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像磚

畫像磚

帶有模印繪畫的磚,是東漢時期大型墓葬中,嵌在墓壁上用於裝飾墓室、炫耀墓主身份與地位的建築裝飾材料。畫像磚的產地主要集中在四川省的成都平原地區,其他地區發現的數量和品種都較少。有的墓葬全用畫像磚裝飾,有的與畫像石並用,畫面內容與畫像石大體一致又互相補充。畫像磚多為方形、長方形。方形磚長、寬一般在40-50匣米左右,製作較精。長方形磚一股長50、寬30厘米,工藝較粗,圖案簡單。畫面的製作方法用陶模壓印而成,根據內容需要施彩繪。

簡介

畫像磚畫像磚
起源於戰國時期,盛行於兩漢,多在墓室中構成壁畫,有的則用在宮室建築上。畫像磚主要用木模壓印然後經火燒製成,也有的是在磚上刻出紋飾。畫面的表現形式有淺浮雕、陰刻線條和凸刻線條。有的上面還有紅、綠、白等顏色。多數畫像磚為一磚一個畫面,也有一磚為上下兩個畫面的。畫面內容非常豐富,有表現勞動生產的,如播種、收割、舂米、釀造、鹽井、桑園放牧等,有描繪社會風俗的如宴樂雜技舞蹈等,有神話故事如西王母月宮等,還有表現統治階級車馬出行的。因此,它們不僅是美術作品,也是記錄當時社會生產、生活的實物資料。

畫像磚的形制有兩種,一為邊長 40cm 左右的方形,一為長 45cm 左右、寬 25cm 左右的長方形。分布地區主要是四川,偶見於河南等地。漢畫像磚是一種表面有模印、彩繪或雕刻圖像的建築用磚,它形制多樣、圖案精彩、主題豐富,深刻反映了漢代的社會風情和審美風格,是中國美術發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從上個世紀60年代開始,許多漢畫像磚陸續在中原一帶出現,這些磚上繪有闕樓橋樑、車騎儀仗、舞樂百戲、祥瑞異獸、神話典故、奇葩異卉等,內容珍奇,畫技古樸,成為研究我國漢代特別是東漢時期政治、經濟、文化、民俗的寶貴文物。若干年來,畫像磚一直為學界、藝界、藏界所珍視,許多碩儒名士收羅品題,殊為雅事,漢畫像拓片也成為一紙難求的“寶物”。

發展概述

畫像磚貴婦出遊
畫像磚的產生早於畫像石,戰國晚期至西漢中期是畫像磚藝術的濫觴期。最早的畫像磚幾乎都是戰國晚期各國都城宮殿上的建築用磚,多為體量較大的空心磚和條形磚,主要用作宮殿的台階和踏步,其中以秦都櫟陽和鹹陽出土的畫像磚最為精美。戰國末,秦國最先開始了從木槨墓向磚室墓的演變,使用畫像空心磚來修建墓室。伴隨著秦軍統一六國的號角聲,畫像空心磚墓被秦人從關中帶到了關東地區。
西漢早期,這種畫像空心磚墓在今河南地區迅速發展,並在西漢中期影響到今晉南、冀南、鄂北、皖北和魯西等周邊地區。西漢晚期到東漢末是畫像磚藝術的繁榮期。從西漢晚期起,畫像磚墓開始擺脫了呆板的箱式結構,迅速向居室化發展,畫像磚也擺脫了空心磚的舊模式,向多形化發展。東漢時期,畫像磚藝術發展到巔峰,畫像磚墓的分布範圍擴大到西至甘青,東到海濱,南起雲貴,北達大漠的廣闊區域,並形成了以今河南地區和四川、重慶地區為代表的兩大中心分布區,其中四川、重慶地區的畫像磚持續繁榮到蜀漢時期。東漢時期的畫像磚已經揚棄了圖案化的構圖,而以有完整畫面的方形、長方形、條形的實心磚作為主要載體。
其中,以四川成都平原一帶的畫像磚最具特色,磚的規格均為長方形,一般寬50、高40厘米左右,一磚一個畫面,圖像內容極具地方特點,整齊地按一定間距鑲嵌在磚室墓的墓室和甬道壁面上。魏晉至宋元時期是畫像磚藝術的衰落期,但南朝時期在以今南京為中心的長江流域畫像磚藝術又出現了一個小高峰期,南京地區發現的宏規巨的巨幅拼鑲畫像磚墓代表了這一時期畫像磚藝術的最高水平。隋唐以後,雖然在長江流域和黃河流域的諸多地點都發現過畫像磚墓,但始終沒有形成一個中心分布區域,畫像內容也日益趨於形式化和簡單化。元代以後,畫像磚作為一種民間美術藝術形式,淡化出了歷史舞台。

