洙泗書院

洙泗書院

洙泗書院,原名先師講堂,位於曲阜城東北4公里處,洙泗書院是儒學的聖地,是儒家文化的源頭所在。

基本信息

簡介

洙泗書院洙泗書院
洙泗書院,原名先師講堂,洙泗書院是儒學的聖地,是儒家文化的源頭所在。位於曲阜城東北4公里處。孔子周遊列國返魯後,在此刪詩書,訂禮樂,系周易,並聚征講學。漢代至宋金均名講堂,元代改稱洙泗書院。現占地39畝,有講堂、大成殿、兩廡等建築,元、明、清各代碑刻。院內古柏參天,深幽雅靜。
孔子周遊列國返魯後,曾在此設教講學,冊詩書,定禮樂,整理古籍。漢代至宋金均名講堂,元代改稱洙泗書院。東漢時“諸弟子房舍井瓮猶存”。孔子修書講學之所,院內古柏參天,深幽雅靜。 因“洙水繞其南,泗水紅經其北”而得名。

建築

元初已毀。公元1337年(元至元三年)於講堂舊址重建殿、堂、門、廡等,改稱洙泗書院,並設山長一人奉祀。公元1
洙泗書院洙泗書院
494年(明弘治七年)重修。
洙泗書院現占地19388平方米,院內建築均為明代建。有講堂、大成殿、兩廡等建築,元、明、清各代碑刻。有殿、堂、門、房41間。

丁亥冬祭釋奠禮

丁亥冬祭釋奠禮是六十年來國內乃至世界首次舉行,意味著祭祀先師孔子的傳統大禮由每年兩次演進為每年四次,儒家禮樂由例行儀式進入民眾生活,民眾有更多的機會觀禮和參與,儒學不再是“文物”,而是有血有肉,貼近生活,近在身邊的文化,民眾可以常年領略到禮樂文化的高雅莊嚴氛圍,親近儒學,儒學復甦,重新進入社會。
洙泗書院洙泗書院

這次盛禮是在聖賢后裔和有關領導大力支持下,由聖城禮樂文化促進會全力舉辦。開現代儒家文化之先河。儒學必將由此步入了全面復興的時代。
儀式在儒家聖地,先師晚年講學之地,被稱為儒家第一所學院的洙泗書院舉行。儀式剛開始的時候,雅樂響起,天空忽然飄落瑞雪,猶如神降。大雪飄飄灑灑,聖地銀裝素裹,觀禮民眾歡呼雀躍。世代看守書院的豐老師激動地說,“是大家的誠意感動了先師,降下瑞雪。來年一定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祭祀儀式結束後禮樂文化促進會六藝館的新學員四十多人舉行了隆重的拜師禮。師生親切融洽之情洋溢在古老的書院中。整個儀式祥和而隆重,伴隨飄飄灑灑的雪花,人們的心靈得到一次精華與升華。儀式完成之後大家的儒服儒冠一片潔白,雖然是四九第一天,天氣異常寒冷,每個人臉上卻都流露出自豪、興奮與喜悅的神情。大家在心中默默祝福的祖國,期盼生活和諧幸福。
儀式籌備全過程僅僅用了一周時間,展示了中國首個以祭祀先師為常規工作的正規協會“禮樂文化促進會”高效的工作效率、雄厚的學術實力和宏大的文化戰略胸懷。
參禮者中有冒著嚴寒專程趕來的卜氏宗親會七十多歲的老會長卜繁學先生。老人不畏嚴寒在紛飛的大雪中一直堅持到整個儀式結束,對儒家文化的一片至情感動了在場的所有同仁。

國學英才計畫

“今天在世界各地,只要有華人的地方,便會有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身影,強烈的認同感使得龍的傳人四海一家。”中華文化是全球華人共同的精神紐帶。《十一五發展綱要》指出:五千年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國脈傳承的精神紐帶,是中華民族面臨嚴峻挑戰以及各種複雜環境屹立不倒、歷經劫難而百折不撓的力量源泉。”恢宏博大的中華傳統文化依賴國學得以傳承,依賴文物得以保留。儒家文化在其中處於重要的位置。繼承和弘揚國學與儒學是保護文物古蹟,保存精神文化財富的最好方法,是建設民族精神家園,推動世界和平的重要工作。保護國家文物與傳統文化生命活力的方法之一就是構建起當代國學繼承教學傳播的體系,才能使其擁有新的生命力,為促進祖國統一與富強,推動世界和諧提供豐厚的智慧資源。
由儒家學者聖城國際聯誼會倡導,立足中華民族重要發源地,東方聖城曲阜,以系統研究繼承國學與儒學,培養儲備國學專業研究人才和民間推廣普及人才的“洙泗書院英才計畫”正在籌備實施。

