19日,印尼決定重新參加聯合國的活動。1966年9月28日,印尼返回其在聯大的席位。
馬來亞聯合邦1957年9月17日加入聯合國。1963年9月16日,在接納新加坡沙巴北婆羅洲)和沙撈越加入後,改國名為馬來西亞。1965年8月9日,新加坡獨立。1965年9月21日,新加坡加入聯合國。
蘇聯為聯合國創始成員(1945.10.24)。1991年12月24日,俄羅斯承續蘇聯在安理會和聯合國其他機構的成員資格。
坦噶尼喀1961年12月14日加入聯合國,桑給巴爾於1963年12月16日加入聯合國。1964年4月26日,坦噶尼喀和桑給巴爾聯合共和國成為一個成員國,1964年11月1日改名為坦尚尼亞聯合共和國
☆ 1990年5月22日,阿拉伯葉門共和國(加入日期:1947.9.30)和葉門民主人民共和國(加入日期:1967.12.14)和平成為一個成員國,稱為“葉門”。
☆ 2000年9月5日,吐瓦魯加入聯合國。
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联邦共和國是聯合國的創始成員國(1945.10.24),其在下列國家成立並隨後加入為新成員國後解體:波士尼亞黑塞哥維那克羅埃西亞共和國斯洛維尼亞共和國前南斯拉夫馬其頓共和國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2000年11月1日,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加入聯合國。2006年5月3日,黑山宣告脫離塞蒙成為主權國家。塞爾維亞共和國隨後繼承了原塞蒙國家共同體的國際法主體地位而成為主權國家。
☆ 2002年9月10日,瑞士加入聯合國。
☆ 2002年9月27日,東帝汶加入聯合國。
☆ 2006年6月28日,第60屆聯大舉行全體會議,一致通過決議接納黑山共和國為聯合國第192個成員國。

貝蕾帽

美軍關於規範貝雷帽正確戴法的短文,大意如下:選擇大小合適的貝雷帽,不要把貝雷帽戴的像個廚師(這一點中美兩軍可算是找到了共同點);另外,貝雷帽在佩戴時帽徽應處於左眼框範圍的正上方位置,帽徽不應處於正

聯和國“貝雷帽”
中或太靠左的位置;帽子左側最下方應同左耳保持一寸左右的距離,右帽沿自然下垂不能碰到右耳,應同右耳保持1厘米左右的距離,不要弄的象塊牛舌頭搭在耳朵上。

詳細說明
“貝雷帽”是各國官兵作戰、訓練中通用的國際標準服飾之一。由於一些舉世聞名的特殊部隊長期佩戴固定顏色的貝雷帽,進而形成一種象徵。

它的名字音譯自英語Breat。貝雷帽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5世紀,當時法國西南部的牧羊人曾經喜歡戴一種用棕色羊毛紡織出的圓形無沿軟帽。這種帽子戴在頭上可以遮風擋雨,脫下來可以擦汗,放在地上當坐墊。後來,法國和西班牙交界處的巴斯克人也開始戴這種帽子,並被人們稱作“巴斯克貝雷帽”。
而歷史上最早佩戴貝雷帽的軍隊是英國軍隊。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英國派往歐洲大陸的遠征軍,就有部分官兵佩戴貝雷帽。但貝雷帽真正大放異彩,卻是在二次大戰期間。當時,為了向法西斯占領的歐洲大陸進行軍事滲透與破壞,英國開始組建特種作戰部隊。1940年第一個傘兵部隊成立。1942年英國又組建了空降特勤隊及皇家海軍陸戰隊特種舟艇部隊等。他們的服裝都以貝雷帽為最醒著的標誌,而貝雷帽顏色的不同又成為這些部隊的區分標誌。

