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縣[山東省濟寧市下轄縣]

梁山縣[山東省濟寧市下轄縣]
梁山縣[山東省濟寧市下轄縣]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梁山縣位於魯西南,處於山東省的泰安、濟寧、菏澤和河南省的濮陽四地市交界處。梁山縣是古典名著《水滸傳》故事發祥地,是全國首批命名的武術之鄉,亦是中國專用汽車生產基地,2013年,地區生產總值(GDP)216.61億元。

基本信息

地理位置

梁山縣位於山東省的泰安市、濟寧市、菏澤市和河南省的濮陽市四地級市交界處,地處北緯35°36′36〃-35°58′59〃與東經115°51′37〃一116°21′26〃之間。境域南北長41千米,東西寬45千米,總面積964平方千米。縣城在東南與西北和西南與東北方向的對稱中心處,距濟寧市65千米,距省會濟南市148千米。東北至泰安市130千米,東南至兗州市83千米,西南至菏澤市92千米,西北過黃河至台前縣縣城36千米。梁山縣北、東面與東平縣、汶上縣毗鄰,南、西面與嘉祥縣、鄆城縣接壤,西北隔黃河與河南省台前縣相望。1949年8月始置的山東解放區實驗性新縣梁山縣,是個和共和國同齡的充滿希望的新建縣。

行政區劃

梁山縣轄2個街道、9個鎮、3個鄉:水泊街道、梁山街道、小路口鎮、韓崗鎮、拳鋪鎮、楊營鎮、韓垓鎮、館驛鎮、小安山鎮、壽張集鎮、黑虎廟鎮、馬營鎮、趙固堆鄉、大路口鄉。共有687個行政村(居委會),861個自然村。總面積964平方千米,總人口74.07萬人,其中城鎮人口11.18萬人,人口城鎮化率34%。有少數民族23個,2096人。 

基本解釋

我國有兩個“梁山縣”:
一為設立於西魏元欽二年(公元553年)的四川省梁山縣(重慶市梁平縣),梁山歷史悠久,擁有梁山燈戲、梁平年畫、梁山竹簾等三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二戰時期,梁山機場作為飛虎隊的主基地,拱衛陪都重慶、轟炸日本東京,聞名海內外,航天英雄楊利偉也來自梁平機場。
二為1949年8月始置的山東解放區實驗性新縣梁山縣,原為中共領導下的崑山縣,後更名為梁山縣,所轄區域由原鄰近的郝長、東阿、東平、汶上、鄆城等縣的邊沿地帶組成。

歷史沿革

1940年8月,中共魯西區黨委為鞏固軍展魯西抗日根據地,決定在東阿、陽穀、壽張、鄆城、汶上、東平六縣邊區結合部建立崑山實驗區。崑山實驗區隸屬魯西區黨委領導,駐地在張博士集(今屬大路口鄉)。1941年1月,崑山縣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崑山縣委、縣政府分別隸屬魯西區黨委和魯西行政主任公署領導,駐地在張博士集、師集等村。同年年7月,崑山縣委、縣政府改屬冀魯豫區黨委和冀魯豫行政主任公署領導。

1942年5月,崑山縣委、縣政府改屬中共八地委和晉冀魯豫邊區政府二十三專署領導。

1943年1月,崑山縣委、縣政府改屬中共二地委和晉冀魯豫邊區政府十七專署領導。1944年5月,崑山縣委又改屬中共八地委。同年8月,晉冀魯豫邊區政府十七專署改稱八專署後,崑山縣政府屬其領導。1945年8月,崑山縣委、縣政府分別隸屬中共二地委和二專署領導。

1946年1月,成立冀魯豫七地委、七專署,中共崑山縣委、縣政府屬之。同年3月,撤銷七地委、七專署,併入二地委和二專署。11月,重設七地委、七專署。崑山縣委、縣政府與其隸屬關係隨之變動。1949年8月,設立平原省,崑山縣委、縣政府隸屬平原省菏澤地委和專署。

1949年8月25日,改崑山縣為梁山縣。縣委、縣政府分別遷至閻莊村和西小吳村(今屬黑虎廟鄉)。1950年2月,梁山縣委、縣政府遷至鄭該村(今屬前集鄉)。1952年春,縣委、縣政府遷至後集村(今屬梁山鎮)。同年11月,平原省撤銷,梁山縣隨菏澤專區劃歸山東省.1958年10月,撤銷菏澤專區,梁山縣改屬濟寧專區。1959年6月,梁山縣復屬菏澤專區。1990年1月,梁山縣劃歸濟寧市所轄。

