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菏澤市

山東省菏澤市

菏澤,山東省轄地級市,位於山東省西南部,魯蘇豫皖四省交界地帶,東與濟寧市相鄰,東南與江蘇省徐州市、安徽省宿州市接壤,南與河南省商丘市相連,西與河南省開封市、新鄉市毗鄰,北接河南省濮陽市。介於北緯34°39′—35°52′,東經114°45′—116°25′之間,屬溫帶季風氣候。轄區總面積12238.62平方公里,轄2區、7縣,常住人口862.26萬(2016年末)。 菏澤古稱曹州。夏代,分屬於兗、徐、豫三州。商代,境內中部有三鬷國,定陶與曹縣之間有莘國,鄄城與鄆城之間有顧國、黎國。以水名稱縣,始於1735年,曹州昇州為府,設附郭縣,賜名菏澤。2000年,改菏澤地區為菏澤市(地級)。 菏澤是水滸傳中梁山泊所在地,也是曹州教案所在地。因廣種牡丹2000年被更名為“牡丹區”,因此有“花鄉水邑”之美稱。菏澤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是我國著名的書畫之鄉、戲曲之鄉、民間藝術之鄉。歷史人文景觀燦爛,堯、舜、禹、劉邦、曹操都長期在這一帶活動。 2018年5月,山東省大氣環境質量17城市排名中可吸入顆粒物濃度最差的是菏澤市,為108μg/m3。

歷史沿革

歷史建制

裴李崗文化、龍山文化遺址,境內各縣(區)都有發現。歷來被稱譽的上古部落聯盟首領堯(前2214-前2097年)、舜(前2127-前2029年)、禹(前2081年-前1978年)都在此留下了寶貴足跡。

商朝(前1559-前1046年):境內有莘國(今定陶與曹縣之間)、顧國、黎國(今鄄城與鄆城之間)。

西周(前1046-前771年):分屬宋國、衛國、曹國(定陶)、郜國(成武)、須句國、魯國。

春秋(前770-前476年)後期:分屬宋、衛、魯三國。

戰國(前475-前221年):前期為齊、楚、魏所轄;末期,為齊、魏兩國分領。

秦朝(前221-前206年):中部和北部屬東郡(治濮陽),南部和北部屬碭郡(治碭縣,今河南永城芒山鎮)。

西漢(前202-公元8年):巨野縣大謝集鎮前昌邑村,曾是漢朝昌邑王封國都城,現存有古蹟漢廢帝(昌邑王)劉賀廢冢。

王莽新朝時期(公元8年-公元23年)

:菏澤分屬曹州、碭郡和巨野郡(公元9年設定)。

東漢以及三國時期:分屬山陽郡、兗州郡、濟陰郡。

晉朝時期:分屬高平國、兗州郡、濟陰郡。

南北朝時:為多方割據勢力統轄。南朝劉宋時期,分屬高平郡、兗州郡、濟陰郡。北魏時期,分屬高平郡、任城郡、兗州郡。

隋朝(581-619年):文帝時,中部屬曹州(治濟陰縣),北部屬濮州(治鄄城),東北部屬鄆州(治鄆城),東南部屬戴州(廢永昌郡後置,仍治成武),以上4州治所皆在境內。南部屬宋州。606年,境內中部屬濟陰郡(治濟陰縣),東部屬東平郡(治鄆城)。

唐朝(618-907年):境內屬河南道,中部屬曹州(治濟陰縣),東部屬濮州(治鄄城),東北部屬鄆州,南部屬宋州(治睢陽)。

元朝(1206-1368年):屬中書省。

明朝(1368-1644年):境內大部屬承宣布政司兗州府下轄的曹州、濟寧州和東平州,西部和北部各有一小部分屬京師大名府的開州和承宣布政司東昌府下轄的濮州。1368年,因水患曹州徙治安陵鎮(今菏澤市大黃集鎮安陵集),次年再徙治盤石鎮(今曹縣城址)。1371年(明洪武四年),降曹州為曹縣。1445年(明正統十年),復置曹州於古乘氏縣址(今菏澤城)。這時的曹州雖領兩縣,但為府轄州。

清朝(1644-1912年):改布政使司為省,境內西部和東北部分屬直隸省大名府和山東省兗州府外,均屬山東省曹州府。1724年(清朝雍正二年),曹州升為直隸州,轄區較明代不變。1735年(清雍正十三年),升曹州為府,轄一州10縣,附郭設縣,賜名菏澤。此時轄區面積略大於今菏澤市。

