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溪鎮

後溪鎮

後溪鎮位於集美區工業區北部,集美工業區、文教區、新城區的組成部分,轄有10個行政村,總人口23604人,面積44.1平方公里。後溪屬南亞熱帶海洋性氣候,年平均氣溫21℃左右,絕對最高氣溫38℃,年平均降雨量1100毫米左右。後溪鎮有10個行政村,總人口23015人,面積44.1平方公里。後溪鎮旅遊資源豐富,轄區內名勝古蹟星羅棋布,白虎岩地勢壯觀險要,奇石林立;皇帝井、皇渡庵、薴溪橋、聖果院、壽石岩留下古老的傳說;碗窯古窯址、城內舊城遺址,記載著後溪的文明,還有田厝的獨木成林大榕樹正被闢為旅遊景點。

基本信息

概況

後溪鎮區 域 圖
後溪鎮是集美區轄下的一個鎮,是國務院批准的集美外商投資區的組成部分,享受廈門特區的優惠政策,後溪鎮還具有僑鄉的優勢,全鎮旅居海外華僑2293戶,分布在新、馬、泰等18個國家和地區。

後溪鎮區域內有1所中學和1所中專學校,在校學生1663人,有11所國小,在校學生3001人,幼稚園13所。95年通過省“兩基”和“六督導”的檢查驗收。

轄區內旅遊資源豐富,名勝古蹟星羅棋布,白虎岩地勢壯觀險要,奇石林立;皇帝井、皇渡庵、薴溪橋、聖果院、壽石岩留下古老的傳說;碗窯古窯址、城內舊城遺址,記載著後溪的文明;田厝百年老榕獨木成林,吸引了眾多的旅遊者。

後溪鎮,古往今來養育了許多古代的文人,現代的建設者,諸如朦朧詩人汪國真祖籍就在後溪鎮英村村。當年他的詩集《年輕的潮》等在全國青年尤其是中學生中廣為流傳。這裡還是著名的僑鄉,全鎮旅居海外華僑2293戶,分布在新、馬、泰等18個國家和地區。新加坡第一位民選總統王鼎昌先生的祖籍便是在後溪鎮的崎溝村。此外,珩山華僑聯誼會、英村華僑聯誼會與海外華僑保持著密切的聯繫,將家鄉的變化、進步及時傳達給海外鄉親。

行政區劃

後溪鎮下轄2個社區,10個行政村,分別是:
2個社區:新村社區、英村社區。
10個行政村:前進村、溪西村、後溪村、侖上村、崎溝村、東宅村、後埯村、岩內村、黃地村、許莊村。

地理環境

後溪鎮位於集美區工業區北部,集美工業區、文教區、新城區的組成部分,山清水秀,氣候宜人。廈門第二大流域——後溪流域流經本鎮的後溪村、前進村、溪西村。這裡年平均氣溫21℃左右,絕對最高氣溫38℃,年平均降雨量1100毫米左右。

教育狀況

後溪鎮區域內有1所中學和1所中專學校,在校學生1663人,有11所國小,在校學生3001人,幼稚園13所。95年通過省“兩基”和“六督導”的檢查驗收。

經濟生產

後溪鎮集美後溪鎮
後溪鎮工業企業呈現蓬勃發展的態勢,到2000年底,在我鎮轄區落戶的三資企業已達20家,三資企業按照國際慣例進行管理,生產經營趨勢較佳,產值利潤連年遞增,2000年全鎮工業產值14049萬元。轄區擁有工業園2個,已成為海內外客商投資熱土。

後溪鎮物產豐富,品類繁多,優質高產高效農業長足發展,是廈門經濟特區輕工業原料和“菜籃子”工程的重要基地。全鎮15498畝耕地,除種植水稻、甘薯大豆等糧食作物外,還盛產蔬菜、花生、食用菌等經濟作物。全鎮水果面積16844畝,主要有龍眼荔枝、柑桔、香蕉、臍橙等。2000年全鎮農業產值5230萬元。

