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豐鎮[江蘇興化市永豐鎮]

永豐鎮[江蘇興化市永豐鎮]

永豐在中國有永遠大豐收之意,因此在中國這樣一個農業大國,有許多永豐鎮,這裡介紹幾個。廣豐縣永豐鎮歷為縣治,現為廣豐縣人民政府駐地,是全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鹽城市永豐鎮土地面積5362公頃,耕地面積3116公頃,10個村、3個居委會。涼州區永豐鎮位於涼州區西部,舊名四十里舖,因境內有古建築“永潤宮”,解放後人民寄寓“樂業永豐”之意而得名。德慶縣永豐鎮是德慶縣丘陵山區重鎮。全鎮總面積160平方公里。洛南縣永豐鎮地處洛南縣城西12公里處,素有洛南“西大門”之稱,交通便利,地理位置優越。臨海市永豐鎮是臨海市行政區域調整後新設立的一個鎮,成立於2002年1月,地域面積156平方公里,下轄78個行政村。

基本信息

基本概況

永豐鎮廣豐縣永豐鎮
永豐鎮歷為縣治,現為廣豐縣人民政府駐地,是全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駐鎮單位有:縣級黨政軍機關,上級條管駐縣單位,縣直屬機關、團體,公、民辦中國小校,公、民營集團、公司、廠礦、企業等共288個。鎮郊農村為縣城蔬菜生產主要基地。鎮內歷來為工商貿易中心。2000年全鎮財政收入878萬元。1995年,被評為全省100個基本達標小康鄉鎮之一,名列全省第32位。北門村被評為上饒地區小康示範村之一。1997年,被評為江西省衛生縣城。2000年,被評為國家衛生縣城。
永豐鎮鹽城市永豐鎮

全鎮原設東街、鳥林街、橫路、南街、湖沿、商城、西山7個居民委員會,74個居民小組,東關、南屏、西門、北門、大塘角、南山6個行政村、84個村民小組。2000年末,總戶數36966戶,160754人,其中男80704人,女80050人,非農業人口122260人。2002年10月,橫路居民委員會併入南街居民委員會,增設白鶴畈、小康城居民委員會。全鎮至此有8個居民委員會、69個居民小組。現有東關、南屏、西門、北門、大塘角、南山、西壇、石謝、翁嶺、黃尖山、源溪、湖頭、塘溪13個村民委員會、161個村民小組,共有104個自然村。2002年末,全鎮總戶數45827戶,總人口183305人。共有耕地602公頃,其中水田582公頃,全年糧食總產量5776噸。鎮區工商業繁榮,郊區以種蔬菜為主。2000年全鎮農業總產值1323萬元,工業總產值12577萬元,民營企業總產值1.26億元,財政收入878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528元。2002年,全鎮農業總產值2455萬元(1990年不變價),工業總產值12680萬元,財政收入132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175元。

永豐鎮月兔廣場
民國時期,未聞有大事修城之舉,致雉堞、城樓多有殘缺,但古城大體仍存。縣城六門,皆通街道。以十字街為中心,東街通東門;南街通南門;西街抵橫路口,左通小南門,右穿過橫路可達西門;中大街直至縣府前;縣府門前一道橫街稱府前街;自府前街折向北門,稱鳥林街,外通石磨嶺;自中大街之大井頭始,有小巷通小北門,稱稅務巷;有街道直通西門,稱西關。街道數經加寬,最寬處有6米左右。主要街道路面中間鋪青石板,兩側砌以卵石。街道兩旁店鋪及城內各處民房,原皆平房,至民國中期始出現為數不多的兩層木結構樓房。其間,點綴有較雄偉的廟宇亭閣,如孔廟、文昌閣、萬壽宮、城隍廟、武廟等。這些古建築與四周的城垣相對,呈現出一座小城的特有風貌。