中華民國(1912-1949年):1912年,政區仍沿用清末省、府、縣三級制,道為省的監察區。1913年1月8日,北洋政府頒發組織令,規定地方實行省、道、縣三級制。今境除東明縣屬直隸大名道、鄄城縣和梁山縣(原為壽張縣)屬山東省濟西道(後改為東臨道,治聊城),其他縣均屬山東省岱南道(後改為濟寧道,治濟寧)。1925年10月22日,山東省將原四道增為11道制,於今菏澤市區置曹濮道(治菏澤)。1928年廢道制,東明縣直屬河北省,其他縣直屬山東省。1932年南京政府規定省下設行政督察區,專員公署為省政府的派出機構。至1937年“七·七”事變前夕,山東省共有7個行政督察區(以下簡稱區):第一區治濟寧;第二區治菏澤,菏澤、定陶、曹縣、成武、單縣、巨野、鄆城屬之;第六區治聊城,濮縣(1931年濮、鄄分治,1926年鄄城併入濮縣)……屬之。“七·七”事變後,日本侵略軍侵入山東後,山東省政府撤離濟南,在省內流亡,並於1938-1942年在全省先後設定了17個區。巨野、鄆城、壽張、汶上屬第二區,單縣、成武、曹縣屬第十一區,菏澤、定陶、濮縣屬第十六區。日本投降後,國民黨山東省政府雖然調整了行政區劃,但境內各縣的歸屬仍未變。

抗日戰爭時期: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政府相繼產生,抗日根據地和游擊區逐步發展成為各級政區。從1940年到抗戰勝利,境域分屬以下幾個專區:冀魯豫第八專區。1940年4月初建立運西專區,是年11月改稱魯西二專區,屬山東省魯西行政區。1941年魯西行政區併入冀魯豫行政區。1940年7月建立湖西專區(因地處微山湖西),屬山東省魯西行政區,轄區位於今境南部,專署常活動於單縣東南蔡溜、張寨一帶。冀魯豫第十專區。1941年5月建立冀魯豫三專區,7月改為冀魯豫七專區,9月改稱晉冀魯豫二十二專區和冀魯豫十專區。轄區位於境內中部和西南部,兼及河南省考城、民權等縣部分區域。

解放戰爭時期:1946年2月,原冀魯豫第八專區改為冀魯豫二專區,專署曾移駐鄆城潘渡和陳坡,原冀魯豫十一專區改為三專區,十專區改為五專區。1948年9 月全境解放。1949年3 月,華北人民政府決定將冀魯豫第二、三、五、七專區分別更名為臨河、湖西、魯西南、運西專區。是年8月,平原省建立,臨河、魯西南及運西的一部分合併為菏澤專區,與湖西專區同屬平原省人民政府。

建國以後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屬平原省。

1952年11月,中央人民政府批准撤銷平原省建制,菏澤、湖西兩專區劃歸山東省。

1953年7月20日,中央人民政府批准山東省撤銷湖西專區,其所轄縣分別歸菏澤、濟寧兩專區。

1967年3月,改菏澤專區為菏澤地區。

2000年6月10日,經國務院批准,改菏澤地區為菏澤市(地級),原菏澤市(縣級)更名為牡丹區。

地理環境

地貌概況

菏澤市地處黃河下游,境內除巨野縣有10平方公里的低山殘丘外,其餘均為黃河衝擊平原,地勢平坦,土層深厚,屬華北平原新沉降盆地的一部分。自西南向東北呈簸萁形逐漸降低,海拔高度為68~37米,平均坡降為1/4700。微地貌形態有河灘高地、緩平坡地、決口扇形地、壟崗高地、碟形窪地、沙質河槽地和背河槽窪地,以緩平坡地面積最大。

主要河流

黃河自河南省蘭考縣入境,流經轄區內的東明、牡丹區、鄄城、鄆城四縣區,境內全長157公里。南境沿曹縣、單縣邊界有黃河故道,菏澤市地處古今黃河之間的三角地帶內。

氣候環境

夏熱冬冷,四季分明。春季少雨,南北風頻繁交替,氣溫回升較快;夏季高溫濕潤,常刮東南風,降雨集中;秋季雨量逐漸減少,風向由南轉北,降溫迅速;冬季雨雪稀少,多刮北風,氣候乾冷。全年光照充足,熱量豐富,雨熱同季,適宜多種農作物的生長,但是降水分配不均,再加常受北方大陸氣團的影響,不少年份出現災害性的天氣。

2018年5月,山東省大氣環境質量17城市排名中可吸入顆粒物濃度最差的是菏澤市,為108μg/m3。

城市領導

市長:陳平

市委副書記:張倫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

菏澤礦產資源種類較多,主要有能源礦產(煤、石油、天然氣、地熱)、金屬礦產(鐵、砂金)、非金屬礦產(水泥用灰岩、制灰用灰岩、建築石料用灰岩、磚瓦用粘土、水泥配料用粘土、水泥配料用頁岩、白雲岩、方解石)、水氣礦產(地下水、礦泉水)四類十六種。已探明境內石油儲量為5265萬噸,天然氣可開發儲量3000億立方米,占山東省石油、天然氣資源潛在總量的12.49%。煤炭地質儲量55.71億噸。

水文資源

水資源可利用總量39.37億立方米,黃河入境水量為256億立方米。其中,地表水7.7億立方米,地下水18.63億立方米,引黃客水15億立方米,南水北調水量1.1億立方米。人均占有量474立方米,畝均水資源可利用量381立方米,略高于山東省平均水平。