後溪鎮依山傍海,在杏林灣開發水產養殖1257畝,盛產蝦、鰻及鰱、鯉、羅非等淡水魚
此外,以生豬、家禽為主的禽蓄養殖業也比較發達。

基礎設施

後溪鎮廈門新火車站動工
交通後溪鎮交通十分便捷。路寬60米的同集路為緊臨我鎮東部,路寬32米的324國道橫過本鎮西部兩個村,路寬36米的孫坂公路貫穿本鎮東、西部,與同集路、324國道相連線,泉、廈、漳高速公路及田(厝)集(美)連線線從我鎮穿過,這些高等級公路與港頭、岩內、田頭等縣鄉公路配套,組成高密度的交通網路。鎮政府距高崎火車貨運站13公里,距高崎國際機場15公里,距東渡港20公里,距廈門客運碼頭27公里。

通訊後溪鎮的通訊網路已併入廈門程控電話系統,可直撥全世界大多數國家、地區和全國各大城市。設有後溪郵電局,代辦多種業務。全鎮電話裝機已進入平常百姓家,還擁有眾多行動電話,通訊手段日趨現代化。

後溪鎮水源充裕,水質良好,建有日供水3萬噸的後溪自來水廠,境內還有3大自然溪流,可充分滿足生產、生活用水。後溪轄區內擁有眾多的配電器,可完全滿足全鎮工農業生產及生活用電和外商投資的需求。

旅遊

後溪鎮薴溪橋

薴溪橋

位於集美區後溪鎮薴溪村口,橫跨於薴溪之上,系古代同安連線漳、泉兩地的古驛道宋代,隨著福建社會經濟的發展,同安縣境內的古驛道逐漸形成。據史料載:北宋大觀年間(1107—1110年)邑人徐誠石為橋,後圯。南宋乾道年間(1165—1173年)徐誠之孫徐應冒與道士法冒重建。橋呈平梁式,東西走向,橋墩呈舟形,橋面48條石板鋪成。該橋為廈門地區現存最長的古橋。元代文人鄧子實的《薴溪》詩云:“日照松梢宿兩乾,秋風剪剪作輕寒。青林缺處雲山好,更過橋西仔細看。”1982年由廈門市政府公布為第二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後溪城內城遺址

位於集美區後溪鎮城內村。城內城又稱霞城,清康熙元年(1662年)八月,福建總督李率泰、同安總兵施琅等督造。據《泉州府志》載:從清順治十八年(1661年)開始,清政府為圍困鄭成功的抗清武裝,實行“遷界”政策,沿海居民以垣為界,三十里以外盡墟其地。城內城即是在此形勢下建成的界城,康熙十八年(1679年)後,清政府下令復界,此城遂逐漸廢棄。

城平面呈長方形,東西寬150米,南北長200米,城牆以花崗岩條石乾砌而成,設城門四座。1958年城牆大部分被拆除,現僅存北面城牆一段,長30米,寬7米。高4.54米,北城門高3.2米,寬2.2米,進深3.5米,門額石匾上鐫刻楷書“拱辰門”等字。1993年南城門的“臨海門”門額石匾被發掘出土,現藏於城內村城隍廟。
1982年由廈門市政府公布為第二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組織建設

全鎮設有14個黨支部,其中10個村黨支部、4個機關企業事業支部,黨員493人,村兩委63人。鎮黨委、政府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方針,在抓好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的同時,強化自身建設,以“五個好”為目標,以“奔小康、建新村”為中心,抓好以黨支部為核心的村級組織建設。黨員隊伍不斷壯大,文化結構趨向合理,隊伍素質不斷增強,在兩個文明建設中較好地發揮先鋒模範作用。黨支部的凝聚力、戰鬥力不斷提高,真正成為基層工作的戰鬥堡壘,積極帶領廣大民眾向寬裕型小康目標邁進。