新中國建立後,縣城商業有了很大發展。國營、供銷合作社、集體、公私合營及個體經營的商店、攤點,百業俱全,分布於各條街道。其中中大街、西關街、豐溪路、永豐大道、博山路是新建的商貿大街。1984年以後,個體私營工商業迅猛發展,到1997年,全鎮有企業517家,其中鎮辦企業11個,工業總產值2560.8萬元。2002年,全鎮有民營企業1500多個,產值1.2億元,其中年產值達500萬元、上交利稅50萬元以上的有南山機磚廠、醫療器械廠、滑石開發公司、北門建築公司、第三建築公司、永豐房地產公司。鎮內建有廣豐商城、裕豐大市場、南屏市場、東門菜市場、南門菜市場、西山菜市場和南山建材大市場等大型商貿中心,全鎮商業網點1591個。每逢農曆三、六、九為定期墟日,上萬人進城趕集,每墟成交額120多萬元。

歷史沿革

永豐鎮永豐大橋
古永豐鎮於唐武德四年(621)建鎮。唐乾元元年(758)建永豐縣。唐元和七年(812),撤永豐縣入上饒縣,復為鎮。宋熙寧七年(1074)復縣。建縣後所稱縣城和民國時期以後所稱的永豐鎮範圍大致相同。民國時期,縣城區域面積約0.64平方公里。民國二十七年(1938)始設鎮,分關西、北里兩鎮。

民國三十一年合併稱永豐鎮,其轄區除縣城外,還包括縣城附近的巷村、小壩頭、麥田畈、老橋頭、石磨嶺,連隔河的水南(南屏村)也在其內。民國三十八年解放前夕,全鎮轄20個保,268甲。1949年(民國三十八年)5月20日縣人民政府成立,當時永豐鎮屬城廂區。1951年為縣直屬鎮(區級),轄鎮內各街和南屏鄉(水南)。1954年南屏鄉從永豐鎮析出。1958年成立永豐鎮人民公社。1981年撤社改鎮,鎮區面積1.04平方公里。

1993年5月,經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銷城北鄉,將其區域和大石鄉的南屏村劃歸永豐鎮,總面積17.74平方公里。2001年11月,西壇鄉撤銷,其區域劃入,還有原河北鎮的源溪、湖頭、塘溪3個行政村同時劃入,全鎮總面積擴大到47.3平方公里,縣(鎮)駐地距上饒市政府駐地信州區23公里,距省會南昌273公里。

行政劃分

全鎮原設東街、鳥林街、橫路、南街、湖沿、商城、西山7個居民委員會,74個居民小組,東關、南屏、西門、北門、大塘角、南山6個行政村、84個村民小組。2000年末,總戶數36966戶,160754人,其中男80704人,女80050人,非農業人口122260人。2002年10月,橫路居民委員會併入南街居民委員會,增設白鶴畈、小康城居民委員會。全鎮至此有8個居民委員會、69個居民小組。現有東關、南屏、西門、北門、大塘角、南山、西壇、石謝、翁嶺、黃尖山、源溪、湖頭、塘溪13個村民委員會、161個村民小組,共有104個自然村。

財政狀況

2002年末,全鎮總戶數45827戶,總人口183305人。共有耕地602公頃,其中水田582公頃,全年糧食總產量5776噸。鎮區工商業繁榮,郊區以種蔬菜為主。2000年全鎮農業總產值1323萬元,工業總產值12577萬元,民營企業總產值1.26億元,財政收入878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528元。2002年,全鎮農業總產值2455萬元(1990年不變價),工業總產值12680萬元,財政收入132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175元。

縣城交通

縣城交通以公路為主,有上廣(廣豐——上饒),廣浦(廣豐——福建浦城),廣玉(廣豐——玉山),廣江(廣豐——浙江江山)4條主幹道,總里程約245公里,建成蘆林西客站和東門、北門、下溪停車場,城區通往全縣各鄉鎮村公路四通八達。城內開通了7路公共運輸車;三輪客運機動車、出租小轎車和數以千計的三輪車招之即來。縣內、縣外交通十分方便。

