檗

檗是一個中國漢字,讀音為bò,形聲字,木為形,辟(bì)為聲,檗指黃檗,是一種落葉喬木。《司馬相如·子虛賦》等均有相關記載。

基本信息

基本字義

● 檗bò

◎ 〔黃~〕落葉喬木,木材堅硬,莖可制黃色染料,樹皮入藥。簡稱“檗”。

詳細字義

田字格中的“檗”字 田字格中的“檗”字

〈名〉木名。即黃檗。也稱“黃柏 ” [cork tree]。芸香科,落葉喬木,羽狀複葉,開黃綠色小花,木材堅硬,莖可制黃色染料,樹皮入藥。

古籍解釋

說文解字

黃木也。從木辟聲。博戹切

說文解字注

(檗)黃木也。本艸經之檗木也。一名檀桓。從木。辟聲。博戹切。十六部。俗加艸作?。多誤為?字。

康熙字典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博阨切,音伯。《說文》黃木也。《本草》檗,或作櫱。《司馬相如·子虛賦》檗離朱楊。《張揖曰》檗,皮可染者。
又小檗。《本草》陶弘景曰:子檗,樹小,狀似石榴,皮黃而苦。
又《類篇》蒲歷切,音椑。槃也。從檗。櫱,非。

音韻參考

宋本廣韻

廣韻目次:入二十一麥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國際音標羅馬字
博厄麥開入聲開口二等pækprek/paek

方言集匯

◎ 粵語:baak3 paak3

◎ 客家話:

[梅州腔] bak7

[海陸豐腔] bak7 pit7

[客英字典] bak7 pit7

[台灣四縣腔] bak7 pit7

拼音是bi的漢字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