宴樂

宴樂

拼音: yàn lè或yàn yuè英文:[to enjoy a feast] 飲宴作樂。”《後漢書·董卓傳》:“卓為殺耕牛,與共宴樂,豪帥感其意,歸相斂得雜畜千餘頭以遺之,由是以健俠知名。” 明 馮夢龍 《東周列國志》第七十一回:“(楚)平王恐太子知秦女之事,禁太子入宮,不許他母子相見。”《大戴禮記·保傅》:“號呼歌謠聲音不中律,宴樂雅誦迭樂序……凡此其屬太史之任也。 隋 唐 時期,在漢族及少數民族民間音樂基礎上,吸收部分外來音樂而形成的供宮廷宴飲、娛樂時用的音樂的統稱。

讀音一

yàn lè英文:[to enjoy a feast] 飲宴作樂

宴樂宴樂

解釋(A).安樂。《易·需》:“君子以飲食宴樂。” 高亨 註:“宴,安也。”

(B).宴飲歡樂。《左傳·文公四年》:“昔諸侯朝正於王,王宴樂之,於是乎賦《湛露》,則天子當陽,諸侯用命也。”《後漢書·董卓傳》:“卓為殺耕牛,與共宴樂,豪帥感其意,歸相斂得雜畜千餘頭以遺之,由是以健俠知名。” 宋 樂史 《楊太真外傳》:“嘗於便殿與貴妃同宴樂,祿山每就坐,不拜上而拜貴妃 。” 明 馮夢龍 《東周列國志》第七十一回:“(楚)平王恐太子知秦女之事,禁太子入宮,不許他母子相見。朝夕與秦女在後宮宴樂,不理國政。外邊沸沸揚揚,多有疑秦女之事者。”

讀音二

yàn yuè

解釋:(A).古代雅樂之稱。即內廷之樂。也叫“燕樂”。《左傳·昭公九年》:“君徹宴樂,學人舍業,為疾故也。”《大戴禮記·保傅》:“號呼歌謠聲音不中律,宴樂雅誦迭樂序……凡此其屬太史之任也。” 王聘珍 解詁:“ 鄭 注《磬師》云:‘燕樂,房中之樂。’ 賈 疏云:‘即《關雎》、《二南》也。’誦,讀曰頌。”

(B). 隋唐俗樂名。多作“燕樂”。 隋 唐 時期,在漢族及少數民族民間音樂基礎上,吸收部分外來音樂而形成的供宮廷宴飲、娛樂時用的音樂的統稱。 宋 沈括 《夢溪筆談·樂律一》:“自 唐 天寶 十三載,始詔法曲與胡部合奏,自此樂奏全失古法。以先王之樂為‘雅樂’,前世新聲為‘清樂’,合胡部者為‘宴樂’。”參閱《新唐書·禮樂志十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