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體

椎體

椎體是椎骨負重的主要部分,內部充滿松質,表面的密質較薄,上下面皆粗糙,借椎間纖維軟骨與鄰近椎骨相接。椎體後面微凹陷,與椎弓共同圍成椎孔。各椎孔貫通,構成容納脊髓的椎管。

椎體樞椎椎體骨折
樞椎椎體骨折的報導不多,實際上這種損傷並非不常見,只是散在於Hangman骨折齒狀突骨折的報導中。一些不典型的Hangman骨折的報導實際上是樞椎椎體骨折,而Anderson-D''Alonzo分類的Ⅲ型齒狀突骨折從其定義上就是樞椎椎體骨折,而非齒狀突骨折。

疾病概述

椎體樞椎椎體骨折
此型骨折之暴力方向多來自下頜部,以致引起頸椎仰伸,並於第二頸椎椎弓根部形成強大的剪應力,當其超過局部承載負荷時,則引起該處骨折。此時如果仰伸暴力繼續作用下去,將會相繼造成2~3椎節處前縱韌帶斷裂、C2~C3椎問隙前方分離,以致寰椎壓應力增加亦可出現骨折,最終引起高位頸髓損傷,並波及生命中樞而迅速死亡。多見於高速公路上急剎車時的頸部過伸及跳水意外。

I型骨折中韌帶和問盤組織無嚴重損傷,為穩定性骨折,一般用石膏圍領固定12周可獲癒合。Ⅱ型骨折程度較輕的(移位3~6mm),用顱骨牽引矯正成角,然後用Halo石膏固定可獲癒合,程度較重的(移位>6mm),需持續牽引4~6周以矯正成角和移位並達到初步骨性癒合,再用Halo石膏固定6周方可癒合。值得注意的是,ⅡA型骨折雖然發生率很低,但由於創傷機制的不同,牽引會加大成角,故此型骨折套用HaIo石膏固定,在透視下給予溫和的軸向壓力以減少成角,復位後固定12周可以癒合。Ⅲ型骨折常伴有神經損傷,通常需要手術固定治療,可行後路C1~C3固定術和雙側C1~C2的斜形鋼絲固定術,亦可行前路C2~C3融合鋼板固定術

發病機理

椎體樞椎椎體骨折
樞椎椎體骨折的部位如所示,位於齒狀突基底部和雙側椎弓根之間,按照骨折的形態,可分為三型:

Ⅰ型:骨折線冠狀排列的垂直的樞椎椎體骨折,其機制包括:
1、比引起一個Hangman骨折的暴力略少伸展,並伴一個小的軸向載荷的暴力作用引起樞椎體部背側部位的垂直骨折;

2、主要的軸向壓縮載荷加伸展暴力作用於額頂部,引起椎體背側部位的垂直骨折加C23椎間盤前部斷裂,C2椎體前下緣撕脫骨折,伴C1和C2大部椎體的過伸;

3、屈曲暴力加軸向載荷作用於枕頂部,引起C2椎體背側垂直骨折,椎間盤斷裂,C2複合體(寰椎和樞椎大部分椎體)前移和前縱韌帶撕裂;

椎體樞椎椎體骨折
4、屈曲加牽張暴力可引起樞椎椎體後部骨折,椎間盤部分斷裂和C2複合體屈曲;

5、一個急性過伸和鏇轉的暴力,因Schneider等曾簡短地描述了1例類似的骨折,是因絞索套的繩結放置於耳下位置而發生的。

Ⅱ型:骨折線呈矢狀方向的垂直樞椎骨折,即樞椎側塊骨折或樞椎上關節突骨折,其損傷機制是軸向壓縮和側屈暴力通過枕骨踝傳導到寰椎側塊再傳遞到樞椎側塊,引起壓縮性骨折

Ⅲ型:骨折線呈水平方向的樞椎體部骨折,即齒狀突Ⅲ型骨折,此處不作贅述。

臨床表現

椎體樞椎椎體骨折
樞椎椎體骨折的臨床表現特點依骨折類型有所不同,Ⅰ型骨折的患者伴隨神經損害的機率較高。因樞椎椎體前半部分連同寰椎向前移位,而樞椎椎體後側骨折碎片仍留在原位,從而造成脊髓受壓的危險,但也有神經功能完整僅有頸部劇烈疼痛主訴的報導。Ⅱ型骨折的患者一般不伴有神經損害症狀,僅有局部症狀,頸部疼痛、僵硬。

樞椎椎體骨折為直接暴力和間接暴力所致直接暴力,多因外力直接打擊,在椎骨上,如撞傷踢傷等骨折,多為粉碎性其椎前腱膜及椎兩側腱膜和關節囊多保持完好,亦可為橫斷型骨折間接暴力多由於股四頭肌猛力收縮,所形成的牽拉性損傷如突然滑倒時膝關節半屈曲位股四頭肌,驟然收縮牽髕骨向上椎韌帶固定椎骨下部而造成髕骨骨折間接暴力為橫行骨折移位大椎前筋膜及兩側擴張部撕裂嚴重。

診斷鑑別

椎體樞椎椎體骨折
診斷需根據準確、詳盡的病史,體格檢查和結合多種影像學檢查結果綜合研究,確定某一患者暴力作用點、損傷機制,了解樞椎椎體骨折及周圍骨骼軟組織損傷情況的全面信息。