黨政機關

中共後溪鎮委員會

1、宣傳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國家的法律法規,執行區委的決議、決定。團結組織黨員和民眾,保證黨和政府各項任務在轄區內順利完成;2、研究決定鎮、村建設總體規劃、社會服務、經濟發展、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等方面的重大問題;3、領導人大、政府和工會、共青團、婦聯、民兵等組織,幫助他們搞好自身建設,支持和保證行政組織,經濟組織和民眾自治組織,依照法律和各自的章程充分行使職權,協調好各方面的關係;4、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的方針,在加強鎮黨委自身建設的同時,認真抓好以村黨支部為核心的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在農村改革和建設中的戰鬥堡壘和先鋒模範作用,做好黨員的教育、管理和發展工作;5、討論決定在職權範圍內的幹部任免,調配和獎懲事項,負責對他們的教育、培養、選拔、考核和監督工作。

後溪鎮人民政府

後溪鎮後溪鎮人民政府
1、宣傳、貫徹、落實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上級黨委、政府的指示、決議、決定,在職權範圍內發布命令、決定,完成上級下達的各項經濟指標和工作任務;2、執行本級人民代表大會決議;3、負責制訂並施行政府職權範圍內的工作計畫、工作制度以及完成計畫的行政措施;4、領導和監督政府各職能部門按時、按質、按量完成工作任務;5、負責管理經濟和社會事務,開展科技興農、興企工作,完成農業、企業生產指標和征派購等任務;6、編制鎮級年度財政預、決算,管理、審計監督村級財務;7、指導、協調村委會發展農村經濟。

後溪鎮人大主席團

1、保證憲法、法律、法規和上級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的決議、決定在本行政區域內的遵守和執行;2、主持本級人民代表大會會議,並負責籌備、召集下一次人民代表大會會議;3、督促和支持本級人民政府工作,審查本鎮人民政府對本級人民代表大會通過的建設計畫和財政預算、決算的部分變更;4、調查研究本行政區域內的問題,向本級人民政府提出建議提請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審議;5、負責組織選民依法對本級人民代表的罷免和補選工作,依法決定鎮長代理人選,受理鎮人民政府個別副鎮長的辭職案,並提交下一次人民代表大會追認;6、負責本鎮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的編組、聯繫工作,建立和實施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活動制度,制定代表活動計畫,組織代表開展活動,並反映代表和民眾對本鎮人民政府工作的建議、批評和意見。

下屬機構

後溪鎮黨政工作
黨政辦

1、深入基層調查研究,向黨政領導提供信息,為領導決策提供依據,做好上傳下達,承上啟下、內外聯繫、綜合協調等工作;2、起草會稿黨政檔案、工作計畫、總結,開展調研采編綜合信息;3、組織籌備會議;4、管理機關內務、財務、後勤事務、文書檔案和人大、計統工作;5、協調鎮轄各部門關係,檢查、督促各部門落實鎮黨委、政府的決議和決定;6、制定並實施老齡、關心下一代工作規劃,加強離退休幹部社會化管理工作;7、完成領導交辦的其他工作。

社會事務辦

1、負責本鎮的村(居)自治的基層組織建設,指導村(居)委會換屆選舉;2、落實優撫政策,負責“雙擁”工作和社會救濟、社會保障及扶殘助殘等工作,負責農村養老保險工作;3、負責本鎮文化、體育、教育工作,負責文化站建設和文化市場管理,承辦鎮各類文體活動;4、完成鎮政府和上級有關部門交辦的其他工作。

村鎮辦

後溪鎮建設辦公室在鎮政府的領導和上級有關部門的指導下開展工作,行使以下職責:
具體負責本行政區的土地管理,結合本地實際,宣傳、貫徹、執行土地管理法規、方針、政策;參與本區統一組織土地調查、分等定級、筆記、統計,建立地籍檔案和核發土地證書等地籍管理工作。

