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弱兒童

病弱兒童

病弱兒童是指一些患慢性疾病和體質虛弱的兒童。他們需要在醫教合一的環境中接受特殊的指導和幫助。因此,病弱兒童也是特殊教育的對象。

簡介

走廊上的病弱兒童走廊上的病弱兒童

病弱兒童(childrenwithofterhealthimpairments):又稱虛弱兒童特殊教育的對象之一。患有疾病或體質差的兒童,包括患各種慢性病.急性病初愈.嚴重貧血.營養不良.發育落後.癲癇等兒童。輕者可在普通學校學習,重者須在專門的學校,通過其他形式接受教育。需要特別的醫療保護.治療和衛生環境,有醫生指導和監督其營養.康復訓練和勞動。需限制的負荷量,可免修一些課程,避免不良的精神刺激和過度興奮
社會的飛速發展帶來了環境的破壞與污染。生活在現今的社會中,人們的身體健康自然會受到一些損害。近年來,病弱(healthimpairments)兒童逐漸增多。對於這類兒童的教育正在受到關注。教育者們應該了解常見的病弱兒童,以便更好地幫助他們。

病弱的概念

病弱是指患慢性疾病或體質虛弱的狀態,患者由於慢性或急性的健康問題而出現力量,活力或機敏度的限制。這些健康問題,如心臟病肺結核風濕熱腎炎哮喘血友病、癲癇、白血病或糖尿病等,對兒童的教育表現有負面影響。一個兒童的健康狀況出現問題,必然會使他的體力、活力或警覺性都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從而對他的教育進步產生不利的影響。他們需要在醫教結合的環境中接受特殊的指導和幫助。因此,病弱兒童也是特殊教育的對象。
病弱和虛弱都不是嚴格的醫學定義,這裡只是社會教育方面的用語。哪些病弱兒童可作為特殊的教育對象,有的國家曾作出比較明確的規定。例如,日本文部省1978年發布的《關於教育方面需要特殊照顧的兒童和學生的教育措施》的通告中就規定病弱兒童是:“(一)患有慢性胸部疾病、心臟疾病、腎臟疾病,其狀況需要6個月以上的醫療或生活限制者;(二)身體虛弱的狀況需要6個月以上的生活限制者。”當然,這主要是指專為病弱兒童設定的養護學校的學生而言的。凡病弱狀況不滿半年療程的,可安排在特殊班級或普通班接受特殊教育。

出現率

2003學年,美國6—21歲在校學習的病弱學生有45242人。我國對病弱兒童沒有做過抽樣調查或詳細的統計,因此,目前我國病弱兒童的發生率尚不清楚。但從現實情況看,我國病弱兒童有逐年增加的趨勢。

