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澤[山東省地級市]

菏澤[山東省地級市]

菏澤,古稱曹州,位於山東省西南部,魯蘇豫皖四省交界地帶,東與濟寧市相鄰,東南與江蘇省徐州市、安徽省宿州市接壤,南與河南省商丘市相連,西與河南省開封市、新鄉市毗鄰,北接河南省濮陽市。地處北緯34°39′~35°52′,東經114°45′~116°25′之間。南北長157公里,東西寬140公里,總面積12238.62平方公里。菏澤原系天然古澤,濟水所匯,菏水所出,連通古濟水、泗水兩大水系,唐更名龍池,清稱夏月湖。清朝雍正十三年(1735年)升曹州為府,附郭設縣,因南有“菏山”,北有“雷澤”,賜名菏澤。是著名的中國牡丹之都、武術之鄉、書畫之鄉、戲曲之鄉、民間藝術之鄉。菏澤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享有“天下之中”的美譽。截至2017年,菏澤市下轄2區、7縣,常住總人口862.26萬人。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2820.18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8.5%。第一產業增加值282.08億元,增長3.1%;第二產業增加值1458.34億元,增長8.4%;第三產業增加值1079.76億元,增長10.1%。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10.9∶51.7∶37.4調整為10.0∶51.7∶38.3,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地名由來

“菏澤”原系天然古澤,為濟水所匯,年久湮塞,遺址在菏澤市東南15千米處。以水名稱縣,始於雍正十三年(1735年),曹州升為府,設附郭縣,賜名菏澤 。自此,“菏澤”作為一個縣、市、區的專名沿用至今 。1949年8月,平原省建立,劃境內西北部為菏澤專區,治菏澤縣。從此,“菏澤”又成為專區或地區級地方名稱。

建置沿革

據史書記載,早在四千年以前的新石器時代,先民就在菏澤市境內繁衍生息,保留著許多原始社會的歷史遺蹟,有牡丹區安邱堌堆、曹縣安陵堌堆、鄆城縣肖堌堆、東明縣竇堌堆、定陶縣官堌堆、鄄城縣歷山堌堆等。

夏代,分屬於兗、徐、豫三州。

商代,境內中部有三鬷國,定陶與曹縣之間有莘國,鄄城與鄆城之間有顧國、黎國。

西周,今境中部屬曹國,東部屬魯國和茅國,西北部屬衛國,南部屬宋國,東南部有郜國,東北部有須句國,西南有貫國。

春秋戰國時期,境內分屬宋、魯、衛國。秦,境內中部、北部屬東郡,南部和東部屬碭郡。

漢代,境內分屬東郡、山陽郡、濟陰郡及豫州之梁國。

三國時期,境內屬曹魏的兗州。

西晉時,境域分屬兗州濟陰郡、濮陽國、高平國、東平國、陳留國和豫州梁國。

東晉十六國時期,境域先為後趙、前燕、前秦、後燕等國據有,後屬東晉之濟陰、濮陽、高平、北濟陰郡。

南北朝初期,境內東部屬劉宋,西部屬北魏。北魏孝明帝孝昌三年(527年),置西兗州,濟陰郡改屬西兗州,州、郡同治定陶。不久,州郡同遷左城(今定陶縣西力本屯一帶)。天平元年(534年),北魏分為東、西魏,境內屬東魏西兗州的濟陰郡、濮陽郡。北周武帝宣政元年(578年),北周滅北齊,改西兗州為曹州,仍治左城,是為曹州得名之始。

隋代,境內中部屬曹州,北部屬濮州,東北部屬鄆州,東南部屬戴州,南部屬宋州。

唐代,境內屬河南道。

五代十國時期,境域分屬曹州、濮州、鄆州、宋州、單州。

北宋,境內初屬京東路。

元代屬中書省。

明代,境內大部屬山東承宣布政使司所轄的兗州府,西部和北部各有一部分,個別屬京師大名府和山東布政使司所轄的東昌府。明洪武元年(1368年),因水患將曹州遷徙安陵鎮(今牡丹區大黃集鎮安陵集),次年又遷至盤石鎮(今曹縣城)。洪武四年(1371年)降曹州為曹縣。明正統十年(1445年),復置曹州,領兩縣。

清雍正二年(1724年)曹州升為直隸州。雍正十三年(1735年),曹州升為府,轄1州10縣。

中華民國初期,境內除東明縣屬直隸省外,其他全屬山東省。民國三年(1914年)省、縣之間增設道,境內大多數縣屬濟寧道。民國十四年(1925年)10月22日,山東省將原4道增為11道,境內大部分縣屬曹濮道,東明縣屬直隸省大名道。民國十七年(1928年)廢道制,東明縣屬直屬河北省,其餘縣直屬山東省。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南京國民政府規定省下設行政督察區,於菏澤設立山東省第二行政督察區,除東明縣屬河北省第十七行政督察區外,其餘各縣皆屬之。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夏至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8月,中國共產黨在境內建立了冀魯豫第八、第十、第十一專區。解放戰爭時期,第八專區改為第二專區,第十專區改為第五專區,第十一專區改為第三專區,新建了冀魯豫第七專區。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9月,菏澤全境解放。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3月,中國共產黨在菏澤建立的冀魯豫第二、三、五、七專區分別更名為臨河、湖西、魯西南、運西專區。同年8月,平原省建立,將臨河、魯西南、運西專區的部分縣合併為菏澤專區,與湖西專區同屬平原省。

1952年11月,平原省撤銷,菏澤、湖西專區歸屬山東省。原菏澤專區所轄的東明縣劃歸河南省鄭州專區。

1953年8月20日,湖西專區撤銷,單縣、復程、成武、巨野劃歸菏澤專區,嘉祥、金鄉、魚台劃歸濟寧專區,同時撤銷南旺縣,析入梁山和嘉祥縣。

1953年底,菏澤專區共轄10縣:菏澤、鄄城、鄆城、梁山、巨野、成武、定陶、曹縣、單縣、復程,菏澤市的區域基本形成。

1956年3月6日撤銷復程縣,析入曹縣和單縣。1958年12月,撤銷定陶縣,析入成武和菏澤縣;同時撤銷菏澤專區,其所轄菏澤、鄄城、鄆城、梁山、巨野、成武、曹縣、單縣等8縣劃歸濟寧專區。

1959年9月,菏澤專區恢復,仍領原8縣。1960年10月,改菏澤縣為菏澤市,同時將濟南市的平陰縣劃歸菏澤專區。1961年3月,平陰縣劃歸泰安專區。10月,恢復定陶縣。1963年3月16日,改菏澤市為菏澤縣。4月,東明縣由河南省開封專區劃歸菏澤專區。同年底,菏澤專區共轄10縣:菏澤、曹縣、定陶、成武、單縣、巨野、梁山、鄆城、鄄城、東明。1967年3月改菏澤專區為菏澤地區。

1983年9月,菏澤縣再次改為菏澤市(縣級)。1989年12月22日,梁山縣劃歸濟寧市。2000年6月10日,經國務院批准,改菏澤地區為菏澤市(地級),原菏澤市(縣級)更名為牡丹區。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曹州府轄1州10縣,即濮州、菏澤、定陶、城武、曹縣、單縣、巨野、鄆城、范縣、觀城、朝城。范、觀、朝3縣和濮州部分地域,不在今境內;今境內的東明縣當時屬直隸省大名府;梁山縣境當時屬壽張縣和汶上縣,隸屬兗州府;鄄城縣境為濮州的一部分。

