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蓮葉點地梅

石蓮葉點地梅

石蓮葉點地梅產於四川西部、雲南西北部、西藏東部和青海東南部。生於向陽乾燥的山坡,疏林下和林緣砂石地上,海拔2500-3500米。模式標本采自四川。

基本信息

概述

植物報告

石蓮葉點地梅(雲南熱帶亞熱帶植物區系報告) Androsace integra (Maxim.) Hand. -Mazz. in Act. Hort. Gothob. 2: 112. 1924. et in Not. Roy. Bot. Gard. Edinb. 15: 276. 1927. ——Androsace aizoon var. integra Maxim. in Bull. Acad. Sci. St. Petersb. 32: 501. 1888.——Androsace aizoon var. purpurea Pax et Hoffm in Fedde, Repert, Sp. Nov. 17: 193. 1921. ——Androsace aizoon var. rosea Pax et Hoffm. l. c. 17: 194. 1921.——Androsace bulleyana var. purpurea Hand. -Mazz. in Sitzganz. Akad. Wiss. Wien. Math. -Nat. 61: 136. 1924.

別名

匙葉點地梅石蓮點地梅

形態特徵

二年生或多年生僅結實一次的草本。主根粗壯,直徑3-5毫米,具少數支根。蓮座狀葉叢單生,直徑2.5-6厘米;葉近等長,匙形,長1.5-4厘米,先端近圓形,具驟尖頭,初時兩面被短伏毛,漸變為無毛,邊緣軟骨質,具篦齒狀緣毛?;ㄝ閫ǔ?2至多枚自葉叢中抽出,高(3)10-15厘米,被多細胞柔毛;傘形花序多花;苞片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很少呈狹橢圓形,長4-6毫米,被稀疏柔毛及緣毛;花梗長短不等,初花期長4-7毫米,後漸伸長,至果時長可達3厘米,被捲曲柔毛;花萼鍾狀,長4-4.5毫米,密被短硬毛,分裂近達中部,裂片三角形,先端銳尖,背面中肋稍隆起,邊緣具密集的纖毛;花冠紫紅色,直徑約6毫米,筒部與花萼近等長,裂片倒卵形或倒卵狀圓形,全緣或先端微凹。蒴果長圓形,長4.5-5.5毫米,明顯高出宿存花萼。花期4-6月;果期6-7月。

分布及生存環境

產於四川西部、雲南西北部、西藏東部和青海東南部。生於向陽乾燥的山坡,疏林下和林緣砂石地上,海拔2500-3500米。模式標本采自四川。

分類系統位置

生物 Vitae [三域系統]
真核域 Eukarya [三域系統]
植物界 Plantae [三域系統]
被子植物門 Angiospermae [傳統系統]
木蘭綱 Magnoliopsida [Cronquist系統]
五椏果亞綱 Dilleniidae [Cronquist系統]
報春花目 Primulales [Cronquist系統]
報春花科 Primulaceae [Cronquist系統]
報春花族 Trib. Primuleae [Hutchinson系統的報春花科Primulaceae]
點地梅屬 Androsace [Hutchinson系統的報春花科Primulaceae]
石蓮組 Androsace Sect. Aizoidium [Hutchinson系統的報春花科Primulaceae]
石蓮葉點地梅 Androsace integra [Hutchinson系統的報春花科Primulaceae]

功用信息

1. (醫藥)《部藏標》。【藏藥】嘎蒂木布:花用於炭疽,黃水病,心臟病水腫,熱性水腫《部藏標》。嘎得那保:花治炭疽,黃水病《中國藏藥》。
2. (醫藥) 全草:辛、淡,平。除濕利尿。用於關節痛。

相關的物種

景天點地梅Androsace bulleyana G. Forr

功能用途

醫藥:《部藏標》。【藏藥】嘎蒂木布:花用於炭疽,黃水病,心臟病水腫,熱性水腫《部藏標》。嘎得那保:花治炭疽,黃水病《中國藏藥》。
醫藥:全草:辛、淡,平。除濕利尿。用於關節痛。

報春花科點地梅屬植物

點地梅屬,報春花科,約100種,分布於北溫帶,我國約60種,產西北和西南,他處少見。一年生或多年生、矮小草本;葉各式,全部基生或旋疊狀排列於枝上;花小,白色或紅色;萼5裂;花冠高腳碟狀或近輪狀,管短於萼,裂片5,喉部有環紋或有摺與裂片對生;雄蕊5,內藏;子房球形,花柱短;蒴果卵狀或球形,5裂。本屬和Primula屬很相近,惟冠管短於花萼,且於喉部收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