類型

目前大約有兩百多種病弱狀況存在,其中大多數是罕見的。這裡介紹較為典型的病弱類型。
(1)癲癇型病弱兒童

兒童癲癇兒童癲癇

癲癇發作是由腦中異常放電導致的活動、感覺、行為和意識的一次混亂。癲癇發作的特殊症狀表現為:由於大腦不正常的放電,引發了短暫的神經反常,很像電流風暴。若一個人僅發作過一次或暫時性的發作,可能是由於發高燒或腦損傷引起,不能稱之為癲癇患者。這種情況長期反覆出現時,被稱為抽搐或癲癇。據估計,一般人群中約有l%的患有癲癇。癲癇發作主要有三種類型:全身性強直陣攣發作(也稱為癲癇大發作)、失神性發作(也稱為癲癇小發作)、局部複雜性發作(也稱為精神運動性發作)。
全身性強直陣攣發作是最明顯也是最嚴重的癲癇發作類型。出現這種類型癲癇發作的兒童,在發作前很少或根本沒有預兆。發作時,兒童的肌肉變得僵硬,他們會失去意識,倒在地上。之後,兒童的整個身體劇烈震顫,同時肌肉交替收縮和放鬆。同時,流口水,手腳抽筋,大、小便失禁,呼吸非常困難,有時完全停止,身上發青或膚色蒼白。在多數情況下,肌肉收縮的頻率會在2—3分鐘內減少,隨後兒童疲憊不堪,或者入睡,或者在混亂或昏昏欲睡的情況下恢復意識。全身性強直陣攣大發作可能在一天中頻繁發生數次,也可能一年中很少發生。這種發作在白天比夜間更容易出現。
全身性強直陣攣大發作會讓從來沒有見過這種狀況的人感到不安和驚慌失措。當一名兒童在課堂上出現全身性強直陣攣大發作時,教師應該遵循以下步驟:
第一,保持鎮靜,安慰其他學生,使他們相信發作的兒童會很快恢復正常。
第二,慢慢將兒童移到地板上,並且將其周圍區域整理乾淨,避免出現任何可以傷害到兒童的東西。
第三,在兒童的頭下放一些平坦和柔軟的東西,這樣他的身體在抽搐時,頭不會直接碰在地上。
第四,教師無法停止兒童癲癇發作,應讓它自行終止,不要試圖讓兒童恢復意識,也不要妨礙他的動作。
第五,輕輕地將兒童翻至側臥狀,這樣可以保持他的氣管通暢,並可以讓口水流出。
第六,不要強行掰開兒童的嘴,不要抓住兒童的舌頭,不要在兒童的嘴裡放任何東西。
第七,當兒童的抽搐動作停止時,讓他休息直至恢復意識。
第八,在癲癇發作過程中,兒童的呼吸可能是衰弱的,甚至可能出現呼吸暫停。出現這種情況時,教師要檢查兒童的氣管是否阻塞,並實施人工呼吸。
有些病弱兒童在這種類型的癲癇發作之後恢復得很快,有些學生則需要更多的時間才能恢復。通常建議教師讓病弱兒童進行短時間的休息。如果學生在發作後可以繼續留在課堂上,那么應該鼓勵他這樣做。如果這種類型的癲癇發作持續時間超過5分鐘,應尋求救。
(2)哮喘類病弱兒童
哮喘是一種慢性肺病,其特徵是間歇式的一陣一陣喘息、咳嗽和呼吸困難。哮喘發作通常由過敏原(如花粉、特定的食物、寵物)、刺激物(如煙霧)或情緒壓力所引發,這些因素會導致肺部的氣道變窄。這種反應增加了對氣流進出肺部的阻礙,使患者變得呼吸困難。
哮喘的症狀和嚴重性因人而異,個體間差異相當大。通常的分類包括輕微間歇的(每星期兩次以下)、輕微持續的(超過2次但不是每天都有)、中度持續的(每天都有)、重度持續不停的(持續不斷的,嚴重地干擾了身體的活動)四類哮喘。儘管哮喘的發作可能會要求緊急醫療救護,但導致死亡的情況還是極少數的。
(3)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種常見的兒童期疾病,是由於胰腺停止產生或產生過少的胰島素而導致的。這是一種慢性新陳代謝失調。當糖尿病發作時,細胞無法吸收葡萄糖,無法吸收的糖分便會堵塞在血液里,腎臟試圖把這些多餘的糖分過濾出去。糖尿病控制不住時,通常會表現出以下跡象:急劇的口渴,尿頻,體重減輕。葡萄糖含量增加並持續一段時間屆,會對眼睛、腎臟、神經系統心臟產生一定的損害。
患有I型糖尿病(或青少年糖尿病)的兒童胰島素不足。這種病在10-16歲之間的青少年身上出現最為普遍。患這一類型糖尿病的青少年在診斷之前表現出的症狀類似於重感冒,但發作非常迅速。如果不儘快注射胰島素,他們會昏迷或死亡。Ⅱ型糖尿病是一種非胰島索依賴性糖尿病,是由於人體無法產生、也無法正常地使用胰島素而產生的。這類糖尿病通常和肥胖症及遺傳因素有關。現在有不少兒童和青少年被診斷出患有此病。病弱兒童大多數都超重。
(4)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
人類免疫缺陷病毒是一種逐漸影響並最終摧毀人體免疫細胞病原體。隨著病原體的發展,人體的免疫系統會變得脆弱不堪。一個感染人類免疫缺陷病毒的人,屬於易感染者,增加了感染其他疾病的機會,如癌症、循環菌感染、肺炎等。人們發現,人類免疫缺陷病毒存在於一定的體液中,而且可以通過血液、精液陰道液體、乳汁以及其他一些液體傳輸。人類免疫缺陷病毒會通過性接觸和血液感染從一個人傳染給男一個人,包括共用針頭和注射器具。
人類免疫缺陷病毒的發展經歷了幾個不同的階段,各個階段都由疾病的不同水平和症狀的嚴重性作為標記。人類免疫缺陷病毒的早期患者處於無症狀期或者潛伏期。他們的血液里有病毒存在,但是沒有任何外部的疾病症狀。當人類免疫缺陷病毒發展到中期,即症狀期,病毒更加活躍地繁殖,免疫系統開始失效,一些輕微的症狀開始出現。中期的症狀包括疲勞、持續發燒、盜汗、長期習慣性的腹瀉、復發性陰道酵母菌感染以及腺體腫脹。當人類免疫缺陷病毒發展到後期,即被稱作獲得性免疫力缺陷綜合徵(AIDS),此時感染的機會更加頻繁並且程度更加嚴重。症狀通常包括突然中風、心臟病發作、失憶、視覺受損、失明等。在兒童患者身上還會出現認知能力喪失,甚至進食發生困難。機體從食物中吸取營養的能力也會受到影響。