中華民國

民國三年(1914年)5月,山東省劃為4道。今境屬濟寧道的有菏澤、曹縣、定陶、單縣、城武、鄆城、巨野、汶上(部分屬今梁山縣);屬東臨道的有壽張(今梁山縣境)、濮縣(今鄄城縣境);屬直隸省大名道的有東明。

民國十四年(1925年),山東省督辦兼省長張宗昌將全省4道增為11道。曹濮道(治菏澤)轄8縣,全在今境內,即菏澤、曹縣、定陶、單縣、城武、巨野、鄆城、濮縣(鄄城);東明縣當時仍屬大名道;梁山縣境屬壽張與汶上縣,屬濟寧道。

民國十七年(1928年),南京國民政府廢道制,各縣直屬省。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1月,劃菏澤、濟寧等14縣為鄉村建設實驗區,即山東省第一區,專署駐濟寧。是年4月改稱山東省實驗區,6月再改山東省縣政建設試驗區。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山東省先後共建立7個區。第二區轄9個縣,其中有今境內的菏澤、曹縣、定陶、單縣、城武、巨野、鄆城、鄄城等8縣,專署駐菏澤。東明縣當時屬河北省第十七區,今梁山縣境屬山東省第六、一區的壽張和汶上縣。鄄城縣於民國二十年(1931年)與濮縣分治,黃河北岸境域屬濮縣,南岸境域屬鄄城,至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又併入濮縣。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山東省改劃為17個區,當時屬境內第十六區的縣有菏澤、定陶、濮縣;屬第十一區的縣有曹縣、單縣、城武;屬第二區的縣有巨野、鄆城、壽張、汶上;東明縣屬河北省第十七區。

自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夏至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8月抗日戰爭結束,境內建立了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3個抗日專區,即冀魯豫第八、第十、第十一專區。

在解放戰爭中,境域區劃如下: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2月,區劃有所調整,原冀魯豫第八專區改為冀魯豫第二專區。經過調整於年底轄6縣,境內有鄆城、鄆北、鄆巨、臨澤、鄄城5縣。至1948年2月,南華縣由五專區劃入,11月臨澤縣改稱菏澤縣,年底該專區共轄6縣:菏澤、鄆巨、鄆城、鄆北、鄄城、南華,全在境內。

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2月,原冀魯豫第十一專區改為第三專區。年底,該專區共轄11縣,境內有單縣、單虞、城武、巨南4縣。

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2月,原冀魯豫第十專區改為第五專區。年底,該專區共轄10縣,境內有東明、東垣、齊濱、曹縣、復程、菏澤、定陶、南華8縣。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3月,南華縣由五專區劃歸二專區。11月,菏澤縣改稱安陵縣。年底,該專區共轄8縣,境內有東明、齊濱、曹縣、復程、安陵、定陶6縣。

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1月,新建冀魯豫第七專區,將原八專區所轄的南旺、崑山,原十一專區所轄的巨野、嘉祥、濟寧和一專區所轄的寧陽劃歸七專區。經過幾次調整,年底該專區共轄8縣1市。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底,該專區共轄5縣,境內有南旺、崑山、巨野3縣。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8月,平原省成立,區劃作了較大調整,撤銷了冀魯豫第二、三、五、七4個專區,建立菏澤專區和湖西專區,隸屬平原省。調整後的菏澤專區轄8縣,即菏澤、定陶、曹縣、東明、鄄城、鄆城、梁山、南旺。除南旺部分地域外,均在今境內。湖西專區轄7縣,境內有單縣、復程、城武、巨野。

中華人民共和國

1952年11月平原省撤銷,菏澤、湖西兩專區劃歸山東省,菏澤專區所轄的東明縣劃歸河南省鄭州專區。

1953年7月,湖西專區撤銷,所轄的單縣、復程、城武、巨野劃歸菏澤專區,嘉祥、金鄉、魚台3個縣劃歸濟寧專區。同時,撤銷南旺縣,析入梁山和嘉祥。至1953年底,菏澤專區共轄10縣:菏澤、鄄城、鄆城、梁山、定陶、曹縣、單縣、城武、巨野、復程。

1956年3月,撤銷復程縣,析入曹縣、單縣。

1958年11月,撤銷菏澤專區,將所轄的菏澤、鄄城、鄆城、梁山、巨野、成武、單縣、曹縣8縣併入濟寧專區。同時,撤銷定陶縣,析入菏澤、成武兩縣。

1959年6月,恢復菏澤專區,原併入濟寧專區的8縣復歸菏澤專區。

1960年1月,改菏澤縣為菏澤市,2月原屬濟南市的平陰縣劃入菏澤專區。

1961年2月,菏澤專區所轄的平陰縣復歸濟南市,10月恢復定陶縣。

1963年3月,改菏澤市為菏澤縣,是年4月,東明縣復歸菏澤專區。

1983年9月,再改菏澤縣為菏澤市。1985年12月,梁山縣銀山、豆山、斑鳩店、崑山、司里、大安山等6鄉鎮的全部地域及商老莊、戴廟2個鄉鎮的部分地域劃入泰安市東平縣。1989年12月22日,梁山縣劃入濟寧市,原屬濟寧市嘉祥縣的核桃園鄉劃歸巨野縣。至1996年底,菏澤地區轄菏澤1個市和東明、定陶、曹縣、成武、單縣、巨野、鄆城、鄄城8個縣,共有鄉鎮、辦事處253個,居委會74個,村委會6426個,自然村13996個。行政公署駐菏澤市。

區劃現狀

截至2016年,菏澤市下轄2個區:牡丹區、定陶區,7個縣:曹縣、成武縣、單縣、巨野縣、鄆城縣、鄄城縣、東明縣,下設31個街道、123個鎮、14個鄉,297個社區、5514個行政村。菏澤市政府駐牡丹區中華路1111號。

縣區 面積(平方千米) 政府駐地
牡丹區 1140 東方紅西街999號
定陶區 846 天中街道
巨野縣 1308 鳳凰街道
曹縣 1969 磐石街道
成武縣 949 永昌街道
單縣 1702 園藝街道
鄆城縣 1643 唐塔街道
鄄城縣 1042 古泉街道
東明縣 1370 城關街道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菏澤市地處山東省西南部,與江蘇、河南、安徽三省接壤,東與濟寧市相鄰,東南與江蘇省徐州市、安徽省宿州市接壤,南與河南省商丘市相連,西與河南省開封市、新鄉市毗鄰,北接河南省濮陽市。介於北緯34°39′—35°52′,東經114°45′—116°25′之間,南北長157千米,東西寬140千米,總面積12238.62平方千米 。東南距江蘇省豐縣界106.4千米、安徽省碭山縣界87.2千米,南距河南省商丘縣界74.43千米,西南距河南省蘭考縣界43千米,北距范縣界44.7千米,東北距泰安市東平縣界109.8千米,東距濟寧市嘉祥縣界73千米;距首都北京750千米,距省會濟南240千米。

