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湖[武漢]

東湖[武漢]
東湖[武漢]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武漢東湖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簡稱東湖風景區,位於中國湖北省武漢市中心城區,是國家5A級旅遊景區,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示範點,首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東湖因位於中國湖北省武漢市武昌東部,故此得名,現為中國水域面積最為廣闊的城中湖之一,水域面積達88平方公里,是杭州西湖的六倍。

基本信息

地理形態

圖片東湖
武漢東湖風景區位於武漢市城區的武漢二環線與武漢三環線之間,景區面積73平方公里,其中湖面面積33平方公里,是中國第二大的城中湖。其中心坐標為30°37′N、114°28′E。湖面面積33平方千米,湖容為1.24億立方米(當水位為21m時)湖泊平均深度為2.48m,最大深度為4.66m。加上沿湖陸地風景區,面積達八十餘平方公里。東湖湖岸曲折,港汊交錯,素有九十九灣之說。東湖風景區景觀景點100多處。12個大小湖泊,120多個島渚星羅,112公里湖岸線曲折,環湖34座山峰綿延起伏,10000餘畝山林林木蔥鬱。

東湖形似眾多湖叉的倒“U”,全湖劃分為郭鄭湖、水果湖、喻家湖、湯菱湖、團湖、後湖等部分,並通過沙湖港、青山港與沙湖、楊春湖、戴家湖等相連,構成一個小型湖泊水系;湖泊直線長度為11.3km,最大寬度為8.1km,平均寬度為2.9km。全流域面積為190km2,匯水面積約為119km2。

歷史文化

自古以來,東湖就是遊覽勝地,屈原在東湖“澤畔行吟”,楚莊王在東湖擊鼓督戰(清河橋古橋遺址);三國時期,劉備在東湖磨山設壇祭天;南宋詩人袁說友用“只說西湖在帝都,武昌新又說東湖”讚美東湖;李白在東湖湖畔放鷹題詩;毛澤東建國後先後視察東湖44次,在東湖接待了64個國家的94批外國政要;朱德在50多年前寫下“東湖暫讓西湖好,今後將比西湖強”的詩句;當代作家陳運和在其散文《長江、中國的腸;東湖,武漢的胃》中,誇獎“曾消化過多少歷史故事,也健壯了一座城市肌體”。近現代還有九女墩、陶鑄樓、屈原紀念館、朱碑亭等歷史文化遺址,均在此。省博物館是國家級重點博物館。館藏文物20餘萬件,國家一級文物945件(套),薈萃了湖北地區的文化遺珍。曾侯乙編鐘、越王勾踐劍、骨化石鄖縣人頭為鎮館之寶。

自然資源

東湖是中國第二大的城中湖(中國最大城中湖為湯遜湖,同在武漢),建有國家濕地公園。擁有東湖梅園、荷園、東湖櫻園等13個植物專類園。東湖梅園是中國梅花研究中心,擁有梅花品種320餘種,其中152個品種登錄國際植物名錄,占全世界梅花登錄品種的60%,居全球第一,擁有蠟梅品種100餘種,占世界90%。

東湖荷園是中國荷花研究中心,有荷花700多種,占世界80%以上,是世界規模最大、品種最全的荷花品種資源圃。東湖櫻花園與日本弘前櫻花園和美國華盛頓櫻花園並稱為世界三大賞櫻勝地。種植櫻花50多種10000餘株,關山櫻、雲南早櫻等都是櫻花中的極品。植物王國,植物類型多樣珍稀,景觀獨特。尤其是水生植物科數占中國水生植物科數的40.37%,世界的29.87%。

植物區豐富的水生植物資源在維護景區生態穩定性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鳥的天堂,有珍稀鳥類5大類型234種。其中瀕危鳥類2種、二級保護鳥類9種、省級保護鳥類10種,是觀鳥旅遊的絕佳場所。

生物類型

魚類

東湖東湖
湖中有魚類18科65種,均為淺水湖泊中常見的魚種。常見的魚種有鰱魚、鱅魚、草魚、青魚、鯿魚、長春鯿、三角魴、團頭魴、鯉魚、鯽魚、鱤魚、鱖魚、蒙古紅鮊、翹嘴紅鮊、烏鱧、餐鰷等。

