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光谷

中國光谷

中國光谷位於武漢市東南部的三湖六山之間。關東光電子產業園、關南生物醫藥產業園、湯遜湖大學科技園、光谷軟體園、佛祖嶺產業園、機電產業園等園各具特色,2000家高新技術企業分類聚集,以光電子信息產業為主導,能源環保、生物工程與新醫藥、機電一體化和高科技農業競相發展。

武漢·中國光谷 Optics Valley of China

美麗富足的中國中部,楚漢文化的發祥地,這裡有一片領先國際的光電產業熱土,它就是武漢東湖國家新技術開

中國光谷中國光谷
發區。作為中國第一家國家級的光電子產業基地所在地,它也被人們形象的稱為“中國光谷”。以每年 30% 的速度跨越式發展,這片幅員 58 平方公里的土地如今已經成為創業者的樂園、領先企業的聚集地,武漢的人文科技新城。“中國光谷 ” 是活力無限的科技創新之地。東湖之濱英才匯聚、人傑地靈,這裡有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等 48 所高等院校、 56 箇中央及省部屬科研院所、 11 個國家重點實驗室、 10 個國家工程技術中心和 700 多個技術研發機構;這裡有 49 位兩院院士、 20 多萬名專業技術人員和 40 萬名在校大學生;這裡還有旨在培育光谷持續創新能力而建造的光電國家實驗室、國家植物基因工程中心和P4 實驗室。作為全國三大智力密集區之一的東湖高新區擁有著強勁而持續的創新激情與創新活力,每年申請的智慧財產權專利在 1000 件以上。

中國光谷

中國光谷位於武漢市東南部的三湖六山之間。關東光電子產業園關南生物醫藥產業園湯遜湖大學科技園、光谷軟體園佛祖嶺產業園機電產業園等園各具特色,2000家高新技術企業分類聚集,以光電子信息產業為主導,能源環保、生物工程與新醫藥、機電一體化和高科技農業競相發展。

武漢•中國光谷建成了國內最大的光纖光纜光電器件生產基地,最大的光通信技術研發基地,最大的雷射產業基地。光纖光纜的生產規模居全球第二,國內市場占有率達50%,國際市場占有率12%;光電器件、雷射產品的國內市場占有率40%,在全球產業分工中占有一席之地。

武漢•中國光谷已成為我國在光電子信息領域參與國際競爭的標誌性品牌胡錦濤總書記視察東湖高新區高新技術企業時,充分肯定了通過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發展特色高新技術產業的做法;溫家寶總理

中國光谷科研技術人員探討雷射研究技術

希望北京、上海、武漢等高新區,經過5到10年的努力,真正建設成為世界一流的科技園區。

東湖高新區將承擔起新的歷史使命,堅持實施自主創新戰略,全面提升資源整合能力、持續創新能力、產業生成能力和經濟產出能力,主要經濟指標力爭以年均25%以上的速度增長。到2010年,技工貿總收入2000億元,工業總產值 1500億元,財政收入60億元。通過“十一五”的努力,光谷將建設成為國內一流、世界知名的科技園區和國家重要的自主創新平台,為躋身世界一流的科技園區奠定堅實基礎。

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是在國家改革開放,特別是科技體制和經濟體制改革的大背景下誕生的,湖北省、武漢市在全國較早進行轉化科技成果、實現產業化的探索。1984年,武漢市政府成立“東湖智力密集小區規劃辦公室”,進行規劃研究和籌建工作,1988年,東湖新技術開發區正式成立,1991年,國務院批准東湖新技術開發區為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2000年7月,國家科技部和外交部批准東湖新技術開發區為APEC科技園區。2001年2月,國家科技部批准東湖新技術開發區為國家火炬計畫光電信息技術產業化基地,2001年7月6日,國家計委正式批覆,在東湖新技術開發區建立國家光電子產業基地——即:武漢·中國光谷。目前,高新區形成了以光電子信息為龍頭、生物工程與新醫藥、環保、機電一體化、高科技農業等高新技術產業競相發展的產業格局。

