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壇

大悲壇

大悲壇又名觀音殿,以觀音為主尊的佛寺殿堂,因為觀世音[觀世音菩薩]是西方極樂世界的上首菩薩,表現一切佛的慈悲心、大悲心,是救世最切者,所以命之為“大悲壇”。

基本信息

簡介

大悲壇大悲壇
觀音為主尊的佛寺殿堂,稱為觀音殿,又名“大悲壇”。因為觀世音是西方極樂世界的上首菩薩,表現一切佛的慈悲心、大悲心,是救世最切者,所以命之為“大悲壇”。

由於菩薩又稱“大士”,所以觀世音為主供的佛殿,又稱“大士殿”。如果供奉觀音(中)、文殊(左)、普賢(右)三尊菩薩的佛殿,叫“三大士殿”;如專供觀音一尊菩薩的,唱稱“圓通殿”,因為觀音曾有"圓通"的美名 。

一般而言,觀音殿或塑聖觀音像、自在觀音像,或供十一面觀音,或供千手千眼觀音,或供四十八臂觀音,等等。由於觀世音菩薩變化身很多,各地佛寺供奉多有不同。

觀世音菩薩

觀世音菩薩這是西方極樂世界的上首菩薩,表現一切佛的大悲心,所以是救世之最切者。因避唐太宗李世民的諱,後來簡稱觀音菩薩,他的形象有多種不同。一是聖觀音像,就一首二臂,結跏趺坐,手中或持蓮花或結定印的尊嚴像,天冠中有阿彌陀佛像。又有‘自在觀音像’,就是一足盤膝,一足下垂,很自在的形象。像旁或有一淨瓶,盛滿甘露,瓶中插了柳枝,象徵觀音以大悲甘露遍灑人間。觀音像兩旁有一童男童女像,童女為龍女,因為《法華經·提婆達多品》中說有龍女成佛的故事,而觀音又是住在南海普陀洛伽山,因此有‘龍女拜觀音’的傳說。童子即善財童子,因《華嚴經》中說善財童子為求佛法,參謁五十三位善知識,其中曾謁觀世音菩薩而得到教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