成因

病弱兒童的成因是多種多樣的。大多數是由於感染、遺傳因素和環境影響。很多疾病是由於不同類型的微生物感染引起的。有些感染會造成長期的影響,甚至導致死亡。若一個兒童出生時攜帶使健康受損的不正常基因,將會遺傳諸如膽囊纖維症、血友病或月牙狀細胞貧血症。伴隨著這些明顯的遺傳狀況,遺傳成分會存在於一些健康受損器官的發育過程中而導致疾病,如糖尿病、哮喘、癲癇等。在這些條件下,異常的基因導致了個體產生這些狀況的預先傾向。另外,出生前和圍產期因素的影響也很重要。一個母親如果在懷孕期間酗酒、吸毒或吸食尼古丁,會影響未出世的孩子。那些致畸物質會阻止胎兒的正常發育。導致畸形的物質包括母親受到的感染、外傷、X射線或其他放射性物質的輻射,當然還包括酗酒、吸菸、吸毒。最後,產後因素對病弱也有影響。嬰兒出生後,環境因素也會造成健康損傷。鉛中毒是兒童時期最常見的一種環境病毒。飲食因素也可能會導致健康損傷。食物過敏可能會引發個別人的哮喘。

導致病弱的原因很多(參見表10-1按照造成病弱的原因大致上分成以下三類:

