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勝

東勝

東勝區,位於內蒙古鄂爾多斯高原中部偏東;地處東經109°08′20″~110°23′00″,北緯39°39′10″~39°58′18″。東與準格爾旗交界,南與伊金霍洛旗毗鄰,西與杭錦旗接壤,北與達拉特旗相連。東勝城區位於鄂爾多斯市市境東部羊場壕,北距包頭96公里,東北距呼和浩特188公里。

基本信息

地理位置

東勝區地處鄂爾多斯高原中東部,地勢西高東低,可分為東西兩個區域,東部為丘陵溝壑區,海拔高度1 269~1 584.6米;西部為波狀高原區,地勢較為平緩,西、北、東三面略高,中南部較低,近似盆地。是毛烏素沙地的延伸地帶,風蝕沙化嚴重,海拔高度1 367~1 615米。平均海拔1 460米,東北略高於西南,外圍為丘陵所環繞。

東勝區位置

通行語言

東勝區的官方語言為漢語國語和蒙古語,適用於正式場合。
但日常生活中,東勝區的漢族講晉語,東勝話屬於內蒙古鄂爾多斯此地話

氣候條件

東勝區屬於極端大陸性氣候,冬長夏短,四季分明。東部地區多年平均氣溫,為5.5℃,一月平均氣溫-11℃,極端最低氣溫-29,8℃,7月平均氣溫20.60℃,極端最高氣溫35℃;西部地區平均氣溫5.2℃,1月平均氣溫-12.9℃,極端最低氣溫-32.6℃,7月平均氣溫21.3℃,極端最高氣溫35.8℃。年日照時數3 100~3 200小時。無霜期較短,平均116~135天,年日均氣溫在5.5C以上的持續時間為185.2天。年日均氣溫在O℃以上的持續時間為219.6天。降水保證率低,年度變化大,多年平均325.8~400.2毫米,並由東至西逐漸減少,又多集中在7、8兩月,有時降雨強度大,東部易造成山洪,西部易造成內澇,年最大降水量達709.7毫米(1961年),最少為198.5毫米。最大積雪厚度280毫米(1978年2月22日)。

水文特點

東勝區境內無常年性河流,較大的季節性河流有流入黃河的罕台川、哈什拉川,向南匯入烏蘭木河的有銅匠川、三台基川、吉勞慶川、阿不亥川,有注入桃力廟海子的內流河扎日格溝、烏爾圖河。平均年徑流量6 646.3萬立方米,年輸沙量844萬噸。水面有桃力廟海子、候家海子等湖泊和小型水庫,水面總面積12.09平方公里。地下水主要靠大氣降水補給,潛水較少,地下水位一般在地深10米左右。

自然資源

東勝區物產豐富,素有煤海之稱。鄂爾多斯地區的煤炭儲量可達到1 200億噸,占全國煤炭總儲量的1/7。而東勝煤田的儲量就有727.52億噸。境內儲量約186億噸,煤層厚,埋藏淺,宜於斜井或平洞開採。潮腦梁、塔拉壕、添漫梁、羊場壤等地均有分布,在本市的礦產資源中居首位,全境地下幾乎都有煤炭埋藏。東勝煤田的煤屬不粘結煤,分為精煤和普通民用煤兩種。精煤,具有低硫(1%以下)低灰分(6%左右)、高發熱量(5 000~7 000大卡/公斤)的優點。普通民用煤,俗稱煨炭,主要分布在東部地區,年產量約700多萬噸。還有油頁岩、天然氣、軟質耐火粘土、黃鐵礦、石英砂等礦產。野生動物資源主要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遺鷗。自治區二級保護動物白天鵝、鴻雁、大雁、石雞、野雞,另外還有狐狸、兔等。野生植物主要以禾本科植物為主,有飼用植物188種,藥用植物139種。東部地區的髮菜、地耳、黃芩較多。