水生植物

60年代初調查東湖全湖維管束水生植物有83種,分別屬於29科53屬。80年代末全湖水生維管束植物僅有50種,其中挺水植物19種、浮葉植物7種、漂浮植物6種、沉水植物18種。

浮游植物

東湖浮游植物各大類的年平均百分數也隨年代的變遷發生變化。50年代甲藻為優勢種,硅藻次之;60年代甲藻、硅藻退居次要地位,轉變為以藍藻為主,綠藻、甲藻次之的勢態;70年代以後則藍藻、綠藻為優勢種,甲藻次之,硅藻為劣勢種。

由於受水文氣象條件的影響,浮游植物群落在一年內的不同季節中,其數量和組成均有所變化。冬季和秋末、春初季節,湖水水溫較低,適於甲藻硅藻的大量繁殖、生長;夏季和春末、秋初時節,水溫較高,是綠藻和藍藻繁殖、生長的季節。

浮遊動物

60年代調查有浮遊動物203種,其中原生動物84種、輪蟲82種、枝角類23種、橈足類14種。70年代末調查,輪蟲僅44種,枝角類僅剩下不足10種。

不同季節,浮遊動物出現的種類亦不同,通常春、夏、秋季出現種類較多,冬季較少。

底棲生物

據1973—1975年對東湖的調查,有底棲動物32種,其中寡毛類5種、軟體動物15種、水生昆蟲12屬。寡毛類中蘇氏尾鰓蚓和霍甫水絲蚓為優勢種;軟體動物中銅銹環棱螺紋沼螺為優勢種;水生昆蟲中粗腹搖蚊、前突搖蚊和異腹鰓搖蚊3個種屬為優勢種。

旅遊介紹

景區簡介

武漢東湖風景區景區全貌
各具特色的六個遊覽區,即聽濤區、磨山區、珞洪區,以及還未完全建成的白馬區、落雁區和吹笛區。 秀美的湖光山色:景觀別致,風光迷人。東湖風景區共分為五大景區,目前已對外開放的有聽濤、 磨山、吹笛、落雁四大景區,景觀景點100多處。33平方公里的水域浩瀚,12個大小湖泊 ,120多個島渚星羅,112公里湖岸線曲折,環湖34座山峰綿延起伏,10000餘畝山林林木蔥鬱,湖水鏡映,山體如屏,山色如畫。東湖一年四季,景色誘人;春季山青水綠、鳥語花香,夏季水上泛舟,清爽宜人;秋季紅葉滿山,丹桂飄香;冬季踏雪賞梅。

厚重的人文底蘊:東湖是最大的楚文化遊覽中心,楚風濃郁,楚韻精妙,行吟閣名播遐邇,離騷碑譽為“三絕”,楚天台氣勢磅礴,楚才園名人薈萃,楚市、屈原塑像、屈原紀念館,內涵豐富,美名遠揚。東湖周邊聚集了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中國地質大學等26所高等院校,中科院武漢植物園等56個國家、省、部屬科研院所,東湖新技術開發區國家光電子產業基地——中國光谷,九峰城市森林保護區、湖北省博物館,湖北省藝術館,文化底蘊深厚,旅遊資源豐富。

別致的園中之園:依山傍湖的東湖梅園,為江南四大梅園之首,1200畝園地上309種梅花爭芳鬥豔。目前,登錄的世界梅花品種共262個,其中東湖梅園就占了152個,是中國梅花研究中心所在地。