導致身體病弱的情形導致身體病弱的情形

1.慢性病患者

(1)結核病——肺結核及其他結核。
(2)呼吸器官疾病——支氣管哮喘,其他呼吸器官疾病。
(3)心臟病——心房中隔缺損、心室中隔缺損、法樂氏四聯症,其他心臟病。
(4)泌尿器官——腎炎、腎硬變等。
(5)風濕病——活動性風濕病、風濕性關節炎、全身性風濕病,其他膠原性疾病。
2.嚴重的營養不良造成的各種障礙病
如貧血、發育不全、筋骨脆弱、進行性肌肉營養障礙症等。
3.精神、神經障礙症
如癲癇、神經性精神創傷反應、分裂症、憂鬱症、精神薄弱等。
有關病弱學生的調查資料表明:上述疾病中以支氣哮喘、心臟病、腎炎、癲癇及嚴重營養不良造成的各種障礙症在病弱兒童中所占的比例較大。
(1)氣喘氣喘是一種會影響呼吸的疾病,通常有三個特徵:肺部腫大,呼吸困難、氣管對許多環境因素(如灰塵、煙、冷空氣及運動)有負面的反應。氣喘可能引起支器官的緊急收縮。患有氣喘的兒童的嚴重程度也不一致,通常不會給老師帶來太大的麻煩,但是老師應該知道何種症狀代表氣喘發作及如何應急處理急性發作的氣喘,同時也應該嚴格控制氣喘兒童的運動量。
(2)纖維囊腫纖維囊腫是美國最常發生的致命性基因性疾病,患有纖維囊腫的兒童有嚴重的呼吸及消化問題。最近基因學家發現70%的纖維囊腫的病體基因,有望未來的基因治療可以控制纖維囊腫。
(3)後天免疫缺陷症候群後天免疫缺陷症候群(AIDS,俗稱愛滋病)是指身體系統失去免疫功能,是由人體免疫缺陷病毒(HIV)所造成的。70%的後天免疫缺陷症候群兒童是經由其母親傳染,也可能因輸血所致。後天免疫缺陷症候群兒童的表現症狀很明顯:嚴重的發展遲緩、腦部受損及早死。
(4)地中海型貧血及鐮刀貧血地中海型貧血及鐮刀貧血是一種基因疾病,與血液細胞有關,多發於地中海地區。患地中海貧血的兒童出生時看起來很健康,與正常兒童沒有大的區別,但會逐漸地變得沒有精神、胃口不好,常會感染疾病,地中海型貧血兒童需要通過輸血加以治療,但至今還沒有根治的辦法。鐮刀性貧血多發於美國及加勒比海地區,正常兒童的紅細胞通常是圓的,鐮刀性貧血兒童的紅細胞呈新月或鐮刀形,且不像正常紅細胞那樣有彈性,易受阻於身體的器官中。當紅細胞受阻,則氧氣不能傳遍全身,缺氧的狀況通常會使兒童容易受到感染,通常用注射抗生素的方法來進行治療。
(5)癲癇癲癇俗稱羊癲瘋,是腦部未能對神經元釋放出來的電流作有效的控制而突然引起的抽搐現象(Haring&McCormick,1990)。一般而言,癲癇不會影響學業成績或導致兒童智力發展遲緩。根據大腦電流異常活動的區域,可以把癲癇分為全部性癲癇和局部性癲癇兩大類。
全部性癲癇是腦部的化學活動遍及大腦左右兩個半球而非局限於某一部位。全部性癲癇包括大發作抽搐、小發作抽搐及失動性痙攣。大發作抽搐是嚴重的癲癇症狀,患者發作之前略有預感,能直覺到特殊的氣味、聲音或其他感覺。當發作時,患者失去意識,跌倒在地,同時軀幹和頭部變得僵硬,持續1-2分鐘結束。小發作患者發作時臉色變白、兩眼發楞、眼皮抽搐,發作時間約為5-20秒不等,但這一類患者發作的頻率較高。失動性痙攣是指患者四肢或軀幹的某一部位肌肉突然發生短暫的陣發性的緊縮,發作的部位可能是對稱或不對稱、重複或不重複地發作,發作時由於某一部位肌肉的突然緊張而導致身體失去平衡。
局部性癲癇是大腦局部細胞功能的化學活動異常所導致的癲癇,它以多種方式出現。發作時患者能保持意識狀態,但他們不能全部了解自己的異常行為,患者可能會突然表現出刻板行為,如凝視、不斷咀嘴而發出聲音、按壓手指、來回走動、脫下衣服、發脾氣等,發作的時間為幾分鐘至幾小時不等。

特徵

大部分病弱兒童在智力發展上是正常的,但是,疾病或體質虛弱,影響了他們的生活和學習,降低了學習的效果。他們注意力不易集中,持久性差,情緒不夠穩定。在人格方面,他們的交往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多有孤僻感、退縮感。
(一)身體方面
(1)身體病弱兒童因為患有慢性疾病,身體較為虛弱無力,容易暈倒;進行輕微的運動就心跳加速、呼吸困難,甚至面色發紫。
(2)有部分身體病弱兒童身體異常肥胖、瘦弱或發育不良,或因身體病弱產生肢體活動的障礙。
(3)身體病弱兒童的慢性疾病可能反覆發作,需定期到醫院檢查或長期住院治療。
(4)某些疾病會造成兒童外表傷殘,使兒童的生活適應困難。
(二)心理方面
大部分病弱兒童在智力發展上是正常的,但是,由於患有慢性疾病或體質虛弱,影響他們生活和學習的情緒,也降低了學習的效果。例如,注意力不容易集中,持久性差,情緒不夠穩定。在人格方面,由於病弱兒童的人際交往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多有孤僻感、退縮感。因此,對病弱兒童要經常進行必要的心理指導。
(1)身體病弱兒童的飲食和作息方面受到多方面限制,使生活起居和活動無法自由,而造成煩躁不安的心情。
(2)因為身體病弱經常或連續缺課,不能與同學融洽相處以及很好地交流,影響兒童的社會化。
(3)因為長期往返醫院治療,需忍受離家的寂寞,無法享受家庭的溫馨。
(4)由於父母歉疚和補償的心理,使身體病弱兒童過分依賴父母或其不良行為被放縱,兒童缺乏獨立的意願。
(5)部分身體病弱兒童對自身缺乏信心和安全感,在團體中會表現孤立退縮的現象。
(6)身體病弱兒童會因自己的疾病產生自責,認為自己連累父母和家人,有心理上的負擔。