動物植物

野生動物種類繁多,有鳥類200餘種,其中受國家保護的一、二級鳥20餘種,對人類有益的食蟲益鳥100餘種,經濟鳥類20餘種;從居留狀況分,留鳥有30餘種,夏侯鳥50餘種,冬候鳥20餘種,其餘為旅鳥;獸類19種,分屬於5個目,兩棲類有9種,爬行類10種。

藥材動物有30科,32種。

境內林果屬暖溫帶落葉闊葉林,以薔薇科為主,其次為鼠李棵、葡萄棵、柿科、石榴科、胡桃科芸香科等共16屬,25種,252個品種。有樹木51科,106屬,228種,其中被子植物46科,92屬,205種;裸子植物5科,14屬,23種。藥材植物有81科,265種。

行政區劃

菏澤市位於山東省西南部,古稱曹州,地處魯蘇豫皖四省交界地區,東與濟寧市相鄰,東南與江蘇省徐州市、安徽省宿州市接壤,南與河南省商丘市相連,西與河南省開封市、新鄉市毗鄰,北接河南省濮陽市。轄牡丹區、定陶縣、曹縣、成武縣、單縣、巨野縣、鄆城縣、鄄城縣、東明縣8縣1區及菏澤市經濟開發區、菏澤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下設31個街道辦事處、121個鎮、16個鄉。轄地南北長157公里,東西寬140公里,總面積12238.62平方公里。

縣區

面積(平方千米)

人口(萬人)

政府(管委會)駐地

牡丹區

1140

105

菏澤市東方紅西街999號

巨野1308101鳳凰街道辦事處

曹縣

1969

165

磐石街道辦事處

定陶

846

66

天中街道辦事處

成武

949

70.06

永昌街道辦事處

單縣

1702

106.32

園藝街道辦事處湖西大廈

鄆城

1643

119

唐塔街道辦事處盤溝路30號

鄄城

1042

72.19

古泉街道辦事處

東明

1370

81

城關街道辦事處

經濟開發區

148.6

23

丹陽街道辦事處

菏澤市牡丹區,地處魯、蘇、豫、皖四省交界處,是菏澤市轄行政區,魯西南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總面積1140平方公里,人口105萬,是全國著名的“戲曲之鄉”、“書畫之鄉”、“武術之鄉”、“民俗之鄉” 和“中國牡丹城”。牡丹區下轄19個鄉鎮辦事處:東城辦事處、西城辦事處、南城辦事處、北城辦事處、牡丹辦事處、何樓辦事處、沙土鎮、吳店鎮、王浩屯鎮、黃堽鎮、都司鎮、高莊鎮、小留鎮、李村鎮、馬嶺崗鎮、安興鎮、大黃集鎮、胡集鎮、皇鎮鄉。區政府駐西城街道中華西路120號。

曹縣總面積1969平方千米,總人口156萬人。轄3個街道、19個鎮、5個鄉:曹城街道、磐石街道、青菏街道、鄭莊街道、倪集街道、莊寨鎮、普連集鎮、青堌集鎮、桃源集鎮、韓集鎮、磚廟鎮、古營集鎮、位灣鎮、侯集回族鎮、蘇集鎮、孫老家鎮、閻店樓鎮、梁堤頭鎮、安蔡樓鎮、邵莊鎮、王集鎮、青崗集鎮、常樂集鎮、樓莊鄉、大集鄉、朱洪廟鄉、仵樓鄉。縣政府駐曹城街道城隍廟后街。

單縣總面積1702平方千米,總人口122萬人。轄4個街道、16個鎮、2個鄉:北城街道、南城街道、園藝街道、東城街道、郭村鎮、黃崗鎮、終興鎮、高韋莊鎮、徐寨鎮、蔡堂鎮、朱集鎮、李新莊鎮、浮崗鎮、萊河鎮、時樓鎮、楊樓鎮、張集鎮、龍王廟鎮、謝集鎮、李田樓鎮、高老家鄉、曹莊鄉。縣政府駐園藝街道。

截至2013年底,成武縣共有汶上集、白浮圖、大田集、孫寺、九女集、南魯集、伯樂集、天宮廟、苟村集、張樓、黨集11個鎮,文亭、永昌2個街道,一個經濟開發區。共有476個行政村,10個居委會,1317個自然村。人口70.06萬人。縣政府駐文亭街道文亭路143號。

巨野縣總面積1303平方千米,總人口101萬人。轄2個街道、15個鎮:鳳凰街道、永豐街道、龍堌鎮、大義鎮、柳林鎮、章縫鎮、大謝集鎮、獨山鎮、麒麟鎮、核桃園鎮、田莊鎮、太平鎮、萬豐鎮、陶廟鎮、董官屯鎮、田橋鎮、營里鎮。縣政府駐鳳凰街道古城街。

鄆城縣總面積1642.74平方千米,總人口122萬人。轄2個街道、15個鎮、5個鄉:鄆州街道、唐塔街道、黃安鎮、楊莊集鎮、侯集鎮、武安鎮、郭屯鎮、丁里長鎮、玉皇廟鎮、程屯鎮、隨官屯鎮、張營鎮、潘渡鎮、雙橋鎮、南趙樓鎮、黃堆集鎮、唐廟鎮、黃集鄉、李集鄉、張集鄉、水堡鄉、陳坡鄉。縣政府駐唐塔街道盤溝路30號。