地質構造

菏澤市地質構造屬中朝準地台,居其東南部。以斜貫西部的聊城—蘭考大斷裂為界,將境域劃為華北斷拗和魯西中台隆兩個二級構造單元。西側東明凹陷為四級構造單元,屬華北斷拗中的三級構造單元開封台陷。東側屬魯西中台隆,占境內大部,為三級構造單元成武-濟寧斷陷的西半部。又以曹縣斷裂和鳧山斷裂為界,劃分為成武斷凹及濟寧斷塊兩個四級構造單元。復被曹縣斷裂、汶泗斷裂分割成一些局部構造。前者如菏澤,曹縣磚廟集、青集,豐縣等凸起和巨野、梁山縣拳鋪等凹陷。

燕山運動形成各構造格局的雛形,喜馬拉雅山運動控制了境內各構造機體。全市各構造單元,尤其是二、三級構造的展布,具有以下特點:西側的華北斷拗構造線以北東向為主;東側的魯西中台隆以弧形的北東-東西向為主,後者生成較早。

歷次運動的結果,造成境內,尤其是東部隱伏斷裂縱橫交錯。地層區內出露的地層以新生代的第四紀為主,個別地方有古生代的寒武紀、奧陶紀。

地形地貌

菏澤市地處黃河下游,境內除巨野縣有10平方千米的低山殘丘外,其餘均為黃河衝擊平原,地勢平坦,土層深厚,屬華北平原新沉降盆地的一部分。自西南向東北呈簸萁形逐漸降低,海拔高度為68—37米,平均坡降為1/4700。微地貌形態有河灘高地、緩平坡地、決口扇形地、壟崗高地、碟形窪地、沙質河槽地和背河槽窪地,以緩平坡地面積最大。

氣候特徵

菏澤市地處中緯度,位於太行山與泰沂山之間南北走向的狹道上,屬溫帶季風型大陸性氣候。主要特點是夏熱冬冷,四季分明。春季少雨,南北風頻繁交替,氣溫回升較快;夏季高溫濕潤,常刮東南風,降雨集中;秋季雨量逐漸減少,風向由南轉北,降溫迅速;冬季雨雪稀少,多刮北風,氣候乾冷。全年光照充足,熱量豐富,雨熱同季,適宜多種農作物的生長,但是降水分配極為不均,再加常受北方大陸氣團的影響,不少年份出現災害性的天氣。

日照

菏澤市各區縣市累年平均日照時數為2317.9—2556.9小時。曹縣最多,單縣最少。由曹縣往北至定陶、菏澤為多值區,東北部的梁山縣為次多值區,東明、鄄城、鄆城、巨野再次之,單縣、成武為最少值區。年內變化規律一般是由最少月至2月到最多月至6月,逐月遞增;10月到次年2月逐月遞減。由於7月份多雲雨,日照時數較8月份少,9月份雨季尚未完全結束,日照時數比10月份略少。各縣市光合有效輻射量為57.2—60.5千卡/平方厘米,其地理分布規律同太陽輻射總量。

降水

菏澤市各區縣累年平均降水量為590.0—726.7毫米,平均662.7毫米,其地域分布是從西北往東南逐漸增多,東南部的單縣較西北部的鄄城多136.7毫米。降水量的年際變化較大,最多的年份在900.0毫米以上,巨野縣1964年多達1223.3毫米,較少的年份各縣都少於450.0毫米,甚至少於400.0毫米,東明縣1966年僅降水264.9毫米。

由於西風帶和季風活動的影響,菏澤市降水量四季極不均勻,夏季降水最多,平均為392.0毫米,占年降水總量的59%;冬季降水最少,平均為25.1毫米,只占年降水總量的4%左右,一般秋季少於夏季,多於春季。各月降水量:各縣平均降水量以7月份最大,在154.7—204.0毫米之間,全市平均為180.9毫米;以1月份最少,在4.3—10.4毫米之間,平均為6.9毫米。

氣溫

菏澤市各區縣累年平均氣溫為13.5℃—14.0℃,其地理分布基本上呈緯向型,即由南向北遞減,南部單縣最高(13.9℃),北部梁山最低(13.4℃)。

年內月份氣溫分布是,1月份最低,為-0.9℃—1.8℃。7月份最高,為26.8℃—27.0℃。年較差(最冷月與最熱月氣溫差)為27.9℃—28.7℃。上半年,1—7月份逐月遞增,3—5月份增溫較快,4月份最快;下半年,7—12月份逐月遞減,10—12月份降溫較快,11月份最快。夏季(6—8月)與冬季(12—2月)氣溫變化較緩慢,春季(3—5月)與秋季(9—11月)變化迅速。

地溫

菏澤市地面溫度區內各縣累年平均地面溫度為15.2℃—16.0℃,境內分布及年內變化規律同氣溫。6、7月份最高,各縣平均29.7℃—31.1℃。地面極端最高溫度為64.2℃—69.8℃;極端最低溫度為-23.7℃—-19.9℃。

菏澤市各區縣全年主導風向為南、北兩個風向,累年平均頻率多在11%以上;其次為西南風和東北風,頻率為8%左右。冬季盛刮北風,春秋兩季為南、北兩主導風的轉換季節。

各縣累年平均風速為2.6-3.5米/秒。一年之中,以4月份風速最大,在3.4—4.4米/秒之間;以8、9月份最小,在1.9—2.8米/秒之間,一般上半年大於平均值,下半年小於平均值。全市大風日數平均每年13.2天,其中菏澤市最多,平均每年19.3天;曹縣最少,每年8.8天。就月份而言,4月份大風日數最多,占全年大風日數的19.2%,9月份最少,占全年大風日數的2%。一般北部大風多,南部大風少;春季大風多,秋季大風少。

水文概況

菏澤市河流總流域面積13000平方千米,除黃河灘地及東平湖老湖區共632平方千米外,其餘坡水全由南四湖承泄後轉注淮河。故區內基本上屬淮河流域。境內主要河道有東魚河、洙趙新河、萬福河、梁濟運河、太行堤河、黃河故道等6條。流域面積在100平方千米以上的支流有45條,50—99平方千米以上的支流有41條,總長度2582千米。

東魚河

東魚河原名紅衛河,上起東明縣劉樓,下至濟寧市魚台縣姚村北注入昭陽湖,中經區內東明、菏澤、曹縣、定陶、成武、單縣6縣(市)境,為區內南部主要排水河道,並接受河南省蘭考縣一部分客水。河道全長174.7千米,其中境內長123.2千米,流域面積共11129平方千米,其中境內5206平方千米。

洙趙新河

洙趙新河發源於東明縣穆莊西,流經菏澤市北部、鄆城縣南部、巨野縣中部,於濟寧劉官屯東北注入南陽湖,全長140.7千米,境內長102.2千米,流域面積4206平方千米,境內4119平方千米。穆莊至侯集閘為上游,侯集閘至丁莊為中游,丁莊以下為下游。

萬福河

萬福河起源於定陶縣仿山,下游於濟寧漁灣村入南四湖。萬福河分上下兩段,大薛莊以上屬東魚河水系,以下為萬福河幹流。大薛莊以下到湖口全長77.3千米,境內河長36.3千米,菏濟兩地市邊界流域面積430平方千米。

梁濟運河

梁濟運河北自梁山縣路那裡向東南,沿東平湖滯洪區西堤至鄧樓,然後脫湖堤直下東南,於濟寧市李集西入南陽湖。全長90千米,境內長48千米,流域面積3306平方千米,其中境內983平方千米。

