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湖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東湖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武漢東湖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位於武漢市東南部洪山區,江夏區境內。在武漢東湖、南湖、湯遜湖、牛山湖之間,東起武漢外環以東左嶺鎮,西至民院路,北接東湖,南臨湯遜湖,面積518.0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90.6萬(2012年)。由關東光電子產業園、關南生物醫藥產業園、湯遜湖大學科技園、光谷軟體園、武漢軟體新城,佛祖嶺產業園、機電產業園、光谷生物城等園區組成。北部科研院所、大專院校群是其科技與產業依託的重要基礎。又稱中國光谷。東湖新技術開發區內高等院校林立,有中南財經政法大學、華中科技大學、武漢大學、中國地質大學(武漢)、華中師範大學、中南民族大學、武漢體育學院、武漢職業技術學院、武漢軟體工程職業學院等58所高等院校,100萬名在校大學生;科研機構眾多,有中科院武漢分院、武漢郵電科學研究院等71個國家級科研院所。

基本信息

簡介

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

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是1991年3月經國務院批准的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區域面積30平方公里,其中政策區20平方公里,新建產業區10平方公里。開發區座落在武漢東湖之濱,是中國智力最密集的地區之一,是華中人才、技術、高新技術產業的源頭,享“華中矽谷”的美譽。區內聚集了包括武漢大學華中理工大學等著名院校在內的23所高等院校,有中科院武漢分院、武漢郵電科學院等56個國家級科研設計單位,10個國家牌號工發實驗室,4個國家工程技術中心,20家國有大中型企業,700多家高新技術企業,匯集了10萬多名專業技術人員。

開發區已經形成了以通信產業為龍示,包括生物工程、電子信息、新材料、雷射和機電一體化等六大高新技術產業,形成光纖光纜、光電端機、光電器件、移動通信等一批拳頭產品。開發區已有億元以上企業16家,一批國際知名大公司,如日本NEC、三井、德國西門子、美國施樂等相繼到開發區內設資和設立辦事處,三資企業已達350家。

發展歷程

武漢東湖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創建於1988年10月;

1991年3月,被國務院首批批准為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2001年,被國家批准為國家光電子產業基地,即武漢·中國光谷。

2006年以來,先後被國家列為建設世界一流科技園區試點,批准為國家服務外包基地城市示範區、國家生物產業基地、科技興貿創新基地、海外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基地、國家地球空間信息產業化基地。

2009年12月8日,被國務院批准為繼北京中關村之後的第二個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

2012年8月3日下午,中國證監會宣布,新三板擴容已獲國務院批准,武漢東湖開發區與上海張江高新區、天津濱海高新區攜手入圍。東湖開發區預計首批將有不少於10家掛牌,企業一旦掛牌將獲120萬元獎勵,重獎力度位居國內各高新區之最。

基礎設施

區域面積224平方公里,園區實現“九通一平”,建立專業園區10多個,提供專業服務,降低企業運營成本。

水電氣

東湖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東湖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供水:武漢市水資源豐富,可利用潛力巨大,長江漢江武漢段水資源年可利用量達300億立方米,東湖開發區的供水符合國家標準,日供給量超220,000立方米,區內供水管網完善,擁有兩條DN1000自來水管道直達區內主要產業園區。

電力:區內擁有110KV變電站兩座,220KV變電站一座,500KV專線一條,可提供充足的電力保障。

天燃氣:供應充足,管網沿光谷各主幹道鋪裝,當前價格為2.3元/m3 (居民),2.65元/m3 (供業)。

排水:5萬噸污水處理廠一座,正啟動建設5萬噸二期擴容工程;另一座20萬噸污水處理廠正申報建設;40公里20萬噸中水排江管道11月底即將鋪裝完成,2008年啟動第二條排江管道建設。水電氣價格比沿海地區低1/3。