洙泗書院與傳統文化

洙泗源泉,華夏之端。華夏文化與洙水、泗水密不可分。古泗河流域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泗水發源於沂蒙山脈,源頭在泗水縣的泉林鎮,這裡就是人文初祖伏羲降生的地方——雷澤。洙水是泗水的一條支流,發源於曲阜,由泉水平地噴涌形成。七千至五千年前,伏羲氏女媧氏炎帝黃帝少昊帝一脈相承,龍鳳圖騰肇始於此。現有羲皇廟、伏羲陵、蚩尤冢、壽丘(軒轅黃帝出生地)、少昊陵、北辛文化遺址、大汶口文化遺址、龍山文化遺址等。考古學家唐蘭先生認為,“大汶口文化屬於古史傳統上的少昊時代”。炎黃二帝都曾經在這裡建都,堯舜禹等上古聖王的後人封地幾乎都圍繞在曲阜周圍,可以證明洙泗流域是華夏文化的正源,是中華文脈所在,這裡是靈水靈土,無比神聖。尋找到洙泗源頭就找到了華夏文化的心臟。找到源頭活水,好好守衛她,培護她,華夏文化復興才能實現。
洙泗書院洙泗書院
洙泗書院就坐落在洙水和泗水之間,緊緊守住了華夏文化的心脈,這裡是先師當年講學的地方。中國書院的歷史通常從唐代算起,但是洙泗書院的歷史卻有2500年之久。根據資料記述,洙泗書院就是孔子晚年講學的“先聖講堂”,歷代受人憑弔和膜拜。《闕里文獻考》記載:“漢時諸弟子房舍、井瓮尤存,光武帝擊破董憲於昌慮還,過魯,坐孔子講堂,顧指子路室詣左右曰:‘此吾太僕之室也’。”元至元三年(1337),孔子第55代孫孔克欽任曲阜縣尹,在舊址上創建書院,任命孔子第53代孫孔濱為山長,因書院位處泗水以南、洙水以北,故以“洙泗”命名。明清代各朝相繼整修,到民國期間,殿、堂、門、廡等各項建築仍舊十分完備。今存建築40餘間,分為三區,東區有更衣廳,西區為禮器庫、神庖、神廚,中區為大門、講堂、大成殿、兩廡,院前有神道,神道的盡頭為牌樓,樓額大書“洙泗書院”四字。
現在的洙泗書院是山東省文物保護場所,因為多數人不知道她的偉大價值,所以一直處於閒置狀態,平時非常寧靜。只有具備深厚傳統底蘊的人才能夠感受到當年先師講學存留下的渾然元氣和智慧靈光。這裡是儒家學子求學的聖地。修習儒學必須要做到定與靜,這裡能幫助人進入定靜狀態。書院研究專家,著名學者江堤先生體驗後曾言到:“華美的彩飾、繁蕪的殿宇、青蒼如雲的古柏,都不如這散發出天堂氣息的寧靜,給人以超越時空的震撼……”儒生修身進入定靜之後,心靈才能得到升華。江先生說:“我的感覺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好過,靈魂處於一種飛升的狀態之中。”人的心靈在特定的空間才能連線特定的記憶。當心中充滿誠敬的時候就可以穿越遙遠的歲月感受先師晚年在此里講學的情景,仿佛就坐在他身旁,與三千弟子七十二賢一起聆聽他講述天地大道,傳播仁愛精神,描繪大同世界。他就是在這裡啟發世人如何找到真我,收穫人類共有的福祉,如何防止內亂、戰爭,營造出和平的生存空間。他晚年在這裡整理典籍傳授禮樂教化,匯集中華文化之大成於此地。所以說洙泗書院是儒家書院的祖庭,是儒家學子求學悟道的真正寶地。
洙泗書院欣賞洙泗書院欣賞
這裡是儒學和經典的根,是中華文化的源。儒家學子重回故地,重新進駐洙泗書院,舉行公益性的修學體驗活動,恢復儒家聚會講學的傳統,對於弘揚聖學教化萬民具有無比重要的意義。必將有助於促進民族文化復興,加強文化認同,促進祖國統一,在某種意義上這將標誌著華夏文化全面復興的開始。
博大精深的中華傳統文化是我們民族的驕傲,是中華民族的共同財富,她維繫著海峽兩岸和海內外華人的精神紐帶。國學研究者應率先反思其變遷歷程及其深刻意蘊,探究國學的現代意義與未來角色,增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推動現代社會的發展,這就是實現民族復興的踏實步伐。
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可以從古老的洙泗書院邁出第一步!

曲阜市主要旅遊景點

概況 “東方聖城”曲阜由於是先秦時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創始人孔子誕生、講學、墓葬和後人祭祀之地,也是孔子的學生,中國另一位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孟子的出生地,因此被列為我國首批歷史文化名城之一。
景點 大成殿 | 觀水園| 金碑亭 | 九龍山摩崖墓群 | 孔府 | 孔林 | 孔廟 | 奎文閣 | 梁公林 | 魯國故城 | 論語碑苑 | 孟廟 | 孟母林 | 孟子故里 | 尼山 | 曲阜孔子六藝城 | 三堂內景 | 少昊陵 | 聖府大門 | 十三碑亭 | 石門山 | 壽丘 | 顏子林 |顏子廟 | 洙泗書院 | 周公廟 | 漢魯王墓 |曲阜明故城

中國書院大全

“書院”這個名稱,最早出現在唐代,也是我國封建社會特有的一種教育組織,在我國古代教育史上占有重要而又獨特的地位,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五代時,由於戰爭的影響,官學衰廢,士子苦無就學之所,於是自動擇地讀書。一些學者在佛教禪林制度的影響下,也利用此時機,選擇景色優美、清雅靜謐的山林名勝之地,作為“群居講學之所”,出現了具有學校性質的書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