太行堤河

太行堤河流至江蘇省入復新河,境內長31千米,流域包括單縣南部、曹縣東南部,面積467平方千米。

黃河故道

黃河故道是鹹豐五年(1855年)黃河北徙後所遺舊河道。故道從界牌集入曹縣境,經楊堂,下河張莊、郭樓、田場、魏堤頭、劉花園、葛台袁莊,在王六村南入單縣境。全長91千米,流域面積381平方千米,其中曹縣231平方千米,單縣150平方千米。

土壤類型

菏澤市土壤劃為5個土類、11個亞類,27個土屬、103個土種。

植被條件

菏澤市地處中緯度地帶,植被類型屬暖溫帶落葉闊葉林區。自然植被約41萬畝,僅占土地總面積的2.09%,多系野草雜生的荒灘、荒山。

自然資源

水資源

菏澤市多年平均當地水資源量20.61億立方米,人均當地水資源占有量243立方米。“十二五”期間,山東省分配菏澤市水資源年可利用總量24.75億立方米,其中,地表水1.94億立方米,地下水12.75億立方米,引黃客水9.31億立方米,南水北調水量0.75億立方米。

植物資源

菏澤市境內林果屬暖溫帶落葉闊葉林,以薔薇科為主,其次為鼠李科、葡萄科、柿科、石榴科、胡桃科芸香科等共16屬,25種,252個品種。有樹木51科,106屬,228種,其中被子植物46科,92屬,205種;裸子植物5科,14屬,23種。

喬木主要有楊樹、柳樹、榆樹、槐樹、泡桐、臭椿、苦楝、白臘樹、桑樹、柏樹等,灌木主要有杞柳、紫穗槐、怪柳等。

主要水生植物有:蓮藕、芡實、蘆葦、蒲子、菱角等。

藥材植物有81科,265種。較為有名的有丹皮、白芍、半夏、地黃、紅花、枸杞、木瓜、山藥、草決明、麥冬、香附、槐米等。

動物資源

菏澤市野生動物鳥類有200餘種,其中受國家保護的一、二級鳥20餘種,對人類有益的食蟲益鳥100餘種,經濟鳥類20餘種;從居留狀況分,留鳥有30餘種,夏侯鳥50餘種,冬候鳥20餘種,其餘為旅鳥。貓頭鷹、麻雀、啄木鳥等。

獸類有19種,分屬於食蟲目、翼手目、食肉目、兔形目、齧齒目等5個目,兩棲類有9種,爬行類10種,主要有黃鼬、野兔、刺蝟、蛇、蟬、蝙蝠、螳螂、蟋蟀、蜘蛛、蚯蚓等等。

水生動物有:鯉魚、草魚、鰱魚、鱅魚、青魚、鯽、長春鯿、似鯿、團頭魴、三角魴、鯰魚、黃鱔、烏鱧、泥鰍、花鰍、大鱗泥鰍、刺鰍、黃魚桑、光澤黃魚桑、紅鰭鮊、翹嘴紅鮊、細鱗斜頜鯝、花魚骨、麥穗魚、棒花魚、餐條、油餐條、中華鰟鮍、高體鰟鮍、大鰭刺鰟鮍、興凱刺鰟鮍、櫛蝦虎、克氏蝦虎、鱖魚、馬口魚、赤眼鱒、鱤魚、圓尾鬥魚,其中,經濟價值比較大的魚類有:鯉魚、鯽魚、鰱魚、草魚、鱅魚、鯿魚、團頭魴、泥鰍、黃鱔、烏鱧、鯰魚、黃魚桑、青蝦、中華鱉、蛙、螺、蚌。

藥材動物有30科,32種。主要動物性藥材有土元、蟬蛻、鱉甲、刺蝟皮、豬膽汁、牛黃、雞內金、蟾蜍、蠍子等。

礦產資源

菏澤市煤炭資源豐富,含煤面積約2700平方千米,預測總地質儲量281.4億噸,累計探獲資源儲量約100.58億噸,占山東省的21%。其中巨野煤田探獲資源量約55.326億噸(包括鄆城、彭莊、郭屯、趙樓、龍固、萬福、皇鎮集、高莊、大李集等9個區塊)。曹縣煤田約38.27億噸(包括青崗集、張灣、黃店、莊寨、萬樓集、周菜園等6區塊)。單縣煤田3.5億噸(包括陳蠻莊、張集時樓等3區塊)。

岩鹽礦主要分布在鄄城西北部、單縣東南部等地區,已探明的鄄城夏莊岩鹽礦資源儲量10.63億噸,單縣楊樓岩鹽礦資源儲量20億噸以上。

鐵礦主要分布在單縣龍王廟、曹縣青堌集和巨野核桃園地區。單縣鐵礦資源儲量大於1億噸,巨野核桃園地區鐵礦超過3000萬噸。

人口民族

人口

截至2016年末,菏澤市共有常住人口862.26萬人,比2015年增長1.4%;全市城鎮化率達到47.36%,提高2.23%。

民族

菏澤市人口以漢族為主,少數民族有回族、滿族、瑤族、蒙古族、藏族、彝族、朝鮮族、壯族、土家族、苗族、維吾爾族、哈尼族、哈薩克族等40個。

經濟建設

綜述

2016年,菏澤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2560.24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2015年增長8.5%。第一產業增加值280.62億元,增長3.1%;第二產業增加值1312.55億元,增長8.7%;第三產業增加值967.07億元,增長9.8%。三次產業結構由2015年的11.2:52.8:36.0調整為10.9:51.3:37.8,第一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下降0.3%,第二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下降1.5%,第三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提高1.8%。

固定資產投資

2016年,菏澤市完成規模以上固定資產投資1218.21億元,比2015年增長13.5%。其中,第一產業投資7.35億元,下降13.9%;第二產業投資662.88億元,增長18.7%,其中工業投資656.99億元,增長17.9%;第三產業投資547.98億元,增長8.2%。基礎設施投資120.73億元,增長9.5%。民間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093.3億元,增長13.3%,占全部投資的89.7。

財稅收支

2016年,菏澤市完成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85.04億元,比2015年增長8.8%。其中,稅收收入139.23億元,增長8.4%,公共財政預算收入中稅收比重為75.2%,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占生產總值的比重為7.2%。重點支出得到保障。全市公共財政預算支出429.65億元,增長7.3%,其中教育支出92.40億元、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73.43億元、醫療衛生與計畫生育支出64.99億元、住房保障支出13.60億元,分別增長14.6%、3.0%、11.1%和89.1%。

人民生活

2016年,菏澤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661元,比2015年增長9.7%。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122元,增長8.6%;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705元,增長9.2%。全市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0696元,增長10.0%。其中: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3767元,增長8.8%;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8342元,增長10.0%。

2016年菏澤市居民消費價格分類指數
指標名稱 指標值(2015年為100)
食品菸酒 101.6
衣著 102.4
居住 100.8
生活用品及服務 101.3
交通和通訊 99.9
教育文化和娛樂 103.1
醫療保健 107.7
其他用品及服務 103.1

第一產業

2016年,菏澤市農林牧漁業實現總產值497.46億元,比2015年增長4.0%,剔除價格因素,增長3.1%;林牧漁業實現產值165.88億元,占總產值的比重達到33.3%。農林牧漁業實現增加值280.62億元,增長3.1%。

