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定市

羅定市

羅定,廣東省轄的縣級市, 位於廣東省西部,西江之南,東有雲霧山脈,西有雲開山脈,南接高雷,西通桂、黔、滇,是西江走廊的交通要衝,自古被視為門庭防衛,撫綏重地。羅定市中心城區面積35平方千米,城區人口22萬人。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公元前

遠在一萬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時期,已有人類在羅定大地上生息繁衍。他們居住在當今的苹塘、金雞等地的洞穴中,過著漁獵生活。

羅定風景 羅定風景

春秋之前,羅定屬南越。  

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平定南越,設定南海郡,領18個縣,其中有開陽縣,開陽縣治所在今船步鎮。

秦末漢初南海郡尉趙佗兼併桂林郡、象郡,建立南越國,今市境屬之。置縣不詳。

漢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南越地設定南海、蒼梧等7個郡。交州蒼梧郡下置端溪縣。羅定大部分地屬端溪縣。

三國時期

吳黃武五年(226),羅定地屬廣州蒼梧郡端溪縣。端溪縣包括今德慶、羅定、鬱南、雲城、雲安、信宜等的部分地方。晉永和五年(344),析蒼梧置晉康郡,晉康郡領縣14。析端溪置龍鄉、夫阮兩縣,龍鄉縣為瀧水縣的舊名,是現羅定治地羅城鎮成為縣治的開始。羅定地有龍鄉縣、夫阮縣及平原縣。

永和七年(346),改平原縣為平原郡,領龍鄉縣,夫阮屬晉康郡。

南朝宋永初至元嘉年(420~432),羅定地包括平原郡、龍鄉縣、平原縣及晉康郡之夫阮縣。

南齊永明元年(483),廢平原郡置廣熙郡,析龍鄉縣置永熙、羅平兩縣,郡治龍鄉縣。羅定地括龍鄉、永熙、羅平、夫阮4縣。

南朝梁天監五年(507)分廣州置桂州。自始有廣東和廣西之分。六年(508)兼置瀧州(瀧州之名源於今羅定江羅鏡段有瀧喉,灘高水急,巨石橫截中流,十分險要)和建州,此時的瀧州州治在今羅鏡、太平鎮境。建州州治在今附城鎮古城角。析廣熙置平原、開陽、羅陽三郡。瀧州轄平原郡(郡治龍鄉縣)、龍鄉縣,永業縣,開陽郡(郡治開陽縣)、開陽縣,梁德郡、梁德縣;建州轄廣熙郡、永熙縣、安南縣,羅陽郡、羅陽縣。其中永業縣治在今廣西岑溪筋竹鎮,梁德郡、梁德縣治在今信宜市。

南陳仍按梁設。

隋開皇九年(589),廢郡名,改龍鄉縣為平原縣,與開陽縣、懷德縣、永業縣同隸屬瀧州。永熙縣、安南縣、羅陽縣隸屬建州。羅定地有平原、開陽、永熙、安南、羅陽5縣。

開皇十八年(598),改平原為瀧水縣,改羅陽為正義縣。羅定始有瀧水縣名。

大業三年(607),改瀧州置永熙郡,廢建州。並開陽、正義入瀧水縣,並安南入永熙。永熙郡轄6個縣:瀧水縣、永熙縣,永業縣(今岑溪)、懷德縣(今信宜)、良德縣(今電白)、安遂縣(今鬱南)。

唐代

唐武德四年(621),改永熙郡設瀧州,此時瀧州州治在今太平鎮潭白村周圍地方(註:有羅定州志記改為竇州。竇州之名先在羅定出現。在今太平鎮潭白國小,遺留有石碑記竇州,當地百姓亦講此為古竇州。在今信宜市境內的竇州原稱南扶州,到唐貞觀八年才把南扶州改用竇州之名)。析瀧水置開陽縣、正義縣,以瀧水、開陽、正義、懷德4縣隸瀧州,置南建州,以永熙、安遂、永業縣隸南建州。武德五年(622)並正義縣入懷德縣,改永熙縣為永寧縣。

唐貞觀元年(627),並開陽、懷德入瀧水縣,隸瀧州。是年,唐分天下為十道,瀧水屬嶺南道。

唐貞觀六年(632),改瀧州,重新設定南建州,以瀧水縣、開陽縣、永寧縣、安南縣隸南建州,而永業縣改隸義州。

唐貞觀八年(634),改南建州為藥州。唐貞觀十八年(644),廢藥州復置瀧州,領縣如舊。

唐天寶元年(742),改瀧州設開陽郡,隸嶺南道。乾元二年(759)復改開陽郡設瀧州。

宋代

宋開寶六年(973),開陽、建水、永寧、正義併入瀧水縣(縣署則設在原開陽縣今船步鎮舊縣址。至元大德八年(1304),知縣陳澤縣署遷至原建水羊祿埠即今羅城鎮地方)。同年廢瀧州。從此直至明萬曆四年(1576),其間600餘年,羅定地域只設瀧水縣,瀧水縣轄今羅定及鬱南、雲安、雲城、信宜、岑溪部分地區,先後隸屬廣南路康州晉康郡、廣南東路德慶府、湖廣行中書省廣西道德慶路、廣東布政使司肇慶府等。

明代

明萬曆五年(1577),凌雲翼征羅旁,平瑤亂,升瀧水縣為羅定直隸州,設羅定直隸布政使司。析瀧水縣東部東山黃姜垌等和德慶、高要、新興部分地區建東安縣(今雲城區、雲安縣),析瀧水縣西部西山大垌等和德慶、封川部分地區建西寧縣(今鬱南縣)。羅定直隸州領東安、西寧兩縣。羅旁平定,因以羅定為州名,羅定州之東西也安寧,便以東安、西寧為縣名。由是瀧水之名始革,而羅定之名亦始於此。

羅定城市綠道(文道) 羅定城市綠道(文道)

清朝設羅定直隸州,州治羅城,轄本州(羅定州)和東安縣、西寧縣。羅定州直隸廣東省。另外,兵備道在不同時期有不同的設定。自明萬曆五年開州設羅定兵備道駐州治,至清康熙二年,羅定兵備道歸併嶺西守道。康熙六年裁撤嶺西守道。