交通物流

交通:珠、滬蓉高速公路在東湖高新區交匯;距離天河機場45分鐘車程;距武昌火車站25分鐘車程;三環線25分鐘直達楊泗港;外環線20分鐘直達陽邏港,45分鐘直達B型保稅物流園區;速客運專線距北京上海、廣州、重慶僅需4—6小時;距漢口客運碼頭20公里,省外貿碼頭白虎山碼頭、青山碼頭約25公里,均在半小時的車程內。

海關:東湖高新區海關已於2007年10月28日正式開關,並已與上海、南京等海關建立“通關”關係。

保稅庫:東湖高新區內有3000平方米公共保稅庫;2008年上半年,毗鄰富士康(武漢)科技工業園的2萬平方米新保稅庫將建成運營,提供24小時的設備維修庫保障和貼身的駐地報關服務。

武漢保稅物流中心(B型):占地180畝,是全國第四個、中部首個B型保稅物流中心。於2006年10月28日動工興建,其規劃有國際中轉、國際配送、國際採購、國際轉口貿易四大功能。

通信

1、通信服務主要供應商有: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
2、寬頻信息網已遍布整個區。網路數位化、光纖傳輸和企業信息化已經實現;
3、有4個通信交換,即關山,關南,廟山和魯巷交換節點,總交換容量超過20萬(武漢市搭300多萬)。SDH光纖傳輸系統和DWDM系統已實現;
4、傳輸頻寬已達到40G,骨幹節點與中國電信的320G骨幹連線,國際出口頻寬已達63.5G,50多萬連線埠可用,可容納70多萬網際網路用戶;
5、骨幹網路的總投資已達40億元人民幣,光纖鋪設至區內的所有街道,光纖桌面已經開始。

生活環境

風景秀麗,氣候宜人;學校、醫院、酒店、購物中心一應俱全;劇院、體育中心、公園、高爾夫球場、休閒娛樂設施配套齊全。

科研基地

東湖開發區是中國軟體領域重要的研究開發基地。這裡有武漢大學國家測繪遙感信息工程重點實驗室、國家軟體工程重點實驗室2個軟體領域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CAD支撐軟體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數控系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衛星定位系統(GPS)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多媒體軟體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製造裝備數位化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等5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地理信息系統及地學套用軟體開發工程技術中心、國家衛星導航套用系統設計與集成工程技術中心、武漢數字媒體工程技術中心等3個國家工程技術中心;1個國家軟體測試中心;6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和3個省級工程研究中心,國家級軟體學院有3家,設立計算機與信息相關專業的院校35家,每年培養的計算機及軟體人才超過3萬人。軟體人才職業培訓發展迅速,思遠教育、北大青鳥等各類IT職業培訓機構超過100家,每年在校培訓人數已達到1.6萬人。

開發項目

光纖光纜

開發區發展多模光纖(包括芯徑50μm和62.5μm)、G.652單模光纖、G.655非零色散位移光纖、色散補償光纖、偏振保持光纖、塑膠光纖、摻鉺光纖、數據光纖等多種特種光纖以及各種新工藝低成本光纖、C+L波段新型光纖等;層絞式光纜、帶狀光纜、水纜、OPGW、ADSS、中心管式光纜、室內光纜、阻燃光纜、大跨度海底光纜、射頻電纜、數據電纜(5類、6類)、複合結構光纜等各種特種光纜。

光電器件
高新區武漢東湖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發展各種光纖連線器、光耦合器、光衰減器、光開關、平面集成光波導器件、波導陣列(AWG)、密集波分復用/解復用器件、濾光片、光波長轉換與光收發模組、寬頻摻鉺光纖放大器(EDFA)、超高速檢測器、拉曼光纖放大器、可調諧光源、高功率半導體泵浦雷射器、光纖光柵色散補償器件等光通信器件及組件。

光通信系統及設備

發展PDH、SDH、STM—256(40Gb/s)、N×2.5Gbps/10GbpsDWDM系列、光時分復用(OTDM)、光交叉連線(OXC)、光分插復用(OADM)、光傳送網(OTN)、OTDM+DWDM、光孤子傳輸系統及設備等。