養護與教育

醫教結合是病弱兒童教育的基本原則。根據病弱兒童病情的輕重、體質的虛弱程度,可將他們安排在不同的環境中進行養護和教育。

教育形式

阪府立吹田養護學校阪府立吹田養護學校

1.養護學校
這種學校是以醫療養護為主的學校,有的附設在兒童醫院、兒童療養所、露天學校、海濱學校、湖畔學校、日光學校等屬於這一類的養護學校,學校內有專門的醫生、護士和其他醫務工作者,也有專業教師、心理輔導工作者和社會工作者。安排在養護學校就讀的兒童一般都是有半年以上醫療史和生活限制的比較嚴重的病弱兒童。他們在接受治療和進行療養的同時,進行一些力所能及的學習活動。這類學習所收的學生十分有限,在經濟發達的國家也只有較大的城市才設立,所以很難滿足大多數病弱兒童的需要。
2.病弱兒童特殊教育班
這是為較嚴重的病弱兒童開設的特殊教育的班級,同樣配有教師、醫護人員和心理輔導員。這種特殊教育班有時設在普通學校內,有時也附設在兒童醫院或兒童療養所。
3.普通班
把一些尚可堅持正常學習的較輕的病弱兒童安排在普通學校的普通班中進行學習。當然,對他們要進行個別輔導。在安排各種班級活動時,也要考慮到病弱兒童的具體困難。既要鼓勵他們儘可能參與集體活動,又要做到不是他們過分勞累和健康受損。
4.家庭學習小組
也稱家庭班級。這是一種以家庭為學習養護基地的學習小組。由巡迴教師和醫護工作者對他們進行定期的教學和輔導,家長可參與養護和教育活動,這種家庭學習小組常由居住得比較接近的數家病弱兒童組成。親職教育也可以與電視教學、函授教育等遠距離教學形式結合起來。這種特殊教育形式更適合與人口不太集中、居住比較分散的地區。

教育的目標

無論採取哪種教育和養護的形式,病弱兒童的教育目標都應從下面幾個方面來考慮。
使兒童能積極配合醫生、護理人員接受治療,恢復健康,增強體質。
增強與疾病作鬥爭的信心,鍛鍊意志,消除病弱感、自卑感,穩定情緒和適應環境。
學習一定的文化科學知識,最大限度地發揮個人的潛能,培養正確的生活觀念和自強不息的精神。
總的來講,病弱兒童教育的出發點是提高病弱兒童身心健康的水平。
病弱兒童教育的每一個環節都要與醫生、護理人員、兒童家長密切結合。首先,要為他們創造一個良好的將醫療養護和教育教學融為一體的教養環境。例如,教室里光線充足、空氣新鮮、噪聲小、座椅舒適等。良好的教育環境可減輕病弱學生的病弱感和疲勞感。其次,要根據兒童的身體情況和智力水平制定個別教學計畫,教育的重點是增加他們生活和學習的適應性。和其他特殊兒童的教育一樣,病弱兒童的教育也是一種個別教育,從教育的診斷、教學計畫的安排和課程的設定都要考慮到兒童的實際情況,不能一味地強調教學計畫的同步性。
在病弱兒童的教學過程中,要充分地利用視聽器材,如電視教學、廣播教學等遠距離教學的手段,增加他們學習的興趣,減輕學習的疲勞感,培養他們多方面的能力。

特殊教育的實例

病弱兒童病弱兒童

女童是日本某國中二年級學生,從兩歲半起就患有支氣管哮喘,十歲後,病情加劇,多次住院治療。在未接受特殊教育之前,哮喘病不僅造成體質虛弱,精神上也受到創傷。她缺課太多,學習成績差,不能與人很好地相處,有孤獨感,經多方評估鑑定後安排在某養護學校接受特殊教育。
對這一病弱女孩進行特殊教育的出發點是在與醫療配合的基礎上進一步改善健康狀況,增強體質;根據健康水平,進行個別指導,提高她的學習興趣,著重消除她的病弱感,增強生活和學習的信心,使之成為思想靈活、意志堅強的人。
在實行特殊教育的過程中,大約用了一個月的時間訓練她習慣於寄宿型的學校生活。與醫護人員配合,儘量減少大劑量地用藥,把重點放在呼吸法、乾布摩擦、哮喘體操等養護性訓練上,幫助她制定有助於健康的訓練目標,增強與疾病作鬥爭的信心與耐力,多次和她個別交談。
經過一年的學校生活,她具備了戰勝疾病的體力和信心,她能用40分鐘跑完4200米而哮喘並未發作。她還參加了五天四夜的高原住宿生活訓練。這些都是她以前不感想像的事情。後來,儘管也有一些反覆,但近兩年的保育性特殊教育,已使她能轉到普通中學繼續完成學業。正如她自己在作文中寫的:“我打算:第一,即使哮喘發作,我也要靠自己的力量治好;第二,儘快熟悉東京的中學,交朋友;第三,不計較小事,決不讓在保育學校一年半的生活白過,即使去東京,也要按照這裡的生活規律努力去做。現在我真的認為到這個學校來很好。”