1952年7月,將九區(銀山)劃分,增設十區(斑鳩店)。同期,南旺縣的孔坊區劃歸梁山縣,列稱十一區(孔坊)。
1953年8月,南旺縣撤消,其一、二、六、七區劃歸梁山縣,依序組建為梁山縣第十二區(拳鋪)、第十三區(黃莊)、第十四區(孫莊)、第十五區(開河)。區下設鄉,時全縣轄15個區、166個鄉、1086個自然村。
1955年9月,各區取消數碼序列稱謂,改以區駐地命名。其中,四區駐地由楊營村遷往黑虎廟村,故改稱黑虎廟區;十三區駐地由黃莊村遷往徐集村,改稱徐集區。
1956年3月,將斑鳩店區併入銀山區,孔坊區併入拳鋪區,大路口區併入戴廟區和商老莊區。同年,鄆城縣的辛興屯和倪樓鄉的12個村莊劃歸梁山縣。是年,原166個小鄉合併為74個大鄉。梁山縣轄12個區74個鄉。
1958年2月,撤區並鄉,全縣設城關鎮和斑鳩店、銀山、臘山、金山、大路口、小路口、壽張集、黑虎廟、楊營、館裡、辛興屯、前集、拳鋪、徐集、信樓、孫莊、開河、韓垓、戴廟、商老莊、宋莊、安山、館驛、管莊、王府集25個鄉。1958年8月,撤銷鄉鎮。9月,全縣設立東風(駐銀山)、火箭(駐大路口)、八一(駐黑虎廟)、水泊(駐蘆里)、七一(駐後集)、紅旗(駐黃莊)、衛星(駐中孫莊)7個公社。11月2日,全縣7個公社組成一個聯合體,稱作梁山縣公社,原公社改為管理區,原管理區改為營,原生產隊改為連。1959年1月20日,梁山縣公社改為縣聯合公社,恢復原公社及管理區。
1959年11月,公社名稱改為以駐地命名,並將7個公社調整為銀山大路口、黑虎廟、蘆里、城關、拳鋪、徐集、開河、孫莊、小路口10個公社。
1960年3月,汶上縣的東平、沙河站公社和須城、寅寺公社的一部分及平陰縣的黃花園、東阿公社各一部分劃歸梁山縣。同時,將梁山縣開河公社和孫莊公社的部分村莊劃給汶上縣。
1961年3月,區劃再調整,將寅寺、沙河站、東平3處公社劃回汶上縣;將黃花園、須城公社劃歸平陰縣;將開河公社及原孫莊公社的小屯村劃歸梁山縣。是年12月,將銀山公社劃分為斑鳩店和銀山公社。
1963年5月,將大路口公社劃分為大路口和壽張集公社。
1965年2月,增設戴廟、商老莊、大安山、小安山、館驛5處公社。至此,梁山縣轄城關、斑鳩店、銀山、戴廟、商老莊、大安山、館驛、小安山、壽張集、大路口、小路口、黑虎廟、蘆里、拳鋪、開河、徐集、孫莊17個公社。1971年10月,開河、孫莊公社分別更名為韓垓、韓崗公社。
1978年12月,增設王府集公社。1979年1月,建信樓、趙固堆公社。
1982年3月,蘆里公社更名為馬營公社。同年12月,城關公社改稱梁山鎮。
1983年,全縣共有19個公社和1個鎮。
1984年2月,撤社改鄉。全縣改建6個區,5個鎮,27個鄉。即:梁山鎮;城郊區,轄壽張集鄉、館裡鄉、馬營鄉、前集鄉、後孫莊鄉;銀山區,轄銀山鎮、斑鳩店鄉、豆山鄉、崑山鄉、司里鄉、戴廟鄉;小路口區,轄小路口鎮、大路口鄉、鄆陳鄉、趙固堆鄉、黑虎廟鄉、楊營鄉;徐集區,轄徐集鎮、拳鋪鄉、方廟鄉、信樓鄉;韓崗區,轄韓崗鎮、韓垓鄉、開河鄉、袁口鄉、王府集鄉;小安山區,轄小安山、館驛鄉、李官屯鄉、大安山鄉、商老莊鄉。
1985年12月,將梁山縣的銀山鎮、斑鳩店、豆山、崑山、司里山、大安山鄉及戴廟鄉的32個村莊(含鄉駐地),商老莊鄉的23個村莊(含鄉駐地),劃入東平縣。東平湖由東平縣統一管理。
1986年1月,正式將梁山縣東平湖區的銀山區及所轄的斑鳩店鄉、豆山鄉、崑山鄉、司里鄉、戴廟鄉(32個村莊)、銀山鎮和小安山區所轄的大安山鄉、商老莊鄉(23個村莊)劃歸東平縣。
1989年2月24日,撤銷城郊、徐集、韓崗、小安山和小路口5個區級建制。至1993年,全縣轄24個鄉鎮,共有709個行政村。梁山縣北、東面與東平、汶上縣毗鄰,南、西面與嘉祥、鄆城縣接壤,西北隔黃河與河南省台前縣相望。從梁山縣城,西至鄆城縣界20千米(徑距,下同),以黑虎廟鄉馬莊村為界;西南至鄆城縣界8.5千米,以馬營鄉鮑垓村為界;南至嘉祥縣界19千米,以方廟鄉琉璃井村為界;東南至汶上縣界31千米,以開河鄉五里堡村為界;東至東平縣界18.5千米,以館驛鄉靳口村為界;東北至東平縣界16千米,以李官屯鄉張官屯村為界;北至東平縣界11千米,以小安山鄉殷那裡村為界,西北至河南省台前縣界23千米,以趙固堆鄉蔡樓村為界。