IP網路系統及設備

發展IP網路核心路由器、邊緣路由器、千兆乙太網交換機、集線器(HUB)、IP/SDH/DWDM/OPTIC設備、基於IP的接入設備及終端設備、計算機數字接入卡、高速無線網際網路設備等。

移動通信系統及設備

發展GSM數字移動通信產品本地化、數字集群通信系統、車載移動通信系統、寬頻無線接入系統及設備、天饋系統、CDMA(碼分多址)和GPRS(通用分組無線業務)移動通信系統等產品。

光電材料

重點發展高頻晶體、小型晶體、片式晶體等石英晶體材料。積極發展高性能石英材料、磁性材料、矽晶片、光學薄膜等電子專用材料和光學功能材料。加快PTC和NTC熱敏電阻、藍光LED、氮化鎵LD材料等產品的開發套用。

工業雷射設備與套用

重點發展高功率雷射切割、熔覆、熱處理、焊接設備,以及半導體雷射精密加工設備、納米材料加工設備、雷射快速成型機、雷射標記防偽設備、金鋼石鋸片等雷射加工設備,加強系統集成和設備配套,加快規模化生產。

雷射生物醫學儀器及成套醫療設備

重點發展雷射內窺鏡及治療系統、雷射心血管治療、雷射腫瘤診斷與治療、雷射美容整形、雷射顯微外科、雷射鉗、雷射眼科等方面的高端設備和配套設施。

雷射器與光學元器件

重點發展大功率CO2雷射器、高功率半導體雷射器、二極體泵浦固體雷射器、全固化可見光及倍頻紫外雷射器、準分子雷射器、大功率YAG雷射器等工業雷射器。自由電子雷射器、離子雷射器、半導體醫用雷射器、全固化雷射器、準分子雷射器、染料雷射器等醫用雷射器產品,以及紅光半導體雷射器、藍光半導體雷射器等發光二極體及可見光半導體雷射器。

光電測量儀器

重點發展工業用光纖感測器系列、光纖生物感測器、光纖電力互感器以及(變)電站自動化設備等。積極發展CMOS圖像感測器件、光電測距儀、非製冷焦平面熱成像系統、遠距離紅外線監控系統、車船載取證系統、雷射陀螺、光電瞄準器、雷射雷達、工藝設備和測試儀器等產品。

光機電一體化設備

重點發展系列適用先進的數位化控制系統和數控機械裝備。大力發展以數位化電動汽車為核心的汽車光電子產品。

光存儲

大力發展DCD高速快取卡、附網光碟鏡像伺服器、光碟庫、光碟塔、磁碟陣列、CD-R/W刻錄機、高密度存儲光學讀取裝置、磁光備份網路存儲器、1.8英寸和2.5英寸小型微晶玻璃基板等光碟存儲器相關產品。進一步擴大VCD、DVD糟片,CD-R/RW、CD-ROM碟片及驅動器生產規模。研究開發機芯、光學頭等關鍵器件和DVD-R/RW、DVD-ROM/RAM、集成光碟機等新型產品。發展微光碟(MD)及裝置、磁光碟(MO)及裝置。

光顯示

大力發展高解析度電磁兼容型加固顯示器、各種平板顯示器件包括液晶顯示器(LCD)、等離子顯示器(PDP)、有機發光顯示器(OLED)、場致發射(FED)等,以及發光二極體顯示器(LED)、三維及全息顯示系統及各種板卡產品。

光輸入/輸出
武漢東湖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武漢東湖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重點發展各種類型數位相機、數碼彩擴機、條碼掃瞄器、可視電話及網路視頻會議系統、支票填印機、雷射印表機、IP攝像頭、IC卡電話機及公用多媒體信息終端、IC卡系統及機具等數字產品。

光源/電源

重點發展氪燈、氙燈、光譜燈、紅/綠/藍光發光二極體、半導體白光燈等光源產品,以及智慧型型高頻開關電源系列、中大容量UPS電源系列、鉛布電池、高能系列電池、鋅空電池系列、聚合物鋰離子電池及智慧型充電器等電源產品。大力開展汽車用燃料電池、航空及航海用燃料電池、高效矽基太陽能電池、CIS高效太陽能電池、動力電池的研究開發工作。