武漢·中國光谷堅持以創新促發展,在充分釋放東湖地區積澱的巨大科教能量的基礎上,推進持續創新,實現充分發展,在延伸產業鏈、壯大企業規模、培育品牌產品、參與國際競爭等方面不斷開拓進取。

發展歷程

創始
上世紀80年代,國家開始大力發展高新技術,並出台了影響深遠的“863”計畫。在這一背景下,武漢於1988年

中國光谷2007第二屆中國光谷國際動漫節

成立了東湖高新區,並在3年後被國務院批准為首批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藉助東湖高新區寬鬆的氛圍和優惠的政策,許多科研院所的技術人員和高校老師,帶著自己的科研成果,來到高新區辦公司創業,將科研成果產業化。烽火科技華工科技楚天雷射……這些如今光谷的明星企業,其起步之初都是帶有高校或科研院所的背景。

這一點,與美國的矽谷有相同之處。

上世紀50年代,美國史丹福大學周圍開始出現了一些中小型公司,而很多公司的領頭人物就是史丹福大學的教授,這就是“矽谷”的雛形。東湖高新區也好,矽谷也罷,“產、學、研”一體化格局,是它們得以可持續發展的原動力。

進入新世紀,東湖高新區的光電子產業在國內已經居於領跑者行列。如何進一步做大做強,像矽谷那樣成為某個行業的領袖?偶然的一個契機,讓湖北省和武漢市的決策者們找到了靈感。

那是2000年3月,許其貞等13位全國政協委員在京提交了一份《大力發展光電子產業,建議在武漢建立“中國光谷”》提案。湖北省委和武漢市委敏銳地覺察到,此舉對改變武漢經濟結構、實現光電子行業一個新的躍升,具有重要意義。當年5月,湖北省和武漢市一致確定:舉全省之力,建好中國光谷。

在萬眾矚目中,光谷閃亮登場——2001年7月,原國家計委正式發文批覆,同意在武漢東湖國家高新區建立國家光電子產業基地,也就是“中國光谷”。

然而,一場意外的“寒流”正在襲來。

從2001年下半年開始,隨著網路經濟泡沫的破裂,全球光電子產業進入了大調整時期,世界主要光通信設備廠商出現不同程度的虧損,許多光電子產業巨頭紛紛收縮規模,減緩投資,這對以光電子信息為主導產業的中國光谷來說,無疑影響巨大。

怎么辦,是繼續原有戰略還是改弦易轍?剛剛起步的中國光谷,走到了一個十字路口。
創業
很多創業者是騎著腳踏車來到光谷的,幾年以後,他們開著汽車出去,光穀人以創業冒險為榮……

在光穀人看來,21世紀是光電子時代,光通信、雷射技術等,將更加深刻地介入到百姓生活中。全球光電子產業的調整,市場格局重新“洗牌”,這對起步較晚的中國光谷來說,是一場嚴峻的挑戰,更是難得的機遇。就這樣,在全球光電子產業進入寒冬之際,中國光谷審時度勢,果斷做出了繼續重點發展光電子產業的戰略決策,推出了一系列“大手筆”:國內最大的光纖光纜生產企業長飛公司大筆投資5.4億元,擴建生產線;我國光通

中國光谷2007第二屆中國光谷國際動漫節

信領域的權威武漢郵科院,投資1.97億元用於新型光通信設備的研發和生產;受此鼓舞,一大批跨國公司如阿爾卡特、惠普等,也紛紛來到光谷投資……

光谷的發展需要大企業、大投資的帶動,同樣也需要培養一些充滿活力的小公司、小企業,讓他們成為光谷未來發展的中堅。在研究國際一些知名的科技園區發展歷程後,中國光谷在吸引大企業進園的同時,把著力點放在了創業環境的建設上,希望通過提供一個局部良好的小環境,使一些中小企業源源不斷地成長起來,讓光谷成為培育大企業的搖籃。