臨縣界村莊,依次有館釋鄉的王仲口、王思口、戚村、尚莊、靳口、劉莊6村,韓崗鎮的趙樓村,袁口鄉的張莊、鄭莊、蔣莊、朱莊、東袁口、南袁口、孟莊7村,開河鄉的劉口、辛莊、後關莊、前關莊、孫莊、開河、五里堡7村,韓垓鄉的馬垓村,信樓鄉的林辛莊、陸莊、戴莊、前楊樓、前申莊、高廟、潘莊7村,方廟鄉的琉璃井、甄莊、褚莊3村,拳鋪鄉的劉莊、李鄉、徐莊、古路溝、前楊樓、高廟、方莊、路垓、西楊集9村,馬營鄉的鮑垓、李屯、普屯、倪樓4村,楊營鄉的五里廟、丁莊、侯道溝、楊莊、野豬淖5村,黑虎廟鄉的西張莊、東王全、西李莊、馬莊、尚那裡、高堂、大營、陳垓、程那裡、劉堂10村,趙固堆鄉的孫孝溪、王老君、鍾那裡、姚莊、范那裡、艾那裡、蔡樓、西劉、賈莊、李樓10村,鄆陳鄉的丁樓、劉燦東、榮岔河、馬岔河、後菜園、雷口、路那裡、國那裡、孫樓、楊盤、白廟、大王12村,小安山鄉的周樓、劉堂、殷那裡、北張莊、范莊、鵝鴨廠6村,李官屯鄉的鄧莊、張官屯、馮莊、李官屯、解莊5村。
1996年,粱山縣面積960平方千米,人口68.7萬人。轄4個鎮、20個鄉。縣政府駐梁山鎮。
1999年12月22日,撤銷楊營鄉,設立楊營鎮(魯政函民字[1999]39號)。
2000年5月11日,撤銷拳鋪鄉,設立拳鋪鎮(魯政函民字[2000]34號)。至此,粱山縣轄6個鎮、18個鄉。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粱山縣總人口675392人,其中:粱山鎮88703人,小路口鎮16382人,徐集鎮33113人,韓崗鎮32739人,楊營鎮22590人,拳鋪鎮30099人,大路口鄉30568人,鄆陳鄉30043人,趙蟈堆鄉26744人,黑虎廟鄉28770人,壽張集鄉32083人,館裡鄉28352人,馬營鄉30009人,前集鄉26112人,後孫莊鄉13422人,方廟鄉15682人,信樓鄉22860人,韓垓鄉29880人,開河鄉23351人,袁口鄉24147人,王府集鄉16436人,小安山鄉35465人,館驛鄉27855人,李官屯鄉9987人。2000年12月1日,山東省政府(魯政函民字[2000]73號)批准:撤銷前集鄉、後孫莊鄉,將其行政區域併入梁山鎮;撤銷信樓鄉,將其行政區域併入徐集鎮;撤銷袁口鄉,將其行政區域併入韓崗鎮;撤銷方廟鄉,將其行政區域併入拳鋪鎮;撤銷館裡鄉,將其行政區域併入楊營鎮;撤銷鄆陳鄉,將其行政區域併入小路口鎮;撤銷開河鄉、韓垓鄉,合併設立韓垓鎮,鎮政府駐原韓垓鄉政府駐地;撤銷館驛鄉、王府集鄉,合併設立館驛鎮,鎮政府駐原館驛鄉政府駐地;撤銷李官屯鄉、小安山鄉,合併設立小安山鎮,鎮政府駐原小安山鄉政府駐地。全縣轄9個鎮、5個鄉,共有688個行政村。截至2002年12月31日,粱山縣轄9個鎮、5個鄉:梁山鎮、楊營鎮、拳鋪鎮、徐集鎮、韓崗鎮、韓垓鎮、小安山鎮、館驛鎮、小路口鎮、馬營鄉、黑虎廟鄉、趙固堆鄉、大路口鄉、壽張集鄉。
粱山縣轄9個鎮、5個鄉:梁山鎮、小路口鎮、韓崗鎮、徐集鎮、楊營鎮、拳鋪鎮[1]、小安山鎮、館驛鎮、韓垓鎮、馬營鄉、壽張集鄉、黑虎廟鄉、趙固堆鄉、大路口鄉。共7個居委會、709個村委會,861個自然村。總面積964平方千米,總人口717160人。2007年底,全縣總面積964平方千米。總人口74.07萬人,其中城鎮人口11.18萬人,人口城鎮化率34%。有少數民族23個,2096人。轄9個鎮、5個鄉:梁山鎮、小路口鎮、韓崗鎮、徐集鎮、拳鋪鎮、楊營鎮、韓垓鎮、館驛鎮、小安山鎮、馬營鄉、壽張集鄉、黑虎廟鄉、趙固堆鄉、大路口鄉。共有687個行政村(居委會)。
2008年6月,撤銷徐集鎮,整建制併入拳鋪鎮。調整後的拳鋪鎮與拳鋪工業園實行鎮區合一的管理體制,轄122個村,10.1萬人,總面積145平方千米。調整後,全縣轄8個鎮、5個鄉:梁山鎮、小路口鎮、韓崗鎮、拳鋪鎮、楊營鎮、韓垓鎮、館驛鎮、小安山鎮、馬營鄉、壽張集鄉、黑虎廟鄉、趙固堆鄉、大路口鄉。縣政府駐梁山鎮。
2010年,撤銷梁山鎮,設立水泊、梁山2個街道;撤銷壽張集鄉、黑虎廟鄉,設立壽張集鎮、黑虎廟鎮。
2013年,撤銷馬營鄉,設立馬營鎮。

