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垃圾

美麗垃圾

美麗垃圾是指過度豪華的禮品包裝物。美麗垃圾留著沒用,扔了污染環境,還造成大量浪費,面臨著回收難、處理難的尷尬境地。包裝材料有塑膠、紙漿、藤木、金屬、玻璃、絲綢等,甚至還用上了紅木。精美的水果籃、精緻的糕點盒、高檔美酒禮盒都成了“美麗垃圾”,實在可惜。

簡介

美麗垃圾美麗垃圾

包裝材料有塑膠、紙漿、藤木、金屬玻璃絲綢等,甚至還用上了紅木。精美的水果籃、精緻的糕點盒、高檔美酒禮盒……都成了“美麗垃圾”,實在可惜。這些“美麗垃圾”不僅造成資源浪費,對消費者來說也不勝其煩,占了空間,拿起來也不方便。

這種奢侈的包裝絕大多數都含有難以處理的原料,不利於環保。這些“美麗垃圾”是浪費,也是污染。

麵包店就是個例子。貨架上新鮮出爐的麵包已經包上了透明塑膠包裝,但即使顧客只買一個麵包,店員仍會再附上一個印有品牌標誌的包裝袋。類似的一件商品兩件包裝的現象比比皆是,每年不知要浪費多少資源。

麵包只是一般商品,如果是名牌的菸酒糖茶,我們隨手一丟的外包裝,還可能成為制假販假者的原材料。最近就有媒體曝光某地的假酒生產鏈,從飯店和社區內回收的酒瓶、酒盒成為假酒的新包裝,也成為飯店的又一財源。

有調查顯示,城市垃圾中有30%是不能回收利用的包裝品,給環境造成沉重負擔。由此看來,十分有必要在全社會倡行簡單包裝。

形成原因

其原因就是利用了人們的虛榮心理。一些人覺得包裝精美就說明質量好,送禮有面子,從而使過度包裝受青睞。尤其到了春節和中秋等傳統節日,送禮的消費者更是對有著精美包裝的禮品情有獨鍾。商家迎合這樣的心理,市面上就出現了各種各樣奇特而過度的包裝。

包裝精美甚至豪華的商品會給人一種“精品”的感覺,作為禮品贈送時覺得很有面子。買東西誰也不知裡面的東西是好是壞,但是凡是買禮盒都是為了送禮的,誰不想面子上“光鮮”一下呢?比如自己想買葡萄酒送給長輩,“你說是提著一個禮盒,裡面裝兩瓶酒好看呢,還是拿個塑膠袋裝兩瓶酒好看呢?”“中國人素來講面子,衝著包裝去買東西也是無可厚非的。”但也有人持反對意見,羊毛出在身上,自己花錢買的是商品品質,並不是一堆包裝,自己不會去花錢買“垃圾”的。

過度包裝

北京市環保局一位專家憂心忡忡地說:“過度包裝不僅造成了令人煩惱的‘美麗垃圾’,更重要的是浪費了大量寶貴資源。”
專家指出,過度包裝是一種功能與價值過剩的包裝,耗用過多材料、體積過大、用料高檔、裝飾奢華,如果超出了包裝保護商品、美化商品的功能要求,裝飾功能過剩,那在包裝性質上就有誇大和欺詐之嫌。
有關部門統計數據顯示,北京市每年產生的近300萬噸垃圾中,各種商品的包裝物約有83萬噸,其中60萬噸為過度包裝物。全國每年的城市固體廢物中,包裝物占到了30%。全國每年平均生產襯衫12億件,包裝盒用紙量就達24萬噸,相當於砍掉了168萬棵碗口粗的樹。每生產1000萬個紙盒月餅,包裝耗材就需砍伐上百萬棵直徑10厘米以上的樹木。

