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書院

春秋書院

全院紅色圍牆,南北長42米,東西長35米。宋春秋書院代始建,明、清重修,1934年曾改為明德國小校址。“文化大革命”期間被毀。原有大門3間、二門1間,門兩旁各有掖門1間,門內大成殿3間,綠瓦覆頂,迴廊。

位於曲阜城南6公里息陬村西北角。相傳孔子曾在此編寫魯國史《春秋》。

春秋書院春秋書院

概述

春秋書院春秋書院
全院紅色圍牆,南北長42米,東西長35米。宋代始建,明、清重修,1934年曾改為明德國小校址。“文化大革命”期間被毀。原有大門3間、二門1間,門兩旁各有掖門1間,門內大成殿3間,綠瓦覆頂,迴廊。殿內正中神龕供奉至聖先師孔子牌位,左右神龕供奉顏、曾、思、孟“四配”牌位。正中懸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橫匾一方,上書“春秋書院”。殿長11.25米,寬7.12米。殿前有卷棚3間,長11.25米,寬3.20米,灰瓦脊頂。東西配房各3間,灰瓦頂,前出廊,內供奉十二哲及七十二賢牌位

大門外東側有碑一通,上書“孔子作春秋處”。1986年,遺址被公布為曲阜市級文物春秋書院

交通

登封汽車站有專車前往

門票價格

門票價格:20元

周邊景點

論語碑苑

魯國故城

石門山

九龍山

崖墓群

梁公林

曲阜周公廟

洙泗書院

九仙山

曲阜孔子精華苑

曲阜六藝城

中國書院大全

“書院”這個名稱,最早出現在唐代,也是我國封建社會特有的一種教育組織,在我國古代教育史上占有重要而又獨特的地位,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五代時,由於戰爭的影響,官學衰廢,士子苦無就學之所,於是自動擇地讀書。一些學者在佛教禪林制度的影響下,也利用此時機,選擇景色優美、清雅靜謐的山林名勝之地,作為“群居講學之所”,出現了具有學校性質的書院。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