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宗教類博物館

民族宗教類博物館

宗教文物博物館,位於北京市宣武區法源寺內。1980年成立。法源寺是一座有1300年悠久歷史的寺廟。

基本信息

中國佛教圖書文物館

中國佛教圖書文物館宗教文物博物館。位於北京市宣武區法源寺內。1980年成立。法源寺是一座有1300年悠久民族宗教類博物館歷史的寺廟。

該館館藏文物有2100件,其中一級文物34件。殿後大悲壇內設“歷代佛經版本展室”,展出:唐人寫經、五代人寫經,宋版《開寶藏》、《思溪藏》、《磧砂藏》,金版《趙城藏》,元版《普寧藏》,明版《南藏》、《北藏》、《嘉興藏》以及傳世唯一殘本《武林藏》和清版《龍藏》等經本。此外還展出梵文貝葉經和西夏文回鶻文傣文藏文蒙文等少數民族文字的經本。藏經閣樓上珍藏明《北藏》、《嘉興藏》和清《龍藏》以及西藏文大藏經和全部房山石經的拓片。樓下是“歷代佛菩薩造像展室”。迎門一尊巨大臥佛,長7.4米,是北京現存最大的明代木雕臥佛。其兩側陳列五代後唐長興三年陶幢和陶塔,這兩件文物1977年出土於房山北鄭村一座遼塔內。塔為八角形十三層密檐式實心磚塔,殘高21.3米,由於年久失修,突然倒塌,才被發現。一般經幢多為石制,八棱型,此幢為陶製,圓形,又是塔內的裝藏物品,實屬罕見的珍貴文物。展室四周,分別陳列東漢三國北魏北齊五代等歷代菩薩造像。銅、鐵、石、木、泥、磚、陶、瓷、牙、松石、琉璃等各類造像均有。其中以宋代羅漢元代青銅自在觀音明代法華三彩瓷觀音和鑄銅千手千眼觀音最為名貴。這個展室薈集各個朝代、各種類型的造像於一堂,琳琅滿目,豐富多彩,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該館於1987年10月與日本佛教大學在日本京都共同舉辦“房山石經拓片展”,並進行了專題學術講演。該館的重要科研成果證實了房山石經遼金刻石是以《契丹藏》為底本的復刻本。而《契丹藏》早已失傳。該館還影印出版了遼金刻經12冊。

飛雲崖民族節日博物館

飛雲崖民族節日博物館中國民族民俗博物館。在貴州省黃平縣城東北12公里的飛雲崖,1988年建館。民族宗教類博物館

該館基本陳列為《貴州民族節日文化展覽》,設在飛雲崖月潭寺、養雲閣等古建築內。

該館收藏苗、布依、侗、彝、水、回、仡佬、壯、瑤、土家等少數民族節日文物1000餘件和一批文字、圖片、音像資料。藏品中,各民族的節日服飾尤富特色,僅苗族盛裝就有20多種,各式銀帽、項圈、耳環、手鐲等裝飾品製作精美。民族樂器有各種不同的蘆笙莽筒口弦琴牛腿琴三眼簫姐妹簫勒尤·勒浪琵琶銅鼓皮鼓嗩吶芒鑼等。其他如刺繡挑花蠟染編織工藝品和祭器、生活用具等均有收藏。

此外,還有吹笙踩笙對歌遊方踩鼓賽馬鬥牛斗羊斗雀浪哨武術划船踩歌堂抬“官人”射背牌丟糠包拋繡球賽花線爬花桿搶花炮打手毽打磨磨秋打觀音鞦韆敲銅鼓演唱侗戲地戲布依戲等傳統節日活動的圖片、文字和部分音像資料與實物。