種植業

2016年,菏澤市糧食作物播種面積1746.66萬畝,比2015年增加49.50萬畝,增長2.9%;糧食平均畝產878斤,增加4斤,增長0.5%;糧食總產達到766.51萬噸,增加25.44萬噸,增長3.4%。

2016年菏澤市主要農產品產量
農產品名稱 總產量(萬噸) 比2015年±%
糧食 766.51 3.4
其中:夏糧 414.38 0.2
秋糧 352.12 7.5
棉花 13.15 -21.5
油料 23.17 -9.3
蔬菜、瓜類 1013.86 2.4
水果 52.87 -4.8

林業

2016年,菏澤市造林面積15.32萬畝,年末實有農田林網面積710萬畝,活立木蓄積量2821萬立方米。

畜牧業

2016年菏澤市主要畜產品產量和牲畜存欄情況
畜產品或牲畜名稱 單位 總產量 比2015年±%
肉類總產量 萬噸 72.17 3.8
其中:豬肉 萬噸 44.43 3.8
羊肉 萬噸 8.11 -16.6
禽蛋總產 萬噸 47.58 14.2
奶類產量 萬噸 8.28 20.8
牛年末存欄 萬頭 37.81 -16.9
豬年末存欄 萬頭 402.41 1.2
羊年末存欄 萬隻 602.67 -15

漁業

2016年,菏澤市水產養殖面積36.47萬畝,水產品總產量13.20萬噸。

農業基礎

截至2016年末,菏澤市農用機械總動力(不含農用運輸車)達851.5萬千瓦,比2015年增長5.4%,其中:農產品初加工機械總動力81.01萬千瓦,排灌機械總動力197.53萬千瓦。擁有農用拖拉機8.09萬台。機耕面積1170.29萬畝,機電灌溉面積1198.82萬畝。全年農村用電量45.99億千瓦時,農用化肥(折純)使用量49.31萬噸,地膜覆蓋面積334.21萬畝。全市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86.5%,提高0.8%。

第二產業

2016年,菏澤市工業完成增加值1149.29億元,比2015年增長9.0%。年末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3261家,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9.95%;全年各月份累計增速均穩定在10%左右。分行業看,納入統計的34個行業中,有29個行業增加值實現增長,增長面達85.3%。其中石油加工業、化學原料及化學製品製造業、醫藥製造業和農副食品加工業分別增長22.0%、12.7%、10.7%和6.5%。全市工業用電量121.34億千瓦時,增長2.9%。規模以上工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7785.71億元,增長8.8%;實現利稅900.16億元,增長6.3%;實現利潤580.1億元,增長4.0%。總資產貢獻率為27.15%,下降2.63%;資產負債率47.77%,下降0.91%;流動資產周轉率5.3次,下降0.04次;全員勞動生產率41.05萬元/人,增加4.30萬元/人;產品銷售率98.70%,上升0.09%;經濟效益綜合指數419.25%,提高17.62%。全市高新技術產業企業完成總產值2560.92億元,增長11.6%。高新技術產業總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為32.69%,提高1.08%。

2016年菏澤市主要工業產品產量
工業品名稱 單位 產品產量 比2015年±%
小麥粉 4228286 5.1
飼料 2393910 1.8
精製食用植物油 240191 11.5
鮮、冷藏肉 116535 19.8
飲料酒 千升 312844 -0.1
1552522 7.3
萬米 34843.80 4.8
服裝 萬件 9614.70 -7.4
萬雙 567.80 1.4
人造板 立方米 8864774 0.1
家具 3530634 -27.8
機製紙及紙板 205567 8.9
化學農藥原藥 4542 -3.1
化學纖維 83337 -11.3
化學藥品原藥 29269 8.4
橡膠輪胎外胎 8202471 -9.6
塑膠製品 135951 9.7
水泥 10576047 13.2
滾動軸承 萬套 806.00 5.2
變壓器 千伏安 35293455 -8.5

第三產業

國內貿易

2016年,菏澤市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503億元,比2015年增長11.2%。按經營單位所在地分,城鎮消費品零售額1242.8億元,增長11.1%;鄉村消費品零售額260.2億元,增長11.4%。按消費形態分,商品零售額1372.7億元,增長11.1%;餐飲收入130.3億元,增長12.3%。年末全市共有億元商品交易市場58家,全年市場成交額196.1億元。

對外經濟

2016年,菏澤市完成進出口總額351.08億元,比2015年增長30.0%。其中,出口總額164.15億元,增長20.2%;進口總額186.93億元,增長39.9%。全年新簽利用外資項目11個,契約外資金額200.69億元,增長3763.9%;實際利用外資17.14億元,增長18.1%。

房地產業

2016年,菏澤市房地產開發投資完成282.61億元,比2015年增長9.3%。從房屋建設用途看,住宅投資完成238.47億元,增長9.7%,占全部房地產開發投資的84.4%;商業營業用房投資完成40.83億元,增長15.1%,占全部房地產開發投資的14.4%。全市商品房施工面積3250.26萬平方米,增長8.0%;房屋竣工面積493.30萬平方米,下降12.4%。

郵電通信

截至2016年末,菏澤市完成郵政業務總量7.74億元,比2015年增長25%;完成電信業務總量60.41億元,增長20%。全市擁有固定交換機容量1098萬門,固定電話17萬戶,行動電話707萬戶,固定網際網路寬頻接入用戶133萬戶。

旅遊業

2016年,菏澤市接待遊客1741.7萬人次,比2015年增長10%,實現旅遊消費總額135.45億元,增長14.3%。其中接待入境遊客1.51萬人次,增長10.8%,入境遊客消費額362.64萬美元,增長16.5%。

金融業

截至2016年末,菏澤市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餘額3024.71億元,比年初增加474.24億元,同比2015年增長18.6%;其中住戶存款2216.64億元,增加304.38億元。年末金融機構本外幣貸款餘額1805.06億元,增加169.64億元,增長10.4%;其中住戶貸款668.63億元,增加60.78億元;非金融企業及機關團體貸款1135.48億元,增加107.91億元。

保險業

截至2016年末,菏澤市共有43家保險公司開展業務。全市保險業保費收入99.42億元,比2015年增長10.5%。其中財產險保費收入22.81億元,增長20.3%;人身險保費收入76.60億元,增長7.9%。全市保險業賠款支出27.82億元,增長54.6%。其中財產險賠款支出11.46億元,增長19.4%;人身險賠款支出16.36億元,增長94.7%。

社會事業

科技事業

2016年,菏澤市共組織科技計畫61項,取得重要科技成果172項,其中1項獲山東省獎勵。

教育事業

截至2016年末,菏澤市共有高等院校4所,在校生50617人;中等職業學校38所,在校生54702人;普通高級中學51所,在校生16.76萬人;普通初級中學328所,在校生33.48萬人;國小1377所,在校生95.82萬人。國小畢業升學率92.59%,學齡兒童入學率100%。

菏澤市高等院校
菏澤學院 齊魯工業大學菏澤校區 菏澤醫學高等專科學校
菏澤職業學院 菏澤家政職業學院
菏澤市技工學校
曹州武術學校 鄆城宋江武術學校 東明東方武術學校
菏澤音樂學院 菏澤衛生學校 菏澤衛生預備役學校
菏澤市技術學院 菏澤市交通高級技工學校 巨野武術學校
巨野縣職業中等專業學校 中原藝校 菏澤新聞學院