信息家電

大力發展各種類型的數字機頂盒、視頻點播設備(VOD)、智慧型家庭網關設備、家用安防及消防和醫療信息系統設備等三網融合信息家電產品。重點開發智慧型電話、數位電視、嵌入式家電等系列家庭網路電器,以及各種手持通信上網設備、人界面信息設備以及有線寬頻網路終端產品、寬頻無線接入終端、家庭專用網路系統及終端、智慧型建築終端等家庭新型數字產品。

積體電路設計

引進技術、人才和設計企業,引進商業運作模式,加強人才培養和孵化體系建設,重點發展光通信系統專用積體電路設計、IP網路及系統晶片設計、無線通信系統及晶片設計、EDA設計、厚薄膜積體電路設計、語音圖像編解碼晶片設計等各種專用積體電路設計及產業化技術。

信息安全軟體

大力發展安全保密辦公自動化ADDA軟體、絕密件檔案管理軟體、PC機信息保護軟體、電子商務認證中心加密軟體、基於LINUX的安全作業系統、IP安全系統平台、虛擬專網平台軟體、TMN電信網管安全軟體等項目和產品。重點研究開發嵌入式資料庫安全保密中間件、VPN安全網關、高性能並行防火牆、WEB網路系統安全系統等網路安全軟體產品。

通訊類支撐軟體

重點發展SDH嵌入式作業系統、嵌入式IC卡作業系統、資料庫管理系統等支撐軟體產品,並向高端產品發展。重點研究開發數字集群通信系統套用開發平台、CDMA和GSM行動電話技術開發平台、寬頻無線接入系統、嵌入式作業系統、全光網路系統“網路級”網管等一批重大支撐軟體技術和產品,以促進通信與網路系統的升級換代。

CAD/CAM/CAPP等套用軟體

大力開發管理信息系統、電子商務軟體、園區網路管理軟體、物流管理軟體、企業管理軟體、CAD/CAM/CAPP等3C製造業信息化系統、金融財稅商業與保險業軟體、教育娛樂軟體、家庭網路軟體、仿真軟體系統、光線追跡軟體的開發生產。開發系統集成軟體,增強承擔重大系統工程軟體開發與系統集成的能力。大力推進電子商務、信息資源開發、利用、共享的IDC系統,推動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的套用系統建設。

GPS/GIS/RS、ITS和智慧型建築系統

開發衛星定位系列(GPS)接收機和車輛管理系統、GPSOEM板及天線、GPS商品軟體、GIS/RS產品、智慧型交通管理系統(ITS)、智慧型建築(樓宇、小區)系統等。