政府領導

縣長:賈治阜主持縣政府全面工作,分管財政、國稅、地稅、審計、人事工作。
副縣長:秦延信協助縣長主持縣政府日常工作,分管政府辦公室、研究室、政務督查、人民武裝、發改、招投標監管、監察、旅遊、人口和計畫生育、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公安、統計、信訪穩定、機關事務、應急管理、外事僑務、對台事務、行政審批等方面工作。負責重點產業規劃、重點項目建設等方面工作。協助縣長分管財政、國稅、地稅、審計工作。
副縣長:張玕分管城鄉規劃、國土資源、交通運輸、公路、新型農村社區建設、住房和城鄉建設、保障性住房管理、住房公積金、城市管理行政執法等方面工作。負責城市綜合開發招商工作。
副縣長:王宇帆分管經濟和信息化、環境保護、供電、物資、煤礦建設和煤電化產業、安全生產、節能、專用汽車產業、金融、保險、投融資、企業上市、梁山工業園等方面工作。負責企業改制和企業招商引資工作。
副縣長:崔加清分管商務、招商、外經外貿、農業、林業、水利、水產、農機、畜牧獸醫、農業綜合開發、移民、扶貧、氣象、南水北調工程建設管理、防汛、農業產業化、現代農業招商等方面工作。聯繫黃河河務管理、東平湖管理等方面工作。分管梁山經濟開發區工作。
副縣長:李瑞林分管政府法制、司法、民政、工商行政管理、質量技術監督、防震減災、人防、商業、糧食和物價、供銷、菸草、石油、鹽業、藥材、通訊、郵政等方面工作。
副縣長:孫穎分管教育和體育、衛生、科技、智慧財產權、專利、文化、文物、廣播電視、新聞出版、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食品安全、史志、檔案、殘聯、老齡、民族宗教等方面工作。負責文化產業招商工作。聯繫工會、共青團、婦聯、科協等方面工作。

縣名由來

梁山縣以粱山得名,梁山,本名”良山”,後易名“梁山”.易名原因有三說:一說良山屬梁國境域,傳說為皇家獵場,梁孝王劉武曾遊獵於此,故更名為”梁”。二說粱孝王田獵終於此,中暑身亡葬良山之陽.遂易名”梁山”。相傳梁山北麓、小梁峰陽坡的松柏林為梁孝王墓地,舊有石碑”帝子遺碑”,為壽張八景之一,明代因黃泛淤沒。三說是因避東漢武帝叔父劉良的名字,便改“良”為”梁”。壽張縣原名壽良,亦屬因避劉良而更名。

地理人口

梁山縣位於山東省的泰安、濟寧、菏澤和河南省的濮陽四地市交界處,地處北緯35°36′36〃-35°58′59〃與東徑115°51′37〃一116°21′26〃之間。境域南北長41千米,東西寬45千米,總面積964平方千米。縣城在東南與西北和西南與東北方向的對稱中心處,距濟寧市65千米,距省會濟南市148千米。東北至泰安市130千米,東南至兗州市83千米,西南至菏澤市92千米,西北過黃河至台前縣城36千米。梁山縣北、東面與東平、汶上縣毗鄰,南、西面與嘉祥、鄆城縣接壤,西北隔黃河與河南省台前縣相望。

氣候

梁山縣地處暖溫帶半濕潤地區,屬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3.5℃,降雨量601毫米,無霜期205天,適宜糧、棉、油、萊、果等多種植物生長。