文化事業

截至2016年末,菏澤市擁有博物館14處,文物保護管理機構10個,藝術館1處,文化館9處。公共圖書館10處,藏書總量141萬冊(件)。藝術表演團體11個,鄉鎮文化站155處。全市擁有無線廣播電台1座,電視台1座,電視發射台和轉播台10座,調頻發射和轉播台10座,有線數位電視用戶81.2萬戶,廣播、電視覆蓋率分別達97%和95%。

體育事業

截至2016年末,菏澤市擁有體校10所,其中業餘體校9所,各類體校在校生320人。在省級以上重大比賽中共獲金牌110枚、銀牌103枚、銅牌179枚。

醫療衛生

截至2016年末,菏澤市擁有各類衛生機構4276個,其中醫院、衛生院338所,醫院、衛生院病床40597張。擁有各類衛生技術人員50480人,其中執業醫師及執業助理醫師19515人,註冊護士19722人。全市萬人擁有病床47.08張,增加4.96張,萬人擁有衛生技術人員58.5人,增加1.7人。

勞動就業

2016年,菏澤市城鎮新增就業人數7.9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3.09%,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12.8萬人。

社會保障

2016年,菏澤市企業單位養老保險參保人數57.3萬人,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參保人數24.1萬人,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809.9萬人;企業單位養老保險實繳金額30.1億元,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實繳金額36.55億元;退離休人員領取養老金人數11.7萬人。企業退休人員退休金2352元/月,失業保險金900元/月。

社會福利

截至2016年末,菏澤市共有社會福利事業單位196處,共有床位數42547張;救濟災民22.78萬人,享受城市低保4.84萬人,農村低保26.81萬人。

基礎建設

2016年,菏澤市城鎮化率達到47.4%。機場配套工程開工建設,棗菏高速公路菏澤段、德上高速公路巨野至單縣段全面開工,新萬福河二期和鄆城新河航道進展順利。齊魯工業大學菏澤校區建成投用。丹陽立交橋基本建成,昆明路、人民路、丹陽路等21條道路提升改造全面完成,西安路南延、廣州路北延等8項工程按計畫推進。開工棚改8.98萬戶,占山東省的16.8%。爭取棚改政策性貸款199億元、政策性資金35.6億元。全市房地產庫存去化周期由18.1個月減少到8.8個月。新建改造縣鄉道路246千米,10座平原水庫及12座配套水廠、1800千米供水主管網建成投用。完成改廁58萬戶。

環境保護

2016年,菏澤市城區細顆粒物(PM2.5)年均濃度為82微克/平方米,比2015年改善13.7%;可吸入顆粒物(PM10)年均濃度為143微克/平方米,改善7.7%;二氧化硫(SO2)年均濃度為35微克/平方米,改善16.7%;二氧化氮(NO2)年均濃度為36微克/平方米,改善14.3%。全年“藍天白雲、繁星閃爍”天數達到224天,增加38天,共獲得山東省政府“環境空氣品質生態補償資金”1836萬元。

安全生產

2016年,菏澤市共發生各類生產安全事故64起,死亡62人。其中,發生較大生產安全事故2起,死亡6人,沒有發生重大及以上生產安全事故。億元GDP生產安全事故死亡率為0.024;道路交通萬車死亡率為1.25,煤礦百萬噸死亡率為0。

交通運輸

截至2016年末,菏澤市境內公路通車裡程(含農村公路)已達23481.2千米,其中:國道900.7千米,省道743.7千米,農村公路21836.8千米,全年新改建農村公路1169.1千米。高速公路通車裡程達309.4千米;鐵路總長度315千米,其中京九線154千米,新石線118千米,地方物資專用線43千米。

公路

G35、G1511、G105、G106、G220、G327六條國道、14條省道及地方公路,乾支相連、縱橫交錯。菏東高速公路、日蘭高速公路菏澤段、濟廣高速公路菏澤段共260.6千米,與在建的德商高速鄄城至菏澤段、東新高速公路及規劃中的菏魚高速、德上高速共同構成“三縱兩橫”高速公路主骨架。

鐵路

截至2016年末,菏澤市有縣級火車站8處,區段貨運密度1.2億噸。客運列車39對,每天經菏澤往返北京的客車13對,從菏澤乘火車可直達哈爾濱、長春、瀋陽、北京、天津、太原、石家莊、濟南、青島、鄭州、西安、蘭州、烏魯木齊、重慶、成都、武漢、深圳、廣州、南昌、福州、廈門、杭州、徐州等幾十個大中城市。5個小時可到達北京,18個小時可到達深圳。

水路

菏澤是山東省唯一的內陸港口城市,距青島港不足600千米,經高速公路5小時可達;距日照港不足400千米,經日東高速3小時可達。12座浮橋5個渡口使黃河天塹變通途,京杭運河洙水河航道為菏澤經濟發展打通了一條水上黃金通道。

航空

菏澤至濟南、鄭州兩大國際機場僅200千米,1.5小時即可到達。軍民兩用的嘉樣機場距菏澤僅70千米,菏澤機場前期工作已正式啟動。

歷史文化

菏澤市位於山東西南部,是中華民族發祥地之一,歷史上曾是通往中原的交通要衝,文化交流頻繁,境內有40個少數民族,各種民族習俗精彩紛呈,主要有斗羊、鬥雞、曹州燈會、民間雜技、皮影等。

非遺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菏澤入選項目分別是:陶朱公傳說(定陶縣)、麒麟傳說(巨野縣)、山東古箏樂(菏澤市)、商羊舞(鄄城縣),傳統戲劇類的兩夾弦(定陶縣)、山東梆子(菏澤市、泰安市)、棗梆(菏澤市),四平調,大平調,曲藝類的鶯歌柳書(菏澤市)、山東落子(單縣),山東琴書,菏澤弦索樂,傳統美術類的曹州面人(菏澤市牡丹區、曹縣)、鄄城磚塑(鄄城縣),曹縣柳編,傳統技藝類的魯錦織造技藝(鄄城縣、嘉祥縣)等。

斗羊

菏澤斗羊相傳起源於三國時期。曹操被袁紹打敗,退兵曹州,人疲馬憊,士氣低沉,忽見兩羊相抵,十分威武,精神為之一振,即召部下觀賞,感染得群情激昂,反戈一擊,大敗袁紹。斗羊通常有“自由式”和“規範式”兩種。自由式在裁判吹哨之後,兩隻羊放開,彼此用力撞抵,不管幾個回合,直到一方敗下陣來為一局;“規範式”是彼此拉開,一頭一頭的抵,直到一方抵敗為一局,一般三局二勝。菏澤斗羊從1984年起舉辦了七次全國性斗羊大賽。1991年12月被列為《中華百絕》之一。

鬥雞

菏澤鬥雞活動歷史悠久。春秋戰國時期就有十幾米高的鬥雞台,民間有《鬥雞台懷古》樂曲流傳。鬥雞比賽有一套嚴格的規則,由裁判按規則進行。參加比斗的雞,古稱唆雞,俗稱咬雞,是一種珍貴的觀賞型好鬥雞種,比斗前大都經過專門飼養和訓練。1981年,鄄城縣建起了“魯西鬥雞保種飼養場”。1983年後,一些縣區成立了“鬥雞協會”,把鬥雞比賽作為民眾文體活動的一項內容,定期舉辦比賽。菏澤鬥雞是中國特有的觀賞型珍貴雞種,中國農業電影製片廠在鄄城拍攝了新聞紀錄片《鬥雞》。