經濟辦

後溪鎮為經濟服務
1、組織貫徹、執行國家及上級有關部門制定的經濟法規、經濟政策及各項指標、任務,指導經濟發展;2、制定並實施經濟發展規劃,拓展新的經濟成長點,培植新稅源。編制並指導執行各項年度經濟計畫指標。制定集體資產的投向、運作計畫,落實執行措施,加強跟蹤反饋。制定方案並指導實施鎮屬企業改革;3、負責本鎮農業、林業、水產養殖、水利電力、農業機械經營管理執法工作;農村科學技術推廣、農村資源開發和農業產業化工作;農村經營管理工作;畜牧獸醫工作;4、對鎮屬企業資產投資進行考核跟蹤、監督管理,對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進行巨觀指導,建立激勵、約束機制,管理和督促檢查企業的社會保險及安全生產、環保等工作,指導勞動就業登記培訓;5、貫徹執行國家、地方有關涉外工作的政策法規,做好招商引資工作。對我鎮三資企業、內聯企業提供聯絡、協調、諮詢詮釋等服務;6、負責本級財政調控、監督、管理和使用,編制財政預算、決算草案,組織預算收入,安排預算支出,分析財政收支執行情況,建立健全財務會計制度,加強財政預算內外收入管理,及時完成財政年度報表。

計生辦

1、宣傳貫徹黨和國家計畫生育方針、政策、法律法規以及上級的有關指示、決定,擬定鎮的計畫生育規定。2、貫徹以宣傳教育為主,避孕為主、經常工作為主的工作方針,以實現經常化、科學化、制度化為目標,依法管理的計畫生育工作;3、編制實施人口計畫並檢查人口計畫完成情況;4、認真開展避孕節育技術服務和避孕藥具發放、管理工作;5、及時、準確地掌握人口變動情況,如實填報各項統計數據;6、建立、健全財務制度,合理使用經費;7、做好計畫生育專、兼職人員的培訓工作,不斷提高其思想政治素質、業務水平和做好民眾工作的能力;8、指導、檢查村計畫生育工作,總結、交流工作經驗;9、不斷改進工作作風和工作方法,將計畫生育管理、宣傳教育、扶貧經濟開發、開展各種服務活動,發展社會保障和福利事業緊密結合,密切黨群、幹群關係。10、及時、正確處理申訴、複議案件和民眾來信來訪。

綜治辦

1、負責轄區的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協調好與派出所、法庭的關係,完成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各項任務;2、了解掌握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各階段的重點和難點,研究分析治安形勢,為領導決策提出相應的措施和建議;3、調查研究、總結推廣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典型經驗,交流情況,傳遞信息,反映問題,積極促進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向縱深發展;4、參與實行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一票否決權制度的工作,並向上級機關提出是否否決的建議;5、要及時地、大張旗鼓地宣傳、表彰敢於同犯罪分子作鬥爭的人和事,形成強大社會輿論,弘揚正氣,激勵民眾;6、充分發揮治保、調解、聯防隊員等民眾性組織在維護社會治安中的作用,做到群策群力群防群治。7、組織實施普法教育工作,調解處理民間糾紛,指導基層調解組織建設。

中共後溪鎮紀律檢查委員會
1、維護黨的章程及其它黨內法規;2、檢查本鎮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決議的貫徹執行情況;3、協助黨委抓好黨風廉政建設,監督黨員幹部和其他工作人員嚴格遵守黨紀國法;4、保護黨員的民主權利,保護信訪人的合法權益,受理本鎮黨員、工作人員、民眾的申訴、控告、檢舉事宜,認真組織查處,作出處理;5、指導基層黨組織抓好黨風廉政建設,幫助他們制定各項監督機制;6、完成鎮黨委和上級紀檢部門交辦的工作。