康熙九年復設高雷廉道駐高州,羅定州守備隸之。康熙十六年復設羅定道駐州治。康熙二十一年裁併入嶺西巡道分巡肇高廉羅道駐肇慶。雍正八年析為肇羅道。同治六年改分巡肇羅陽道駐肇慶府城。

民國時期

民國元年(1912),政府統一撤銷州、府一級建制。羅定州改為羅定縣,原隸屬羅定直隸州之東安(雲浮)、西寧(鬱南)縣始分出,均隸屬廣東省。

民國時期,羅定縣先後隸屬廣東省南路行政公署、西區善後委員會公署、西區綏靖委員會公署、1936年隸屬廣東省第三行政督察專員公署管轄。1949年5月起隸屬廣東省第十二行政督察專員公署管轄。

現代

建國後,羅定縣隸屬廣東省西江專區。

1952年,隸屬廣東省粵中行政區。

1958年11月5日,羅定、鬱南兩縣合併,稱羅南縣。縣機關設在羅城鎮,隸屬江門專區。

1959年1月4日,羅南縣改稱羅定縣。

1961年4月10日,析羅定縣恢復原羅定和鬱南兩縣建制,羅定縣隸屬廣東省肇慶地區。

1993年4月8日,經國務院批准撤銷羅定縣設立縣級羅定市,由廣東省直轄、肇慶市代管。

1993年4月5日,經國務院批准,縣級羅定市由廣東省直接管轄   。

1994年4月28日,廣東省人民政府委託雲浮市代管羅定市。  

2012年6月,羅定被定為“廣東省省直管縣財政試點”城市。

1996年,羅定市面積2300平方千米,人口94萬人。轄6街道20鎮:羅城街道、城東街道、城西街道、素龍街道、附城街道、雙東街道、羅鏡鎮、太平鎮、新榕鎮、分界鎮、羅平鎮、船步鎮、塘鎮、金雞鎮、苹塘鎮、圍底鎮、華石鎮、榃濱鎮、新樂鎮、黎少鎮、生江鎮、連州鎮、泗綸鎮、都門鎮、加益鎮、扶合鎮(其中,城東街道、城西街道是1994年經省政府批准設立,暫未實施)。市府駐羅城街道。

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羅定市常住總人口866190人,其中:羅城街道82360人、素龍街道96854人、附城街道25227人、雙東街道15432人、羅鏡鎮53785人、太平鎮48436人、分界鎮20624人、新榕鎮13399人、羅平鎮60245人、船步鎮53485人、塘鎮29505人、苹塘鎮29564人、金雞鎮25666人、圍底鎮31573人、華石鎮23844人、榃濱鎮35259人、新樂鎮19657人、黎少鎮39549人、生江鎮32322人、連州鎮39810人、泗綸鎮39369人、都門鎮11394人、加益鎮17579人、扶合鎮21252人。

2002年,羅定市轄羅城、城東、城西、附城、雙東、素龍6個街道,華石、苹塘、金雞、圃底、塘、船步、羅平、太平、羅鏡、新榕、生江、連州、分界、黎少、泗綸、加益、榃濱、扶合、新樂、都門20個鎮,共有306個村委會、26個居委會。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2002年,羅定市轄24個鎮:(羅城、附城、雙東、素龍、華石、苹塘、金雞、圍底、䓣塘、船步、羅平、太平、羅鏡、新榕、生江、連州、分界、黎少、泗綸、加益、榃濱、扶合、新樂、都門),306個村委會、26個居委會。

2003年12月,撤銷新榕、都門、新樂三鎮,分別併入羅鏡鎮、泗綸鎮和附城鎮。調整後,羅定市21個鎮:羅城鎮、素龍鎮、附城鎮、雙東鎮、黎少鎮、生江鎮、連州鎮、泗綸鎮、加益鎮、扶合鎮、羅鏡鎮、太平鎮、分界鎮、羅平鎮、船步鎮、金雞鎮、苹塘鎮、圍底鎮、華石鎮、兩塘鎮、榃濱鎮。

2005年10月14日,扶合鎮更名為龍灣鎮。

2009年,羅城、素龍、附城、雙東等鎮先後撤鎮設街道。

區劃詳情

截至2012年6月31日,羅定市轄4個街道、17個鎮:羅城街道、素龍街道、附城街道、雙東街道、羅鏡鎮、太平鎮、分界鎮、羅平鎮、船步鎮、兩塘鎮、苹塘鎮、金雞鎮、圍底鎮、華石鎮、榃濱鎮、黎少鎮、生江鎮、連州鎮、泗綸鎮、加益鎮、龍灣鎮。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羅定,地處北緯22°25′11″~22°57′34″,東經111°03′08″~111°52′44″。位於廣東省西部,東鄰雲安縣,東南接陽春市,西南靠廣東信宜市,東北連廣東鬱南縣,西部與廣西岑溪市交界,是廣東進出大西南地區的一個重要門戶,曾經是廣東鎮守嶺西南的一個軍事重鎮,史稱“撫綏重地,門庭巨防”。

地形地貌

羅定西部、西北部和南部一部分為雲開大山山地,東面為雲霧山山地,中部、東北部和南部為盆地、丘陵地帶。全境形似東西南為邊圍,向東北開口的箕狀盆地。羅定紅盆內滿布紅色粉砂岩,面積約800平方公里,為省內山區罕見的盆地。西部緣為高山區,有10座海拔超過1000米的山峰。最高峰為龍鬚頂,海拔1327米。東南緣為雲霧山余脈,延伸至金雞、苹塘、郎塘等地一帶衍生為岩溶地貌,峰林聳立,溶洞廣布。

氣候

羅定地處北回歸線南側,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夏長無嚴冬,氣溫偏高,熱量豐富,春秋暖和,雨量變幅大,溫、光、熱地域差異明顯,乾旱及倒春寒災害較多。全年平均日照率42%,平均氣溫在22.10℃之間。累年降水量在1260~1700毫米之間,平均值在1500毫米左右。