經濟

梁山縣經濟以農牧業為基礎,以工商業為重點,經濟全面發展。農業圍繞調整最佳化結構,在保持糧食總產的基礎上,努力擴大抗蟲棉、花生、蔬菜等經濟作物的種植,積極發展植桑養蠶、農副產品加工等。魯西黃牛、小尾寒羊種純品優,細犬堪稱獵犬中的珍品,作為地方特產遠近聞名。

工業以輕紡為主,輕重工業產值比為69.6:30.4。工業門類齊全,已形成輕紡、電力、機械、化工、建材、醫藥、食品等30個門類2500餘種產品體系。在縣境火車站東鄰建有省級“濟寧(梁山)對外貿易加工區”,占地面積12平方公里,已入駐企業33家。

200年以來,民營經濟異軍突起,先後建起拳鋪工業園區、水滸商貿城等重點工商業園區,發展了京九石化、良福製藥、通亞掛車等大型民營企業40餘家。2000年,全縣實現國內生產總值29.8億元,財政總收入1.33億元,在崗職工平均工資5158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348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7393萬元。

主要資源

農業:以種植小麥、玉米、大豆、地瓜、穀子、棉花、蔬菜為主,畜禽有牛、馬、驢、騾、豬、羊、雞、鴨、鵝等,林果有楊、柳、槐、榆、椿、泡桐、桃、杏、梨、蘋果、柿、棗等,水產品有魚、蝦、蟹、甲魚等。
礦產資源:梁山縣境內山石、泥沙資源豐富,發展建材業得天獨厚。全縣山石、紫砂岩儲量豐富,可發展水泥、石灰和陶瓷等建材業。另外,縣境內水資源總量43185萬立方米,炭儲量約10億噸,還有豐富的天然氣和鐵、鉛、石膏等礦藏,極具開採利用價值。

工業:全縣工業已形成了以輕紡工業為重點,縣、鄉(鎮)工業為主體,布局合理,門類較齊全的生產體系。有4個企業被評為省級先進企業,27個被評為地縣級先進企業。有12個開發項目達國內先進水平,契約利用外資732萬美元。全縣30多種產品分別獲部優、省優、廳優稱號。電力工業發展迅速,全縣年供電量達2.1億千瓦小時,並實現了全縣村村通電。八十年代末,梁山縣拳鋪鎮一些農民逐步學會了製造拖拉機拖斗,隨著運輸業的發展,他們開始生產汽車全掛車、半掛車。梁山縣委、縣政府以此為契機,提出“工業立縣”的發展思路,引導他們走合法化、規模化、集約化的路子。

文化

好漢深功好漢深功

梁山素稱“武術之鄉”,法興寺、建福寺歷史上即是聞名的武僧寺院。明代法興寺武僧奮勇抗倭,留下千古佳話。

梁山武術對小說《水滸傳》人物的塑造影響很大,書中描寫的武術秘功絕技,至今在梁山仍得以流傳,如“鐵布衫功”、“鐵襠功”、“子午門功夫”、梅花拳、燕青拳、楊志刀術等。梁山縣現有武術學校24所,每年向國內外輸送武術人才2100餘名。

科教衛生

梁山縣的科技、教育、衛生、體育事業發展迅速。1999年,全縣已建立各種科學技術學會31個、鄉鎮科協24個。全縣共有各級各類學校217所。其中,普通中學38所,國小160所,職業學校2所,職工中專和技工學校各1所。普通中國小在校學生147573名。教學環境和設施大大改善,被山東省委、省政府授予“教育先進縣”和“校改先進縣”稱號,全縣教育工作“普九”通過國家驗收。

全縣共醫療衛生機構27處,醫療病床963張,衛生技術人員1408人,農村醫療點269個,鄉村醫生1137人。有縣級醫院3所病床525張,鄉鎮衛生院16所病床394張,1996年被評為省級文明衛生城。全縣擁有文化館站19個,電影放映單位47個,影劇院(場)35處,藝術表演團體8個,藝術教育機構1個,公共圖書館(室)139個,藏書17萬冊,文物保護機構1個,其中縣級電影院、劇院、文化館、圖書館各1處。全縣擁有廣播電台、電視台、有線電視台各1座,全縣有線電視入戶達8000戶,全縣廣播、電視人口覆蓋率均達100%。縣城擁有大型中心體育場、館,設施齊全,各項體育活動蓬勃開展,被國家授予“體育先進縣”稱號。

旅遊

水泊梁山旅遊區是以中國古典文學名著《水滸傳》為背景、具有豐富文化內涵的風景名勝區,也是山東省政府1985年公布的三大省級風景名勝區之一。2000年以來,梁山旅遊事業得到長足發展,現已修復、興建名勝景點20餘處,人造水泊景區和宋街正在開發建設中。梁山每年接待中外遊客近百萬人次。

主要景點

水泊梁山風景區:水泊梁山是憑藉“水滸”文化資源優勢而開發興建的省級風景名勝旅遊區,包括梁山景區和水泊景區,南山北水形成不同的自然風光和旅遊特色。梁山位於梁山縣城東南隅,由虎頭峰、郝山峰、雪山峰、青龍山四山峰七支脈組成,山體險峻,藏奇納勝。

