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藏點地梅

滇藏點地梅

滇藏點地梅,報春花科植物。多年生草本。蓮座狀葉叢直徑約3厘米;根出條通常單一,自葉叢中抽出,長2.5-4.5厘米,幼時疏被柔毛,頂端具葉。產於雲南西北部、四川西部和西藏東南部。生於海拔3000-3600米的山坡陰處和溪邊。模式標本采自雲南德欽附近。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種中文名:滇藏點地梅

種拉丁名:AndrosaceforrestianaHand.-Mazz. 

科拉丁名:Primulaceae

屬拉丁名:Androsace

海拔:3000-3600

命名來源:(西藏植物名錄)[NotesfromtheRoyalBotanicGarden,Edinburgh15(75):293-2941927]

中國植物志:59(1):176

英文植物志:15:93

形態特徵

葉兩型,外層葉倒披針形或長圓狀倒披針形,長5-7(10)毫米,黃褐色,先端鈍尖,無柄,兩面均被多細胞粗毛和短柄腺體,邊緣和先端具較密的長緣毛;內層葉較寬大,少數,倒卵狀匙形或披針狀匙形,長(1)2-3厘米,寬3-6毫米,綠色,先端鈍或稍銳尖,基部漸狹,下延成具狹翅的柄,腹面被短柄腺體,背面和邊緣的毛被同外層葉,但較稀疏。

花葶通常單一,稀2-3枚從葉叢中抽出,高6-20(33)厘米,被稀疏的柔毛和腺體;苞片披針形或狹長圓形,長2-3(5)毫米,基部微呈囊狀;花梗纖細,長7-15(20)毫米,具短柄腺體;花萼陀螺狀或闊鐘形,長2.5-3毫米,分裂達中部或稍過之,裂片卵形,先端近圓形,邊緣稍帶膜質,中上部被粗毛和腺體,邊緣具密緣毛,背面具不明顯的3脈;

花冠粉紅色,直徑6-8毫米,裂片橢圓形或倒卵形,先端微凹。

花期6-7月。

報春花科點地梅屬植物

點地梅屬,報春花科,約100種,分布於北溫帶,我國約60種,產西北和西南,他處少見。一年生或多年生、矮小草本;葉各式,全部基生或旋疊狀排列於枝上;花小,白色或紅色;萼5裂;花冠高腳碟狀或近輪狀,管短於萼,裂片5,喉部有環紋或有摺與裂片對生;雄蕊5,內藏;子房球形,花柱短;蒴果卵狀或球形,5裂。本屬和Primula屬很相近,惟冠管短於花萼,且於喉部收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