基礎設施

永豐鎮廣豐縣永豐中學
教育文化設施:城區有縣辦廣豐中學、廣豐第二中學、縣實驗學校、縣進修學校、縣幼稚園;鎮辦有永豐中學和永豐國小等15所國小。民辦學校有豐溪中學、蘆林中學、裕豐中學、南山中學、信息技術學校、康橋中學、嘉慧中英文幼稚園等。設有縣文化館、圖書館、文物管理所、電影院廣豐劇場、電影公司、新華書店、縣人民廣播電台、有線廣播電視台和電視台。鎮辦有廣播站。縣城設有交警隊、城管隊、環衛所等機構,為創建全國、全省衛生文明縣城起了重要作用。

衛生醫療機構有縣人民醫院、縣中醫院、縣婦幼保健站、縣防疫站、縣血防站、縣皮防所、蘆林醫院等。鎮辦有永豐醫院1所。縣人民醫院、縣中醫院醫療技術醫療設備較為先進和完備。

產業發展

新中國建立前,永豐鎮工業僅有幾個小廠和手工業作坊,無電力、機械設施,糧油加工全靠水力(水碓)、人工。新中國建立以後,工業逐步發展起來,縣城先後辦起電力、機械、建材、印刷、製革、糧油加工、美術工藝、食品、捲菸等工業企業。鎮辦工業有機修、陶瓷、家具、建材、服裝、棉棕、花炮、印刷、製藥、機磚、啤酒等工業企業,2000年鎮辦工業總產值1.26億元。1996年12月開始籌建蘆林工業區,到1997年10月建成廠房9幢、建築面積4萬平方米,當年入區生產有6家企業,到2000年,入區生產的企業有30家,年企業銷售收入12.4億元,成為全縣新興的工業區和新的經濟成長點。永豐鎮歷來就是全縣的商貿中心,以經銷土特產煙、茶比較突出,全縣年產菸葉十五萬擔,茶葉三千擔大部份從縣城運銷,設在橫路的茶莊林聯莊,曾在杭州、上海等地設有分銷處,茶葉銷售國內外。煙商向以“一林(林興記)、二蘇(蘇豐記)、三姚(姚泉記)、四徐(徐振記)”聞名。他們以縣城為收購、加工、外運的中心,菸葉暢銷國內外。此外,還有竹木、糧油、中藥材、棉布、百貨、南雜貨、金銀首飾、書籍文具、糕點等工商業戶,有的還兼營批發。日軍入侵以後到解放前夕,煙、茶業衰退,貨幣貶值,物價飛漲,匪患成災,商業蕭條。

新中國建立後,縣城商業有了很大發展。國營、供銷合作社、集體、公私合營及個體經營的商店、攤點,百業俱全,分布於各條街道。其中中大街、西關街、豐溪路、永豐大道、博山路是新建的商貿大街。1984年以後,個體私營工商業迅猛發展,到1997年,全鎮有企業517家,其中鎮辦企業11個,工業總產值2560.8萬元。2002年,全鎮有民營企業1500多個,產值1.2億元,其中年產值達500萬元、上交利稅50萬元以上的有南山機磚廠、醫療器械廠、滑石開發公司、北門建築公司、第三建築公司、永豐房地產公司。鎮內建有廣豐商城、裕豐大市場、南屏市場、東門菜市場、南門菜市場、西山菜市場和南山建材大市場等大型商貿中心,全鎮商業網點1591個。每逢農曆三、六、九為定期墟日,上萬人進城趕集,每墟成交額120多萬元。

人口數據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 72022
男 36522
女 35500
家庭戶戶數17892
家庭戶總人口(總) 71465
家庭戶男 36119
家庭戶女 35346
0-14歲(總) 20010
0-14歲男 10773
0-14歲女 9237
15-64歲(總)48109
15-64歲男 23779
15-64歲女 24330
65歲及以上(總) 3903
65歲及以上男 1970
65歲及以上女 1933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64615