水文

羅定地下水總儲量為3.60億立方米;地表水絕大部分匯集於羅定江(又稱:瀧江、南江)及其支流,其中11條二三級支流流域面積在100平方公里以上,溪澗較多,落差大,水能可開發量6.27萬千瓦。羅定江發源於信宜的雞籠山,流經羅定境內的11個鄉鎮,由鬱南縣的南江口注入西江。羅定江全長201公里,流域總面積4493平方公里。其中羅定境內長81公里,流域面積2220.50平方公里,占全市總面積的96.50%。

自然資源

截至2011年,羅定礦產資源初步探明礦種有46種,可供開發利用的礦種有16種,其中金屬礦有錳礦、鐵礦、錫礦、金礦、金紅石等5種,非金屬礦有石英砂、陶土、瓷土、石灰石、大理石、花崗岩等11種。有儲量大、開發前景好的錳礦、石灰石、石英砂,其中錳礦主要分布在新榕、連州,已初步查明儲量超過1000萬噸,錳礦含量20%~30%,含鐵量30%,屬低磷錳礦;

石英礦主要分布在分界、太平、羅鏡等鎮,已查明儲量1億立方米,二氧化矽含量達97%以上,自然白度達80%以上,是燒制玻璃、馬賽克的主要原材料;石灰石礦主要分布在苹塘、金雞、塘等鎮,以裸露礦為主,儲量超過30億噸,主要用於生產水泥、石灰、復粉等建築材料。金雞鎮的紅菱大理石“帝女紅” ,石質幼嫩堅韌,平面度好,光可鑑人,且水裂紋少,不會回潮,耐光耐冷耐熱,是高級裝飾材料。

人口民族

全市2014年度總戶數340802戶,戶籍總人口1268201人(男673510人,女594691人),其中非農業人口444652人,非農業人口占總人口比例35.06%。總人口中18歲(不含18周歲)以下為345185人,占總人口27.22%;18周歲(含18周歲)至35周歲(不含35周歲)為399875人,占總人口31.53%;35周歲(含35周歲)至60周歲(不含60周歲)為377272人,占總人口29.75%;60周歲以上145869人,占總人口的11.50%。2014年度全市常住人口99.37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30.26萬人,城鎮人口比重30.45%。  

經濟

2014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49.87億元,同比增長11.4%。其中:第一產業37.88億元,同比增長4%;第二產業52.33億元,同比增長16%;第三產業59.66億元,同比增長10.4%。三次產業結構為25.3:34.9:39.8。在第三產業中,金融業增長21.7%,交通運輸和郵政業增長9.1%,房地產業增長9%(其中房地產開發類增長36.5%),批發和零售業增長5.8%,住宿和餐飲業增長13%。人均生產總值15133元,同比增長10.8%。全年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為101.6%,物價上漲1.6個百分點。

2014年,全市實現農林牧漁業產值58.00億元,同比增長3.8%。其中:農業產值23.51億元,同比增長4.2%;林業產值13.25億元,同比增長10.5%;牧業產值14.46億元,同比下降3.4%;漁業產值4.62億元,同比增長7.1%;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2.16億元,增長12.4%。全年新增10家市級農業龍頭企業,比上年增加4家。  

2015年,全年實現地方生產總值177.5億元,增長8.7%;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1.49億元,增長13.6%;固定資產投資總額146.19億元,增長17.9%;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39.87億元,增長19.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5.14億元,增長14%;城鄉居民人均收入1.41萬元,增長11%。主要經濟指標增速高於粵東西北縣(市、區)平均發展速度,繼續保持雲浮市前列。  

糧食生產總體穩定

全市糧食播種面積63.73萬畝,比上年減少0.12萬畝,糧食總產量(新口徑)30.41萬噸,同比增長0.33%。其中:水稻播種面積49.69萬畝,同比下降0.6%,稻穀總產量22.7萬噸,同比增長3.1%;蔬菜播種面積10.18萬畝,總產量達到10.86萬噸,分別增長1.5%和10.0%;花生總產量2.03萬噸,與上年持平;茶葉總產量2666噸,同比增長4.1%;肉類總產量3.79萬噸,同比下降2.1%;水果總產量7.81萬噸,同比增長10.2%;水產品總產量4.44萬噸,同比增長2.3%。農機總動力31.07萬千瓦,農村用電量2.80億千瓦時,同比分別增長3.0%和3.7%。  

工業和建築業

2014年,全市實現工業總產值137.15億元,同比增長21.2%,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實現產值116.2億元,同比增長23.8%;全市實現工業增加值38.01億元,同比增長14.3%,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30.65億元,同比增長17.5%。在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中,輕工業實現增加值12.45億元,增長30.5%,重工業實現增加值18.2億元,增長10.1%。年末擁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28家,從業人員27898人;規上工業實現稅收3.23億元,利潤6.69億元,產品銷售率達97.9%。  

文化、衛生、體育、社會事業

文化事業

2014年,全市擁有影劇院1間,公共圖書館396間,其中鄉村圖書館395間,藏書總量達到87萬冊。全市營業網咖37間,博物館2間,其中鄉村博物館1間。  

衛生事業

2014年,全市的醫院、衛生院共28間,有病床3128張,有衛生技術人員3666人,比上年增加319人,其中:執業醫師813人,執業助理醫師453人,註冊護士1300人。每萬人擁有執業醫師8.18人。  

體育事業

2014年,羅定市體育工作亮點紛呈:一是在我市成功舉辦“澳門羅定世界商會杯·2014國際女子沙灘排球精英賽(中國·羅定)”賽事,填補了羅定市承辦國際賽事的空白;二是完成體育館升級改造,採用BOT模式建成體育商業廣場;三是競技項目取得了較好的成績:參加雲浮市舉行的舉重錦標賽獲得總分第一名,參加雲浮市舉行的籃球賽獲第一名,羅定市運動員張遠宜代表廣東參加全國舉重錦標賽獲第二名。  