飛雲崖西建有10餘幢仿苗族民居建築。其中有蠟染刺繡銀飾泥哨4個作坊供觀眾參觀,並可選購上述作坊生產的工藝品

廣西民族文物苑
民族宗教類博物館廣西民族文物苑位於 南寧民族大道,是一座集知識性、娛樂性和趣味性的 戶外博物館,也是 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物館民族 民俗文物室內陳列的延伸和擴展,占地面積2.4萬平方米。
文物苑的大門迎面是一個巨大的 銅鼓。銅鼓是我國古代 青銅文化中的一條奇葩,至今已有2700多年的歷史, 廣西是古代生產和使用銅鼓的主要地區,全國已出土的1400多個銅鼓中,廣西縣元靖鎮水沖庵發現的 雲雷紋大銅鼓是廣西最大的銅鼓,也是迄今世界上最大的銅鼓。鼓面直徑165厘米,高67.5厘米,重約600多斤,堪稱銅鼓之王。銅鼓是銅錫合金鑄成的一種特殊 樂器,是古代 壯族人民 跳舞娛樂,拜神祭祀,練兵打仗時助興的工具,更是 貴族和頭人財富與權力的象徵。古書上說:“得鼓二三,便可僭號稱王。”可見它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
侗族風格大寨門之後,陳列著宏大的古代銅鼓雕塑群、 壯族民居、 苗族 吊腳樓瑤族竹樓、 毛南族山居、 侗族風雨橋和鼓樓等民族建築。在各民族建築中輔助陳列民族生產生活用具、民族工藝品,並有工藝品生產表演。民族作坊內有傳統的榨油、碾米、造紙、制陶等表演。逢民族節日有各種民族文藝表演活動。在苑內可喝到侗族油茶,品嘗各民族風味食品和豐盛美味的民族菜餚。 民族文物苑是宣傳介紹廣西各民族傳統文化的視窗。

龍井朝鮮民俗博物館

龍井朝鮮民俗博物館中國地方性民族民俗博物館。位於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龍井市東郊。1982年4月建立。民族宗教類博物館

館舍由陳列廳、傳統式住宅和新式住宅組成。陳列廳陳列著朝鮮族民俗文物。其中有生產工具、餐具家具服裝鞋帽裝飾品書籍書法民間樂器和娛樂用具。

家庭生活陳列由傳統式住宅和新式住宅兩部分組成。陳列反映朝鮮族家庭生活和住房結構的演變過程。傳統式住宅,復原了本世紀初延邊朝鮮族家庭生活的場面,陳列著100多年來延邊朝鮮族家庭生活的民俗文物。新式住房與傳統式住宅相比除餐室和取暖炕基本相似外,其餘都在不斷變化。

該館收藏民俗文物2000多件,其中有1860年左右製作現仍能使用的手工織布機和配套工具,還有1880年製作的單人進餐用的八角形小飯桌。

溪州土家族民俗博物館

溪州土家族民俗博物館中國地方性民族民俗博物館。位於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順縣城南1公里的猛峒民族宗教類博物館河風景區。是一座土家族宗祠式與民居庭院相組合的建築群。修建於1985年。

該館占地5000多平方米,建築面積1600多平方米,陳列面積250多平方米。1987年9月23日為慶祝“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成立30周年時正式開館。現有藏品700多件。

民俗館大門內的空闊坪院為擺手坪(土家族祭祀跳擺手舞的地方),坪中修有八仙台,台中豎有一根高旗桿,桿上日夜懸掛著一面五色龍鳳旗,這是土家族祭祀活動不可少的祭典之一。

民俗歷史陳列館為博物館的主體建築,磚木結構,造型古樸,有土家族宗祠建築風貌。陳列分民俗、歷史兩大部分。以數百件歷史文物民族文物簡要地展現了土家族的歷史從遠古的舊石器時期到清改土歸流止的萬年曆史以及土家族的民俗文化。陳列設計主要採用土家畫廊式的陳列展台和土家古雕石坊式的展櫃,講解員身著民族盛裝,將講解與民俗表演相配合,使民族古風生動再現。

土家民居吊腳樓內有土家族的居住、生活、工藝陳列廳室,在這裡可以吃到土家族的風味菜、飯,可以睡上土家族別致的雕花木床,可以欣賞到土家族姑娘精湛的織錦工藝表演,還可以買到地方民族工藝旅遊紀念品。

涼山彝族奴隸社會博物館
涼山彝族奴隸社會博物館中國民族學專題博物館。位於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首府西昌市東南郊的瀘山北坡。民族宗教類博物館1985年8月開館。

該館主要建築採用紅、黃、黑三種彝族繪畫的傳統色彩,繪以日、月、山、水、羊角、鳥羽、火鐮、魚網等取材於自然的圖案。整個建築具有彝族風格。

該館收藏彝族文物4196件,有黃金白銀、珠寶玉石皮革、骨、角、綢絹、石等物品。陳列展覽分序廳、社會生產力、等級和階級、家支習慣法婚姻家庭宗教信仰、文學藝術風俗習慣奴隸和勞動民眾反抗奴隸制度的鬥爭九個部分。再現涼山彝族奴隸社會的原貌。電影錄放廳放映歷史資料片和各種民俗民情片。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