城區概況

基本信息

東勝區位於鄂爾多斯市中東部,總面積2 200平方公里,轄6個鎮、6個街道辦事處。2009年,常住人口達到44.40萬人,其中城鎮人口41.29萬人,城鎮化率93.0%。年末全區戶籍人口25.31萬人,增長1.9%。其中,男性人口12.71萬人,女性人口12.60萬人;非農業人口17.41萬人,農業人口7.9萬人。全年出生人口2892人,人口出生率為11.4‰,死亡人口592人,人口死亡率為2.3‰。有蒙、漢、滿、回等21個民族。平均海拔1 460米,地形西高東低,西部為波狀高原區 ,占總面積的57%;東部為丘陵溝壑區,占總面積的43%。2012年,帶流動人口150萬,固定人口應該在80萬。

行政區劃

東勝區轄6個街道、6個鎮、1個鄉。
街道:交通街街道、公園路街道林蔭路街道、建設街街道、富興路街道、天驕路街道、
泊爾江海子鎮柴登鎮罕台鎮萬利鎮銅川鎮布日都鎮
:哈巴格希鄉。
東勝區轄9個街道、3個鎮、1個鄉:交通街街道、公園路街道林蔭路街道、建設街街道、富興路街道、天驕路街道、哈巴格希街道巴音門克街道訶額倫街道泊爾江海子鎮、罕台鎮、塔拉壕鎮
交通街道總面積約5.5平方千米,總人口76980人,其中流動人口23923人。轄4個社區、1個村委會。
公園路街道東至那日松路,西至杭錦北路,南至鄂爾多斯大街,北與塔拉壕鎮為界。是市、區兩級黨政軍機關所在地。轄區總面積14平方千米,人口65406人。轄1個村(碾盤梁,由7個社構成,有常住村民1846人)、4個社區(育才、園林、民生、紅波,共有18個居民小組)。 林蔭街道位於東勝區中南部。東與富興街道辦事處搭界;西至杭錦南路,與建設街道辦事處毗鄰;北至鄂爾多斯大街,與公園街道相連;南至109國道。總面積4.8平方千米,總人口61964人。轄5個社區(絨紡、便民、技工、文苑、益民) 建設街道辦事處成立於1984年。位於杭錦南路以西,鄂爾多斯市西街以南,109國道(以原至天驕街道辦事處與原布日都鎮界限為準)以北,天驕路以東。總面積5.5平方千米,總人口50284人,其中農業人口2450人,流動暫住人口15770人。轄5個社區(利民社區、育英社區、新巷社區、新豐社區橋西社區)、1個村委會(郝家圪卜村),42個居民小組。辦事處駐杭錦南路30號街坊。 富興街道辦事處成立於2001年。位於市區東郊,總面積9.12平方千米,總人口35460人,其中農業人口780人,流動人口有17020人。 天嬌街道位於東勝區城郊,天驕路以西、舊210國道(團結路)以東,伊煤路至民族街(舊109國道)及鐵路以南、109國道(原天驕街道與布日都鎮界線)以北。總面積8.2平方千米,總人口31666人,其中常住人口20752人,流動人口10914人。轄1個村(大廟梁村)、4個社區(大橋、鐵路、鐵西、天驕)。 巴音門克街道位於東勝城區西部,東和天驕辦事處以舊210國道為界,南與原布日都鎮毗鄰,西與罕台鎮接壤,北與訶額倫辦事處以鐵路為界。總面積17平方千米,總人口2362人,其中常住人口2133人,轄2個村,7個居民小組。 哈巴格希街道位於東勝區與伊旗阿鎮之間,距離伊旗阿鎮2千米,距離東勝區23千米。總面積371.5平方千米,總人口7514人,其中農牧業人口7287人,蒙古族208人。轄8個村委會,56個村民小組和4個移民小區。 
鄂爾多斯市的政治、金融和文化中心——康巴什新區坐落於此,新區規劃控制面積155平方千米,建設面積32平方千米。
訶額倫街道成立於2005年11月,位於東勝市區北部,東至杭錦路延伸(區五中西牆);南至伊煤路民族街;西至包神鐵路;北至北出口立交,北環城線。總面積18平方千米,總人口27937人,轄3個社區(陳家渠社區、伊煤社區、賽罕社區)和1個村(營盤壕村)。
泊江海子鎮位於市區西50千米,東與東勝區罕台鎮毗鄰,南與伊金霍洛旗接壤,西與杭錦旗相連,北臨達拉特旗。地勢由北向南傾斜,海拔1371米—1615米。總面積1051平方千米,常住人口10774人,轄20行政村,156個村民小組。
塔拉壕鎮位於東勝區東北部,距市區6千米。2005年11月,由原銅川鎮和萬利鎮合併而成,是東勝區唯一中心鎮。總面積600平方千米,總人口13800人,其中農業人口12600人,轄13個行政村,103個村民小組。
罕台鎮位於東勝區的西部,距市區9千米,南與伊金霍洛旗毗鄰,北與達拉特旗接壤,西與泊江海子鎮相連。地理坐標為東經109度39分23秒-109度56分16秒、北緯39度43分23秒-39度55分37秒。總面積562.5平方千米,總人口18425人,轄13個行政村,109個村民小組。
2004年,東勝區轄6個街道、6個鎮、1個鄉:交通街街道、公園路街道、林蔭路街道、建設街街道、富興路街道、天驕路街道、泊爾江海子鎮、柴登鎮、罕台鎮、萬利鎮、銅川鎮、布日都鎮、哈巴格希鄉,以及東勝經濟技術開發區、康巴什新區。共有61個村委會、37個居委會。年末,總人口26.53萬人,其中城鎮人口20.55萬人,農村人口5.98萬人。(數據來源《鄂爾多斯市2005年鑑》)
2005年行政區劃調整:銅川鎮和萬利鎮合併為塔拉壕鎮;設立巴音門克街道、哈巴格希街道、訶額倫街道等。

