疊澀

疊澀

疊澀是一種古代磚石結構建築的砌法,用磚、石,有時也用木材通過一層層堆疊向外挑出,或收進,向外挑出時要承擔上層的重量。疊澀法主要用於早期的疊澀拱,磚塔出檐,須彌座的束腰,墀頭牆的拔檐。常見於磚塔、石塔、磚墓室等建築物。

簡介

疊澀疊澀

疊澀是一種古代磚石結構建築的砌法,用磚,石,有時也用木材通過一層層堆疊向外挑出,或收進,向外挑出時要承擔上層的重量。

疊澀法主要用於早期的疊澀拱,磚塔出檐,須彌座的束腰,墀頭牆的拔檐。常見於磚塔、石塔、磚墓室等建築物。

疊澀和殼穹窿有很大區別。疊澀頂形式很多,有對角脊,多角形和圓形穹窿等。

以磚或石料層層向外出跳跨空的砌築方法,也指用此法砌築成的構件。常用來砌築檐口、須彌座(見石作)、門窗洞口和穹窿等。

歷史

中國疊澀砌築方法的最早實例見於河南襄城茨溝漢墓墓頂。當時以此法砌成外形與拱殼穹窿相同的頂蓋,情況與亞平寧半島上古代埃特魯里亞人用疊澀砌法摹仿拱券和穹窿類同。時期普遍採用疊澀墓室頂蓋。從北魏到金代一直是用疊澀方法砌築磚石塔檐口。在磚塔的門窗上也有用疊澀尖拱的做法,如五代末期的蘇州雲岩寺塔(虎丘塔)、宋代開封祐國寺塔等。明代清真寺的窯殿中也仍沿用疊澀穹窿。疊澀還用於砌築磚建築的室內天花藻井、塔頂和室內外承托裝修的部位。

家具術語

疊澀 宋《營造法式》殿階基示意圖疊澀 宋《營造法式》殿階基示意圖

《營造法式》“殿階基”中有“束腰”、“疊澀”兩個名詞。束腰即須彌座中間收縮、有立柱分格、平列壺門的部分,而“疊澀”就是位在束腰之下或束腰之上,依次向外寬出的各層。“疊澀”在《法式》中有時寫作“撻澀”,見卷十六《石作功限》中的“殿階基”、“壇”等條。

中國古建築的相關知識

中國古建築泛指近代西方文明決定性地影響中華文明之前,在中國古文化主導下產生的建築物、構築物、建築方法和相關體制。中國古建築的影響範圍遍及半個亞洲和眾多少數民族地區,在世界建築歷史中占有不可忽視的重要地位。
神廟| 斗拱| 彩畫| 瑣窗 | 箍頭| 額枋| | 藻頭| | | | 垂花門| 抄手遊廊| 廂房 | 和璽彩畫| 門樓| 鏇子彩畫 | 金龍和璽| 枋心| 由額墊板| 龍鳳和璽| 龍草和璽| 屏門| 垂蓮柱| 抱鼓石| 門枕石| 版門| 夾桿石| 牌樓| 雀替| 門簪| 懸山| 影壁| 磚雕| 瓦當 | 捲雲紋 | 空心磚| 畫像磚| 藻井| 照壁| 九龍壁| 鐵影壁| 耳房 | 須彌座| 圭角| 疊澀| 穹窿 | 拱券| 束腰| 牙條| 華表| 望柱 | 朝房| 押魚 | 狻猊 | 行什| 歇山式| 鋪作| 垂脊 | 蹲獸| 戧脊| 重檐屋頂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