景點

武漢東湖風景區聽濤區
聽濤區:該區南是一狹長半島。島上有先月亭可竹軒多景台 、露天劇場、溜冰場等。由此北去,則是聽濤軒 。 此軒四周蒼松翠竹環抱,外景清幽,軒的建築古雅別致。軒右下有“水雲鄉 ”可以品茗,左下的聽濤酒家有誘人的活魚風味菜餚。向北越過荷風橋,迎面便是紀念楚國詩人屈原的“行吟閣 ”相當於二三層樓高的行吟閣,古風朴朴,令人肅敬思古。再北行過落羽橋,便見瀕湖畫廊和屈原紀念館,這裡經常舉辦美術、書法展覽。再往北過一橋,便到梨園 。園內以果園(梨)為主,又有奇花異木輔之。穿過梨園向北,是紀念太平天國九女犧牲的九女墩。至此,沿湖風景已畢,但從九女墩折向東有一長堤,一直通到湖水中央的一個小島。島上建有湖心亭 (湖光閣),恰似杭州西湖 中三潭印月邊的湖心小島。還有中國第一座雕塑寓言公園,按《盲人摸象》 、《獵人爭雁》 、《鷸蚌相爭》《東郭先生》《掩耳盜鈴》 等寓言而雕塑的石質,銅質雕像,栩栩如生,游來別有一番情致。
武漢東湖風景區磨山區
磨山區: 是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東湖的重要組成部分,她三面環水,六峰逶迤,既有優美如畫的自然風光、眾多的奇花異卉,又有豐富的楚文化人文景觀,每年接待中外遊客100多萬人次,是武漢市最靚麗的旅遊休閒勝地。秀麗的山水,豐富的植物,別致的園中園和濃郁的楚風情是磨山景區的四大特點。充足的雨量與光照,使這裡各種觀賞樹種達250多種,共200餘萬株,在武漢有“綠色的寶庫”之譽。這裡更是花的海洋,花的品種成千上萬。梅花杜鵑花櫻花蘭花荷花桂花月季海棠桃花 是這些花卉的主要代表。其中,僅梅花品種就達206種,梅樹、梅樁2萬多株,為全國之最。栽培技術與研究水平均領先全國,中國梅花研究中心 就設在磨山梅園內。優厚的旅遊資源條件吸引了日本陸奧銀行在這裡投資興建了與日本的弘前市美國華盛頓 並稱世界三大賞櫻勝地的磨山櫻花園,美麗的櫻花 燦若朝霞,白如初雪,日式的園林經典建築法隆寺 五重塔是中日人民世代友好的象徵。磨山杜鵑園品種冠中南五省之首,陽春三月,花開時節,滿山遍野花海如織,千姿百態,令人目不暇接。磨山桂花也一向在民間享有盛譽,素有“八里磨山,十里飄香”之說。
珞洪區: 即武漢大學 ,掩映在山林之中。古樸典雅的校園建築錯錯落落散在櫻花、桂花等花木間,引來遊人無數。洪山也是林木蔥濃,古蹟甚多的好去處。

落雁區內有一鼓架山,相傳是戰國時楚莊王擊鼓督陣討伐斗越椒的地方,在一次戰鬥中,斗越椒向楚莊王猛射一箭,卻射在鼓架上。此山因此被稱為鼓架山

白馬區白馬區
白馬區:相傳公元二○八年赤壁之戰 後,魯肅 轉回夏口騎馬過洲,戰馬陷泥而死,含淚葬馬於洲,故此地稱為白馬洲。落雁區和磨山區的東面是吹笛山 ,這裡山巒起伏,群山爭秀。據傳明代皇帝朱元璋 的第六子朱楨 被封在武昌 時,曾在此地吹過笛子,此山因而得名吹笛山。

飲馬池:湖北為古楚國之腹地,而武漢又位於湖北的中心。“楚水清若空”,東湖自古就與楚文化結緣。西周時期,楚王熊渠封其子熊紅為鄂王。鄂王在現東湖蔡家嘴用青石築池飲馬,曰“飲馬池”。他死後,便葬在東湖西北岸的鳳麟嘴。

其他景點為了從更多層面反映楚文化的豐富多彩,從80年代末以來,在東湖磨山景區又相繼建成了楚城、楚市、風標、楚天台、祝融觀星、離騷碑、楚辭軒、唯楚有材等景點。除了這些景點之外,東湖湖畔的湖北省博物館中蘊藏有大量楚地出土文物,如曾侯乙編鐘等。

