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詞解釋
圖書漂移,起源於20世紀60年代的歐洲,書友將自己不再閱讀的圖書貼上特定標籤,投放到公園、茶館、商場等公共場所,其他人便可“偶遇”自己感興趣的書,閱讀完畢再將其送回原處。閱讀完畢再按照書上附帶的標籤要求,將其送回原處,等待下一個“主人”。這種活動是愛書者發起和倡導的,目的在於節約圖書資源,讓好書遇到更多知音。
名詞影響
書非漂不能讀也。“圖書漂移”提倡的是一種公德意識,讓人從中感悟公德,自覺自愿地為別人服務。
活動舉辦
2006年04月南開大學圖書漂移活動
南開大學的這場圖書漂移活動原來的初衷是:由於大學生更易接受新鮮事物,而且是素質較高的群體,圖書在校園裡漂移的安全性和利用率相對更高,因此可以保證讓更多人從中受益。
在南開大學,一場被寄予美好期望的圖書漂移活動,出現了發人思考的轉折:140餘本貼有“圖書漂移”標籤的圖書不翼而飛——它們的讀者顯然並未遵守“閱後請放回原處”的遊戲規則。
一名獲悉此事的教師說,少數把書帶走的“害群之馬”,違背了“以誠實守信為榮、以見利忘義為恥”的要求,損害的是幾千名南開學生的聲譽。
圖書漂移活動的指導教師、南開大學心理健康指導中心主任袁辛認為:無論此次活動成功與否,都是對大學生公德意識的一次檢驗,也是他們開展自我誠信教育的一次有益嘗試。
雙語對照
圖書漂移 BooksDrif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