鄄城縣總面積1041平方千米,總人口86萬人。轄2個街道、11個鎮、4個鄉:陳王街道、古泉街道、什集鎮、紅船鎮、舊城鎮、閻什鎮、箕山鎮、李進士堂鎮、董口鎮、臨濮鎮、彭樓鎮、鳳凰鎮、鄭營鎮、左營鄉、大埝鄉、引馬鄉、富春鄉。縣政府駐古泉街道人民街36號。

定陶縣位於山東省西南部,菏澤市中部,轄陳集、冉堌、黃店、孟海、張灣、馬集、半堤、仿山、南王店、杜堂10個鎮和天中、濱河2個辦事處、1個省級經濟開發區。共367個村委會,1035個自然村,面積846平方公里,總人口66萬人。定陶縣的行政區域界線全長250.4公里,與牡丹區、巨野、成武、曹縣四個縣區接邊,共涉及15個鄉鎮,125個村莊。現有地名1441條,其中鄉、鎮、村名稱1047條,河流等自然實體名稱9條,文物古蹟、紀念地、公園、風景名勝區等名稱6條,城市道路名稱60條,其餘地名209條。

東明縣總面積1370平方千米,總人口81萬人。轄2個街道、7個鎮、5個鄉:城關街道、漁沃街道、東明集鎮、劉樓鎮、陸圈鎮、馬頭鎮、三春集鎮、大屯鎮、武勝橋鎮、菜園集鄉、小井鄉、沙窩鄉、長興集鄉、焦園鄉。縣政府駐城關街道五四路。

山東菏澤經濟開發區是 1992 年經山東省人民政府批准設立的省級經濟開發區,位於菏澤市區東部,和城區相連,總面積 148.6 平方公里,轄丹陽、岳程、佃戶屯三個辦事處,總人口 23 萬。

人口民族

2013年末全市常住人口836.79萬人,人口自然增長率10.09‰。 境內有回、滿、瑤、蒙古、藏、彝、朝鮮、壯、土家、苗、維吾爾、哈尼、哈薩克等少數民族40個。

經濟狀況

2013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052億元,同比增長12%;完成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59.3億元,按可比口徑增長6.3%;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15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9130元,分別增長10.5%、11.5%;完成固定資產投資810億元,增長23%;實際到位外資2.2億美元,增長33%。三次產業比調整為12.4:54.6:33。

農林牧漁

2013年全市糧食作物面積1644.64萬畝,比上年增加40.34萬畝,增長2.5%;糧食平均畝產819斤,比上年增加23斤,增長2.9%;糧食總產達到673.17萬噸,比上年增加34.73萬噸,增長5.4%,總產創歷史最好水平。農林牧漁業全面發展。2013年,全市農林牧漁業實現總產值458.90億元,增長5.8%,剔除價格因素,可比增長3.0%;林牧漁業實現產值154.83億元,占總產值的比重達到33.7%。農林牧漁業實現增加值255.00億元,可比增長3.0%。

工業建設

工業生產保持平穩較快增長。2013年,全市工業完成增加值984.27億元,同比增長14.2%,比地區生產總值增速高2.2個百分點。截止2013年末,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2650家,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7.8%;全年各月份累計增速均穩定在18%左右,保持了穩定增長勢頭。分行業看,我市納入統計的34個行業中,有30個行業實現增長,增長面達到88.2%,其中石油化工業、醫藥製造業和食品製造業分別增長59.4%、25.2%和18.2%。2013年,全市工業用電量100.90億千瓦時,增長19.5%。

工業經濟效益總體較好。2013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5413.65億元,同比增長18.1%;實現利稅729.98億元,同比增長17.8%;實現利潤450.85億元,增長17.7%。總資產貢獻率為35.44%,同比下降1.91個百分點;資產負債率52.66%,同比提高2.44個百分點;流動資產周轉率5.68次,同比下降0.55次;全員勞動生產率33.15萬元/人,同比增加5.58萬元/人;產品銷售率99.27%,同比下降0.34個百分點;經濟效益綜合指數397.32%,比去年提高22.31個百分點。

固定投資

固定資產投資保持穩步增長。2013年全市完成規模以上固定資產投資810.77億元,比上年增長23.1%。第一產業投資2.06億元,同比增長29.2%;第二產業投資420.42億元, 同比增長28.3%,其中工業投資416.34億元,同比增長28.2%;第三產業投資388.28億元,同比增長17.6%。投資結構進一步最佳化,2013年全市一二三產業投資占全社會投資的比重為0.25:51.86:47.89,投資結構的持續最佳化為我市的經濟結構升級打下了良好基礎。房地產投資保持增長勢頭。全年房地產開發投資完成206.18億元,比上年增長16.9%。從房屋建設用途看,住宅投資完成180.73億元,增長15.5%,占全部房地產開發投資的87.7%;商業營業用房投資完成21.57億元,增長26.4%,占全部房地產開發投資的10.5%。全年商品房施工面積2922.45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34.6%;房屋竣工面積372.13萬平方米,增長4.5%。

