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位優勢

區位優勢

所謂區位優勢,它是指跨國企業在投資區位上所具有的選擇優勢。也就是說可供投資地區是否在某些方面較國內優勢,投資區位的選擇要受到生產要素和市場的地理分布、生產要素和運輸成本、投資環境等諸因素的影響。擁有所有權優勢和內部化優勢的跨國公司在進行直接投資時,首先面臨的是區位選擇,即是在國內投資生產還是在國外投資生產。如果在國外生產比在國內生產能使跨國公司獲得更大的利潤,那么就會導致對外直接投資。

概述

擁有所有權優勢和內部化優勢的跨國公司在進行直接投資時,首先面臨的是區位選擇,即是在國內投資生產還是在國外投資生產。如果在國外生產比在國內生產能使跨國公司獲得更大的利潤,那么就會導致對外直接投資。所以,對外直接投資的流向取決於區位稟賦的吸引力。在現實生活中,區位條件是由投資國和東道國的多種因素決定的,這些因素主要包括貿易障礙、政府的政策、市場的特徵、勞動成本、當地的生產水平以及原材料的可供性等。比如,如果東道國嚴格實行進口替代政策,就會誘使外國投資者進行直接投資。區位優勢的大小決定著跨國公司是否進行對外直接投資和對投資地區的選擇。

認識

發揮區域優勢,這是人們經常提到的一個觀點。那么,怎樣看待和把握區域優勢?市場經濟下的區域優勢有什麼特點呢?讓我們先看兩個案例:

第一個案例是美國128公路地區和矽谷地區的比較。20世紀70年代,美國加利福尼亞北部的矽谷和波士頓的128公路地區成為世界上電子工業主要的創新中心。然而,到了20世紀80年代,各種條件相對優越的128公路地區卻把計算機生產領域的主導地位讓給了起始條件不如自己的矽谷地區。128公路地區歷史悠久,距離政治中心較近,有麻省理工學院、哈佛大學等大學和研究機構,歷史上還有大量的軍事訂貨,政府也比較重視這裡的基礎設施建設。而矽谷地區則離政治中心較遠,不僅地理位置不如128公路地區優越,而且只有史丹福大學一所大學,但這裡後來卻成為舉世矚目的創新密集區。

第二個案例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一些沒有區位優勢的地方經濟發展很快,而一些具有明顯區位優勢和自然資源優勢的地區發展卻相對滯後。以浙江的台州為例。這裡三面環山,歷史上陸路交通不便,而且經常刮颱風。就是在這樣的自然環境下,台州這個被認為沒有區位優勢的地方卻湧現出了很多知名的民營企業和自主品牌。還有一種現象是,一些非省會城市的經濟發展要好於省會城市,而省會城市相對於非省會城市,通常擁有更好的初始條件和資源稟賦。

分析這些現象背後的原因,可以使我們對市場經濟下的區域優勢有更深的認識。

在市場經濟下,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著基礎性作用,而且經濟是開放的、要素是流動的,錢和人總是流向能掙錢的地方。那些市場因素更活躍的地方,往往對各種資源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從而能夠實現快速發展。可見,市場經濟下的區域優勢在於這個地區具有充滿活力的機制和文化,能夠不斷產生和造就千千萬萬具有創新精神的企業家。如果一個地區追求經濟發展,就必須努力打造這樣的區域優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