著名人物

後溪鎮,古往今來養育了許多古代的文人,現代的建設者,諸如朦朧詩人汪國真祖籍就在後溪鎮英村村。當年他的詩集《年輕的潮》等在全國青年尤其是中學生中廣為流傳。
後溪鎮是國務院批准的集美外商投資區的組成部分,享受廈門特區的優惠政策,後溪鎮還具有著名僑鄉的優勢,全鎮旅居海外華僑2293戶,分布在新、馬、泰等18個國家和地區。新加坡第一位民選總統王鼎昌先生的祖籍便是在後溪鎮的崎溝村。此外,珩山華僑聯誼會、英村華僑聯誼會與海外華僑保持著密切的聯繫,將家鄉的變化、進步及時傳達給海外鄉親。

浙江後溪鎮

概況

衢州市衢江區後溪鎮東連廿里鎮,西接江山市,南與湖南鎮相依,北與柯城華墅鄉相隔江山江。全鎮共有24個行政村,2.6萬人口,64.5平方公里,是衢江區的西大門,也是衢江區為數不多的幾個重鎮之一。 

後溪集鎮歷史悠久,位置獨特,交通便捷,商貿活躍,自古就有“後溪街”之稱,素有“水陸碼頭”之謂,現在更有浙閩贛鐵路複線和46省道橫貫鎮域,並設有後溪鐵路貨運站。

2004年,全鎮實現國民生產總值1.5893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3777.7萬元,財政總收入812.17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431元。

行政區劃

面積65.4平方公里,下轄24個行政村:後溪村、下葉村、花塘村、窯里村、山塘村、赤山口村、菖蒲壠村、上尖村、壩底村、泉井邊村、上棠村、下棠村、新塘底村、壩下村、前河村、百靈街村、大珠村、萬青村、庭屋村、張村村、前林村、南塘村、青龍頭村、塘里塢村。

名勝古蹟

東華山

位於鎮所在地南面2公里的上尖村界內,該山為仙霞嶺之餘脈,海拔276米,山上古樹參天,遮陽蔽日,山巔有一建於清康熙年間的東華寺,該寺廟雖無恢宏壯觀之勢,卻有幽古靈秀之氣,雖無晨誦晚鐘之聲,卻有蒼穆凝厚之尊,為此,常年香客遊人不絕,唐朝詩人劉禹錫云:“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東華山是也。

青龍山

位於鎮東南5.5公里的大珠村界內,山上風景優美,景色宜人,怪石嶙峋,造型奇特,山崖陡峭,峽谷幽長,素有小江郎山之譽,黃山一角之稱,山中有一溶洞-----青龍洞,寬敞宏大,可納百餘人,洞內清泉騰湧,冬暖夏涼。

重慶後溪鎮

後溪鎮比利時來考察圖冊
重慶市酉陽後溪鎮,地處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政府駐地後溪。管轄原後溪鄉、白竹鄉和沙田鄉的老柏村以及米旺鄉的洞口村所屬行政區域,面積156平方千米,總人口20875人,其中非農業人口4149人,轄25個村委會。劃出原管轄的部分村組後,共轄7個村、17194人,面積120平方千米。

為了全面貫徹落實縣政府水上交通安全專題會議精神,後溪鎮政府積極開展水上交通安全整治,該鎮黨委、政府高度重視漁業船舶檢驗、登記工作,按照縣漁業行政主管部門農業局的安排部署,精心組織,大力支持、配合漁業船舶檢驗機構,於2008年1月8~13日對後溪鎮漁業船舶實施現場檢驗,目前已基本完成全鎮漁業船舶檢驗、船員培訓及發證工作。

後溪鎮屬酉水河石堤電站庫區,捕撈漁民較多,加之庫區新形成,移民安置任務艱巨,碼頭等基礎設施建設一時難以跟上,漁業船舶安全監督管理形勢嚴峻、任務繁重。郭鎮長表示,春節前要對漁業船舶安全隱患進行一次拉網式排查和整改,加大節假日和趕場天的巡查力度,節假日實行領導帶班和值班制度,進一步完善漁業船舶安全管理軟體資料。2008年將採取有力措施、紮實做好每個環節工作,規範漁業船舶安全管理,全力確保全年無漁業船舶安全責任事故發生,為後溪新農村建設服務。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