鹽城市永豐鎮

土地面積5362公頃,耕地面積3116公頃,10個村、3個居委會,人口34868人。國內生產總值3.1億元,2006年實現財政收入1166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5512元。

永豐鎮鹽城市永豐鎮
社會事業“六有”工程、“校校通”工程通過省級驗收,永豐國中學生中考成績列全區同類學校榜首。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達90%以上。集鎮環境整治、主街道亮化、綠化、美化、淨化工程順利實施。鎮敬老院基本達到市一流水平。計生服務中心通過省級中心站驗收,在全區率先發放了計畫生育獎勵扶助金。勞動保險工作超常發展。人武、民政、青年、婦女工作取得新的成績。

建立了全鎮勞動力人才檔案庫,成立全區第一個鎮級人才培訓中心,完善配套操作基地,進行輸出前的技術培訓。同時,加強用工信息反饋,深入用工單位了解輸出人員工作生活情況,切實解決了轉移人員的後顧之憂。2006年共累計輸出勞動力1.1萬人。

建立和完善“雙強”人才信息庫。緊抓第七屆村民委員會換屆選舉契機,對照“雙強”標準,精心篩選,著力把熱愛農村工作、熱心為民服務、得到民眾擁護、帶頭富帶民富本領強的“雙強”型人才選進村委會班子,使“雙強”幹部達到95%以上,成為帶領村民致富創業的一支生力軍。

經濟建設

工業形成塑膠製品、玻璃工藝、機械加工、紡織四大行業為主體的工業格局,擁有汽車配件、環保節能機械、玻璃工藝、塑膠製品、建築機械、針紡織品、機械鑄造等10多個拳頭產品。全鎮工業增加值、銷售、利稅利潤四項指標分別達到1.28億元、5.58億元、2800萬元、2100萬元,完成技改投入1.36億元。

永豐鎮永豐生態園
農業擁有蠶桑、苗木、果品、水產養殖四大農業基地,形成“南桑、中果、北養”區域特色。拓種黃金梨2500畝(約166.67公頃),帶動了全鎮優質果品的發展;實現了土地治理綜合開發、林果基地建設、綠色通道、萬隻草雞養殖場四大農業重點工程,保證了農民增收目標的順利實現。

三產不斷擴張鎮域規模,合理規劃區域布局,鼓勵眾多農民從事餐飲、物流、房產等服務行業。成功引進人民大超市、萬仕超市等規模產業。2006年實現增加值7300萬元,同比增長17.7%。

招商引資牢固樹立“招商引資是經濟工作生命線”的理念,建成覆蓋全鎮的大招商格局,通過宣傳發動、任務分解、細化考核等一系列措施,全鎮上下形成“人人傾力招商,個個忙於引資”的濃烈氛圍。2006年累計引進項目22個,投資總額13880萬元,其中投資額達5000萬元以上項目2個,1000萬元以上項目5個。

財政收入創歷史新高:不斷加大財源培植力度,堅持依法治稅。2006年實現財政收入1166萬元,同口徑增長38.3%,實現了提前“翻兩番”目標,創歷史新高,其中國稅860萬元,同比增長32%,地稅完成258萬元,同比增長66.9%,財政完成48萬元,同比增長9.3%。

涼州區永豐鎮

永豐鎮養殖基地建設
永豐鎮位於涼州區西部,舊名四十里舖,因境內有古建築“永潤宮”,解放後人民寄寓“樂業永豐”之意而得名。鄉域面積4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22800畝。轄毛溝、永豐、沿溝、大路、四十里、四壩橋、朵浪、朵雲8個村,60個村民小組,總人口11582人。鄉政府駐在四十里舖集鎮。2001年,完成農業總產值6297萬元,財政收入88萬元,鄉鎮企業總產值505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353元。有中國小9處,在校學生2614人;有衛生院1處。鄉內祖師宮是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也是西路紅軍將領徐向前李先念等指揮作戰的地方,是紅軍血戰河西的遺址之一。