題材種類

畫像磚漁獵豐收圖
戰國遺址中曾發現過空心磚,但用於墓室。《詩·陳風·防有鵲巢》中說“中唐有甓”,意思是說堂下通過中庭通往前門的路是用磚砌的。甓,即磚,用磚砌牆是比較晚的事了。一般建築用磚,是素麵的。漢代燒磚,由於其火候高,磚質堅硬如鐵,常用作硯材,成為古玩。砌在墓室中的磚,多有畫像和文字,一向為收藏家所重視,秦漢磚更為珍貴,有所謂“秦磚漢瓦”之說。
磚刻文字,在證經補史和書法藝術上,有其不可低估的學術價值。畫像磚則是十分寶貴的藝術珍藏品,畫像磚有的是用雕刻好的模型印製的,也有直接在磚上雕刻的,有的還加施色彩。至東漢和六朝時期,隨著厚葬之風和磚式墓的流行,獲得更大的發展,其形式也從秦漢的一磚一畫,發展為六朝的大型磚印壁畫。秦漢時期,多為模製磚,表現手法一般用大塊大面的浮雕,塊面圓厚、古樸簡練,粗放而富於動感,磚體堅硬,工藝已達到很高水平。這一時期,畫像磚用模製批量生產。畫像磚是古代繪畫和雕刻藝術高度結合的珍品,是研究中國雕刻工藝的重要實物資料。
畫像磚盛產於中原、西南和江南的廣大地區,尤以河南四川兩省出土最多。
河南地區的畫像磚,形制有四種:長方形的空心磚、長方形的實心磚、方形實心磚、空心柱磚,河南磚一般是經印模多次壓印的多個或多組有獨立造型的形象,依據一定的構圖方式組合在磚面上,形成一個更大的複合畫面,並具有一定的創作隨機性和裝飾性。磚的內容與藝術形式,依不同的時期而呈現不同面貌。
出土於洛陽的西漢空心畫像磚,以高度概括的圖案為主,布局疏朗,陰刻線條簡率、圓韌,具有抽象的象徵意義;而出土於鄭州、禹縣的東漢作品,還增加了神異物象,畫面繁密,多重複組合;而出土於南陽地區的東漢中期以後的作品,受當地畫像石藝術影響較為明顯,一磚一畫,主題鮮明,繪畫性強。
四川是畫像磚發現最集中的地方,以成都西北平原一帶出土最為精美,時間大多屬東漢後期,其形制主要有三種,即 40厘米左右的正方形磚和約46厘米×26厘米的長方形磚,還有一種就是在數量和種類最多的條形磚,每塊磚都是一個完整的獨幅畫面,一次壓印而成,一些磚要施彩,面貌接近繪畫,正方形磚的浮雕較低,線面相間,通過線條勾勒細部,強調和誇張動態,使畫面具有剛柔相濟之趣,代表了四川地區畫像磚造型手法的典型面貌;長方形磚則浮雕較高,立體感強。
四川畫像磚已知的題材有數千種之多,從各個方面反映了四川地區富庶的社會經濟和豐富多彩的生活風俗,如宴樂舞戲、庭院樓闕、市井莊園、採桑漁獵、播種收割等。與其它地區相比較,四川畫像磚中的歷史故事及祥瑞物較少,生產勞動與車騎出行等題材占了較大比重,藝術形式得益於對現實的觀察。主要有兩種構圖方式:一種是高視點構圖,物象的空間位置清晰,三度縱深感已經表現得相當好。另一種是平面展開式構圖,即散點透視法
畫像磚馬術圖
畫像磚的題材可分為畫像、文字和花紋三大類:
一、畫像類:
1 歷史傳說:如河南“泗水撈鼎”畫像磚,講的是秦王泗水取鼎的故事。
2 辟邪祥瑞:如北朝瑞獅畫像磚,獅子形象是我國常見的藝術造型題材,被視為辟邪吉祥的“瑞獸”,其他祥瑞畫像常見有龍、鳳、朱雀等。
3 神話題材:如漢代的西王母、羽人畫像磚。
4 現實題材:如漢代弋射漁獵畫像磚。
5 動物題材:如牛、虎、馬、鹿、魚、象等為題材的畫像磚。
6 佛教題材:如北朝五佛畫像磚。
二、文字類:以紀年、吉文、名號磚為主。文字有篆、隸、楷等多種形式。
三、花紋類:分為植物類、雲紋類、火焰類、寶相花紋、幾何紋等。畫像磚中出現紋飾非常豐富,多種紋樣常配合使用,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
總之,畫像磚是研究中國文化藝術、生產科技、民俗風情等重要的文物資料,極具研究價值,是中國重要的文化藝術瑰寶。