國內貿易

消費需求穩中有升,市場繁榮穩定。面對複雜多變的經濟形勢,全市上下採取有力措施,化解諸多不利因素影響,努力擴大消費,全市消費品市場穩中有升。2013年,全市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027.75億元,比上年增長13.7%。消費品市場中城鎮實現零售額913.86億元,增長13.6%;鄉村實現零售額113.89億元,增長14.5%。按消費形態分,商品零售實現929.57億元,增長14.1%;餐飲收入98.18億元,增長9.8%。隨著我市商貿物流基地建設的推進,全市商品交易市場類別不斷增多,個數不斷增加,成交額不斷擴大。2013年末,全市共有億元商品交易市場65家,全年市場成交額207.5億元,商品交易市場逐步走上規模化和專業化的良性發展軌道,充分發揮了集聚效應,有力推動了全市商品流通的發展。

對外經濟

外貿出口健康發展,利用外資快速增長。2013年全市完成出口總值17.50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4.5%;進口總值12.17億美元,比上年下降23.5%;進出口總值29.67億美元,比上年下降4.9%;全年新簽利用外資項目14個,契約外資金額28095萬美元,比上年增長0.3%;實際利用外資21818萬美元,比上年增長32.2%。

百強企業

結合菏澤市工業企業發展實際,市經信委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本著重發展、重貢獻、重質量、重基礎的原則,經過反覆研究、論證和篩選,挑選出了市場競爭力強、產品附加值高、經營形勢好、發展潛力大的103戶企業,簡稱‘百強企業’。在2013年召開的菏澤兩會上,市政府提出在全市培育“百強企業”。按照這一計畫,力爭到2016年,菏澤百強企業主營業務收入總額達到6010億元。

從2013年起,菏澤市在全市實施百強企業培育計畫,力爭到2016年,百強企業主營業務收入總額達到6010億元。主營業務收入過1000億元的企業1戶,過500億元的企業2戶,過100億元的企業10戶,過50億元的企業10戶,過10億元的企業80戶。百強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占全市比重由2012年的33.22%提高到50.08%,年均增長42.61%。努力使一批企業在全國、在同行業占有一席之地。

為了百強企業的培育壯大,菏澤市、縣兩級分別成立百強企業工作領導小組,統籌協調重大事項。建立重點企業發展目標責任制,每戶企業建立一個責任班子,實行市、縣級領導分包重點企業,形成一級保一級、一級對一級負責的目標責任制和工作推進機制,並定期對百強企業實施考核評價。

百強企業名單

睿鷹製藥佳美食品廣源銅帶青島啤酒裕魯西達
沙土食品龍躍橡膠聖奧化工曹普工藝愛倫金屬
珠峰木藝巨鑫源食品百隆紡織祥雲化工輝煌電力
三利輪胎福林木業魯藝木業魯花花生油潤鑫精細化工
泉潤紙業藝達家紡龍泵高科坤和木業嘉宏食品
鑫源高碳中食都慶達馳電氣呈祥電氣利通石油
華馳變壓器大地玉米美森木業大森生物質能源古泰紡織
源潤石油鑫澤銅業尚舜化工四君子集團天元集團
湖西王集團魯紗紡織可加可服飾立興罐頭泰信紡織
鐵雄新沙新巨龍能源佳農果蔬巨潤建材寶舜化工
花冠集團建華管樁富海能源華億達紡織煙鄆金屬彩印
兗煤菏澤能化恒基集團洪達化工宏發機械聖達如意印染
魯能菏澤煤電華意化工沃藍生物康泰化工泰豐紡織
奧斯卡發製品東明石化玉皇化工洪業化工方明藥業
中信國安化工五得利集團東方化工金利達碳素明勝紡織
鑫海石墨玉皇盛世德潤化工菏澤玉皇金正大複合肥
德源化工天美生物中糧艾地盟德泰化工洋豐肥業
東藥藥業華鵬玻璃信多達電子步長製藥潤澤製藥
天時空間鋼結構巧媳婦食品健民藥業華信製藥米老頭食品
普恩藥業安泰時裝交通集團華星油泵銀河紡織

社會事業

科技教育

2013年末全市高等院校在校生33409人;中等職業學校48所,在校生75477人;普通高級中學41所,在校生15.59萬人;普通初級中學313所,在校生34.14萬人;國小共1563所,在校生81.09萬人。國中畢業升學率72.64%,國小畢業升學率95.63%,學齡兒童入學率99.99%。

高校:菏澤學院、菏澤醫學高等專科學校、菏澤職業技術學院、菏澤家政職業學院、齊魯工業大學菏澤校區

技校:菏澤衛生學校、菏澤衛生預備役學校、菏澤音樂學院、菏澤市技術學院、菏澤市交通高級技工學校、巨野武術學校、巨野縣職業中等專業學校、鄆城宋江武術學校、東明東方武術學校、曹州武術學校、中原藝校、菏澤新聞學院