為此,光谷陸續成立了東湖新技術創業中心、光谷創業街、留學生創業園、華中軟體園等各類“孵化器”7家,任何創業者只要有創業想法和可行項目,都可以來到“孵化器”辦企業,由“孵化器”全力為他們提供資金、設施和手續代辦等各種支持和服務,直到讀完“國小、中學、大學”,順利畢業,進入社會,創造更大的財富。“孵化器”降低了企業初創之際遇到的風險,提高了企業的存活率,培育了一批成熟的企業家。僅東湖新技術創業中心,截至目前就已累計“孵化”科技企業800多家,畢業企業500多家。

“很多創業者是騎著腳踏車來到這裡的,幾年以後,他們是開著汽車出去的。”東湖高新區管委會一位領導如是說。為大企業擴張提供空間,為小企業成長提供土壤,光谷靠兩條腿走路,終於順順噹噹走出了全球光電子產業的低谷,走出了自己的路。從2001年到現在,中國光谷基本上保持了年均30%的增長速度。這其中,光電子行業起到了“半壁江山”的支撐作用。

2007年,中國光谷企業總收入突破1000億元,並初步形成了以光電子產業為主導,能源環保、生物工程與新醫藥、軟體等產業競相發展的格局。

挺過市場寒冬的中國光谷,在國內外的知名度迅速提升,由此也形成了更強的聚集效應,國內外著名企業及四方才俊,紛紛涌到這裡謀求新的發展機會。“智慧之光、財富之谷”,成為中國光谷的一個形象寫照。
創新

2006年10月,國家科技部公布了建設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行動方案,中國光谷是6個試點園區之一。

世界一流的科技園標準是什麼,中國光谷離它還有多遠?光穀人在思考這個問題的時候,先把眼光瞄準了國際上那些“拔尖”的科技園——美國矽谷,聚集兩成全球前100名高科技公司,幾乎占全美GDP的4%,是科技創新與商業化的有機結合;英國劍橋,1000多家高科技企業,平均每家公司只有10多名員工,主要是高校科研成果轉化;日本筑波,聚集了日本27%的國家研究機構,突出科技研發

這些當今世界上公認的首屈一指的科技園,各具特色,但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突出技術創新。創新,是它們的發展之“魂”。

對於科技創新的重要性,光穀人曾有著刻骨銘心的記憶。

2001年,光谷核心企業之一的武漢華中數控股份有限公司,為了彌補國內空白,研製自己的五軸聯動數控龍門銑床,曾通過外貿部門兩次向外國政府申請進口許可,都沒有得到西方國家批准。而早在20世紀80年代,前蘇聯就進口了日本東芝公司生產的五軸聯動數控工具機,用來加工潛艇螺鏇槳,使得潛艇噪聲大大降低,從而導致西方反潛技術失敗,引起西方國家極大恐慌。

知道這一背景,就不難理解為什麼華中數控進口該設備會“碰壁”了。因為高性能數控系統產品是具有超越經濟價值意義的戰略物質,就算你出再高的價格,西方國家也是斷然不會賣給你的。

外國人不賣,拼盡全力也要自己搞出來!最終,華中數控自主研發出了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高性能數控系統。2006年2月,我國第一台國產化的五軸聯動數控龍門銑床,在南昌完成了最後的安裝調試。
不僅僅是這一個項目:

2005年,烽火科技公司自主研發出了當時世界上容量最大、跑得最快的光傳輸系統,該系統1秒鐘內能傳輸1000部DVD,目前世界上只有少數國家掌握了這項技術;

同樣是烽火科技,在最近幾年內接連提出了3項IP網路技術標準,被國際電聯批准為國際標準,打破了西方國家在

中國光谷2007第二屆中國光谷國際動漫節

這一領域的標準壟斷;
2006年,長飛公司自主研發的新型光纖拉絲爐正式投入使用,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能將直徑150毫米的光纖預製棒拉出2000公里長的一根光纖,打破了國外大公司技術封鎖;