全國地位

1984年,武漢市政府在東湖之濱籌建了“東湖智力密集小區規劃辦公室”;28年後,這間“辦公室”成長為中國創新技術最為密集的區域,成為光芒四射的中國光谷。湖北省第三季度經濟數據顯示,東湖高新區以接近30%增長繼續逆勢飛揚。東湖高新區成功的法門何在?湖北之聲從今天起推出系列報導:《敢為人先,創新東湖》為您逐一解讀其中奧秘。今天播出第一篇:中國創造看東湖,由湖北台記者劉勝採制:
中國製造的潛艇噪聲大,出海容易被發現,這是因為西方的高檔工具機製造技術一直對我國封鎖。這種高性能數控產品不僅意味著超額的經濟價值,更是一種戰略物資。外國人不賣,光穀人就自己造!
2006年2月,我國第一台國產化的五軸聯動數控龍門銑床在華中數控下線,隨後問世的還有七軸連動數控工具機,大大提高了我國潛艇、太空梭的製造技術。
當年華中科技大學實驗室里一項蹣跚起步的科研成果,孕育出華中數控這樣一家上市公司。華中數控總工程師鄭小年:“這個東湖開發區在政策等各方面是做了大量的工作,對企業也進行了很好的扶持,企業在這樣的一個環境下成長起來還是很快的。特別對企業特別對我們這個高科技企業它有一個孵化期,從這個角度來講高新區還是想了很多辦法,給了很多扶持。高新區里很多企業慢慢都長大了。”
華中數控的發展只是東湖高新區眾多高新企業迅猛發展的一個縮影:華工雷射、凱迪電力、凡谷電子等一批高科技企業在這裡爭先恐後、超常規發展起來。在科技部公布的全國高新區最新排名中,東湖高新區知識創造與孕育創新能力位列全國第四、中部第一。
2011年,東湖高新區誕生的四大自主創新技術成果,領先國內外。其中烽火科技一根光纖上傳輸數據量超過240Gb/秒,足以供750萬人同時線上打電話,全球領先;武漢凱泰新生物技術公司研製出世界上第一個針對腫瘤相關蛋白的特異性抗結腸癌新藥,在美國申報臨床試驗。
2012年8月,又一個重大科研項目取得了突破:一根光纖傳輸總容量高達17.32Tb/秒,傳輸距離達到2240公里。採用這種技術,僅需6根光纖,就能讓全國所有人同時打電話。與此同時,全球第一台71英寸雷射電視、全球第一個語言信息處理服務雲計算平台、全球領先的抗癌新藥等創新成果頻頻湧現。
東湖高新區副書記但長春:“光谷的光電子信息產業,已具備了在國際競爭中的話語權,成為代表我國在這一領域參予全求競爭的知名品牌。”
在中國光谷,平均每個工作日誕生9家企業,平均每天有10項發明專利誕生。“中國創造”的源頭,是全力打造的高新區14個國家重點實驗室、13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19家省級重點實驗室、18家省級工程研究中心;還有500多家企業建立了自己的研發機構。
2011年,東湖高新區實現企業總收入3810億元,同比增長30.2%;2012年1—6月,東湖高新區經濟逆勢增長,完成企業總收入2236億元,同比增長29.32%,在經濟下行壓力之下,交出了漂亮的答卷。省委常委,武漢市委書記阮成發談及十二五規劃時說:“武漢今後在中國的地位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我們東湖開發區的建設與發展。”

區位優勢

武漢東湖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所在城市武漢是長江之上的一顆明珠。半城江色,半城湖光,黃鶴白雲,小鳥依人,風景宜人。
武漢是中國地理位置上的中心,得中獨厚。完整的擁抱了整個長江、漢江。
武漢境內鐵路、高速公路、航空線密集,交通發達便利。在中國城市中其交通優勢幾乎無人可比,素有“九省通衢”、“貨到漢口昌”的說法。足顯其區位優勢。武漢腹地廣闊,居中以制。通過武漢,就可以控制整個華中市場。而且,武漢是生長在中國九大商品糧生產基地的江漢平原之上的,農業基礎好,農業、礦業資源豐富。歷史上,漢口就是有名的大都會。中國的各大商號、世界的各大銀行都在武漢設有分店。
武漢商人自強自立,創造了一些家喻戶曉的老字號,聞名于海內外,曾經成功打入東南亞市場。武漢在中國的歷史上飾演著重要角色,楚文化所在地、湖廣總督府、首義之區、武漢保衛戰等,都說明武漢在歷史上的地位舉足輕重。直至新中國成立,國家也在武漢設立了大量的重工業項目,其工業基礎雄厚。另外,武漢又是全國公認的三大科教中心之一,市內名校雲集,科教實力領跑全國。武漢的這一切自然稟賦是得天獨厚的,是令中國許多城市羨慕不已的。

行政區劃分類導航

行政區劃是國家為了進行分級管理而實行的國土和政治、行政權力的劃分。是國家根據政治和行政管理的需要,根據有關法律規定,充分考慮經濟聯繫、地理條件、民族分布、歷史傳統、風俗習慣、地區差異、人口密度等客觀因素,將全國地域劃分為若干層次大小不同的行政區域,設定相應的地方國家機關,實施行政管理。行政區劃的層級與一個國家的中央地方關係模式、國土面積的大小、政府與公眾的關係狀況等因素有關。
一級行政區各國行政區劃縣級行政區
民族自治區中國百強名鎮海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