麵塑

麵塑俗稱捏麵人,以小麥面和糯米麵為主料,加入適量的顏料用水調和成不同色彩的麵團,用鍋蒸熟後,配上適量的防腐、防蛀、防乾劑後,利用刀、剪簪等簡易工具和獨特工藝,塑造成人物、鳥獸、魚蟲、花卉、山川、樓閣等富有觀賞價值的工藝美術品。菏澤麵塑起源於清代曹州府(今牡丹區)馬嶺崗鎮穆李莊,製做精巧,形象逼真。建國後,受到重視和保護,先後出現了有聲麵塑和動態麵塑。

曹州燈會

每年農曆正月十五日晚上,菏澤城內主要街道都要張燈結彩,點花放炮,舉行規模盛大的彩燈會。人們扶老攜幼,傾城而出,游弋於繁花彩帶的燈海之中,觀燈猜迷,歡歌笑語。曹州彩燈會始盛於清乾隆年間,由德高望重之人擔任會首,進行籌備。花燈名目繁多,大體分靜燈、動燈、訊息燈三種,做工精細,色彩強烈,條紋粗獷,或靜或動,雅俗共賞。

民間雜技

雜技藝術在巨野縣的興起,已有四百多年的歷史。明萬曆年間,河北滄州兩位藝人,來此收徒傳藝,漸成風氣,至清代更加盛行。學雜技者多與武術結合習練,表演有馬術、魔術、車技、蹬技、爬桿、飛人、飛刀、舞獅、走鋼絲等近百個驚險奇巧的節目。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巨野縣孔樓建立了雜技學校,四十多年來培養出許多優秀演員。許多演員不但名揚國內藝壇且享譽國外,多次獲國際大獎。2004年7月,山東省文化廳命名巨野縣大義鎮為“民間雜技藝術之鄉”。

皮影

菏澤皮影又名隔紙說書,起源於清末定陶區張灣鎮後馮村,馮氏先人於明朝遷居定陶,約在道光元年(1821年),馮玉旗、馮玉福受剪紙藝術的啟發創始了皮影,已傳至六代。相對於山東其他地方皮影的近乎說唱藝術而言,定陶皮影則近乎地方戲曲,在山東皮影藝術中獨樹一幟,被山東省政府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地方特產

四大特產 菏澤牡丹 菏澤木瓜 曹州耿餅 陳集山藥
魯西三寶 魯西南黃牛 青山羊 小尾寒羊
藝術特產 菏澤麵塑 巨野彩蛋 魯西鬥雞 鄆城刁莊古箏
出口特產 鄄城魯錦 白柳條編 曹縣蘆筍 青猾皮
農業特產 東明西瓜 成武大蒜 麵粉 蘋果
牡丹籽油 曹州鏡面柿

風味小吃

單縣羊肉湯 水煎包 曹州燒餅 曹縣燒牛肉
芝麻糖 鄆城壯饃 東明香肚 成武醬大頭
單縣饊子 面泡子 什集燒羊肉 皮家燒雞
胡辣湯 謝集罐子湯 黃河鯉魚

風景名勝

菏澤市[山東省地級市] 菏澤市[山東省地級市]
曹州牡丹園(AAAA級) 曹州牡丹園座落於菏澤市牡丹區,緊靠220國道、日東高速菏澤出口處,距市中心約3千米,是菏澤面積最大、品種最多的牡丹園,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全園包括五個大田牡丹觀賞區:主題牡丹觀賞區、曹州牡丹園古譜區、桑籬園古譜花田區、牡丹芍藥科研展示區、獲獎牡丹花田和湖山景觀區、野趣水景區、世界國花園景區、四季牡丹景區、十二花神景區等十二大景區。園內景點眾多,其中南部的國花館是國內唯一的牡丹主題博物館,北部的牡丹四季溫室為國內唯一可四季觀賞牡丹的溫室。
菏澤市[山東省地級市] 菏澤市[山東省地級市]
曹州百花園 曹州百花園始建於明朝嘉靖年,歷經滄桑,傳奇頗多,有珍貴百年以上高齡牡丹百餘株,有“精品牡丹園”之稱。百花園以傳統稀有珍貴品種多,花色齊全,分布合理便於觀賞而馳名。該園以牡丹名貴品種繁多而被譽為“牡丹珍品園”。菏澤百花園內的玉翠荷花,為中國牡丹中株型最大,株齡最古老的牡丹樹之王。觀賞者皆稱“牡丹王”。
菏澤市[山東省地級市] 菏澤市[山東省地級市]
古今園 古今園四季景色優美,融自然花卉和人工藝術造型於一爐,深受國內外遊人的喜愛,以“古、珍、奇、巧”著稱。古今園有300多個牡丹品種。另有許多奇花異木,如芍藥、荷包、迎春、丁香、月季、玫瑰、海棠、臘梅等,不下幾十種,另外松編藝術也是古今園的一大特色。
菏澤市[山東省地級市] 菏澤市[山東省地級市]
冀魯豫邊區革命紀念館 冀魯豫邊區革命紀念館位於菏澤市城區趙王河畔,是在楊得志、段君毅、趙健民等老同志的倡導和組織下,經中共中央和國務院批准,由河北、山東、河南三省共同籌資,菏澤社會各界大力奉獻,並得到國家和貴州省資助而興建的大型跨省革命歷史紀念館,江澤民同志親筆為紀念館題寫館名。 紀念館1998年4月奠基,2000年5月建成開館。占地面積198畝,建築面積11700餘平方米,總投資4000餘萬元,集展廳、畫館、辦公和廣場建設於一體。胡錦濤、李瑞環、吳官正、田紀雲、宋健、李建國等黨和國家領導同志層蒞臨紀念館。
菏澤市[山東省地級市] 菏澤市[山東省地級市]
趙王河公園 趙王河公園由上海同濟城市規劃設計院設計,南起萬福河,北至北外環路,全長8千米,總面積203公頃,其中水面面積97公頃。2008年市政府實施趙王河綜合治理工程(二期工程),建設內容為河道清淤拓寬、駁岸砌築、綠化照明、廣場、道路、橋樑、景觀小品、公共建築、給排水設施等。
菏澤市[山東省地級市] 菏澤市[山東省地級市]
單縣百獅坊 單縣百獅坊是典型清代石雕建築,俗稱張家牌坊,被譽為"天下第一坊",位於牌坊街中段。因其夾柱精雕一百個姿態各異的石獅子而得名,寓有“百事(獅)如意,百世(獅)多壽(獸)”之意。乃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為贈文林郎張蒲妻朱氏而建,全石結構,高14米,寬9米,四柱三間五樓式,正間單檐,次間正檐,歇山頂,全部石砌。坊座八根夾柱透雕群獅八組,大獅子獰猛崢嶸,小獅子環繞戲耍。每根夾柱前、左、右三面均浮雕松獅圖。四柱和枋額上透雕雲龍,其它部位也透雕加浮雕雲龍鏇舞,珍禽異獸、花卉圖案。
菏澤市[山東省地級市] 菏澤市[山東省地級市]
單縣百壽坊 單縣百壽坊是典型清代石雕建築,俗稱朱家牌坊,位於單縣城內勝利北街,乃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為翰林院孔目贈儒林郎朱叔琪妻孔氏而建,因雕有一百個不同書體的“壽”字而得名。坊以青色魚子狀石灰岩構成,通高13米、寬8米,四柱三間三層樓閣式建築。其獨特之處是坊座雕有8頭矯健雄獅昂首遠望,8條出水蚊龍繞柱回舞,額枋上飾滿盛開牡丹,與正間上下額枋祥雲間翩翩飛舞的5隻透雕仙鶴、次間上額枋浮雕的相對翱翔之鸞鳳構成了具有無窮魅力之藝術佳作,寓意“福壽萬年”、“富貴無媲”或“喜上眉梢”。
菏澤市[山東省地級市] 菏澤市[山東省地級市]
水滸好漢城 水滸好漢城位於山東省鄆城縣,是水滸旅遊線路上的著名景點,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占地近400畝,是以宋江武校為依託、以明清古建築為載體、以水滸文化為主題、以武術文化及水滸民俗風情為特色的綜合性人文景觀。景區內可觀賞到狗娃藝術團武術舞蹈表演,各種武術套路和競技武術表演,《李逵坐衙》、《智取生辰綱》等精彩情景劇表演,以及重達260斤的狀元大刀絕活表演,還可以欣賞到墜子書、落子、古箏等傳統藝術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表演。景區分為武術教學、武術修學演藝和歷史文化展示三個功能區。
菏澤市[山東省地級市] 菏澤市[山東省地級市]
孫臏旅遊城 孫臏旅遊城·億城寺位於山東省鄄城縣箕山鎮境內,是國家4A級旅遊景區,已獲得“山東省國防教育基地”、“山東最具特色影視拍攝基地”、“菏澤市魅力景點”等榮譽稱號。 景區由孫臏軍事紀念區、億城寺、園林遊覽區三部分組成:孫臏軍事紀念區再現武聖孫臏富有傳奇色彩的一生和輝煌業績;億城寺景區在古億城寺遺址基礎上形成了“一山、一池、六大殿”的格局;園林遊覽區建設了百花園、採摘園和綠色農業觀光園等是旅遊休憩的理想之地。
菏澤市[山東省地級市] 菏澤市[山東省地級市]
仿山旅遊區 仿山位於菏澤市定陶區,是西周曹國國君墓群地,屬山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公元前1046年,武王滅商,分封天下,封其弟振鐸於曹,建曹國,都陶丘。宋景公三十年(前487年),曹亡後,曹民懷念故國,便在仿山建造曹伯祠,供奉祭祀。曹伯祠屢圮屢建,延續不絕。唐宋以後,仿山陸續建造寺廟道觀,至明清時達到鼎盛,廟宇達40餘座,形成規模宏大的風景寺廟園林。
菏澤市[山東省地級市] 菏澤市[山東省地級市]
東山禪寺景區 東山禪寺景區位於鄄城縣城區孫臏路北段,占地面積25畝。現建有山門、大雄寶殿、齋堂、講堂、南北配樓等。大雄寶殿內供奉的是釋迦摩尼的佛像,是江北重要的佛教活動場所。
菏澤市[山東省地級市] 菏澤市[山東省地級市]
東明黃河森林公園 東明黃河森林公園,為省級森林公園。位於東明縣境內,距東明縣城區30千米,東臨106國道,西臨黃河,南臨327國道,距日南高速入口3千米,交通條件優越。公園總規劃面積775.3公頃。公園以弘揚黃河文化、開展森林遊憩娛樂、水上遊樂、植物觀賞、野生鳥類觀賞、休閒度假、果品採摘、溫泉開發等項目為主要特色。景區劃分為黃河文化風情區、森林遊憩娛樂區、東明湖景區、植物觀賞區、生態保護區等9個區域。

