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

觀,看,察看:視覺。對事物的看法,如世界觀。佛教術語,意為以智慧來觀察;另指道教活動場所等。

基本信息

基本含義

觀
觀(vipassanà):又音譯為維巴沙那。為覺照一切名色法(身心現象)的無常、苦、無我本質果智,亦即培育智慧的修行方法。古音譯作毗婆舍那、毗缽舍那。
諸經論的義注說:szlig;Aniccàdivasena vividhehi àkàrehi dhamme passat atilde;'ti vipassanà.ucirc;

“以無常等不同的行相觀照諸法為觀。”在修行觀業處時,依據修習世間智直至出世間智而次第成就的觀智可分為十六種,即:名色識別智、緣攝受智、思維智、生滅隨觀智、壞滅隨觀智、怖畏現起智、過患隨觀智、厭離隨觀智、欲解脫智、審察隨觀智、行舍智、隨順智、種姓智、道智、果智和省察智。
摘自《巴利語彙解》瑪欣德尊者著。

詞語相關

演變過程

演變過程演變過程

謎語:再次握手(打一字)——觀
謎語解析:再次可解釋為“又一次”,一般見面都會握手,所以,“又+見=觀”

基本字義

1、看,察看:~看(讚嘆所看到的事物極端完美,無以復加)。~風(a.暗中察看動靜,以定行止;b.觀察民間風俗習慣,生活狀態)。~陣。~賞。~察。~感。參~。
2、看到的景象或樣子:~瞻(a.事物的外觀、景象及其留給人們的那印象;b.注視,瞻望)。大~。奇~。
3、對事物的看法、認識:~點。~念。主~。客~。世界~。

詳細字義

〈動〉

“觀”字的字源演變“觀”字的字源演變

1.(形聲。從見,雚(guàn)聲。本義:仔細看)
2.同本義[observe;watch]
觀,諦視也。——《說文》
觀,視也。——《廣雅·釋詁一》
觀者如市。——《莊子·人間世》
觀於大海。——《莊子·秋水》
曹共公聞其駢脅,欲觀其裸;浴,薄而觀之。——《左傳·僖公二十三年》
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易·繫辭下》
吳王從台上觀,見且斬愛姬,大駭。——《史記·孫子吳起列傳》

“觀”字的字形對比“觀”字的字形對比

以人民往觀之者三二千人。——《史記·滑稽列傳》
啟窗而觀,雕欄相望焉。——明·魏學洢《核舟記》
因得觀所謂石鐘山中者。——宋·蘇軾《石鐘山記
3.又如:觀覷(觀看);觀占(觀瞻,觀看);觀玩(觀看賞玩);觀濤(觀賞浪潮);觀成(觀看成果)
4.觀察、審察[observe]
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戰國策·秦策》
吾觀晉公子之從者,皆足以相國。——《左傳·僖公二十三年》
故為之說,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唐·柳宗元《捕蛇者說
試之刑以觀其(袁可立)德,其平在額。——明倪元璐《袁節寰大司馬像贊》
君子觀王約告仁宗之言,可謂不負厥職者矣。然而仁宗之善政屢見於史冊者,謂非王約輔導於其始可乎。——四庫全書《御批續資治通鑑綱目》卷二十四
5.又如:參觀(實地觀察);綜觀(綜合觀察);坐井觀天;觀過知仁(觀察一個人所犯錯誤的性質,就可了解他的為人);觀時(察看時機)
6.示範:顯示[display;show]
諸侯之師觀兵於鄭東門。——《左傳·哀公十一年》
嘉量既成,以觀四國。——《周禮·冬官》
饗賜單于,觀以珍寶。——《漢書·宣帝紀》
7.又如:觀治(顯示治績);觀民(顯示於民);觀世(向世人顯示);觀示(示範)
8.遊覽[gosightseeing;visit]。如:觀游(觀賞遊覽);觀池(供游觀的池沼);觀山玩水(遊山玩水)
9.玩賞;觀賞[play]
公將如棠觀魚。——《左傳·隱公元年》
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宋·范仲淹《岳陽樓記
10.又如:觀風(亦作“關風”。觀賞風光;望風);觀樂(觀賞玩樂;欣賞音樂);觀玩(觀賞玩味)
11.佛家語[study]。如:觀心(佛家語。指內觀自己的心性);觀法(佛家語。指探究真理於一心);觀照(佛家語。用智慧來照明真理)
12.通“勸”[advise]。如:觀王(勸說帝王