文化事業

2013年末全市擁有博物館9處,文物保護管理機構11個,藝術館1處,文化館9處。公共圖書館9處,藏書總量64萬冊(件)。藝術表演團體10個,鄉鎮文化站162處。全市擁有無線廣播電台1座,電視台1座,電視發射台和轉播台10座,調頻發射和轉播台10座,有線數位電視用戶90萬戶,廣播、電視覆蓋率分別達97%和95%。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菏澤入選項目分別是:陶朱公傳說(定陶縣)、莊子傳說(東明縣)、麒麟傳說(巨野縣)、山東古箏樂(菏澤市)、商羊舞(鄄城縣),傳統戲劇類的兩夾弦(定陶縣)、山東梆子(菏澤市、泰安市)、棗梆(菏澤市),四平調,大平調,曲藝類的鶯歌柳書(菏澤市)、山東落子(單縣),山東琴書,菏澤弦索樂,傳統美術類的曹州面人(菏澤市牡丹區、曹縣)、鄄城磚塑(鄄城縣),曹縣柳編,傳統技藝類的魯錦織造技藝(鄄城縣、嘉祥縣)等。

醫療事業

醫療條件不斷改善。2013年底,全市擁有各類衛生機構736個,其中:醫院、衛生院306所。醫院、衛生院編制病床位31273張,擁有各類衛生技術人員44372人,其中執業醫師16320人,註冊護士18269人。全市參加新農合人數761.85萬人。截止年末,全市萬人擁有病床位37.37張,比去年增加3.49張,萬人擁有衛生技術人員53.03人,比去年增加11.82人。醫療條件和防病治病水平得到明顯提高。

社會保障

社會福利事業健康發展,社會保障體系逐步健全。2013年,全市共有社會福利事業單位174處,共有床位數33773張;救濟災民32萬人,享受城鎮低保5.57萬人,救助農村特困戶33.22萬戶。

就業與社會保障能力進一步提高。2013年城鎮新增就業人數9.53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3.24%,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24.9萬人。全市企業養老保險參保人數45.4萬人,機關事業養老保險參保人數30.6萬人,城鎮醫療保險參保人數108.6萬人;企業單位養老保險實繳金額20.78億元,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實繳金額28.92億元;退離休人員領取養老金人數15.8萬人。企業退休人員退休金1661.43元/月,失業保險金709.03元/月。

交通狀況

自古以來,菏澤的水路、陸路交通都比較發達,目前已形成鐵路、公路、航空、航運、管道運輸等綜合交通運輸網路。

全市鐵路總長度315公里,其中京九線154公里,新石線118公里,地方物資專用線43公里,全市有縣級火車站8處,區段貨運密度1.2億噸。客運列車39對,每天經菏澤往返北京的客車13對,從菏澤乘火車可直達哈爾濱、長春、瀋陽、北京、天津、太原、石家莊、濟南、青島、鄭州、西安、蘭州、烏魯木齊、重慶、成都、武漢、深圳、廣州、南昌、福州、廈門、杭州、徐州等幾十個大中城市。5個小時可到達北京,18個小時可到達深圳。

2013年底,全市公路通車裡程達21703.6公里,G35、G1511、G105、G106、G220、G327六條國道、14條省道及地方公路,乾支相連、縱橫交錯。12座浮橋5個渡口使黃河天塹變通途,京杭運河洙水河

俯瞰高速路

航道為菏澤經濟發展打通了一條水上黃金通道。已建成的菏東高速、日蘭高速菏澤段、濟廣高速菏澤段共260.6公里,與在建的德商高速鄄城至菏澤段、東新高速公路及規劃中的菏魚高速、德上高速共同構成“米”宇型高速公路主骨架。

菏澤至鄭州、濟南兩大國際機場僅200公里,均在國際機場的有效半徑之內,1.5小時即可到達。軍民兩用的嘉樣機場距菏澤僅70公里,菏澤機場項目前期工作巳正式啟動,機場選址、飛行程式設計等實質性工作正有序進行。

菏澤是山東省唯一的內陸港口城市,距青島港不足600公里,經高速公路5小時可達;距日照港不足400公里,經日東高速3小時可達,出口貨物非常便利。

旅遊景點

曹州書畫院:創建於1985年10月,占地16000平方米,建築面積9000多平方米,是集書畫研究、創作、展覽、交流、收藏於一體的文化事業單位。為全國地市級規模最大的書畫院。

黃泥崗:黃泥崗在鄆城縣東南16公里的黃堆集鄉。

安陵堌堆:安陵堌堆遺址位於曹縣韓集鎮孫莊村北,1977年被列為山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該遺址南北長225米,東西寬150米,總面積33750平方米,呈南北長於東西的橢圓形,上部為漢代文化層,中部為戰國時期文化層,下部為新石器時代文化層。