歷史沿革

東勝歷史文化豐富多彩,民族文化源遠流長。鄂爾多斯歷史悠久,

革命紀念塔革命紀念塔
地貌多樣,擁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和濃厚的民族文化資源,這裡是草原文化與黃河文化結合之地,是遊牧文化與農耕文化交錯之地,是蒙元文化與中原文化交融之地,東勝作為鄂爾多斯市府所在地,也是這種文化結合與交融表現的最為突出的地區。東勝歷史資源富集,擁有我國保存最完整的秦直道、秦長城遺蹟,擁有考古價值極高的漢、北魏等各時期歷史遺址;東勝草原文化厚重深遠,是蒙古族傳統文化保存最為完整的地區之一;東勝自然地貌多種多樣,有世界級保護濕地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泊江海子遺鷗自然保護區。資源優勢

東勝資源富集,區位優勢明顯。東勝地處有中國21世紀能源接續地之稱的鄂爾多斯盆地,境內和周邊地區資源富集,尤以優質煤炭聞名遐邇,石灰岩石英沙、建築粘土、陶瓷粘土等資源儲量驚人,開發潛力巨大,東勝農畜產品、林果山珍、中藥材久負盛名,發展建材工業和綠色食品產業資源優勢明顯。東勝交通發達,109、210國道在此交匯,包東、東蘇高速公路貫穿市區,包神鐵路、包府公路沿市而過,包西、準東、東烏鐵路正在興建,公鐵交通幹道與全國公鐵路網相連通,市區距包頭機場96公里,距建設的鄂爾多斯機場10分鐘車程,距內蒙古自治區首府呼和浩特248公里,距西安、北京800公里,為晉、陝、寧、蒙四地及毗鄰地區重要的商品集散地和陸路運輸要衝。東勝信息集中,網通、電信、移動、聯通等幾大信息網路覆蓋全境,以東勝為中心的交通網路和信息通訊網路已經形成。