13.閱讀[read]
余因得遍觀群書。——明·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姑俟異日觀。——清·袁枚《黃生借書說
〈名〉
1.容飾,外觀[appearance;looks]。如:觀美(外觀美好)
2.景象,情景[sight;view]
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宋·范仲淹《岳陽樓記
而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於險遠。——宋·王安石《游褒禪山記
3.又如:奇觀(雄偉美麗而又罕見的景象或出奇少見的事情);舊觀(原來的樣子);改觀(改變原來的樣子);壯觀(壯麗的景象);大觀(氣勢宏大的景象
4.對事物的認識,看法[concept;outlook]。如:世界觀人生觀;樂觀;悲觀;觀化聽風(希望看到良好的政治教化)
5.道教建築。觀就是古代天文學家觀察星象的“天文觀察台”。史載漢武帝在甘泉造“延壽觀”,以後,作“觀”迎仙蔚然成風。據傳最早住進皇家“觀”中的道士是漢朝的汪仲都。他因治好漢元帝頑疾而被引進皇宮內的“昆明觀”。從此,道教徒感激皇恩,把道教建築稱之為“觀”。上海方斜路上的“白雲觀”,就是一座流傳下來的道觀。

常用詞組

1.觀測guāncè
[observation;observe;monitor]觀察並測量。
他花了三十多年的時間留意觀測日、月以及各行星的運動。——《哥白尼
2.觀察guānchá
(1)[observe;survey]∶細察事物的現象、動向
我曾細心地觀察我的孩子們。
(2)[examine;inspect]∶考查或調查
在電子顯微鏡的觀察下顯示出一個周期性結構。
3.觀察力guānchálì
[eye;visualawareness]物質上或思想上的觀察能力。
對事物本質的深刻觀察力。
4.觀察哨guāncháshào
[observationpost]觀察當面敵情的哨兵。為彌補觀察所的不足或根據部隊作戰的需要派出。通常由一至數人擔任
5.觀察員guāncháyuán
(1)[observer]
(2)為了在飛行中進行觀察與飛機駕駛員伴隨一起飛行的人。
(3)在會議時派往觀察和聽取情況的代表,但不作為正式參加者。
(4)擔負觀察任務的人員。如戰鬥中專門擔負觀察任務的戰士。
6.觀點guāndiǎn
(1)[viewpoint;standpoint]∶觀察事物時所處的立場或出發點。
不可能理解另外一個人的觀點
從植物學的觀點看,它不是果肉,而是果子外面的一層膜發育而成的,應稱做假種皮。——《南州六月荔枝丹
(2)[opinion]∶從一定的階級利益出發所形成的對事物或問題的看法
用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即階級分析的方法,作幾次周密的調查,乃是了解情況的最基本的方法。——《農村調查序言》
7.觀風guānfēng
[beonthelookout;serveasalookout]替人守望,以便報告
派小王去觀風。
8.觀感guāngǎn
[impressions]觀看某事物後的感情體會。
臥談觀感
9.觀光guānguāng
[visit;gosightseeing]去參觀名勝
在上海各處觀光了一下。
10.觀光guānguāng
[sightseeing]稱遊覽觀賞一個國家或地區的政教、文物習俗、風光等為觀光。
到這裡來的所謂香客,很多是遊覽觀光的,不全是真正燒香拜佛的香客。——《聽潮
觀光代表團。
11.觀火guānhuǒ
[penetrating]比喻見事明白透徹。
予若觀火。——《書·盤庚》
12.觀看guānkàn
(1)[watch;lookat]∶做觀眾。
觀看球賽
(2)[view]∶特意地看
觀看遊行
(3)[gaze]∶觀察凝視
孩子從一個安全的地方觀看這一奇觀。
13.觀客guānkè
[audience]〈方〉∶觀眾
14.觀覽guānlǎn
[lookat]觀看;閱覽
宜於觀覽