危害

過度包裝浪費驚人

“過度包裝不僅造成了令人煩惱的‘美麗垃圾’,更重要的是浪費了大量寶貴資源。”專家指出,過度包裝是一種功能與價值過剩的包裝,耗用過多材料、體積過大、用料高檔、裝飾奢華,如果超出了包裝保護商品、美化商品的功能要求,裝飾功能過剩,那在包裝性質上就有誇大和欺詐之嫌。

有關部門統計數據顯示,北京市每年產生的近300萬噸垃圾中,各種商品的包裝物約有83萬噸,其中60萬噸為過度包裝物。全國每年的城市固體廢物中,包裝物占到了30%。全國每年平均生產襯衫12億件,包裝盒用紙量就達24萬噸,相當於砍掉了168萬棵碗口粗的樹。每生產1000萬個紙盒月餅,包裝耗材就需砍伐上百萬棵直徑10厘米以上的樹木。

評論

許多製作精美、材質上好的禮品包裝物,成了讓人頭疼的“美麗垃圾”,留著沒用,扔了污染環境,還造成大量浪費,面臨著回收難、處理難的尷尬境地。

過度包裝的“豪華”禮品讓商家賺了大錢,但毫無實用效果。收禮者看到如此龐然大物,以為裡面有什麼好東西,里三層、外三層地打開一看,卻是個“小不點”,“櫝”比“珠”還貴。送禮者花了冤枉錢,收禮者也會倍感“失落”,最後只得將“美麗垃圾”白白扔掉,將環衛工人累得夠嗆,還造成了不小的浪費和污染。
禮品過度包裝弊端多多,往大處說,與營造節約型社會相悖;往小處說,讓人花冤枉錢還影響正常生活。對此,有關部門也出台了相關規定進行約束,但效果並不明顯。希望有關部門將規定落到實處,讓煩人的“美麗垃圾”逐漸消失。

管理辦法

專家建議立法監管 

“包裝本身並沒有錯,問題在於過度包裝消耗過多資源,廢棄物還污染環境。治理過度包裝,需要將經濟槓桿、行業自律、消費教育以及制定相關法規結合起來。”上海市政協委員唐恩余如是說。

浙江大學環資學院專家沈老師認為,“美麗垃圾”的問題是一個由來已久、十分複雜的問題,涉及環境科學社會學經濟學心理學審美學等方方面面。消費者必須改變盲目、虛榮的攀比購物風氣和消費觀,只買對的,不選貴的,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商家應該建立良性的、長久的競爭機制,樹立良好的經營觀念。法律上也必須對過度包裝有所規範,不能任由商家藉此浪費資源,謀取暴利,侵害消費者利益。

專家建議,應區別不同重點行業試行制定包裝標準;根據不同銷售對象和用途,採取精裝、簡裝等不同類型的包裝;堅決抵制和懲罰欺騙性包裝。同時,從包裝設計源頭抓起,減少包裝材料使用量,鼓勵採用可循環、可回收的環保材料。有些瓶罐類包裝產品,如洗手液用完之後,應該鼓勵消費者購買簡易包裝、替換包裝的液體倒入重複使用,減少包裝廢棄物。

企業也應該從用材方面入手,使用可降解塑膠、紙製品包裝等手段來代替以往奢華精美的包裝,使之可重複使用、可再生、可降解。

商家在包裝設計上應該突出環保,加大對包裝物回收利用。商家不一定要用奢華的包裝來博取消費者的歡心,商品上有特定的環境品質同樣能夠取得消費者的好感,達到擴大行銷的目的,對廢棄包裝的再利用同樣是一種盈利模式。

有關標準

1、國家質檢總局和國家標準委發布的《月餅強制性國家標準》(GB19855-2005)於2006年6月1日起實施。它對月餅過度包裝問題作出了明確、具體、強制性的規定。

2、國家質檢總局與國家標準委共同發布的國家強制性標準《限制商品過度包裝要求食品和化妝品》(GB23350-2009)於2009年3月31日發布,並定於2010年4月1日起正式實施。

IN詞編輯大賽任務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