故道餘輝:是魯西南最大的原生態旅遊勝地。

南湖公園:南湖公園位於曹縣城區的東南部,水面面積10萬平方米。

佀鍾祠:佀樓村中有佀公祠堂,建於明成化十八年(1482年),系四合院雕梁畫柱,紋獸齊全,屬於典型的明代古建築群。院內擺設御贈石供桌,4個龍虎墩,石馬、石羊、石豬、石丞相,華表各1對,御碑4座。全為漢白玉石料。1986年和1990年省文物局先後兩次撥專款6萬元,由曲阜建築隊對大殿及前門進行維修。2001年,將佀公祠堂改建為佀鍾紀念館。

曹州百花園:曹州百花園原名“萬花村”,為國家AA級旅遊景區。始建於明朝嘉靖年間。

地方特產

菏澤牡丹菏澤木瓜
巨野彩蛋青猾皮

小尾寒羊

曹州耿餅

魯西鬥雞

魯西南黃牛

魯錦

單縣羊肉湯

菏澤麵塑

青山羊

曹州鏡面柿

白柳條編

民俗風情

菏澤市位於山東西南部,乃中華民族發祥地之一,歷史上曾是通往中原的交通要衝,文化交流頻繁,各種民族習俗精彩紛呈,主要有斗羊、鬥雞、曹州燈會、民間雜技、皮影等。

斗羊:菏澤斗羊相傳起源於三國時期。曹操被袁紹打敗,退兵曹州,人疲馬憊,士氣低沉,忽見兩羊相抵,十分威武,精神為之一振,即召部下觀賞,感染得群情激昂,反戈一擊,大敗袁紹。斗羊通常有“自由式”和“規範式”兩種。自由式在裁判吹哨之後,兩隻羊放開,彼此用力撞抵,不管幾個回合,直到一方敗下陣來為一局;“規範式”是彼此拉開,一頭一頭的抵,直到一方抵敗為一局,一般三局二勝。菏澤斗羊在全國獨樹一幟,1984年以來已舉辦七次全國性斗羊大賽。1991年12月被列為《中華百絕》之一,深受國內外遊人讚賞。

鬥雞:菏澤鬥雞活動歷史悠久。春秋戰國時期就有十幾米高的鬥雞台,民間有《鬥雞台懷古》樂曲流傳。鬥雞比賽有一套嚴格的規則,由裁判按規則進行。參加比斗的雞,古稱唆雞,俗稱咬雞,是一種珍貴的觀賞型好鬥雞種,比斗前大都經過專門飼養和訓練。1981年,鄄城縣建起了“魯西鬥雞保種飼養場”。1983年後,一些縣區成立了“鬥雞協會”,把鬥雞比賽作為民眾文體活動的一項內容,定期舉辦比賽。菏澤的鬥雞,身似駝鳥,體態雄健,肌肉發達,動作敏捷,生性善斗,寧死不屈,是我國特有的觀賞型珍貴雞種。中國農業電影製片廠在鄄城拍攝了新聞紀錄片《鬥雞》。

麵塑:俗稱捏麵人,以小麥面和糯米麵為主料,加入適量的顏料用水調和成不同色彩的麵團,用鍋蒸熟後,配上適量的防腐、防蛀、防乾劑後,利用刀、剪簪等簡易工具和獨特工藝,塑造成人物、鳥獸、魚蟲、花卉、山川、樓閣等富有觀賞價值的工藝美術品。菏澤麵塑起源於清代曹州府(今牡丹區)馬嶺崗鎮穆李莊,製做精巧,形象逼真,深受廣大民眾喜愛。建國後,受到重視和保護,先後出現了有聲麵塑和動態麵塑。

曹州燈會:每年農曆正月十五日晚上,菏澤城內主要街道都要張燈結彩,點花放炮,舉行規模盛大的彩燈會。人們扶老攜幼,傾城而出,游弋於繁花彩帶的燈海之中,觀燈猜迷,歡歌笑語。一首民歌贊道:“正月十五月兒明,觀燈進了曹州城,步步霞光步步彩,猶入雲霞仙境中。”曹州彩燈會始盛於清乾隆年間,由德高望重之人擔任會首,進行籌備。花燈名目繁多,大體分靜燈、動燈、訊息燈三種,做工精細,色彩強烈,條紋粗獷,或靜或動,雅俗共賞,意味無窮。

民間雜技:雜技藝術在巨野縣的興起,已有四百多年的歷史。明萬曆年間,河北滄州兩位藝人,來此收徒傳藝,漸成風氣,至清代更加盛行。學雜技者多與武術結合習練,表演有馬術、魔術、車技、蹬技、爬桿、飛人、飛刀、舞獅、走鋼絲等近百個驚險奇巧的節目。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巨野縣孔樓建立了雜技學校,四十多年來培養出許多優秀演員。許多演員不但名揚國內藝壇且享譽國外,多次獲國際大獎。2004年7月,山東省文化廳命名巨野縣大義鎮為“民間雜技藝術之鄉”。