觀

15.觀禮guānlǐ
[attendacelebrationorceremony]參觀慶典典禮
16.觀摩guānmó
[inspectandlearnfromeachother'swork;studyandemulate;viewandfondle]互相學習,交流經驗
觀摩教學
觀摩演出
17.觀念guānniàn
(1)[idea;concept;sense]
(2)思想意識
傳統觀念
(3)客觀事物在人腦里留下的概括形象
(4)關於某方面的認識和覺悟
我們怎樣解決這個問題呢?就是要在觀念上,把黨外凡是能夠爭取的、能夠和我們合作的人士,當成黨內幹部一樣來看待。——《團結廣大人民民眾一道前進》
18.觀賞guānshǎng
[viewandadmire;enjoythesightof]觀看欣賞
場長還特別拿出一枝中式鋼槍給大家觀賞。——吳伯蕭《獵戶
19.觀世音Guānshìyīn
[Avalokitesvara;Guanyin]佛教的菩薩之一,佛教徒認為是慈悲的化身,救苦救難之神。也叫“觀自在”、“觀音大士”。簡稱“觀音”
20.觀望guānwàng
(1)[waitandsee;lookon]∶置身事外靜觀事態發展
名為救趙,實持兩端以觀望。——《史記·魏公子列傳
(2)[lookaround]∶張望
四下觀望
21.觀象台guānxiàngtái
[observatory]用以觀測或裝備起來以觀測自然現象(如在天文學磁學氣象學鳥類學中的現象)的建築物或地方
22.觀音Guānyīn
見“觀世音”
23.觀瞻guānzhān
[theappearanceofaplaceandtheimpressionsitleaves]具體的景象和景象給人的印象;外觀和對外觀發生的反應
雲車風馬,從衛觀瞻。——《宋史·樂志
以壯觀瞻
有礙觀瞻
24.觀戰guānzhàn
[witnessabattle;beamerespectatorinthewar]從旁觀看戰爭、戰鬥、體育競賽,自己不參加
25.觀者如堵guānzhě-rúdǔ
[spectatorsformedasolidwallofhumanity;beamerespectatorinthewar]極言圍觀者甚多,里三層外三層如牆壁一樣,水泄不通
語猶未終,已騰身在樓上矣。異香流溢,奇去散漫,一郡之內,觀者如堵。——《雲笈七籤
26.觀陣guānzhèn
[witnessabattle]不參與而從旁觀看戰鬥鬥毆或遊戲等的場面
27.觀止guānzhǐ
[totheend]看到這裡就可以休止了。讚美看到的事物好到極點,達到無以復加的程度
觀止矣!若有他樂,吾不敢請已。——《左傳·襄公二十九年》
覺一切歌曲腔調俱出其下,以為觀止矣。——《明居湖居聽書》
《古文觀止》
28.觀眾guānzhòng
[audience;viewer;spectator]觀看節目或比賽、表演等的人
29.觀眾席guānzhòngxí
(1)[auditorium]∶公用建築(如劇院)中指定供觀眾用的部分;旁聽席。指旁觀者和旁聽者集合的地方
(2)[spectatory]∶建築中劃作觀眾坐位的部分

