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點地梅

高原點地梅

高原點地梅,中藥名。為報春花科植物匙葉點地梅Androsace integra(Maxim.)Hand.-Mazz.的全草。分布於青海、四川、雲南、西藏等地。具有滲濕利水之功效,用於濕痹關節酸重疼痛,小便不利。

基本信息

入藥部位

全草。

性味

淡,平。

歸經

腎、肝經。

功效

滲濕利水。

主治

用於濕痹關節酸重疼痛,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12g。

採集加工

初夏採收全草,洗淨,曬乾。

形態特徵

匙葉點地梅又名:石蓮葉點地梅。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根莖粗壯,具少數支根。葉基生,排列成蓮座狀;葉近等長,匙形,長1.5-4cm,先端近圓形,具驟尖頭,初時兩面被短伏毛,漸變為無毛,邊緣軟骨質,具篦齒狀緣毛。花葶多條,高10-18cm,被纖毛;傘形花序著花10餘朵;苞片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長4-6mm,被疏柔毛反緣毛;花梗長2-3cm,被腺毛;花萼鍾狀,裂三角形;花冠紫紅色,高腳碟狀,裂片倒心形,直徑約6mm。蒴果長圓形,長4.5-5.5mm,6-10裂,紫紅色。花期4-6月,果期6-7月。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2500-3500m的向陽乾燥的山坡、疏林下和林緣砂石地上。分布於青海、四川、雲南、西藏等地。

藥材鑑別

全草皺縮,主根較粗壯,直徑3-5mm,具支根或支根痕。莖直立,黃褐色,有毛,直徑1-2mm。葉蓮座狀叢生,多皺縮破碎,完整者呈匙形,黃綠色,長1.5-4cm,先端近圓形,具驟尖頭,邊緣軟骨質,具篦齒狀緣毛,兩面被短伏毛或無毛。花葶纖細,黃褐色,有毛;傘形花序多花;小花紫紅色,花梗、苞片、花萼均有毛。

相關論述

《全國中草藥彙編》:“除濕利尿。主治關節疼痛。”

報春花科點地梅屬植物

點地梅屬,報春花科,約100種,分布於北溫帶,我國約60種,產西北和西南,他處少見。一年生或多年生、矮小草本;葉各式,全部基生或旋疊狀排列於枝上;花小,白色或紅色;萼5裂;花冠高腳碟狀或近輪狀,管短於萼,裂片5,喉部有環紋或有摺與裂片對生;雄蕊5,內藏;子房球形,花柱短;蒴果卵狀或球形,5裂。本屬和Primula屬很相近,惟冠管短於花萼,且於喉部收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