繼英國之後,1942年7月,美國組建了一支以綠色貝雷帽為標誌服飾的特種部隊。此後,許多國家的不同特種部隊都採取佩戴不同顏色貝雷帽的方式來區分。貝雷帽為一種扁平無沿軟質制式軍帽,通常作為一些國家軍隊的假想敵部隊、特種部隊和空降部隊的人員標誌。貝雷帽具有方便摺疊、不怕擠壓、容易攜帶、美觀...等優點,還可從外覆套鋼盔。著名的將領蒙哥馬利元帥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就經常戴著貝雷帽,而且還與眾不同地戴著將軍和裝甲兵兩種帽徽。一些國家主要是在顏色上對不同的兵種予以區分。如美軍的假想敵部隊戴黑色貝雷帽,特種部隊戴綠色貝雷帽,空降部隊戴紅色貝雷帽。各兵種的貝雷帽除顏色不同外,款式都相同,均屬軍方制式統一品。

黑色貝雷帽美軍假想敵部隊頭戴黑色貝雷帽,並在貝雷帽上別著前蘇聯時期紅星及早期英國MK1戰軍的徽章、身著新式三色沙漠虎紋迷彩服、肩章上掛著紅星,這就是美國陸軍第117旅的官兵裝束。它是美軍也是世界上最出色的假想敵部隊。這支特殊的“作戰”單位,擁有很強的作戰能力,能對前蘇聯軍隊的各種作戰行動最貼切神似的模仿,可以隨時準備作戰需要,扮演“敵軍”角色。

藍色貝雷帽聯合國維和部隊 1945年10月25日,聯合國誕生了一支世界性聯合部隊,因為這支聯合國維和部隊的士兵作戰時都戴著藍色頭盔,平時戴藍色貝雷帽,所以人們又稱其為“藍盔部隊”。迄今為止,聯合國已先後向世界各個地區派出了近40支維和部隊和軍事觀察員維護世界、地區的和平做出了應有的貢獻。然而,以美國為首的世界霸權國家,經常打著聯合國的旗號,對弱小地區和民族進行武力“維和”,嚴重違背了“藍盔部隊”的宗旨,所以現在的維和部隊已變相成為美國的“駐外部隊”。

紅色貝雷帽英軍“紅魔鬼”部隊英軍皇家陸軍第五空中機動旅的官兵都戴著一頂紅色貝雷帽,所以人們稱其為“紅魔鬼”部隊。該部隊的主要任務為“迅速在海外執行各種應急作戰任務”。它的前鋒部隊是其傘兵團,該團是英國陸軍之最精銳部隊,也是世界上職業化素質較高的部隊之一。凡進入傘兵團的新兵,都要在16周的基礎訓練中完成從氣球上跳傘。

綠色貝雷帽美國陸軍主力成員,帽上鑲嵌一枚箭與劍交叉的浮雕徽章,一頂綠色貝雷帽,這便是美國陸軍特種部隊隊員的象徵。“綠色貝雷帽”部隊是美國特種部隊中實力最強大的一支。它是以綠色貝雷帽為別稱的美軍特種作戰部隊的主力成員,主要用來執行特種作戰或機動作戰任務。自1942年7月成立以來,在50多年的時間裡,美國的戰軍駛向哪裡,“綠色貝雷帽”便出現在哪裡。
貝雷帽的戴法有明確的要求。如美軍規定戴貝雷帽時,應使帽圈平正的位於前額上,且高於眉毛l英寸,帽頂向右耳方向傾側,並使硬襯正好位於左眼上方。貝雷帽只有在穿便服、工作服時才能戴。穿常服戴貝雷帽時,可以穿戰鬥皮靴,並將褲腿束緊。

維持和平行動

聯合國的維持和平行動和人道主義援助工作幾乎家喻戶曉。但聯合國在許多其他方面對我們大家生活的影響則並非如此。這本小冊子簡要介紹了聯合國,包括介紹其成立的過程和從事的活動,以說明聯合國如何為全體人民創造更加美好的世界。