社會保障

2013年,羅定參加基本養老保險職工83822人,同比增長2.6%;參加基本醫療保險職工57504人,同比增長0.71%;參加失業保險33104人,同比下降1.5%;參加工傷保險43508人,同比增長1.64%;參加生育保險31006人,同比增長12.31%。羅定參加城鄉居民養老保險45.39萬人,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107.39人,同比分別增長3.23%和4%。

社會

教育

2014年,全市基礎教育校(園)數209所,其中:高中7所,國中29所,國小31所,幼稚園141所,特殊教育學校1所。全市基礎教育學校占地面積456.78萬平方米,校舍建築面積184.54萬平方米。全市基礎教育教職工13339人,其中專任教師11634人。基礎教育在校學生數200128人,其中:高中生25309人,國中生43122人,小學生89136人,學前教育的幼兒42507人,特殊教育學生54人。全市學齡兒童入學率100%,國中升學率94.32%,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90.05%。全市高考上省線(第三批A線)4750人,其中上重點本科線328人。  

科技

2014年,全市經省認定高新技術企業3個,高新技術企業總產值達3.07億元。全市擁有科普教育基地1個,全年參與科普活動累計20萬人次。全年申請專利207件,同比增長38%。  

羅定職業技術學院 羅定職業技術學院

交通

羅定是廣東省首批歷史文化名城,是西南諸省區進入廣東的門戶之一,大西南輻射的視窗,廣東大西關,境內交通四通八達,羅陽高速S51起於郁(南)縣東壩鎮雙鳳村至羅(定)市華石鎮莫村立交樞紐也屬中國國家高速G80廣昆高速重要組成部分、國道324線、省道352、369、280線貫通全境,規劃建設的羅(定)陽(江)高速、懷(集)茂(名)高速、深(圳)羅(定)高速前期工作正順利推進。

羅定城區 羅定城區

粵高速S26深羅高速深(圳)至羅(定)高速公路(羅定至岑溪段)粵桂界段是中國國家高速G80廣州至昆明高速公路重要組成部分,於2013年12月28日通車營運。粵高速S51羅陽高速,羅(定)至陽(江) 高速公路、起於羅定市華石鎮莫村十字立交樞紐於2012年12月25日進行進場動工儀式,計畫2015年12月底建成通車營運。

深(圳)至羅(定)高速公路江(門)羅(定)段於2012年12月28日開始動工興建,預計2015年12月底或2016年12月低建成通車營運。成為溝通大西南,連線珠三角的主要交通樞紐。羅定的南江港碼頭已建成內河作業碼頭。於1996年獲得國家批准建設羅定海關,直屬廣州海關,為外企通關提供便利。

羅定鐵路、羅定機場、G324國道羅定段、省道S280羅定段、省道S352羅定段、省道S369羅定段、深羅高速公路羅定段(羅定至岑溪高速公路已建成通車營運)、粵高速S51羅陽高速公路羅定至陽春段(在建)、擬建,懷羅高速、懷(集)至羅(定)高速公路懷集至鬱南段,   終點連線廣昆高速雙鳳立交、形成十字立交樞紐並與中國國家高速G80廣昆高速,鬱南縣東壩鎮雙鳳至羅定市華石鎮莫村十字立交樞紐並行,它也是懷集至茂名高速公路組成重要部分。羅茂高速,羅(定)至茂(名)高速公路。擬建國道G234羅定段,組成路段將原S352省道、S280省道調整、G359國道組成路段S369、S280調整羅定段,國家公路網。

地方文化

長卷祈福

長卷祈福是廣東省羅定市特色春節文化活動,是廣東省"一城一特"21個特色春節文化活動之一,是一項公益性活動,民眾發起,民眾組織,全民參與的春節文化活動。長卷祈福活動相比其他春節活動更顯文雅,也可彰顯地方文化魅力,是廣東省歷史文化名城羅定其中一張文化名片。  

“長卷揮毫”一般都是一些活動附加節目,或個人表演創作時可以看到,但在羅定市就成了每年春節傳統活動。據了解,“長卷祈福”活動原是羅定民眾書畫交流活動中的一個環節,志在宣傳與弘揚中國書法,而民眾除了可以欣賞書法家們現場揮毫外,也可以在長卷上寫上自己的心愿與祝福。相比起許願樹與燒香祈福,羅定“長卷祈福”則更為環保,同時也提升了城市文化品位。對書法有興趣或喜歡文雅類活動的遊客,年初一可以到羅定參與“長卷祈福”,親身感受這座城市的文化魅力。  

猜燈謎

年大年初一,我市文化館、市衛計局舉辦新春猜燈謎活動,在文化中心大樓門前廣場掛滿了紅紅的謎語,吸引了不少年初一行大運的一家老少。此次燈謎內容豐富多彩,成語謎、字謎、計生專業術語謎等等多種類型,既貼近生活,又充滿文化色彩,讓市民在猜謎的過程中盡享樂趣,同時感受中國傳統文化蘊含的無窮智慧,過一個年味十足的春節。  

北帝誕廟會

帝全稱北方真武玄天上帝,俗稱上帝公、上帝爺或帝爺公。是漢族民間信仰的神仙之一。其為統理北方、統領所有水族(故兼水神)之道教民間神祇,又稱黑帝。而北帝不僅僅統率所有水域的安全,還是北極星的化身,可指引船隻航行於正確方向,不會迷失於海上。道教重視斗星崇拜,稱「南斗注生,北斗注死」,凡是人從投胎之日起,就從南斗過渡到北斗,人之生命壽夭均由北斗主其事;因此,人祈延生長壽,都要奉祀真武大帝。農曆三月初三是北帝的誕日,每年位於羅平鎮泗盆村惠民廟都會舉辦北帝誕廟會,善信均帶備香燭元寶祭拜,祈福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平平安安、消災解難。廟會的主要內容北帝巡遊、八音賀誕、粵曲演唱、醒獅表演、燒炮等等,數千名信眾前來虔誠拜祭祈福場面熱鬧壯觀。   數百年來北帝廟宇香火鼎盛,羅平鎮泗盆村惠民廟舉辦北帝誕廟會反映了當地村民傳統的信仰方式和民間習俗,北帝在南江流域民俗文化有著廣泛的影響。  