四十里舖開發區是區屬“鄉鎮企業示範小區”,小區內有市、區大中型企業3家,鄉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達200家,鄉鎮企業的興起帶動了二三產業的迅速發展,四十里舖集鎮建設已初具規模。農業結構調整初見成效。形成了以日光溫室為主的蔬菜業、規模養殖為主的畜牧業玉米制種業三大支柱產業。目前全鄉日光溫室面積已達275畝,形成了以5000隻大型雞場、永豐規模養殖示範點為代表的規模養殖戶176戶。特禽養殖也有初步的發展,已引進蜜蜂、美蛙、蠍子等品種。

德慶縣永豐鎮

是德慶縣丘陵山區重鎮。全鎮總面積160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積15.8萬畝,耕地面積1.83萬畝。轄11個村委會,1個居委會,總人口2.09萬人。全鎮實現國內生產總值1.95億元,農業總產值1.17億元。永豐鎮黨委、政府分別被

永豐鎮德慶縣永豐鎮人民政府
上級授予“全國綠化百佳鎮”、“廣東省文明單位”、“廣東省村鎮建設規劃‘嶺南懷’達標鎮”、“肇慶市‘六個好’先進鎮黨委”、“肇慶市文明單位”等一系列榮譽稱號。

永豐鎮的物產資源較為豐富。農副產品主要有松脂、沙糖桔、稻穀、玉桂等,是德慶有名的松脂、沙糖桔、稻穀生產基地。現有松脂基地15萬畝,沙糖桔基地4000畝。礦產資源主要有鉭鈮礦、瓷土、錫礦、金礦、礦泉水等,且儲量豐富。小垌28號礦泉水,日流量50噸,水質符合國家飲用礦泉水標準。

永豐鎮鄉鎮企業、民營企業有較快發展。目前有長樂機磚廠、東海塑膠廠、永豐保健食品廠、利豐礦業有限公司永豐液石油氣站、永豐陶瓷原料加工廠等10多家骨幹企業。招商引資工作取得突破性進展,引進了肇慶富友火機製造有限公司、卓業打火機製造有限公司、香港雙鴻打火機廠落戶德慶打火機基地。

洛南縣永豐鎮

永豐鎮地處洛南縣城西12公里處,素有洛南“西大門”之稱,西鄰衛東鎮,北接保全鎮,東、南與城關鎮和四皓鄉接壤,洛洪公路穿境而過,交通便利,地理位置優越。全鎮東西長六公里,南北跨度十五里,屬兩川一梁一山的川塬地帶。全鎮總面積56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2071畝,下轄14個行政村,184個村民小組,總人口22000人,其中農業人口19224人,駐鎮單位27個,是洛南大鎮之一。

永豐鎮洛南青刀豆
永豐鎮土地肥沃,氣候宜人,有“小關中”之美譽。全鎮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大豆為主,特別是大豆生產久負盛名,被命名為“綠色無公害萬畝大豆基地”。在歷屆鎮黨委、政府的努力下,全鎮已形成了“煙、畜、果、藥、桑”五大主導產業。烤菸面積已發展到4000多畝,產值達到300多萬元;畜牧業已建成街西、永豐、冀窪、李村四個科技養殖示範小區,百頭以上規模養豬大戶達到108戶,豬、牛、羊總飼養量達到4.2萬頭(只);林果以良種核桃為主,發展良種核桃建園1500多畝,建成了核桃路、核桃溝;中藥材建成了以丹參為主的冀窪村“天士力藥源基地”,輻射帶動全鎮發展中藥材3050畝,年產值627萬元。2006年開始大力發展蠶桑產業,已建成桑園1700餘畝,發展態勢良好。