城市發展

東勝城市建設日新月異,整體環境明顯改善。近年來,東勝按照“城鄉統籌,三化互動”的發展思路,遵循“抓城市建設就是抓經濟建設”的思想,堅持走以城市化帶動工業化、促進產業化的發展道路,不斷加大城市建設力度,全力實施了城市發展“拉大、補欠、崛起”三步走戰略,營造了良好的人居環境、生產環境和發展環境。投資近200億元用於城市建設,城區面積從15.6平方公里擴展到67平方公里,累計新建和改建道路20多條,人均公共綠地面積從0.6平方米增加到20平方米,人均道路面積從6.8平方米增加到16.4平方米,人均居住面積從15平方米增加到30.5平方米,城市日供水能力從1.2萬噸增長到5.5萬噸,城市整體形象得到改善,城市積聚效應明顯顯現,城市人口迅速增加,城鎮化率達到了93%。按照“生態綠區”的發展要求,東勝堅持把生態環境建設放在重要的位置,於2000年在自治區率先推行了禁牧舍飼,目前,全境森林覆蓋率達到28%,植被覆蓋率達到85%以上,生態環境明顯改善。隨著對外開放的不斷深入,東勝地區的軟環境建設也得到了充分的加強。從2003年起,相繼開展了環境建設年、招商引資年、文明建設年、文明建設推進年等主題年活動,組織實施了“城市文明與您同行”等多項活動,市民文明程度大幅提高,城市整體素質明顯加強,城市對外開放能、招商引資能力的城市的綜合競爭力顯著提升。

經濟開發

東勝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人民民眾安居樂業。按照“城鄉統籌,三化互動”的發展思路,東勝積極推進城市化、工業化和農牧業產業化進程。堅持工業立區,以鄂爾多斯市建設中國能源重化工基地為契機,發揮資源優勢,加快工業入園步伐,建成專題工業園區8處,以絨紡、煤炭、建材、林沙產業為主體的工業體系日益健全,目前,東勝絨紡產業市場份額約占全國的40%,世界的30%,構築中國絨紡城

、打造世界羊絨產業中心的目標基本實現。堅持三產強區,依託城市優勢,加快第三產業發展,積極發展大旅遊、大文化、大運輸,構築全市文化教育、旅遊消費、物流配送和商貿金融四個中心,目前第三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超過了50%,對財政的貢獻率超過了70%。三次產業比例由“九五”末的2:70:28調整為1:39:60,產業結構趨於最佳化,由“二、三、一”調整為“三、二、一”,實現了由量變到質變的跨越。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步伐不斷加快,一批新型農牧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正在崛起,全區生態建設取得顯著成效,社會事業得到整體推進,人與自然實現和諧發展,經濟社會呈現出了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良好態勢。“十五”以來,東勝綜合經濟實力始終保持在自治區101個旗縣(區)前列,2005年,國家統計局公布全國縣域百強名單,該區居25位,在西部12個省市區中位次最前,是自治區唯一入圍全國縣域百強的旗縣(區)。2006年末,全區GDP完成187億萬元,財政收入完成50.5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4091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5430元。前景展望

多年來,東勝的發展受到了上級黨政的高度重視,黨和國家領導人、自治區主要領導多次親臨東勝視察,並對東勝的發展給予了肯定與期望。東勝通過自身的不懈努力,先後榮獲了全國星火西進示範縣、全國百家科技工作試點縣、全國民族團結先進集體,西部開發貢獻獎,西部投資環境最佳區,自治區科技先進市、自治區十佳星級文明城市等多項殊榮,2005年又以全新的面貌通過了自治區七星級文明城市驗收。
進入“十一五”期間, 面對全國千帆並進、百舸爭流的發展態勢,按照自治區黨委、政府提出的“有條件地區率先實現跨越式發展”的要求和市委、政府對東勝發展的期望,東勝區將繼續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環境建設為突破口,以狠抓落實為著力點,以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為導向,全面實現“四個領先、兩個率先”的奮鬥目標。即到2010年,GDP、財政收入、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四項經濟指標繼續在鄂爾多斯市處於領先水平;率先實現跨越式發展,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列車信息

車次 始發站 終點站 車輛類型 發時 到時
K7903 呼和浩特 東勝 空調快速 8:48 13:01
K7904 東勝 呼和浩特 空調快速 13:56 18:29
K574 東勝 北京西 空調快速 17:51 8:57
K573 北京西 東勝 空調快速 20:48 11:56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