基本解釋

1.道教的廟宇:白雲~。紫陽~。
2.古代宮門前的雙闕。
3.樓台:樓~,台~,觀宇。
4.姓。

詳細解釋

〈名〉
1.古代天子、諸侯宮門外張示法令的地方。同“闕”[watchtoweroneithersideofapalacegate]
觀謂之闕。——《爾雅·釋宮》郭璞註:“孫炎曰:‘宮門雙闕,舊章懸焉,使民觀之,因謂之觀。’”。
出遊於觀之上。——《禮記·禮運》
是以鳳凰來信,集羽族於觀闕,肉角馴毛宗於外囿。——《後漢書·班固傳·典引》
2.又如:觀闕(古代帝王宮門前的兩座樓台);觀魏(即觀闕)
3.台榭[platform]
宮室不觀,舟車不飾。——《左傳·哀公元年》
大王見臣列觀。——《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若稍飾以樓觀亭榭,與江山相發揮,自當高出金山之上矣。——宋·陸游《過小孤山大孤山》
4.又如:觀台(台榭);觀榭(亭台樓榭);觀閣(亭台樓閣)
5.鳥名。通“鸛”[stork]。如:觀雀(鸛和雀);觀諱(鳥名)
6.京觀[temple]。如:築觀(建築京觀)
7.道教的廟宇[Taoisttemple]
臣請本道定寺為三等,觀為二等。上寺留僧二十一,上觀道士十四。——《新唐書·李叔明傳》
玄都觀里桃千樹,儘是劉郎去後栽。——唐·劉禹錫《戲贈看花君子》
不稅於官,不隸於宮觀之籍。——顧炎武《復庵記》
8.又如:白雲觀;觀寺(寺觀);觀宇(道觀佛寺);觀闕(指廟宇)
9.古國名[Guan state]。如:觀國(在今頓丘衛縣)
10.通“鸛”。雚雀鳥[akindofbird]
彼視三釜三千鍾,如觀雀蚊虻相過乎前也。——《莊子·寓言》
11.姓。春秋楚有觀射父
12.卦名。觀卦是《易經》六十四卦第二十卦

字形結構

漢字首尾分解:又見
漢字部件分解:又見
筆順編號:542535
筆順讀寫:折捺豎折撇折

詞語


瞅、顧、看、瞥、瞧、視、望、瞻
方言集匯
粵語:gun1
English

觀的書法

觀的書法觀的書法
觀的書法

卦名

觀卦觀卦

觀,是《周易六十四卦中第二十卦。
原文
觀①:盥而不薦②,有孚顒若③。
象曰:風行地上,觀。先王以省方觀民設教。
初六:童觀④,小人無咎,君子吝。
曰:初六童觀,小人道也。
六二:闚觀⑤,利女貞。
象曰:窺觀女貞,亦可醜也。
六三:觀我生,進退(6)。
象曰:觀我生進退,未失道也。
六四:觀國之光,利用賓於王(7)。
象曰:觀國之光,尚賓也。
九五:觀我生,君子無咎。
象曰:觀我生,觀民也。
上九:觀其生(8),君子無咎。
象曰:觀其生,志未平也。

注釋

①觀是本卦標題。觀的意思是觀察、觀看。全卦的內容與政治統治有關.觀在卦中多次出現,也與所講內容有關,所以用它來作標題。(2)盥(guan):古代祭祖時用酒灌地迎神。薦:獻,指祭祖時的獻牲。③顒(yong)若:頭大的樣子,這裡是指俘虜的頭被打腫了。(4)童:兒童,這裡指幼稚無知。(5)闚觀:一孔之見。(6)我生:我姓,指親族。進退:行動,這裡指政策措施。(7)光:光耀,這裡指政績光耀。賓:作賓客,這裡指朝覲。(8)其生:其他姓氏,指別的部落氏族。