梁山本名良山,漢代改稱梁山。唐代曾為佛教勝地,雪山峰下,寺院林立,教徒雲集,香火興盛,以蓮台寺和法興寺聲望尤高。唐朝女皇武則天兩次駕臨,許多文人墨客也前來觀光攬勝。著名詩人高適在《別李少府》詩中寫道:“黃鳥翩翩楊柳垂,春風送客使人悲。怨別自警千里外,論交卻憶十年時。雲開汶水孤帆遠,路繞樑山匹馬遲。此地從來可乘興,留君不住益淒淒”。北宋時期,晁蓋、宋江等英雄好漢據守梁山,殺富濟貧,“替天行道”,至今仍保留著許多古蹟。施耐庵所著《水滸傳》一再鋪陳渲染,遂使梁山名揚天下。 

水滸前寨:地處虎頭峰,危崖壁立,唯北面有崎嶇山道通黑風口可出入。有兩道石砌寨牆圍護,原為亭堂式木石建築,後屢遭毀壞。元代詩人袁桷登游梁山,有“飄飄愧陳人,歷歷見遺址;流移散空洲,崛強尋故壘”記述。現已修復忠義堂,東西廂房塑有水滸人物像,忠義堂內壁有唐三彩陶瓷巨畫《梁山泊英雄聚義圖》。此外,還修復了“宋江井”和“花榮射雁”等古蹟。  
水滸後寨:在青龍山北側,是當年梁山義軍安置眷屬、鑄造兵器、囤積糧草之處,有古戲樓、宋家胡同、曬糧場等建築古蹟,另有名勝“帝子遺碑”。《史記·梁孝王世家》有“北獵良山”的記載。梁孝王劉武狩獵良山,暴病而亡葬於此,漢景帝為其樹碑。 黑風口在虎頭峰與騎三山相連的山凹處,兩側懸崖峭壁,谷幽澗深,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此處風大且急,素有“無風三尺浪、有風颳掉頭”之說,故名“黑風口”,號稱梁山第一險關。現建有李逵塑像和黑風亭。並樹有著名書法家沙孟海手書碑,題字筆力雄健、結構寬博。(黑風口”3字是沙孟海先生晚年的得意之作。

梁山水泊遺址:梁山水泊:《水滸》中形容梁山水泊是“山排巨浪,水接遙天。亂蘆攢萬萬隊刀槍,怪樹列千千層劍戟”。而今歷經 800 多年歷史滄桑,這裡早已不見了當年湖河交匯、港汊縱橫、蘆盪蒼茫、煙波浩渺的八百里水泊。而今保留的水泊遺址只是一汪淺淺的細水罷了。
仗義疏財台:仗義疏財台又名分贓台。郝山峰頂蒼松翠柏掩映著一塊天然巨石,上端有一塊元寶狀石頭,周圍 36 個石凳環繞,相傳這裡就是梁山眾英雄“大秤分金銀、異樣穿綢綿”的仗義疏財台。明代詩人劉基《梁山泊·分贓台》詩云:“突兀高台累土成,人言暴客此分贏。飲泉清節今寥落,何但梁山獨擅名 ”。“疏財台” 三字為當代書法家陳天然手筆。
斷金亭:斷金亭取 “ 二人同心,其利斷金 ” 之意。 當年林沖雪夜上梁山時,朱貴引見林沖,撐一葉小舟穿過金沙灘,看岸上兩邊都是合抱的大樹,半山里一座斷金亭子。四面水簾交卷,周圍花壓朱闌。萬朵芙蓉鋪綠水,千枝荷葉繞芳塘。華檐外陰陰柳影,鎖窗前細細松聲。江山秀氣滿亭台,豪傑一群來聚會。後來,林沖為納晃蓋、吳用,阮氏三雄等七位好漢入伙,在此間火併了胸懷褊狹、嫉賢妨能的白衣秀士王倫,立晃蓋為梁山泊主。
正是: “ 斷金亭上 ” ,招多少斷金之人;聚義廳前,開幾番聚義之會。 ” 今日 “ 斷金亭 ” 在一百零八磴山石級盡處的懸崖上。三面環臨深谷絕澗,木石結構,粗獷雄渾,亭中置石桌石凳,古樸莊重。匾額 “ 斷金亭 ” 為著名書畫家范曾題寫,筆勢瀟灑俊逸,與亭榭渾然一體,給梁山增添了無限風韻。置身亭榭,憑欄俯瞰,令人浮想聯翩。