診斷與鑑別標準

身體病弱兒童的鑑定標準由專科醫生診斷後依其專業判斷認定其是否患有上述的慢性疾病。根據我國台灣地區《語言障礙、身體病弱、性格異常、行為異常、學習障礙暨多重障礙學生鑑定標準及就學輔導原則要點》中的規定,將身體病弱依其程度分為兩類:
(1)經醫師診斷患有心臟血管、氣管肺臟、血液、免疫、內分泌、肝臟、胃腸、腎臟、腦脊髓及其他慢性疾病或傷害,需要長期療養者。
(2)其他原因經醫師或有關專家診斷為體能虛弱或需長期療養者。

評估流程與評估項目

(一)評估流程

身體病弱兒童評估項目與內容身體病弱兒童評估項目與內容

1.轉介
家長或教師轉介個案到醫院門診。根據教師、家長或其他有關人員的觀察的結果,將懷疑為身體病弱兒童送往專門的診斷機構(通常是專科醫院門診),請求進一步的鑑定和診斷。
2.篩選
專科醫生或專門的診斷人員進行。有以下症狀的兒童作為重點篩查對象:膚色蒼白、嘴唇與指甲常呈青紫色;身體贏弱;動作笨拙、經常跌倒、身體活動協調性不好;四肢無法伸直;關節、肌肉或身體某部位隱隱作痛;常發燒不退、常出血與發炎。
篩選工作有兩個方面:
(1)檢查被轉介兒童的出生史、成長發育史、病史、各科成績和有關文字記錄。
(2)和有關教師、家長、保姆等進行談話,了解兒童各方面的實際表現。
學齡前兒童篩選,主要依靠家長或幼稚園老師觀察並發現兒童是否有以下症狀:①動作表現過於笨拙;②身體很虛弱;③不會吸吮、吞咽;④經常發燒;⑤關節經常作痛;⑥肢體協調不佳;⑦常有痙攣現象。如果兒童有以上列舉的某一症狀就需要引起注意,及時前往醫院進行專業的診斷。
3.臨床評估
由醫生擔任主要鑑定角色。按需要進行各項檢查,包括康復科、整形外科、神經科、精神科、一般內科、眼科、耳鼻喉科等。通過綜合評定,以決定該個案是否屬於身體病弱兒童,以及所患慢性疾病的性質和程度如何。
4.專業團隊評估
專業團隊由心理師、語言治療師、社工、職能治療師、物理治療師等人員組成。確定該兒童屬於身體病弱兒童後,特殊教育工作者或治療師還要進一步使用一些兒童身心發展量表來評估該兒童身心各方面發展的實際狀況,以便提供一個合適而有效的個別化教學方案。
5.決策
由教師、學校領導、家長、心理學工作者、社會工作者和其他有關人員參加的決策會議,確認評估的準確性、公正性,解釋和分析評估的結果,評估兒童的特殊需要,作出教育安置決定,並制定出具體的教育和訓練方案。
(二)評估項目
身體病弱兒童的評估要依據兒童自身的情況,由專業醫生依據兒童患有的某一慢性疾病的臨床症狀給兒童進行相應的評估。此外,根據為兒童制訂個別化教育計畫的需要還要評估兒童的智力、語言、社會適應等方面的能力。
上述評估中,有許多診斷過程需要請有關方面的專家具體進行,作為兒童的訓練與教育者,需了解各項檢查結果與報告的含義,並能將其套用到實際的工作中去。同時,這些評估項目並非身體病弱兒童所要進行的全部評估內容,如有需要,還可為兒童增加情緒行為評估、人格評估、性向評估、課程本位評估、檔案評估及功能性評估等項目。評估項目因需要而定。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