瀧州歌墟

為發揚和傳承瀧州歌傳統文化生活,2015年6月20日上午端午節,市文廣局、文化館和素龍街道鳳陽村聯合在鳳陽村古榕樹下開設歌台,舉行鳳陽村瀧州歌吟唱會,重現瀧州歌墟,傳承傳統文化、唱響和諧新生活。市政協副主席沈燦明出席活動,市文廣局、文化館、我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有關單位人員參加了活動。瀧州歌墟自清代同治年間開始,每逢正月十五、五月初五、八月十五、九月初九等民間節日,各地著名的瀧州歌手雲集羊塘頭(現素龍街道鳳陽村)古榕周圍,吟詠唱和,羊塘頭及鄰近村莊萬人空巷,而榕樹周圍還有擺賣土特產和美味小吃數十檔,生意興隆,形成歌墟,前來觀賞有詩為證:“荷塘古榕鳳陽鄉,瀧州歌妹齊登場,那管身前身後事,滿村聽唱稻花香。  

炮會

炮會在羅定市西部大多數鎮都有,炮會的儀式內容豐富,由奏樂、祭祖、舞獅、燃炮、放炮、搶彩頭等項目組成。炮會的重頭戲就是搶彩頭,搶到彩頭者被人們稱為“炮首”,他們將成為下一年炮會的組織者。炮會和觀音誕晚會是當地農民用來慶祝去年農業豐收,期望新年豐調雨順、五穀豐登的一項傳統的民間活動,據悉該習俗活動已傳承百年之久,成為了當地農耕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羅平鎮觀音誕

觀音誕,漢族民間信仰節日。也可以解釋為觀音菩薩得道日,觀音菩薩成道日。觀音,又稱觀世音、觀自在、觀世自在,俗稱觀音菩薩、觀音娘娘。是四大菩薩之一,是阿彌陀佛座下的尚首菩薩,在佛教中、民間被奉為大慈大悲、救苦救難、有求必應的菩薩,遇難眾生祇須誦念其名號,其即前往拯救解難,故名觀音。在中國寺院和民間,觀音的一般塑像和圖像多作女相。羅平鎮觀音誕晚會的傳統習俗(各自然村都會有自己固定的一天),觀音誕晚會是當地農民用來慶祝去年農業豐收,期望新年豐調雨順、五穀豐登的一項傳統的民間活動,據悉該習俗活動已傳承百年之久,成為了當地農耕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醮會

醮會是廣東羅定地區的漢族民俗及民間宗教活動。醮會很多以廟命名,也有以社壇命名,一般五年一大醮,三年一小醮,每年秋收後的小醮叫禾穀醮。分為搭壇、開壇、行香、行徑、祭神等。醮主要內容是祭神,所以祭神和菩薩巡遊是必須進行的,現在取消了菩薩巡遊,很多地方都以漢族民間文化巡遊代替,各地均以地方特色的漢族民俗文化娛樂活動吸引外地遊客。  

觀音開庫

農曆正月廿六日,是觀音開庫日子。相傳這天觀音菩薩會大開寶庫,百姓都會去參拜觀世音菩並向觀音菩薩借庫求財,祈求新年平安吉祥,財運亨通。求香祈福的香客排成長龍,場面尤為熱鬧。

2016年的“觀音開庫”盛會除了傳統的“開庫儀式”、“大開金庫”、醒獅表演、武術表演、傳統歌舞及午齋、放生外,開元寺將與知名文化組織國學廷開陽學社聯合舉辦詩書畫印作品展。屆時,百姓可以在參與“觀音借庫”同時還能欣賞到國內名家作品。而從開陽學社對外聯絡人、本次翰墨環節負責人郭開傑處得知,活動當天,還會安排羅定市青年書法家協會主席團成員出席現場揮毫,為有興趣的收藏者定製墨寶(潤筆費隨緣),而開陽學社還會精心安排一卷百米長的宣紙、毛筆、墨水供廣大民眾在長卷上籤名祈福。  

文昌誕傳統文化節

沐文昌靈氣,續菁莪輝煌。羅定市首屆文昌誕傳統文化節於3月11日,即農曆二月初三舉行。當天,來自各界的數百嘉賓和市民穿著傳統服飾,齊聚菁莪書院文昌帝君下,三拜文昌,誦讀《文昌帝君陰鷙文》,祈求學業事業有所成就,在傳統禮儀中接受道家文化的薰陶,延續崇文尚學風氣。  

方言

粵語羅廣片 包括:羅定白話 有舌面鼻音(即二的聲母),可分成西(包括市區)、東兩片,使用人口占60%以上;陽山話等,是羅定市的主導方言。

亻能古話與廣西東部的地咕話較接近,是以古代俚語、僚語和中古音為基礎,與多種語言長期融合而成的一種獨特方言,保留了許多古音成份,並且有復調,同一個字詞,用作定語時讀一種聲調,用作賓語時卻讀另一種聲調,還運用唇、舌、齒髮音,在曠野中傳播時十分清晰響亮,主要分布在圍底河流域丘陵地區,包括圍底鎮,素龍、羅平、華石、太平4鎮街大部和雙東、滿塘、分界、羅鏡、船步等鎮街的部分地區。

涯話(粵西客家語) 分布在東南部素龍、太平、分界、羅鏡、新榕、加益、龍灣、泗淪、都門、連州等鎮街的部分地區,使用人口約10萬。

漳州話分布在南部羅平、太平、 liang塘、船步等鎮的一些村落。

勉語勉-金方言 分布在船步等鎮的少數村落。

1.

粵語羅廣片 包括:羅定白話 有舌面鼻音(即二的聲母),可分成西(包括市區)、東兩片,使用人口占60%以上;陽山話等,是羅定市的主導方言。

2.

亻能古話與廣西東部的地咕話較接近,是以古代俚語、僚語和中古音為基礎,與多種語言長期融合而成的一種獨特方言,保留了許多古音成份,並且有復調,同一個字詞,用作定語時讀一種聲調,用作賓語時卻讀另一種聲調,還運用唇、舌、齒髮音,在曠野中傳播時十分清晰響亮,主要分布在圍底河流域丘陵地區,包括圍底鎮,素龍、羅平、華石、太平4鎮街大部和雙東、滿塘、分界、羅鏡、船步等鎮街的部分地區。

3.