著名人物

古代

菏澤是華夏民族的發祥地之一,歷史上著名有的華胥(履跡雷澤生伏羲)、伏羲(中華民族敬奉的始祖),堯(封於古陶,故號為陶唐氏),舜(耕於歷山,漁於雷澤),萊朱(湯的重要謀臣),曹叔振鐸(曹國開國君主,周文王第六子,曹國曆555年,傳25世),氾勝之(作中國第一部農作物書籍《氾勝之書》),春秋時期冉耕、冉雍、冉求(孔子弟子一門三賢),孫臏(戰國時齊國軍事家),吳起,(戰國時期改革家)彭越(劉邦的大將,封梁王),丁姬(漢哀帝之母),董昭(曹操謀臣),曹植(曹操之子,後封於古菏澤),滿寵(曹操謀臣,官至太尉),呂后(漢高祖妻子,劉邦死後稱制),戚夫人(漢高祖寵妾,生趙王如意),李典(曹操手下大將,文武雙全),卞壼[kǔn](東晉初著名政治家、軍事家、書法家,累事三朝,兩度為尚書令),李勣(唐初功臣)、單雄信(隋末大將),涼茂,王叔和,黃巢(唐末義軍首領),宋江、吳用(北宋義軍首領),王禹偁(北宋文學家),呂祐之,鄧御夫,晁公溯,晁補之(蘇門學士),晁沖之,晁說之,晁公武,宋滄,徐鴻儒,劉藻,田在田,馬新貽,張春橋等人。

相傳堯、舜、禹等著名氏族部落首領主要活動在這一區域,歷史上著名軍事家孫臏、農學家汜勝之、經濟學家劉晏、文學家溫子升等大批聖賢,都出生、活動在這裡,劉邦登基稱帝、黃巢起義、宋江的傳說等都發生在菏澤。

秦末漢初大將彭越,三國曹魏大將李典,北宋文學家王禹偁,蘇門學士晁補之,春秋時期的伯樂孫陽,清末武狀元張憲周都誕生在這塊土地上(《菏澤市志》[光緒本]),乾隆年間出生在單縣的劉峨,官至直隸總督、兵部尚書,清代兩江總督馬新貽出生於菏澤,為清末封疆大吏。

現代

政治名人有周自齊,李建國,何思源,何魯麗,張茅,張成義,鹿心社,周長奎,王道玉,張廣興,張建啟,馬興瑞,李育材,鄧理,楊海濱,王尚宇,劉光磊,謝明亮,陳進行,傅華亭,魏欽公,劉興勝,劉儒林,張光強,李堅,張龍之,王志成,黃獻中,傅家祥,王崇仁,李居昌,李雲川,張鐵夫,馬清明,李啟勝,姜玉貞等。

國民黨抗日名將趙登禹、蕭之楚,國民黨高級將領謝慶雲,軍事家劉成軍,二炮原副司令員於際訓中將,歷史學家何茲全,水利學家張含英。

文藝明星李雪健、李學政、樊少皇、黃海冰、劉和剛、劉方慶、朱之文等,中國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彭麗媛、國家一級美術師徐翎超,著名籃球運動員穆鐵柱等。

城市榮譽

中國牡丹之都

書畫之鄉

戲曲之鄉

武術之鄉

民間藝術之鄉

中國優秀旅遊城市

中國優秀節慶城市

2017中國特色魅力城市200強

友好城市

俄羅斯波多利斯克市(2013年)

河南省濮陽市(2012年)

俄羅斯奧廖爾市(2010年)

美國莫比爾市(2007年)

烏拉圭弗萊賓多市(2006年)

巴西哥倫布市(2006年)

韓國金浦市(2005年)

河南省開封市(2001年)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