鬱症

郁證是對情志不舒,氣機郁滯不通所引起疾病的總稱。 凡因情志不舒,氣鬱不伸,而致血滯、痰結、食積、火郁,乃至臟腑不和而引起的種種病症均屬郁的範疇。

郁證是對情志不舒,氣機郁滯不通所引起疾病的總稱。所渭郁,是滯而不通之義。凡因情志不舒,氣鬱不伸,而致血滯、痰結、食積、火郁,乃至臟腑不和而引起的種種病症均屬郁的範疇。主要臨床表現為:心情抑鬱、情緒不安,胸脅脹痛或易怒善哭,以及咽中如有異物梗阻、失眠等各種複雜症狀。
郁證的形成,在《證治匯補》中提出:“……或七情之抑遏,或寒暑之交浸,而為九氣怫鬱之候,或雨雪之侵淫,或酒食之積聚,而為留飲濕郁之侯。”可見郁證有因外邪侵襲導致臟腑氣機不通而成郁者,是為廣義的郁;亦有因情志不遂、郁怒、思慮、悲哀、憂愁等七情所傷,導致陰陽氣血失調而致郁者,是為狹義的郁證。如《醫經溯洄集五郁論》所說:“凡病之起也,多由於郁。郁者,滯而不通之義。”又如《丹溪心法·六郁》中所指的:“氣血沖和,萬病不生,一有怫鬱,諸症生焉。故人身諸症,多生於郁。”因此,從廣義角度講,郁證是由於外在致病因素,導致了人體陰陽氣血不和而產生的病變。以氣機郁滯為先,氣鬱日久,由氣及血,變化多端,所以病變的表現,可有氣鬱、血郁、痰郁、濕郁、熱郁、食郁等六郁證侯。狹義之郁,是專指由於情志不暢,氣機郁滯所引起的病症:現代醫學的神經衰弱、癔病、精神抑鬱症、更年期綜合徵,都屬本證范同。其機理為郁怒不暢、肝失條達、肝氣鬱結、肝鬱抑脾、耗傷心氣、心神失調、臟腑陰陽氣血失調,因而致病,因病致郁,如此惡性循環,使病情日益加重。臨床初病多實,以氣滯挾濕、挾痰、挾熱、食積鬱者症見;久病多虛,由氣及血,久郁傷神,心脾俱虧,陰虛火旺症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