璧[漢字信息]

璧[漢字信息]
璧[漢字信息]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璧是古代中國用於祭祀的玉質環狀物,凡半徑是空半徑的三倍的環狀玉器稱為璧。《爾雅》云:“肉倍好謂之璧,好倍肉謂之瑗,肉好若一謂之環。”。所謂肉是指邊,好是指孔。實際上這一比例僅僅是理想的,實際出土的玉器很少合乎這一比例。

基本信息

詞語解釋

〈名〉

(形聲。從玉,辟聲。本義:平而圓,中心有孔的玉)

同本義

璧,瑞玉環也。——《說文》

肉倍好謂之璧。——《爾雅·釋器》。注:“肉邊好孔。玉人,璧好三寸。”

璧者,方中圓外。——《白虎通》

宏璧。——《書·顧命》。鄭注:“大璧,度尺二寸。”

以蒼璧禮天。——《周禮·大宗伯》

如圭如璧。——《詩·衛風·淇奧》

願以十五城請易璧。——《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相如奉璧奏 秦王。

又如:璧不可以防寒(比喻物品雖然貴重,但無實際的用處);璧雍(璧堂。古代天子所設的太學。外形好像圓璧,周圍以水繞之)

玉的通稱

柱以白璧,砌以青玉。——唐· 李朝威《柳毅傳》

又如:璧玉(上等美玉);璧散(古玉爵名。為祭祈時所用的禮器);璧人(儀容美好的人);璧門(用玉裝飾的門)

喻月亮 。如:璧采(比喻月光,月色)

〈動〉

退回贈送的禮品或歸還借用之物 。如:璧帖拜門(退還以前結拜為兄弟的藍帖,另具門生帖子拜在門下,改做師生關係);璧回(敬詞。表示退還贈禮或歸還借物)

漢字演變

璧[漢字信息] 璧[漢字信息]
“璧”字 “璧”字

康熙字典

《唐韻》北激切《集韻》《韻會》必益切《正韻》必歷切,音辟。《玉篇》瑞玉圜以象天也。《白虎通》璧者,外圜象天,內方象地。《詩·衞風》如圭如璧。《詩·衞風·定之方中疏》璧居南則在室東,故因名東璧也。通作辟。

又《韻補》葉必洛切,音近博。《江淹·擬曹植雜詩》君王禮英賢,不吝千金璧。從容冰井台,清池映華薄。

組詞

璧還:〈書〉敬辭,用於歸還原物或辭謝贈品:所借圖書,不日~。

璧謝:〈書〉敬辭,退還原物,並且表示感謝(多用於辭謝贈品)。

璧田:《春秋·桓公元年》:“三月,公會鄭伯於垂,鄭伯以璧假許田。”後世因以璧田喻良田美地。

璧緯:指日月星辰。緯,指行星。比喻官職。

璧儀:日月的儀則。喻帝王的威儀。

璧陰:光陰。因光陰貴逾金玉,故稱。

璧英:美玉。

璧友:硯名。

璧羽:古代鐘鼓橫架上的裝飾物。〖璧玉:1.上等美玉。2.喻人的品格高潔。

璧雍:1.亦作“璧廱”。2.即辟雍。古代天子所設立的太學。

璧堂:辟雍與明堂的並稱。辟雍,太學,環之以水,形似璧。明堂,宣明政教的廳堂。

璧不可以防寒:比喻物品雖然貴重,但無實際的用處。

玉制器物

璧,古代的一種器物名,一般為玉制,也有用琉璃制的。璧的形狀通常呈扁圓形,中心有一圓孔,但也有出廓璧,即在圓形輪廓外雕有龍形或其他形狀的鈕。通常在礦石山上開採出來。

《說文》中釋璧:“瑞玉,圓器也。”邢禹疏:“肉,邊也,好,孔也,邊大倍於孔者名璧。”這裡把璧的形制講得十分清楚,“肉”是指周圍的邊,“好”是指當中的孔,邊為孔徑的兩倍便是璧。這一比例實際上僅僅是理想的,實際出土的玉器很少符合這一比例的。與此器近似的還有玉瑗,玉環,三者的名稱由中心的圓孔大小來決定,大孔者為瑗,小孔者為璧。孔徑與玉質部分邊沿相等者為環。明陳繼儒《大司馬節寰袁公(袁可立)家廟記》:“鼎彝俅,迎神圭璧收。”

璧
玉璧 玉璧

拼音是bi的漢字

禮器

種類禮器:中國古代在祭祀、宴饗、喪葬以及征伐等活動中使用的器具,其使用的規格有嚴格的等級限制,用以表明使用者的地位、身份、權力。
炊器 | | |
食器 | | | |
酒器 | | | | | | | | |
水器 | | |
樂器 | | |
玉器 | | |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