忠義堂:忠義堂原叫聚義廳。晁蓋在曾尖市中箭身亡後,宋江成了山寨之主,他便把聚義廳改為忠義堂,並在門前樹起了“替天行道”的大旗。忠義堂院落里,中央是一根朱紅色的旗桿,上面懸掛著一面杏黃旗,上書“替天行道”四個黑色大字。忠義堂前的平台兩側,又有兩桿粉色的大旗,東面的旗幟上是“山東呼保義”,西邊懸掛的是“河北玉麒麟”,昭示著各路豪傑在此集會。忠義堂的抱楹上雕刻著一副紅底金字的對聯:“常懷貞烈常忠義,不愛資財不擾民。”這是後人對梁山好漢們的讚美之辭。忠義堂正廳的屏風縑帛上,描繪著水泊梁山的舊時風景。宋江、盧俊義、吳用三位首領的彩塑雕像,栩栩如生地端坐在忠義堂中央,兩旁陳列著英雄排座次的桌椅、酒罈和大黑碗。
最引人注目的是,東、西、北三面牆壁上的大型陶瓷壁畫《梁山泊英雄聚義圖》,畫面雄傳博大,氣宇非凡。壁畫中有武松景陽崗打虎的雄姿;有執走天涯的魯智深;也有蹲在牆角探頭躬腰的鼓上蚤時遷,一百零八位英雄聚會忠義堂,他們或精靈,或粗魯,或淳樸,或風流,何堂相礙,果然識性同居;在這裡,他們或筆,或刀槍,或賓士,或偷騙,各有專長,真是隨才使器。

交通

220國道220國道

梁山縣臨黃靠湖。黃河自西北過境,過境長25千米;梁濟運河貫穿南北,境內長48千米;東部緊靠東平湖。山湖相映,兩河縱橫,地理位置獨特而重要。京九鐵路縱穿縣境,過境段長15千米。梁山火車站於1996年9月正式投入運營。

220國道及聊(城)一商(丘)、肥(城)一梁(山)、蒙(陰)一館(南館陶)等公路穿行交織,梁山汽車站每天始發和過路客車達百輛次,北通北京、天津、濟南,南達鄭州、商丘、南京,東抵泰安、濟寧、克州、煙臺,西連安陽、新鄉、邯鄲,晝夜往返,交通方便。濟寧飛機場距梁山縣城僅40千米。

飲食

梁山燒餅梁山燒餅

梁山人民繼承並發揚了梁山好漢“大碗喝酒、大塊吃肉”的飲食文化,並在此基礎上獨創了一系列水滸菜餚,有“智取生辰綱”、“板斧雞”、“好漢肉”、“時遷盜雞”等。

梁山風味小吃

梁山粥:從清康熙19年至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該粥用大豆、小米、大米熬制而成。粥濃如醬,喝似水,滑潤爽口,清香甘甜,浸人心脾,有獨特的糊香味。喝淨粥,碗如洗,不掛一絲粥跡,為梁山獨有的名吃。

梁山糟魚:梁山糟魚是用淡水鯽魚製作而成,它具有魚體完整,骨肉同食,香而不腥,肥而不膩等特點。成品魚呈醬紫色,醇香爽口,色味俱佳。

梁山燒餅;又名碳爐馬蹄燒餅。為陳姓清朝中期所創,是麵食名吃之一。它選用優質麵粉、芝麻、植物油、糖稀作原料,做成圓餅後將背面貼在倒扣的鐵鍋內,用木碳文火烘烤。其特點是:園形、中間薄、邊沿厚;黃酥油亮 , 香脆可口 , 色香味型俱佳。

特產

梁山魯西黃牛小尾寒羊為中國著名良種。1977年,山東省政府確定梁山為魯西黃牛基地縣,1980年確定梁山為小尾寒羊保種基地縣。1988年,梁山被批准為全國小尾寒羊良種繁育基地縣。1999年,全縣魯西黃牛存欄量9.92萬頭,小尾寒羊存養量30.88萬隻。

民俗

斗羊斗羊

梁山縣民俗活動豐富多彩,主要傳統項目有舞獅鬥雞斗羊、細犬獵兔等10餘種。節目精彩紛呈,觀眾喜聞樂見。中央電視台拍攝的紀錄片《大京九》對梁山民俗活動有詳細介紹。在第六屆上海文化廟會上,黃菊等市領導對梁山民俗活動也給予很高的評價。梁山民俗項目多次應邀外出表演,很受歡迎。

瞎腔是鄉村的瞎子藝人演唱藝術的泛稱,他們演唱的形式其實是很多的,比如墜子書、楊琴、蓮花落等,但鄉村的觀眾卻懶得分那么清,見是瞎子演唱,便統稱為瞎腔。瞎腔以說唱傳統的“說唐”、“三國”、“水滸”、“大八義”、“小八義”為主,也時常來幾齣“劉巧兒”、“小二黑結婚”等新戲。