中國光谷里的海創電子、楚天雷射等企業開發的產品,在我國載人航天、“嫦娥一號”奔月上得到套用;
……
如今,自主創新已成為中國光谷發展的核心動力源。據統計,近年來,中國光谷技術專利申請量平均每年以40%的速度增長,2006年就達到2400項。隨著自主創新能力的不斷提高,中國光谷在全球光電子產業分工中,也逐步從中低端向中高端過渡。

國家高新區大事記

建設國家高新區是黨中央國務院為貫徹改革開放總方針,促進科技與經濟結合所做出的重大戰略部署。從1991年到現在,我國已經形成了50多個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1991年,國家發布了《關於批准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和有關政策規定的通知》,在1988年批准成立北京市新技術產業開發試驗區的基礎上,在各地已經建立的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中,再選定了21個作為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1998年8月,中國國家高新技術產業化發展計畫——火炬計畫開始實施,創辦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和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被明確列入火炬計畫的重要內容。
▲2001年9月,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所在市市長座談會在武漢召開,提出了以提升自主創新能力為核心的“二次創業”。
▲2006年10月,科技部出台了《建設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行動方案》,北京上海深圳、武漢、西安等城市的高新區成為試點園區。
▲2007年4月,科技部印發《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十一五”發展規劃綱要》,提出要把國家高新區建設成為實施自主創新戰略的核心基地、區域和城市科技創新的輻射中心、落實科學發展觀的示範區。

相關評價

“ 中國光谷 ” 是新興產業和品牌企業的誕生、聚集之地。通過二十多年建設發展,東湖高新區形成了以光電子信息為龍頭,生物工程與新醫藥、環保能源、機電一體化、高科技農業等高新技術產業競相發展產業格局。這裡建成了中國最大的光纖光纜製造基地、中國光通信領域最強的科研開發基地、中國最大的 IC 卡網路產品生產基地、中國最大的雷射設備生產基地,還有正在建設中的汽車電子產業基地和逐步壯大的手機產業群。 7000 多家企業的聚集、 20 家世界 500 強企業的搶灘入駐和 15 家上市公司的領銜開拓,武漢·中國光谷的產業實力不斷增強。

“ 中國光谷 ” 是綻放激情與魅力的創業新城。在以“冒險創新敬業誠信”為特點的光谷文化的感召下,有 560 為海歸學子和 600 多家企業在東湖創業中心、海外留學生創業園、大學科技園、軟體園或創業街等孵化器中激情創業;在“尊重納稅人、保護創業者”服務宗旨的指引下,東湖高新區實現了政務服務由行政管理為主向公共服務為主的轉變,被為園區企業贊為“陽光下的新政”;在“一手抓產業發展、一手抓環境創新”建設理念的指導下,在“三湖六山”之間正崛起一座山、水、林、路相得益彰,集、產、學、研、居為一體的現代化的“綠色光谷、魅力新城”。聚全球企業,做世界光谷,武漢中國光谷期待您的到來!

位於武漢光谷的企業

1:武漢軟體產業基地有限公司
2:光谷現代物流中心
3;北大青鳥(武漢光谷)授權培訓中心
4:武漢光谷電子有限公司
5:武漢光谷新光電工程技術有限公司
6:武漢東胡新技術開發區
7:武漢光谷OVE電子有限公司
8:武漢中國光谷雷射行業協會
9:武漢光谷鴻景科技
10:武漢光谷科技圓
11:武漢光谷科技城
12:中國光谷諮詢空間網路有限公司
13:武漢阿托普軟體有限公司
14:武漢市龍成電氣設備廠
15:光谷國際有限公司
16:武漢光谷太陽城有限公司

相關詞條

參考資料:

1:http://www.pladaily.com.cn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