聯和國聯合國維持和平行動

人類面臨各種問題的挑戰,聯合國則是解決這些問題的全球努力的核心。通稱為聯合國系統的30多個附屬組織為此齊心協力,一道工作。聯合國及其系統內各組織日復一日地進行努力,增進對人權的尊重,保護環境,防治疾病,減少貧窮。聯合國各機構為安全高效的空中旅行制定標準,幫助改進電信服務,加強消費者保護。聯合國還領導國際社會同毒品販運和恐怖主義作鬥爭。聯合國及其機構在世界各地援助難民,擬訂排雷計畫,協助擴大糧食生產,領導遏制愛滋病的鬥爭。

2005年9月,聯合國各會員國將在紐約開會,既慶祝這個世界組織成立六十周年,也將作出決定,幫助落實2000年9月通過的《千年宣言》所表達的共同理想。各會員國派最高級別的代表出席了2000年的會議,其中包括147個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他們為聯合國在每個領域開展的努力都確定了可以衡量的目標。2005年將是國際社會第二次為保證這些目標的實現舉行首腦會議。為此目的,秘書長提出了一整套改革建議,用以實現這些能夠實現的目標。“大自由”呼籲在發展、安全和人權領域採取具體行動,並呼籲著手改造包括聯合國在內的國際機構,以更加有效地開展這些優先活動。

歷任聯合國秘書長

1格拉德溫·傑布(英國)

聯和國特里格韋·賴伊

於1945年至1946年在聯合國初創階段擔任過代理秘書長。
特里格韋·賴伊(挪威,歐洲),1945年至1953年,辭職。
1946年2月1日當選為聯合國首任秘書長。1951年連任,後因支持聯合國對韓戰進行軍事干涉,被迫於1952年11月10日辭去聯合國秘書長職務。

2.達格·哈馬舍爾德(瑞典,歐洲),1953年4月至1961年,在北羅得西亞(現在的尚比亞)的飛機失事中殉職。 1953年4月10日,年僅47歲的哈馬舍爾德成為聯合國第二任秘書長。1961年9月,哈馬舍爾德因飛機失事身亡。

3.吳丹(緬甸,亞洲),1961年接任,1962年當選,服務至1971年12月。1961年11月3日,吳丹出任聯合國代理秘書長。1962年11月30日,他當選為聯合國第三任秘書長,1966年連任。1972年1月1日任期屆滿後退休。

4.庫爾特·瓦爾德海姆(奧地利,歐洲),1972年1月至1981年12月,因遭到中國的否決而離任。 1971年9月至1981年,連任兩屆秘書長。瓦爾德海姆擔任聯合國秘書長期間,同中國建立了深厚的友情。瓦爾德海姆於1972年、1977年、1979年五次訪問中國。

4.佩雷斯·德奎利亞爾(秘魯,南美洲),1981年1月至1991年12月。 1981年至1991年12月31日兩任秘書長。在德奎利亞爾領導下,聯合國在處理結束兩伊戰爭、結束蘇聯軍隊對阿富汗占領、納米比亞獨立、高棉和平協定、黎巴嫩人質事件等大事時表現出色。

5.布特羅斯·布特羅斯·加利(埃及,非洲),1992年1月直至1996年12月,因美國投下了否決票而未能連任。1991年11月21日加利被聯合國安理會推薦為新任聯合國秘書長,12月3日聯合國大會批准了這項提名,加利成為聯合國第6任秘書長。1996年12月31日卸任。

6.科菲·安南(加納,非洲),1997年1月。

聯和國科菲·安南

科菲·安南(KofiA.Annan)1938年4月8日出生於加納庫馬西市,早年就讀於加納庫馬西理工大學,曾到美國和瑞士留學,先後獲美國明尼蘇達州麥卡萊斯特學院經濟學學士學位和麻省理工學院管理學碩士學位。安南1962年進入聯合國工作,先後在聯合國非洲經濟委員會、聯合國總部、聯合國日內瓦辦事處、聯合國難民署和世界衛生組織等部門工作。1974年中東“十月戰爭”後,他擔任駐開羅的聯合國緊急部隊民事長官。20世紀80年代初,安南調回聯合國總部,先後擔任人事和財政部門的領導工作。1986年升任聯合國助理秘書長,負責人事廳的工作。