炮仗是鄉村的傳統節日用品之一,過春節辦喜事,那有不放幾卦炮仗的,因此,炮仗作坊,便成了鄉村的常沒作坊。炮仗筒的製作是關鍵工序之一,它用當地產的草紙,摻上一部分報紙,往一根鐵軸上一卷,放在專用的榔頭下,一輾壓,粘上彩色的面子紙,磕去鐵軸,一個筒便擀成了,然後把擀好的筒理順了,用細麻繩捆成了一個六角形的筒捆,放在一邊,便等下一道工序去切割了。鄉村擀炮仗,愛在地窖子裡進行,地窖子乾濕適度,而且暖和,又不用占房屋,安全性也強。

著名人物

高默
高默(1586~1639)今黑虎廟鄉黑虎廟村人,明末重臣。曾任國子監博士、刑部主事、奉政大夫。明天啟六年(1626年)在審理劉鐸詩文冤案中,被宦官魏忠賢羅織罪名矯旨革職。次年,罷黜閹黨,被召復職,受命平反冤獄。同年,因力參藩王德藩,為崇禎帝不滿,被貶為河南知府。後受朋黨讒言所害,被特旨除籍,掛冠歸田而卒於家中。高默頗有文采,所著流傳於今的《秋懷詩三十韻》、《參德藩疏》等,讀來仍可領略其高遠之志、坦蕩雄風。
褚玉璞
褚玉璞(1887~1929)方廟鄉褚莊人。自幼為匪,後追隨張宗昌投靠奉系軍閥張作霖。在直奉戰爭中屢立奇功,先後升任軍長、前敵總指揮。1926年任直隸省軍務督辦。1929年9月22日被槍殺於牟平縣常家祠堂。
楊靜齋
楊靜齋(1888~1942)小安山鄉楊堤口村人。1912年入北京中國大學學習。“七七”事變後,曾在梁山縣東北部組織地方抗日武裝。1940年被選為魯西行署委員,後任晉冀魯豫邊區臨參會冀魯豫辦事處駐會委員。1942年9月日軍“掃蕩”時,在濮縣杏子鋪殉國。
呂學泉
呂學泉,1950年11月出生,梁山人。1969年畢業於梁山縣第一中學,1969年11月參軍入伍。青海省軍區原副司令員,2004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山東省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概況轄2個副省級城市,15個地級市,以及49個市轄區,31個縣級市,60個縣。
濟南市市中區 | 歷下區 | 天橋區 | 槐蔭區 | 歷城區 | 長清區 | 章丘市 | 平陰縣 | 濟陽縣 | 商河縣
青島市市南區 | 市北區 | 四方區 | 李滄區 | 嶗山區 | 城陽區 | 黃島區 | 即墨市 | 膠州市 | 膠南市 | 平度市 | 萊西市
淄博市張店區 | 臨淄區 | 淄川區 | 博山區 | 周村區 | 桓台縣 | 高青縣 | 沂源縣
棗莊市市中區 | 山亭區 | 嶧城區 | 台兒莊區 | 薛城區 | 滕州市
東營市東營區 | 河口區 | 墾利縣 | 廣饒縣 | 利津縣
煙臺市芝罘區 | 福山區 | 牟平區 | 萊山區 | 龍口市 | 萊陽市 | 萊州市 | 招遠市 | 蓬萊市 | 棲霞市 | 海陽市 | 長島縣
濰坊市濰城區 | 寒亭區 | 坊子區 | 奎文區 | 青州市 | 諸城市 | 壽光市 | 安丘市 | 高密市 | 昌邑市 | 昌樂縣 | 臨朐縣
濟寧市市中區 | 任城區 | 曲阜市 | 兗州市 | 鄒城市 | 魚台縣 | 金鄉縣 | 嘉祥縣 | 微山縣 | 汶上縣 | 泗水縣 | 梁山縣
泰安市泰山區 | 岱嶽區 | 新泰市 | 肥城市 | 寧陽縣 | 東平縣
威海市環翠區 | 乳山市 | 文登市 | 榮成市
日照市東港區 | 嵐山區 | 五蓮縣 | 莒縣
萊蕪市萊城區 | 鋼城區
臨沂市蘭山區 | 羅莊區 | 河東區 | 沂南縣 | 郯城縣 | 沂水縣 | 蒼山縣 | 費縣 | 平邑縣 | 莒南縣 | 蒙陰縣 | 臨沭縣
德州市德城區 | 樂陵市 | 禹城市 | 陵縣 | 寧津縣 | 齊河縣 | 武城縣 | 慶雲縣 | 平原縣 | 夏津縣 | 臨邑縣
聊城市東昌府區 | 臨清市 | 高唐縣 | 陽穀縣 | 茌平縣 | 莘縣 | 東阿縣 | 冠縣
濱州市濱城區 | 鄒平縣 | 霑化縣 | 惠民縣 | 博興縣 | 陽信縣 | 無棣縣
菏澤市牡丹區 | 鄄城縣 | 單縣 | 鄆城縣 | 曹縣 | 定陶縣 | 巨野縣 | 東明縣 | 成武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