譯文

觀卦:祭祀時灌酒敬神,不獻人牲,因為作祭牲的俘虜頭青臉腫,不宜敬神。
象辭》說:本卦上卦為巽為風,下卦為坤為地,風行大地吹拂萬物,這是觀的卦象。先王觀此卦象取法於周流八方的風,從而巡視邦國,觀察民情,推行教化。
初六:看問題幼稚無知,這對小人來說沒有什麼,但對君子就有害了。
《象辭》說:初六爻辭講,愚蠢近視,這正是小人們的思想特徵。
六二:目光短淺,這是對女子有利的兆頭。
《象辭》說:女人窺視男人,即使操行貞正,亦屬可醜的行為。
六三:體察親族的動向,由此決定政策措施。
《象辭》說:觀察親族的思想動向,從而決定為政的措施,這才未失去用人行政的正道。
六四:觀察國家政績大小,以選擇可以朝覲的君王
《象辭》說:觀察國家政績風俗的輝煌表現,此來者為國賓
九五:體察親族的意向,君子從政就不會有過錯。
《象辭》說:觀察親族之意向,就是觀察天下萬民的意向
上九:體察其他部族的意向,君子從政就不會有過錯。
《象辭》說:觀察其他部族的意向,是因為尚未全面摸清情況,心不踏實,決心難下。

讀解

這一卦又是從有利於統治者的角度來勸誡他們從政要善於體察各個方面的情況,從而維護自己的統治和既得利益,保證權力地位的牢固。作者的用心不可謂不良苦,算得上是忠君之士。
歷來的忠君之士大抵都以匡扶社稷、勸誡國君為己任,而歷來的史傳都把這樣的人奉為供人景仰的愛國者。其中是與非,自有人評說。在他們的心目中,萬眾百姓是供君子大人驅趕的羔羊,民生疾苦和家國興衰的價值只不過是用來烘托君子大人的神聖賢明
但願現代社會中人們的觀念里再也不要有君子與小人、為官與為民一類高下尊卑的等級觀念。君子大人同樣是肉身凡胎吃五穀拉人屎,並不比百姓小人聰明多少高貴多少能幹多少。

相關典籍

黃帝四經-觀

《觀》是中國古代治國著作《黃帝四經》第一部《經法》篇里記載的一篇文章。
黃帝四經》包含四部經典:《經法》、《十大經》、《稱經》、《道原經》。
《黃帝四經》是馬王堆漢墓出土帛書,初付於帛書老子乙本前,當時稱《老子乙本卷前古佚書》,後經專家鑑定,認為此書是失傳已久的《黃帝四經》。《漢書.藝文志》曾經著錄此書,但漢以後就失傳了,學者根據書的內容、文字篇章數目等研究,認為此書成書時期當晚於《老子》,早於《管子》、《孟子》、《莊子》。它體現了道家學說由老子一派變成黃老學派的轉變,對先秦各家各派都有直接或間接的影響。《黃帝四經》於經學研究有極重要的地位。

原文

奉天立(黃帝)令力黑浸行伏匿,固留(流)四國,以觀有恆善之法則。力黑視(示)象,見黑則黑,見白則白。地亞(惡)人則視(示)競(兢)人靜則靜,人作則作。力黑已布制建極,曰天地已成,而民生,逆順無紀,德瘧(虐)無刑,靜作無時,先後無□名。今吾欲得逆順之以為天下正靜作之時,因而勒之,為之若何。黃帝曰群群為一?,無晦無明,未有陰陽。陰陽未定,吾未有以名。今始判為兩,分為陰陽。離為□四(時)因以為常,其明者以為法而微道是行。行法循□□牝牡,牝牡相求,會剛與柔,柔剛相成,牝牡若刑(形)。下會於地,上會於天。得天之微,時若寺(待)地氣之發也,乃夢(萌)者夢(萌)而茲(滋)者茲(滋),天因而成之。弗因則不成,(弗)養則不生。夫民生也規規生食與繼。不會不繼,無與守地;不食不人,無與守天。是□□贏陰布德,民功者,所以食之也。宿陽修形,童(重)陰□長夜氣閉地繩(孕)者,(所)以繼之也。不靡不黑,而正之以刑與德。春夏為德,秋冬為刑。先德後刑以養生。姓生已定,而適(敵)者生爭。不諶必定。凡諶之極,在刑與德。刑德皇皇,日月相望,以明其當,而盈無匡。夫是故使民毋人執,舉事毋陽察,力地毋陰敝,陰敝者土芒(荒),陽察者奪光。人執者縱兵。是故為人主者,時室三樂,毋亂民功,毋逆天時。然則五穀溜孰(熟),民(乃)蕃滋。君臣上下,交得其志。天因而成之。夫並時以養民功,先德後刑,順於天。其時贏而事絀;陰節複次,地尤復收。正名修刑,執(蟄)蟲不出,雪霜復清,孟谷乃蕭(肅),此?(災)口生。如此者舉事將不成。其時絀而事贏,陽節複次;地尤不收。正名施(弛)刑,執(蟄)蟲發聲。草苴復榮。巳陽而有(又)陽,重時而無光。如此者舉事將不行。天道已既,地物乃備。散流相成,聖人之事。聖人不巧,時反是守。優為愛民,與天同道。聖人正以侍(待)天,靜以須人。不違天刑,不襦不傳。當天時,與之皆斷。當斷不斷,反受其亂。