涯話(粵西客家語) 分布在東南部素龍、太平、分界、羅鏡、新榕、加益、龍灣、泗淪、都門、連州等鎮街的部分地區,使用人口約10萬。

4.

漳州話分布在南部羅平、太平、 liang塘、船步等鎮的一些村落。

5.

勉語勉-金方言 分布在船步等鎮的少數村落。

羅定市 羅定市

非物質文化遺產

非物質文化遺產
民間音樂瀧風(瀧水民歌)、瀧州歌、能咕歌、靈山山歌、瀧水童謠
民間舞蹈春牛舞、打馬舞
民間文學能咕話(又作能古話、亻能古話 等)、羅定民間傳說
民間美術灰塑、壁畫
民間手工藝藤竹編織
飲食文化羅定豆豉、羅定縐紗魚腐、羅定豆豉雞
民間信仰燒煙火
民間傳統體育與競技武術、手球 

藝術展覽

羅定市2015年書畫作品展

書畫賀年展,翰墨迎新春。在2015年開春之際,我們在環境優雅、裝飾一新的市文化活動中心迎來了“墨彩生輝”-羅定市2015年書畫作品展。書畫作品展由中共羅定市委宣傳部、市文廣新局、市文聯主辦,市文化館協辦。出席開幕式嘉賓有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劉炳權,市文廣新局、市文聯、市美協、書協等相關負責人。舉辦此次書畫作品展是為了弘揚中國傳統文化、構建和諧幸福家園、展示我市民眾文化藝術工作者近年來的創作成果並營造春節祥和的節日氛圍、為民眾增添一處品享藝術、展覽欣賞的好去處。此次畫展共展出了書畫家們最新創作的26幅作品。  

戒毒學員書法作品巡迴展

為加強全民禁毒的預防宣傳教育工作,促進社會和諧穩定,加大社會對戒毒人員等特殊群體的關愛,通過文化引導、教育感化,在全社會營造知毒、禁毒、防毒、反毒的良好氛圍。9月14至25日,雲浮市禁毒委、市公安局、市文廣新局在羅定市文化館多功能展廳舉行“翰墨丹心,感恩社會”——2015年雲浮市戒毒學員書法作品巡迴展(羅定展)。此次展出戒毒學員創作的書法作品共有70幅,內容分領導關懷、學員心得、禁毒戒毒警句、傳統國學經典古詩、禪語佳句5部分,作品集中展示戒毒學員的文化藝術才能和教育改造成果,表達了學員對新生活的強烈願望和抒發對社會的感恩情懷。  

民眾詩書畫印作品展

今年春節期間,第三屆全國民眾詩書畫印作品展在羅定市區內分兩個展廳同時進行展出。主展廳設在羅定市文化館功能室黃堃源展廳(市博物館一樓),由羅定市文化館主辦,於2月4日上午10:30在羅定市文化館進行本屆展覽開幕儀式。出席開幕儀式剪彩的有羅定市原文聯主席、廣東十大書香世家、羅定市作家協會主席曾沛才與現任羅定市文聯主席馬朝輝、羅定市委辦公室副主任兼羅定市對外聯絡辦公室主任辛強、文化館長陳羨梅、副館長陳前文等領導及國學廷開陽學社代表陳軍勝等人.出席開幕式及活動當天到場指導的還有羅定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局長楊振東及文化局其他領導、開陽學社創始人石榮洪等.
本屆全國民眾詩書畫印作品展籌備過程中還得到了羅定市政法委書記梁堅華、政協主席陳定三、宣傳部長劉炳權、雲浮市政法委副書記梁之永(羅定市青年書法家協會創始人)等領導鼓勵,還有羅定籍書畫名家梁江、黃堃源、熊月天、譚晉興、寧德雄、康強、黃俊英、黃琚國、黃偉浩、吳輕舟、張美中、李學權等名家指導與作品支持。
除了當地領導及書畫名家支持外,本屆民眾展還得到了中央領導及將軍們的鼓勵與支持。包括原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副主任楊正泉與著名書畫家蘇健敏、原國務院辦公廳行政司常務副司長、武警少將韓雙增、海軍少將祁榮祥等領導題字支持。而國內書畫家則有馮文欽、石燕樺、李浩文、李牧、梁越強、江孝龍、羅國泉、宋遠鵬等十多名當代實力派書畫家支持並提供作品參。還有收到來自西藏書法家協會理事雷滿興及台灣女青年美術家劉麗禎作品支持展出.本次兩個展廳共展出約一百五幅作品,市文化館展廳展期為兩個月,至4月5號止.
馬朝輝主席與辛強主任在觀看展覽時表示,此展覽為三羅地區作品形式最豐富,題材亦為廣泛,作者來自地區均為最廣的展覽,讚揚開陽學社真正為推動民眾文化發展作出了貢獻.勉勵國學廷開陽學社成員繼續努力,把中華傳統文化傳承及發揚光大。活動當天還附設義贈墨寶、新春送“福”及百米長卷祈福活動。義贈春聯環節由羅定名家曾沛才先行動筆,深入民眾喜愛.百米長卷活動由開陽學社創辦人陳軍勝在長卷宣紙書寫”瀧州騰飛”,民眾相繼在長卷上寫下自己的心愿與祝福. 