輔助檢查
普通X線檢查中,頸椎側位片矢狀面的斷層對Ⅰ型骨折的診斷非常有用。側位片可顯示骨折線通過樞椎椎體背側,椎體的前方大部分和寰椎一道向前移位,並伴屈曲或伸展的成角畸形,而其椎體後、下部位仍在原處,位於C3椎體上方的正常位置,斷層以片可清楚顯示骨折線及骨折塊移位的情況。開口位片和冠狀面的斷層片對Ⅱ型骨折的診斷非常有價值,可顯示樞椎側塊塌陷、寰椎側塊進入樞椎上關節面。

CT尤其是CT三維重建對了解骨折的全面信息非常重要。
MRI對軟組織的良好解析度使其在脊髓損傷中使用廣泛;同樣,在樞椎椎體骨折患者中,MRI可清楚顯示脊髓損傷和受壓的情況。

椎體寰椎椎弓骨折
疾病混淆
本病需與寰椎椎弓骨折及上頸椎畸形鑑別。運用CT掃描可資鑑別。
另外對於一些移位很小的樞椎椎體矢狀骨折和後緣冠狀骨折僅攝正側位X線片容易漏診,故對可疑患者應加攝張口正位和屈伸側位X線片。有學者指出,觀察樞椎椎體骨折最清晰的手段是CT薄層重建。對本病的鑑別診斷極有幫助。

並發疾病
在本病的病例中,Ⅰ型骨折的患者伴隨神經損害的機率較高。因樞椎椎體前半部分連同寰椎向前移位,而樞椎椎體後側骨折碎片仍留在原位,從而造成脊髓受壓的危險,但也有神經功能完整僅有頸部劇烈疼痛主訴的報導。Ⅱ型骨折的患者一般不伴有神經損害症狀,僅有局部症狀,頸部疼痛、僵硬。本病其它的併發症還包括:脊髓椎動脈損傷腦脊液漏等。

疾病治療

椎體樞椎椎體骨折--治療
樞椎椎體骨折的治療仍應以保守治療為主,根據每個患者的獨特的損傷機制,採取不同的治療。對無神經損害,無明顯移位的患者行石膏固定;有移位的患者行牽引復位,注意事項同第二節治療。對屈曲加牽張暴力所致損傷的患者,牽引可能造成移位加重或過牽,需改用Halo支架固定,並在影像學監視下略作加壓,對伴有神經損害的患者,可先行牽引復位,密切觀察,同時多種的影像學檢查明確骨折移位情況和脊髓受壓情況,如能復位,症狀改善,可繼續維持牽引。如症狀無改善或症狀改善後停滯,則根據影像學檢查顯示脊髓壓迫的部位選擇手術的入路及術式。對Ⅱ型骨折不能復位者,為防止長期的不穩、畸形融合和退變性寰樞關節炎也可考慮行後路融合手術。

對樞椎椎體骨折的治療應最大限度地恢復關節面的平滑,給予較牢固內固定早期活動膝關節,防止創傷性關節炎的發生。

(一)石膏托或管型固定
此法適用於無移位樞椎椎體骨折,不需手法復位抽出關節內積血包紮用長腿石膏托管型固定患肢於伸直位3~4周在石膏固定期間練習股四頭肌收縮去除石膏托後練習膝關節伸屈活動。

椎體長腿石膏托
(二)切開復位固定
樞椎椎體骨折的內固定方法多種可分為兩類一類行內固定後仍需一定時間的外固定;另一類內固定比較堅強不需外固定。

1.改良張力帶鋼絲內固定術

(1)適應證a.樞椎橫行骨折;b.能復位的樞椎粉碎性骨折。(2)手術方法樞椎前橫弧行切口顯露骨折線自遠折端骨折面逆行穿出用兩根直徑1.5mm的克氏針固定骨折端手伸入關節腔內觸樞椎關節面平整後用鋼絲環繞克氏針固定另一針用同樣方法固定
(3)術後處理不用外固定術後第二天練習股四頭肌收縮多數骨折病例在術後2周能屈膝90°並下地行走

2.樞椎上極或下級切除股四頭肌腱重新附麗術
(1)切除較小骨塊,或骨折粉碎部分,將樞椎韌帶附麗於椎骨上段,或將股四頭肌附麗於椎骨下段骨折。
(2)術後處理用多量敷料包紮長腿石膏伸直位固定,3周去石膏後不負重練習,活動6周后扶拐逐漸負重行走並加強關節活動度及股四頭肌肌力鍛鍊,此法可保全樞椎作用癒合快股四頭功能,得以恢復無骨折癒合及關節面不平滑問題。

3.樞椎全切除
適用於不能復位不能部分切除的嚴重粉碎性骨折,切除粉碎骨折塊,時應儘量保護其骨膜及股四頭肌腱膜切除後,縫合撕裂的擴張部及關節囊使其恢復到正常鬆緊度,然後將股四頭肌腱下拉,與椎腱縫合不能直接縫合者,可用股四頭肌腱翻轉修補縫合在股四頭肌腱,上做“V”形切口把切下的腱瓣下翻修補切除椎骨後,新形成的缺損,也可用股外側肌,及股四頭肌腱的外側部的肌腱瓣向下翻轉修補,切除樞椎處的缺損術後石膏托固定4周練習活動。

疾病預防

注意生產生活安全,確保人身安全,避免外傷是本病防治的關鍵。另外在治療時還需特別注意防止脊髓損傷,以免引起不必要的併發症

相關詞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