永豐鎮近年來經濟社會全面發展,人民安居樂業。在今後的工作中,永豐鎮將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大力調整產業結構,培育壯大“畜、煙、果、藥、桑”五大產業,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加大扶貧開發力度,著力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推動經濟社會突破發展,努力構建和諧永豐,開創團結、穩定、發展的新局面。

臨海市永豐鎮

永豐鎮臨海市永豐鎮
永豐鎮是臨海市行政區域調整後新設立的一個鎮,成立於2002年1月,由原更樓鄉、沿溪鄉及古城街道的10個行政村合併而成,人口6.01萬,地域面積156平方公里,下轄78個行政村。有耕地面積28538畝,其中水田23479畝,旱地5059畝;山林面積17000畝。2003年末,農民人均收入3181元。

永豐鎮交通便捷,區位優勢明顯。鎮政府駐地設在104國道與35省道交匯點——留賢村,距市中心7公里,轄區東臨大田、南接古城、西連括蒼、北鄰河頭,是臨海市相鄰縣——天台縣仙居縣台州市級中心鎮——白水洋鎮入城的要道,把持臨海西大門。104國道和35省道貫穿全境,建設中的台金高速公路從鎮區南邊通過,並在浦葉設有道口,該道口距鎮區僅1.5公里。

永豐鎮可利用資源豐富,發展前景廣闊。鎮內有全市最為豐富的砂石資源,並有著得天獨厚的水資源。始豐溪自天台流經我鎮,並從鎮區穿過。永安溪自西而東經過鎮域,兩支溪流在白馬山前匯入靈江。這兩支溪流過境,為永豐創造了建材、小水電兩大支柱產業。

經濟建設

永豐鎮有150多家企業,其中市級希望企業2家,涉及建材、工藝品造紙、橡膠、有色金屬採選等行業,其中建材、工藝品、造紙業為支柱產業。2003年實現工業產值3.7億元,地方財政收入792萬元,完成出口交貨值300萬元,實現技改投入1170萬元,引進企業5家,引進資金2000萬元。

永豐鎮經濟建設
加快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規模效益農業不斷擴張。在萬畝土地整理的基礎上,建立了以香港超大現代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為龍頭的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該公司全新的科學化種植、管理和市場化經營理念,對附近乃至全鎮發揮了積極的示範引導作用。結合沿溪、白毛兩地成片的小水果,建立了兩家農業專業合作社,新註冊“正鳳”、“佳艷”兩個品牌。在省農業博覽會上,“正鳳”牌早大梅榮獲金獎。土地整理工作卓有成效,繼更樓萬畝土地整理和河南片土地整理後,又推開沿溪、白毛土地整理工作,土地可利用資源豐富,並且依山傍水,環境優美,發展休閒觀光農業前景誘人。

隨著投資450多萬元政府辦公大樓的投入使用,各項公建項目將不斷上馬,主街道12號路、6號路計畫2004年硬化,集鎮建設不斷推進。“康莊”工程建設進展順序,已完成西北環線居溪段路面硬化工作,河南公路計畫年底硬化,進度明顯,確保年內通車,其他通村公路路面改造火紅。積極參與教育強市創建活動,爭取2005年實現台州市教育明星鄉鎮。全力推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鎮文化體育站經省級考核認定達到省東海明珠工程建設標準。下塘園、留賢等台州市二、三類農民文化俱樂部發展迅速,鎮成人文化技術學校被評為省一級文化技術學校。

相關詞條

南潯鎮 溪口鎮 大濟鎮 塘棲鎮 留下鎮 慈城鎮石浦鎮 梁弄鎮 臨浦鎮 王江涇鎮 李莊鎮 盤石鎮 後溪鎮 清泉鎮 元通鎮 福寶鎮 寶山鎮 和順鎮 黑井鎮 石羊鎮 晉城鎮 陳貴鎮 洈水鎮 新溝鎮 蔡家榨鎮 五里界鎮 安山鎮 張灣鎮 鐵山鎮 金山店鎮 保全鎮 興國鎮 白沙鎮 龍港鎮 洋港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