文藝演出

農村業餘文藝匯演

為積極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展示生態文明村鎮建設取得成就,活躍農村民眾文化生活,12月9日晚,第十二屆農村業餘文藝匯演晚會在我市分界鎮拉開帷幕。晚會由市委宣傳部、市文廣新局主辦,分界鎮委、鎮政府承辦,市文化館、太平鎮、羅平鎮、羅鏡鎮、船步鎮協辦。市委宣傳部、市文廣新局以及各鎮街有關負責人出席並觀看晚會。 晚會由來自分界、太平鎮、 羅平鎮、羅鏡鎮、船步鎮等南片鎮的文藝愛好者和農村業餘文藝隊帶著自己精心編排的文藝節目,緊扣“生態鄉村,美麗家園”這一主題,以舞蹈、歌唱、山歌、吉他彈唱等藝術表現形式,充分展示我市堅定不移抓好宜居城鄉建設,全力加快生態文明示範村建設,加快科學發展,建設幸福羅定的新風貌。本活動之前已經舉辦過十一屆了,成為了羅定市農村業餘文化活動品牌。  

大型廣場舞晚會

隨著我市大小文體廣場越建越多,越建越好,在羅定這片熱土生活著的市民漸漸地從觀看廣場舞,到學著廣場舞跳了起來,人數一年比一年多,舞步一年比一年精彩。2月2日晚,由市文廣新局主辦的“羅定市第六屆大型廣場舞晚會”在市文化廣場上演,16支廣場舞隊的熱情演出吸引了眾多市民駐足觀看。演員們熱情的舞步、曼妙的舞姿洋溢著濃烈的新春氣息,充分展示了我市市民越來越高質的文化生活。舞會的舉辦不斷鼓舞著熱愛廣場舞的市民,同時將有效帶動更多的市民參與到廣場舞和諧健康的運動方式中來,進一步促進全民健身的良好氛圍。這個活動之前已經舉辦了五屆。  

唱響中國夢,文化進萬家

2015年2月4日,由雲浮市文廣新聞出版主辦,雲浮市文化館、雲浮市圖書館、雲浮市博物館、雲浮畫院、雲浮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和羅定市文化館承辦的“唱響中國夢,文化進萬家”2015雲浮市文化志願者服務活動,在羅定市苹塘龍吉村委狀元村舉行首場晚會。該活動全年不定時在各鄉鎮舉辦了十來場。  

其他演出

2月3日晚,由文廣新局主辦,文化中心協辦的羅定市2016年新春曲藝匯演晚會在文化廣場精彩上演。文廣新局等相關單位負責人和廣大民眾共同觀看了晚會。   2016年大年初一,在羅定市文化廣場,由市文化館、市衛計局和市婦聯合舉辦的――2016年《為羅定點讚》賀新春文藝匯演,吸引數千名市民觀看。一個個精彩節目上演,很快就聚集了“出街行大運”的市民爭相觀看。演員們用動聽的歌聲和優美的舞姿,為市民送上了一出精彩豐盛的新春“文藝盛宴”,贏得了現場觀眾的陣陣掌聲和喝彩。市民熱情高漲,現場人山人海,個個都沉醉在節日的喜慶當中。   正月十六,由羅定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主辦,羅定市文化館承辦的“ 傳承傳統文化 建設文化羅定”為主題的送戲下鄉文藝演出活動,在素龍街道大甲村舉行。演出活動節目形式多樣,演員們用動聽的歌聲和優美的舞姿,為村民送上了一出精彩豐盛的新春“文藝盛宴”,贏得了現場觀眾的陣陣掌聲和喝彩。雨後的空氣清新怡人,村民熱情高漲,現場人山人海,個個都沉醉在節日的喜慶當中。  

特產美食

特產
羅定豆豉羅定縐紗魚腐羅定肉桂羅定泗綸蒸籠羅定牙籤
羅定三黃雞羅定稻米果下馬黃鶴塘茶紅靈大理石
羅定松香羅定松節油 腸粉 
美食
羅定豆豉雞 羅定魚腐龍灣氹仔魚亞燦米
羅定三黃雞金灘肉桂涼亭土雞聚龍大米

旅遊

龍城美景 龍城美景
羅定文塔羅定孔子廟連州蒲垌風景區三元寶塔蔡廷鍇將軍故居
龍灣生態旅遊區連州仙境茶園生態旅遊區連州戰鬥紀念公園羅定博物館廣東榕樹王
苹塘石山峰林風景區龍龕岩聚龍洞
新八景
廷鍇故里學宮聖跡東橋塔照龍灣高瀑
龍龕蛻骨長崗飛渡牛石仙蹤銀河浮金

名人

陳行范蔡廷鍇陳章陳法念沈光漢陳佛智葉常春吳紹麟
陳偉榮黃俊英陳志雲陳世權梁方伍趙基耀區壽年張啟榮
東山少爺辛志平陳啟源梁偉發彭俠劉壽強區楚良陳啟新
楊明漢王紹輝盧鍾鶴張焜李榮坤黃介克陳鏡軒譚君才
鄧天寧賀朗黃堃源張美中劉比華梁江陳可馨區家發
陳龍樹陳集原陳仁謙張廣揚張昌張瀾潘慶譚啟秀
彭佐熙王作華張定漢蘇天元譚其鏡李芳春唐木唐公強
陳泗英陳瓊英林一元譚冬菁吳仁彰張漢平彭書寶趙基耀
梁克誠陳遠輝黃成德伍鳳英 南江四君子   鄭偉 陳軍勝 石榮洪