工藝及成就

畫像磚騎吏出行
畫像磚在本質上屬於雕塑藝術,雖然戰國晚期的一些空心畫像磚是用硬筆直接在半乾的磚坯上刻劃陰線圖像的,但西漢以後的畫像磚都是用模塑的方法成的。畫像磚的模塑方法,大體可分為“拍印法”和“模印法”兩大類。
西漢時期的空心畫像磚大多使用拍印法成的。其作工藝大體有刻模板脫磚坯拍印圖像燒成磚施彩設色五道工序。第一步是作模板。由於空心磚體量較大,磚面上需要配置不同內容的圖像,模工匠先在事先備好的方形或長方形木板上用墨線勾畫出所需圖像的輪廓線,然後用雕刀刻成陰線或凹入雕的圖像模板。模板一般面積較小,但西漢晚期也出現了一個磚面印一幅圖像的大型模板。第二步是脫空心磚坯,並將其陰晾至半乾。第三步是手持模板,在半乾的空心磚坯上拍印或按印出圖像。同一個磚面上往往用多種不同規格、不同內容的模板印出複雜的圖像組合。同一磚面的四邊多用長條形模板印出裝飾紋樣框線,框線內配置不同內容的圖像。同一塊模板往往在同一磚面上反覆使用,造成同一圖像的多次出現。第四步,待印好圖像的磚坯完全陰乾後,入窯燒成磚。第五步,是給燒好的畫像磚施彩設色。
模印法是東漢以後畫像磚最流行的作方法。其作工藝有作圖像坯模、脫畫像磚坯、燒成磚和施彩設色四道工序。作坯模時,先在一塊與所磚大小一樣的方形或長方形木板上勾勒出墨線畫稿,用雕刀刻成模板,然後在四周加上木質框線,就成了坯模。利用圖像坯模像脫普通磚一樣的方法,就可成有圖像的畫像磚坯了。待磚坯陰乾後,經過入窯燒和施彩設色,就成了精美的畫像磚。與拍印法相比,模印法省去了拍印圖像這道工序,而且畫面內容單純而突出,無疑是畫像磚作工藝上的一大進步。
畫像磚房屋院落
模印法的流行,並沒有將拍印法擠出歷史舞台,南朝時期,拍印法被發展到了登峰造極的程度,成了由巨量畫像磚拼鑲組合而成的、幅面巨大的墓室磚畫像。無疑,這種畫像磚的作,需要高超複雜的技術,加上圖像不是印在磚的正面,而是印在磚的側面和端面,這就更增加了作的難度。因此,事前必須經過精心的設計和計算。作模板是最複雜精細的一道工序。先要備好一塊與畫幅面積大小一樣的木板,由熟練畫工在上面勾勒出圖像的墨線稿,再由雕刻木工刻成巨幅模板,然後將模板分割成與墓磚側面和端面大小相等的小模板,最後依次用小模板在半乾的磚坯側面、端面按印出圖像。這樣,整幅圖像就被分配到巨量的磚坯上。要將燒好的圖像墓磚拼合成完整畫像,在砌築墓室時必須在設計人員的監督下,嚴格按照設計圖紙和墓磚編號精心施工。毫無疑問,作這種拼鑲式墓室畫像磚,必須有一個組織嚴密,由具有很高技術水平的畫工雕刻木工、磚瓦工組成的專業工匠集團。這一集團,有可能是直屬於皇家或朝廷的。
需要指出的是,在近代西方的雕塑藝術傳入中國以前,中國從未出現過以人體解剖為基礎的希臘、羅馬式的雕塑作品,儘管畫像石藝術在魏晉以後曾受到犍陀羅藝術的影響,但也遠沒有達到希臘、羅馬的水平。同中國傳統繪畫一樣,線條的使用是畫像石和畫像磚藝術的靈魂。“擬繪畫”式畫像石和陽線畫像磚基本用線條構圖,自不必說,浮雕類畫像石、畫像磚也與希臘、羅馬雕刻大異其趣,注重的不是質感和表情,而是輪廓線勾勒出的場景語言和形體語言,質感起著輔助的甚至是誇張的作用。任何藝術都是時代的產物,反映著當時的時代精神和審美觀念。通過線條運用的變化,各時期的畫像石、畫像磚呈現出不同的藝術特色。

四川三國時期畫像磚

武士騎馬(戰馬披盔甲)武士騎馬(戰馬披盔甲)
四川省樂山市出土,28x19x3厘米。這是首次發現古代戰馬披盔甲資料。

中國古建築的相關知識

中國古建築泛指近代西方文明決定性地影響中華文明之前,在中國古文化主導下產生的建築物、構築物、建築方法和相關體制。中國古建築的影響範圍遍及半個亞洲和眾多少數民族地區,在世界建築歷史中占有不可忽視的重要地位。
神廟| 斗拱| 彩畫| 瑣窗 | 箍頭| 額枋| | 藻頭| | | | 垂花門| 抄手遊廊| 廂房 | 和璽彩畫| 門樓| 鏇子彩畫 | 金龍和璽| 枋心| 由額墊板| 龍鳳和璽| 龍草和璽| 屏門| 垂蓮柱| 抱鼓石| 門枕石| 版門| 夾桿石| 牌樓| 雀替| 門簪| 懸山| 影壁| 磚雕| 瓦當 | 捲雲紋 | 空心磚| 畫像磚| 藻井| 照壁| 九龍壁| 鐵影壁| 耳房 | 須彌座| 圭角| 疊澀| 穹窿 | 拱券| 束腰| 牙條| 華表| 望柱 | 朝房| 押魚 | 狻猊 | 行什| 歇山式| 鋪作| 垂脊 | 蹲獸| 戧脊| 重檐屋頂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