蔽

基本信息 拼音: bì 注音: ㄅㄧˋ 繁體字:蔽 漢字結構:上下結構 造字法:形聲 簡體部首:艹 部首筆畫:3 總筆畫:14 筆順:橫、豎、豎、點、撇、豎、橫折鉤、豎、撇、點、撇、橫、撇、捺 五筆86:AUMT 五行:木 UniCode:U+853D 四角號碼:44248 倉頡:TFBK GBK編碼:B1CE 規範漢字編號:3073

基本信息

基本解釋

bì ㄅㄧˋ

蔽

◎ 遮,擋:蔽野。遮蔽。掩蔽。

◎ 隱藏:蔽匿。隱蔽。

◎ 欺騙,隱瞞:蒙蔽。蔽美揚惡。

◎ 概括:一言以蔽之。

英文翻譯

my ragged shabby

田字格中的“蔽” 田字格中的“蔽”

遮蔽 to obstruct

隱蔽 to conceal

禁止 to reject ; to throw away

蒙蔽 to deceive

蔽塞 block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動〉

(1) 形聲。從艸,敝聲。本義:小草。

(2) 遮住,遮掩 [cover;shelter]

蔽,蔽蔽小草也。——《說文》。朱駿聲曰:“此字本訓蓋覆也。”

蔽,障也,隱也。——《廣雅》

蒲蔽。——《周禮·巾車》。註:“車旁御風塵者。”

乘馬其蔽五。——《管子》。註:“所以捍車馬。”

景以蔽日。——《淮南子·修務》

故能蔽不新成。——《老子》

旌蔽日兮敵若雲。——楚· 屈原《九歌·國殤》

項伯亦拔劍起舞,常以身翼蔽 沛公。——《史記》

陰翳蔽日。——清· 徐珂《清稗類鈔·戰事類》

又如:隱蔽(借旁的事物來遮掩);禁止;蔽天(遮蔽天空,布滿了整個天空)

(3) 隱藏 [hide]蔽林間窺之。—— 唐· 柳宗元《三戒》

先生…引蔽驢後。——明· 馬中錫《中山狼傳》

(4) 又如:蔽賢(隱蔽賢者,不使上知);蔽形(遮掩身體)

(5) 庇護 [shelter;shield]

蓋借塞牆為蔽也。——清· 徐珂《清稗類鈔·戰事類》

又如:蔽護(掩護;庇護);蔽櫓(古代防禦用的大盾);蔽辜(抵罪)

(6) 掩飾 [cover up; conceal]

廉不蔽惡,恥不從枉。——《管子·牧民》

又如:蔽美(掩蓋他人的美德、長處);蔽惡(掩飾過錯和壞行為)

(7) 蒙蔽 [deceive]

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戰國策·齊策》

屈平疾王聽之不聰也,讒諂之蔽明也。——《史記·屈原賈生列傳》

又如:蔽蒙(蒙蔽;隱瞞);蔽晦(蒙蔽。受遮蔽因而不明)

(8) 堵塞 [stop up]。如:蔽塞(堵塞,或耳目思想被蒙蔽)

(9) 審斷,判決 [judge]。如:蔽罪(定罪);蔽獄(冤獄)

(10) 概括 [summarize]

一言以蔽之。——《論語·為政》

(11) 隱居 [recluse]

去雕牆之美,而蔽采椽之居。——宋·蘇軾《超然台記》

漢語字典

[①] [bì]

[《廣韻》必袂切,去祭,幫。]

(1)見“蔽芾”。

(2)覆蓋;遮擋。

(3)庇護。

(4)掩飾。

(5)隱覆;埋沒。

(6)蒙蔽;壅蔽。

(7)昏聵,不明是非。

(8)弊端,病患。

(9)隱蔽,躲藏。

(10)涵蓋;概括。

(11)屏障;障礙。

(12)指防護人馬等的器物。

(13)古時車輿前後或左右遮檔風塵的帘子。

(14)審斷,判決。

(15)耳門。

(16)古博具名。

(17)通“敝”。破舊;敝陋。

(18)春秋鄭邑名。在今河南省鄭州市東。見《國語·鄭語》。

[②] [piē]

[《集韻》匹蔑切,入屑,滂。]

通“撆1”。通“撇1”。

拂拭。

音韻參考

[廣 韻]:必袂切,去13祭,bì,蟹開三去祭A幫

[平水韻]:去聲八霽

[粵 語]:bai3

[閩南語]:pe3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字源演變

字源演變

字形對比 字形對比

字形對比

拼音是bi的漢字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