雲浮行政區劃百科

雲浮市位於廣東省西雲浮市部,西江南岸。總面積7779平方千米。總人口261萬人(2003年)。市人民政府駐雲城區,郵編:527300。                   
五豐村
圍頭村
旺水村
衛星村
灣邊村
望天村
五龍村
碗窯村
圍底鎮
旺沖村
泰安村
桐油村
潭北村
棠棣村
塘沖村
塘屋村
塔腳村
通門鎮
太平鎮
潭陽村
棠梨村
鐵場村
天堂鎮
六都鎮
黎明村
黎源村
良田村
蘆村
羅壩村
六祖鎮
留村
連灘鎮
羅鏡鎮
勵志村
黎少鎮
羅平鎮
羅平農場
龍灣鎮
龍甘村
葵洞村
金雞鎮
金田村
金灘村
逕心村
建城鎮
加益鎮
文崗村
五和村
烏龍村
旺洞村
灣中村
 舊村
鏡坡村
金河村
江尾村
鏡西村
河背村
橫水村
會龍村
合江村
紅陽村
合河村
東一村 
黃豆坪村
黃灣村
紅衛村
港口村
官坑村
思勞鎮
三合村
周村
振興社區
寨塘村
中圍村
鎮安村
竹圍村
中安村
腰古鎮
雲禮村
大地村
大窩村
大甲村
木林村
民強村
馬蘭村
馬路村
滿南村
龍慶村
南盛鎮
南山社區
南安村
南瑤村
高梘村
高嶺村
石牛村
石城鎮
石岩村
石坳村
石台村
石崗村 
葵洞村 
羅定市
龍鳳村
良官村
羅沙村
六馬村
燎原村
羅坪村
龍坪村
靈凡村
里午村
連城村
羅周圍村
羅溪村
馬塘村
馬崗社區
牧羊村
民安村
民福村
磨山村
木衝口村
滿塘鎮
木利村
木頭塘村
民樂村
松木村
石牌村
雙脈村
山田村
水擺村
思甲村
石龍村
羅平鎮
龍灣鎮
龍甘村
廟山村
馬安村
木坪村
水東村
上沙村
三坪村
宋桂鎮
司馬村
上台村
泗盆村
素龍村
泗盆村
上台村
司馬村
宋桂鎮
三坪村
上沙村
水東村
石巷村
十里村
沙沖村
石大村
水源村
石碑村
生江鎮
三和村
昇平村
三家店村
雙龍村
雙蓮村
雙東街道
合村
上賴村
沙口村
土門村
棠下村
太西村
水台鎮
四村
石底村
水塘村
雙鳳村
雙豆村
素龍街道
泗綸鎮
石淇灣村
梅竹村
木寨村
雲城街道
雲城區
永昌村
鬱南縣
雲安縣
永樂村
夜護村
雲龍村
雲浮市
永坑村
雲良村
楊村
新沖村
新朗村
新江村
西鎮村
新西村
西岸村
星光村
新樂村
逍遙村
許村
下沙村
新興縣
新城鎮
小洞村
西良村
新中村
新城村
西安村
新屋村
西水村
新星村 
六都鎮
黎明村
黎源村
良田村
蘆村
羅壩村
六祖鎮
留村
連灘鎮
羅鏡鎮
勵志村
黎少鎮
山河村
石咀村
稔村鎮
瑞平村
青桐村
前鋒村
千官鎮
清水村
慶豐村
平台鎮
平北村
東星村
大眾村
大社村
丁村
東南社區
杜村
都楊鎮
衝口村
洞心村
大雲村
大樂村
東成鎮
大朗村
東壩鎮
大灣鎮
大河村
都門村
大石村
大圍村
大未村
都近村
大旺塘村
大慶村
大林村
大方村
大方鎮
東北社區
澳塘村
矮嶺村
辦田村
步賀村
布坪村
步朗村
布馬村
古范村
古勇村
高峰村
高一村
高竹村
高朗村
古龍村
高二村
公安村
桂圩鎮
古田村
高峰街道
分界村
附城村
鳳西村
分界鎮
鳳凰村
豐盛村
駙台村
富強村
豐收村
富林鎮
芙蓉村
大平崗村
洞美村
大梘村
大台村
苹塘鎮
龐寨村
坡塘村
平西村
皮村
平山村
平南村
坪塘村
平垌村
蒲垌村
平沙村
彭山村
南充村
內東村
牛路村
農林村
南龍村
南洋村
逕口村

廣東省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地級市 市轄區、縣級市、縣、自治縣
廣州市越秀區 | 荔灣區 | 海珠區 | 天河區 | 白雲區 | 黃埔區 | 番禺區 | 花都區 | 南沙區 | 蘿崗區 | 增城市 | 從化市
深圳市福田區 | 羅湖區 | 南山區 | 寶安區 | 龍崗區 | 鹽田區 | 光明新區 | 坪山新區
珠海市香洲區 | 斗門區 | 金灣區 | 珠海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 萬山海洋開發試驗區
汕頭市金平區 | 濠江區 | 龍湖區 | 潮陽區 | 潮南區 | 澄海區 | 南澳縣
韶關市湞江區 | 武江區 | 曲江區 | 樂昌市 | 南雄市 | 始興縣 | 仁化縣 |翁源縣 | 新豐縣 | 乳源瑤族自治縣
佛山市 禪城區 | 南海區 | 順德區 | 三水區 | 高明區
江門市蓬江區 | 江海區 | 新會區 | 恩平市 | 台山市 | 開平市 | 鶴山市
湛江市赤坎區 | 霞山區 | 坡頭區 | 麻章區 | 吳川市 | 廉江市 | 雷州市 | 遂溪縣 | 徐聞縣 | 東海島經濟開發試驗區
茂名市茂南區 | 茂港區 | 化州市 | 信宜市 | 高州市 | 電白縣
肇慶市端州區 | 鼎湖區 | 高要市 | 四會市 | 廣寧縣 | 懷集縣 | 封開縣 | 德慶縣 | 肇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惠州市惠城區 | 惠陽區 | 博羅縣 | 惠東縣 | 龍門縣 | 大亞灣經濟技術開發區 | 仲愷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梅州市梅江區 | 興寧市 | 梅縣 | 大埔縣 | 豐順縣 | 五華縣 | 平遠縣 | 蕉嶺縣
汕尾市 陸豐市 | 海豐縣 | 陸河縣 | 紅海灣經濟開發試驗區 | 華僑管理區
河源市源城區 | 紫金縣 | 龍川縣 | 連平縣 | 和平縣 | 東源縣
陽江市江城區 | 陽春市 | 陽西縣 | 陽東縣 | 陽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 海陵島經濟開發試驗區 | 崗僑管理區
清遠市清城區 | 英德市 | 連州市 | 佛岡縣 | 陽山縣 | 清新縣 | 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 | 連南瑤族自治縣
東莞市
中山市
潮州市湘橋區 | 潮安縣 | 饒平縣 | 楓溪區
揭陽市榕城區 | 普寧市 | 揭東縣 | 揭西縣 | 惠來縣 | 東山區 | 揭陽經濟開發試驗區 | 普寧華僑管理區 | 大南山華僑管理區
雲浮市雲城區 | 羅定市 | 雲安縣 | 新興縣 | 鬱南縣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