1990年海灣戰爭爆發後,安南負責同伊拉克談判釋放聯合國及其他國際組織工作人員的人質問題。此後,他率聯合國小組同伊拉克進行了“石油換食品”的談判。安南1993年3月出任聯合國負責維持和平事務的副秘書長,主管聯合國在世界各地的維和行動。曾作為負責前南斯拉夫地區的聯合國秘書長特使和赴北約特使,協調有關國家的關係。

1996年12月17日,第51屆聯大任命安南為聯合國第七任秘書長。1997年1月1日,他正式就職,任期5年。2001年6月,聯大通過安理會提名安南連任秘書長,任期至2006年12月31日。安南擔任秘書長期間,曾於1998年赴巴格達進行斡鏇,化解了伊拉克武器核查危機。2001年10月,安南與聯合國同獲當年諾貝爾和平獎。2005年3月,由美聯儲前主席沃爾克領導的獨立調查委員會發表報告指出,安南在伊拉克“石油換食品”計畫實施過程中沒有任何腐敗行為.

安南與他的夫人和女兒

安南是位經驗豐富的外交家,懂英語、法語和幾種非洲語言。他講話溫和,性格直率,待人坦誠,頭腦冷靜,富有幽默感。

安南曾於1997年5月、1998年3月、1999年11月、2001年1月和2004年10月五次訪華。

夫人娜內·拉格爾格倫(NaneLagergren)生於瑞典斯德哥爾摩,是一名職業畫家,其父貢納爾·拉格爾格倫是著名的國際法學家。拉格爾格倫曾擔任過律師和法官,並在聯合國難民事務署工作過。安南夫婦均為再婚,1981年結婚,有3個孩子。
7.潘基文 韓國人

聯和國潘基文

潘基文(반기문,Ban Ki-moon,1944年6月13日—),聯合國第八任(現任)秘書長,大韓民國前外相、政治家。

祖籍中國河南滎陽。出身於陰城郡
2006年10月9日聯合國安全理事會投票通過潘接替安南,成為第八位聯合國秘書長,第二位來自於亞洲的聯合國秘書長。他將於2007年1月1日出任聯合國秘書長一職直至2011年12月31日任期期滿。2006年10月19日潘基文向韓國總統盧武鉉遞交了韓國外交通商部長官職位的辭呈。
潘基文當選為秘書長時,其職務是大韓民國外交通商部長官。他在該部長期任職,先後在新德里、華盛頓和維也納擔任過職務,包括總統外交政策顧問、總統首席國家安全顧問、政策企劃次官補和美洲局局長。在他整個職業生涯中,他的理想是建立一個和平的朝鮮半島,在促成本地區乃至全世界的和平與繁榮中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
潘基文同聯合國的關係一直可以追溯到1975年他在外交部聯合國處任職之時。此後,他從派任紐約大韓民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團一秘、外交部首爾總部聯合國處處長、到駐維也納大使。在大使任內,他曾於1999年擔任全面禁止核試驗條約組織籌委會主席。2001年至2002年期間,大韓民國擔任大會主席,他作為辦公室主任促成大會通過此屆會議第一項決議,對911恐怖攻擊予以譴責,還採取了一系列旨在加強大會工作的主動行動,從而幫助以危機和混亂開始這一屆會議成為通過了若干重要改革的會議。
潘基文積極參與處理朝韓關係問題。繼通過具有歷史意義的《關於朝鮮半島無核化的共同宣言》之後,他於1992年擔任南北聯合核管制委員會副主席。2005年9月,作為外長,他又發揮主導作用,促成了朝鮮半島和平與穩定問題上又一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協定,即六方會談通過的關於解決北韓核問題的《共同聲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