懸山

懸山

懸山是古代漢族建築屋頂形式的一種。屋面有前後兩坡,而且兩山屋面懸于山牆或山面屋架之外的建築,稱為懸山(亦稱挑山)式建築。懸山建築稍間的檁木不是包砌在山牆之內,而是挑出山牆之外,挑出的部分稱為“天翔”,這是它區別於硬山的主要之點。是顯示漢族文化特色的標誌性建築。

中國古代建築形式

分類

懸山懸山

以建築外形及屋面做法分,懸山建築可分為大屋脊懸山和兩種。大屋脊懸山前後屋面相交處有一條正脊,將屋面截然分為兩坡。常見者有五檁懸山、七檁懸山以及五檁中柱式、七檁中柱式懸山(後兩種多用作門廡)。卷棚懸山脊部置雙檁,屋面無正脊,前後兩坡屋面在脊部形成過隴脊。常見者有四檁卷棚、六檁卷棚、八檁卷棚等。還有一種將兩種懸山結合起來,勾連搭接,稱為一殿一卷,這種形式常用於垂花門。

即兩坡形屋頂形式之一,屋面伸出山牆之外,所以民間也稱其為“挑山”、“出山”。懸山屋頂的型制較為原始,因為早年制磚業不很發達,牆垣用土。為保護山牆免遭風雨浸蝕就需將屋面挑出牆外,因此這種屋頂形式最大量的被用於普通的民間居室之上。從漢代畫像石、明器、魏晉石窟的壁畫及後世繪畫等間接的資料中,都沒有見到懸山頂建築用於較重要的建築之中,可見其等級更次於廡殿、歇山。隨著磚牆的普遍使用懸山逐漸為硬山所取代,在中國古代社會晚期中原、江南等地懸山頂建築已很少使用,但在南方較偏遠的鄉村、山區還在大量運用。

懸山屋頂的地域分布

園林之中懸山頂建築並不太多,江南園林中則更少,一般北方建築中的垂花門常用懸山頂,頤和園也有數幢懸山頂建築。懸山頂一般也有正脊和四條垂脊,析條端頭釘有寬大的博風板。還使用懸魚、惹草、金釘等飾物,形象較為生動。

舟山群島的小島

位置

懸山也稱元山,位於六橫島的東面約700米處,西北—東南走向,長近8公里,最寬處約2公里,陸地面積6.94平方公里,是個長形小島。

簡介

懸山島是舟山群島的六橫島旁邊的一個小島,過去,曾經是軍事要地,後來,部隊撤走了,現在,那裡建了一個度假村,供遊客遊玩、住宿。那裡,白天人不多,夜晚,特別幽靜,所以特別適合蝴蝶和其他小生物的生活。懸山島。,真是蝴蝶們的天堂。

歷史

懸山島是孤懸東海的一個原始漁村,是隱居之地。張蒼水詩云:“此中有佳趣,好作採薇呤”, 懸山島,據傳系張蒼水最後的棲身之地。張蒼水1620-1664年,名煌言,號蒼水,浙江鄞縣人,抗清民族英雄。曾官至南明兵部尚書。為人剛正不阿,能文能武,立志報國濟民。順治二年1659年清兵大舉入關,連破揚州、南京、嘉定、杭州等城,寧波城中風聲鶴唳。張蒼水與刑部員外錢肅樂、浙東志士董志寧等組成數千人的隊伍在寧波城隍廟集會,擁立魯王朱以海北上監國。 張蒼水與錢肅樂率義軍,輾戰寧紹浙東一帶,抗擊清兵。後與鄭成功軍配合,馳騁在蘇、浙、皖、閩一帶,收復大批失地。後遭清軍伏擊慘敗。不久重招舊部繼續征戰,1644年閩戰一役遭受重傷,遂散兵隱居懸山島,因叛徒出賣被俘。就義於杭州官巷口。 在抗擊清兵十九年戰鬥生涯中,張蒼水出生入死,輾戰千里,戰功顯赫。他被俘後,不為官祿引誘,誓不招降,並寫下了壯志凌雲、慷慨激昂的愛國詩《入武村》和浩氣長存的《放歌》以明志。

中國古建築的相關知識

中國古建築泛指近代西方文明決定性地影響中華文明之前,在中國古文化主導下產生的建築物、構築物、建築方法和相關體制。中國古建築的影響範圍遍及半個亞洲和眾多少數民族地區,在世界建築歷史中占有不可忽視的重要地位。
神廟| 斗拱| 彩畫| 瑣窗 | 箍頭| 額枋| | 藻頭| | | | 垂花門| 抄手遊廊| 廂房 | 和璽彩畫| 門樓| 鏇子彩畫 | 金龍和璽| 枋心| 由額墊板| 龍鳳和璽| 龍草和璽| 屏門| 垂蓮柱| 抱鼓石| 門枕石| 版門| 夾桿石| 牌樓| 雀替| 門簪| 懸山| 影壁| 磚雕| 瓦當 | 捲雲紋 | 空心磚| 畫像磚| 藻井| 照壁| 九龍壁| 鐵影壁| 耳房 | 須彌座| 圭角| 疊澀| 穹窿 | 拱券| 束腰| 牙條| 華表| 望柱 | 朝房| 押魚 | 狻猊 | 行什| 歇山式| 鋪作| 垂脊 | 蹲獸| 戧脊| 重檐屋頂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