譯文

黃帝委派大臣力黑微服出訪,巡視各國,考察人們品德上有否不合規範的地方,並為之制定準則。力黑仔細考察各種事物現象,發現醜惡的品行便加以懲罰,發現善良的品行便加以褒獎。凡屬天道所養護的便善待之,屬天道所誅伐的則唾棄之。對於人們所顯示出的取捨好惡則用以作為借鑑參照。人們冬閒時需要靜息則聽其自便,農忙時需要勞作便任其自為。當力黑已建立並頒布了各項規章制度要以此順正民情時,便對黃帝說:大自然已經形成,人類也隨之誕生,但此時是非善惡尚無區分的標準,獎賞懲罰也因之沒有定則,閒息忙作尚缺乏規律性,貴賤尊卑還沒有確定的名分。現在我想使這些都變得恰當得體,使是非善惡能有分界,使獎賞懲罰能有準度,閒息忙作能有規律,貴賤尊卑有確定的名分,使之成為矯正天下的範式,並以此來規範人們的行為。這樣做怎么樣呢?
黃帝說:天地未生之前,先天一氣,看去混混沌沌,窈窈冥冥,渾聚昏暗,如一穀倉。此時陰氣陽氣未分,無所謂明暗晝夜。陰氣陽氣聚散未定,所以一切都無法稱名。現在天地既分,陰陽有別,離析而為春、夏、秋、冬四季,剛柔的相互更迭推衍便有了萬物的生成,因此獎懲賞罰須兼行並舉,並要將其作為一項制度確定下來,而獎懲賞罰的施行,要取法自然規律,二者須相互配合。順行取法自然規律,遵循天道,這便是陰陽的全部道理。陰陽聚合,剛柔相濟;剛柔的相輔相成,陰陽的融會貫通,便成就了萬物。輕清的陽氣向下與重濁的陰氣合會於地而生就了五穀草木,重濁的陰氣向上與輕清的陽氣會合於天而生成了日月星辰。因為得到了天氣的精微,於是該合時序的便合時序,該孳長的便孳長了,萬事因此得到了上天的成就。不因循天道萬事便不會成功,沒有地道的養護萬物便不會生長。人類剛一降生,便本能地懂得飲食生育的道理。不婚娶交配人類便得不到繁衍,這樣也就談不上持守地道;無飲食來源人便不重養育,這樣也就談不上持守天道。
陰氣滿盛時陽氣便開始萌生,所以此時長養之德開始布散;陽氣逐漸積累,晝氣發動,成就事功,人類因此而得到飲食養育。陽氣積久時陰氣便開始萌動,所以此時肅殺之氣開始醞釀;陰氣逐漸積累,夜氣閉合,孕育生機,人類因此而得到後繼繁衍。在治理百姓時不要人為強制性地去對人民約束,要因順取法刑德生殺的自然規律去布施賞罰而使民情歸於正道。四時節序,春夏之長養在先,而秋冬之肅殺在後,人事亦當取法此自然法則,始於德教,而繼之以刑罰,四時節序之交替更迭而長養萬物,人事之德賞刑罰相互為用以教化眾生。能夠區別婚姻和貴賤的氏族社會已經形成,其中相互敵對的部落和階級之間便不斷發生戰爭和爭鬥,對這種鬥爭不予伐正社會就不會安定。而刑與德、誅伐與文教並作,便是對其予以伐正的準則。刑與德相互配合使用的道理是極為簡單顯明的,這就如同日月交替運行一樣,懂得了恰當地使用刑德的道理,那么進退動靜就不會有什麼偏頗了。
