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點地梅

東北點地梅

東北點地梅,屬報春花科點地梅屬植物。一年生草本,主根不發達,具多數纖維狀鬚根。蓮座狀葉叢單生,直徑2-8厘米;葉長圓形至卵狀長圓形,長6-25毫米,先端鈍或稍銳尖,基部短漸狹,邊緣具稀疏小牙齒,無毛;葉柄纖細,等長於或稍長於葉片。分布於我國東北、內蒙古和新疆北部。生於潮濕草地、林下和水溝邊。海拔1000-2000米。用於治局部疔瘡、潰瘍、紅腫、疼痛。

基本信息

簡介

中文名:東北點地梅

東北點地梅東北點地梅

Name:AndrosacefiliformisRetz.

科:報春花科

Family:Primulaceae

屬:點地梅屬

introduce:採集地點:吉林省東老禿頂山17道溝

圖像類型:原生境下植株群

圖像部位:植株群

地理區域:長白山地區,夏季,

鑑定資料:1995東北植物檢索表(498-498)

形態特徵

一年生草本,主根不發達,具多數纖維狀鬚根。蓮座狀葉叢單生,

中國植物志原版墨線圖中國植物志原版墨線圖

直徑2-8厘米;葉長圓形至卵狀長圓形,長6-25毫米,先端鈍或稍銳尖,基部短漸狹,邊緣具稀疏小牙齒,無毛;葉柄纖細,等長於或稍長於葉片。花葶通常3至多枚自葉叢中抽出,高2.5-15厘米,無毛或僅上部被稀疏短腺毛;傘形花序多花;苞片線狀披針形,長約2毫米;花梗絲狀,長短不等,長2-7厘米;花萼杯狀,長2-2.5毫米,分裂約達中部,裂片三角形,先端銳尖,具極狹的膜質邊緣,無毛或有時疏被腺毛;花冠白色,直徑約3毫米,筒部比花萼稍短,裂片長圓形。蒴果近球形,直徑約2毫米,果皮近膜質,帶白色。花期5月;果期6月。

產地

分布於我國東北、內蒙古新疆北部。朝鮮、蒙古和蘇聯遠東地區亦有。

分布

生於潮濕草地、林下和水溝邊。海拔1000-2000米。

藥用

【藥名】:東北點地梅

東北點地梅東北點地梅

【來源】:為雙子葉植物藥報春花科植物東北點地梅的全草。

【功效】:消炎止痛。

【主治】:用治局部疔瘡、潰瘍、紅腫、疼痛。

【性味歸經】:苦、辛,寒。入心經。

【用法用量】:內服:15-20克,煎湯。外用:搗敷患處。

【別名】:郡林一達鄰一套布其(東北蒙古族語)、絲點地梅(《新華本草綱要》)

【動植物資源分布】:分布東北各省、華北及新疆。

【考證】:始載於《中國高等植物圖鑑》。

報春花科點地梅屬植物

點地梅屬,報春花科,約100種,分布於北溫帶,我國約60種,產西北和西南,他處少見。一年生或多年生、矮小草本;葉各式,全部基生或旋疊狀排列於枝上;花小,白色或紅色;萼5裂;花冠高腳碟狀或近輪狀,管短於萼,裂片5,喉部有環紋或有摺與裂片對生;雄蕊5,內藏;子房球形,花柱短;蒴果卵狀或球形,5裂。本屬和Primula屬很相近,惟冠管短於花萼,且於喉部收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