富有特色的地方旅遊項目,坐著烏篷游水鄉。

前景規劃

武漢東湖風景區武漢市東湖風景區
依照大東湖旅遊圈的概念,在空間布局上,繼續做好深度開發聽濤景區,磨山景區,落雁景區,開發吹笛景區,保護白馬景區。充分利用聽濤,磨山,落雁景區現有的資源,加大旅遊活動的組織和旅遊項目的開發力度。

1,建設一環:即環東湖旅遊經濟圈。重點打造環東湖精品旅遊項目,整合環東湖旅遊景點,消除交通,區劃障礙,逐步實現環湖道路封閉。郭鄭湖,湯菱湖,菱角湖團湖後湖五湖連通,形成大東湖旅遊圈。

2,提升兩點:在政府賦予中部崛起戰略的相關優惠政策和加大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力度的同時,提升景區旅遊服務設施水準,提升休閒度假產品比重;提升東湖的知名度,美譽度;提升市內遊客的旅遊頻次和消費額,提升湖北省外,國際遊客量。

3,激活三塊:在調整改造聽濤景區,充實提高磨山景區,開發開放落雁景區的基礎上,根據湖北省市有關事業單位改革,引入先進的管理機制和制度,全面激活三個景區的風景名勝資源和人力資源

4,打造四心:即楚文化遊覽中心,水上遊樂中心,名花科普中心,休閒度假中心。即以磨山楚城,湖北省博物館為主體,楚文物,楚風楚韻為主要內容的楚文化遊覽中心;以東方神舟項目,東湖疑海沙灘浴場八一游泳池為主體,包含親水,戲水和愛國主義教育項目的華中地區最大的水上遊樂中心。以磨山植物專類園,中科院植物園為主體的名花科普和植物觀賞中心;以落雁生態休閒景區,東湖時尚

線路

武漢東湖風景區旅遊線路
娛樂中心,碧波賓館,湖濱客舍,遊客接待中心為主體的休閒度假中心。東湖科教游
旅遊線路是為整合東湖周邊科教旅遊資源,為廣大青少年學生提供豐富課外教育場所而設計的一條特色旅遊線路。第一天:遊覽博物館系列為主。上午游湖北省博物館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下午游中國地質大學 博物館。第二天:遊覽景區為主。上午遊覽東湖磨山景區,參觀盆景園、杜鵑園,遊覽東湖落雁景區;下午遊覽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
楚文化之旅
第一站:參觀磨山楚文化遊覽區,登楚城 。逛楚市 ,上楚天台 觀東湖全景,欣賞編鐘 樂舞表演;參觀楚才園 ,欣賞各類楚文化題材的雕塑,感受楚文化的博大精深。
第二站:從磨山乘船遊覽湖光山色,到聽濤景區上岸,參觀屈原紀念館,行呤閣 ,感受屈子文化的魅力。
第三站:參觀湖北省博物館,欣賞荊楚大地出土的精美文物,尤其是編鐘。晚上在湖濱客舍用餐和住宿。

自然生態之旅
第一站:參觀東湖落雁景區,遠眺對岸磨山六峰秀色,近觀具有濕地特色的蘆葦盪。三座特色大橋讓人浮想聯翩。半島似的原生態景區風貌令人流連忘返。中午在落雁用餐。
第二站:磨山景區。參觀盆景園,杜鵑園,櫻花園,荷花園,梅園。欣賞各類植物造景,花卉色彩,園林景觀。
第三站:馬鞍森林公園。欣賞自然山水間的野趣,觀猴子玩耍的童趣,盪一葉扁舟與清風對語,躺在林間聽鳥語鳴翠。晚餐在森林公園吃燒烤,同時參加篝火晚會。晚上在碧波賓館住宿。

導航

市內乘車路線:14路、36路、401路、402路、411路、413路、515路、605路、701路、712路、578路、573路、537路、電1專線、8路電車

門票
聽濤景區試行免費

磨山景區40元/人

落雁景區10元/人

馬鞍山城市森林保護區10元/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