統治人民時不要人為地偏執一己之私,征戰伐國時不要從存生護養的角度考慮問題,務農息養時不要從刑殺的角度考慮問題。以刑殺斬伐的思想指導務農則土地荒蕪,以存生護養的思想指導征討則功名喪失。偏執一己之私慾會有兵禍的懲罰。作為一個統治者,應在春夏秋農作物生長收穫之時恰當地節制逸樂,使播種收穫適時,不在農忙時興役兵戎,這樣的話農作物就能正常地生長成熟,人民也會不斷地繁衍庶足。君臣上下和諧融洽,這樣的話也會得到上天的護佑。順應天時以助民事,按照春夏德養在前,秋冬刑殺在後的自然規律而先行德政後施刑罰。在萬物長養的春夏季節卻實行肅殺嚴厲的政令,那么就會造成節令混亂,秋冬乖違次序而重複出現,地氣不能發動長養萬物反而再次斂縮,在政令上不順應春夏長養的法則而布德施賞卻違逆決獄刑罪,這樣的話,就會造成蟄蟲春眠,雪霜復至,百穀枯萎等一系列災異的出現,在這樣的政令下做任何事情都會失敗。反之,在肅殺的秋冬季節卻布德施賞,違逆天時那么也會造成節令混亂,春夏乖違次序而重複出現,地氣不能適時收縮斂肅萬物,在政令上不施刑伐誅而反行德賞,這樣就會造成蟄蟲冬鳴,枯草秋茂,春夏重複等一系列災異的出現。而長養萬物的春夏雖然重複出現卻因乖逆天時而無長養之功可言。在這樣的政令下做任何事情都是行不通的。
上有既定的天道,下有周備的萬物,中有陰陽二氣聚散流動、相因相成地創生一切,聖人只需要順因其事就可以了。聖人不設機心智巧,但知靜候天道而持守之。同時惠愛人民,如天地一樣德澤廣被。聖人以公正的態度守候天道,以虛靜的心靈對待人事。恭行天意對有罪之人及國家予以懲罰征討,在處理這些事情量重諾不違信。順應天時,抓住時機,當機立斷。時當決斷而優柔寡斷,錯過時機,不但福吉失去,反會自取其禍

注釋

慧琳音義》:“毗缽舍那,唐雲觀。”
《慧苑音義》:“毗缽舍那,此雲種種觀察,謂正慧決擇也。”
《瑜伽師地論》卷77:“能正思擇,最極思擇,周遍尋思,周遍伺察,若忍、若樂、若慧、若見、若觀、是名毗缽舍那。”
馬哈希禪師《法輪》:“禪那的意思是,接近的觀察一個目標,以固定的注意力,集中的專注於一個選定的禪定目標。例如:以寂定的數息觀,會提升至寂止禪境;然而,注意心和身的自然特徵,靜觀他們的不恆常、不滿足和不堅固性,則屬於內觀。有兩種禪:寂止禪與內觀。固定的專注,發展趣入寂靜定者,稱為寂止禪。靜觀法的三種特徵則屬內觀。”

拼音是guan的漢字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