皮影:又名隔紙說書起源於清末定陶縣張灣鎮後馮村,馮氏先人於明朝遷居定陶,約在1821年,馮玉旗、馮玉福受剪紙藝術的啟發創始了皮影,至今已傳6代。相對於山東其他地方皮影的近乎說唱藝術而言,定陶皮影則近乎地方戲曲,在山東皮影藝術中獨樹一幟,被省政府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書畫之鄉:古代書畫家有宋代晁補之、李昭己、何氏家庭、曹氏家庭,近代書畫家有牛千古、李眉川等,現代有晁楣、田伯平、何方華、張得蒂、包備五、魯風等。巨野縣被中國文聯授予“中國巨野農民繪畫之鄉”的稱號。

龍之故鄉:據史籍記載,最早見到關於龍的文字記錄是在山東菏澤市所轄的古雷澤。

武術之鄉:清朝科舉中武狀元2人,武進士30多人。流傳的武術拳種如梅花拳、洪拳、猴拳、少林拳、太極拳等達39個之多。武術、體育明星有全國武術全能冠軍張玉萍、現代中國武狀元陳超、舉重運動員馬文廣和籃球健將穆鐵柱等。

戲曲之鄉:是山東梆子、柳子戲、兩夾弦、棗梆、大平調、大弦子戲、四平調的發祥地,傳統地方戲劇種山東梆子、柳子戲、兩夾弦、棗梆、大平調、大弦子戲、曲劇、四平調和豫劇;曲藝有山東花鼓、山東落子、鶯歌傳書、山東琴書和河南墜子等。其中棗梆系全國僅有的,有“天下第一團”之稱。

曹州燈會:每年農曆正月十五日晚上。

友好城市

俄羅斯波多利斯克市(2013)

河南省濮陽市(2012)

俄羅斯奧廖爾市(2010)

美國莫比爾市(2007)

烏拉圭弗萊賓多市(2006)

巴西哥倫布市(2006)

韓國金浦市(2005)

河南省開封市(2001)

著名人物

古代人物

著名的有伊尹,萊朱(湯的重要謀臣,與伊尹同列),曹叔振鐸(曹國開國君主,周文王第六子,曹國曆555年,傳25世),氾勝之(作中國第一部農作物書籍《氾勝之書》),春秋時期冉耕、冉雍、冉求(孔子弟子一門三賢),孫臏(戰國時齊國軍事家),吳起,彭越(劉邦的大將,封梁王),丁姬(漢哀帝之母),董昭(曹操謀臣),曹植(曹操之子,後封於古菏澤),滿寵(曹操謀臣,官至太尉),呂后(漢高祖原配,劉邦死後稱制),戚夫人(漢高祖寵妾,生趙王如意),李典(曹操手下大將,文武雙全),卞壼[kǔn](東晉初著名政治家、軍事家、書法家,累事三朝,兩度為尚書令),涼茂,王叔和,黃巢(唐末義軍首領),宋江(北宋義軍首領),王禹偁(北宋文學家),呂祐之,鄧御夫,晁公溯,晁補之(蘇門學士),晁沖之,晁說之,晁公武,宋滄,徐鴻儒,劉藻,田在田,馬新貽,張春橋等人。

相傳堯、舜、禹等著名氏族部落首領主要活動在這一地區,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伊尹、軍事家孫臏、思想家莊子、農學家汜勝之、經濟學家劉晏、文學家溫子升等大批聖賢,都出生、活動在這裡,“商界鼻祖”范蠡經商、劉邦登基稱帝、黃巢起義、宋江的傳說等都發生在菏澤。

秦末漢初大將彭越,三國曹魏大將李典,北宋文學家王禹偁,蘇門學士晁補之,春秋時期的伯樂孫陽,清末武狀元張憲周都誕生在這塊土地上(《菏澤市志》[光緒本]),乾隆年間出生在單縣城西南劉老家的劉峨,官至直隸總督、兵部尚書,清代兩江總督馬新貽出生在菏澤城東北西馬垓村,為清末封疆大吏。

現代人物

政治名人有周自齊,李建國,何思源,何魯麗,張茅,張成義,王三運,鹿心社,周長奎,王道玉,張廣興,張建啟,馬興瑞,李育材,鄧理,楊海濱,王尚宇,劉光磊,謝明亮,陳進行,傅華亭,魏欽公,劉興勝,劉儒林,張光強,李堅,張龍之,王志成,黃獻中,傅家祥,王崇仁,李居昌,李雲川,張鐵夫,馬清明,李啟勝,姜玉貞等。李建國現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鹿心社現任江西省委副書記、省長,王三運現任甘肅省委書記。

國民黨抗日名將趙登禹、蕭之楚,國民黨高級將領謝慶雲,軍事家劉成軍,二炮原副司令員於際訓中將,歷史學家何茲全,水利學家張含英,

文藝明星彭麗媛、李雪健、樊少皇、黃海冰、劉和剛、劉方慶、朱之文等,國家一級美術師徐翎超,著名籃球運動員穆鐵柱等。

城市榮譽

2016-06-26,中國大陸城市房屋市值排行50強,菏澤排名第48位。

2016-10-20,華頓經濟研究院(原“上海經濟發展研究所”)在滬發布“2016年中國百強城市排行榜”,菏澤排名第91位。

2017年12月24日,菏澤入選2017中國特色魅力城市200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