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勝第五國小

東勝第五國小

東勝第五國小創建於1979年, 歷經三十年的發展,現已成為東勝區一所環境優美、布局精巧,具有現代辦學水平的全日制國小。近年來,學校始終以素質教育為目標,以教育科研為龍頭,以常規管理為基礎,以師資隊伍建設為保證,“樹特色、創名校”,為把該校建成管理科學化,硬體現代化,師資通才化,質量素質化,辦學特色化的一流知名學校,新一屆校領導經過探索總結,確立了新的辦學理念、辦學目標和辦學特色,錘鍊出了獨具特色的校風、教風、學風、領導作風和校訓。

基本信息

學校介紹

東勝第五國小創建於1979年, 歷經三十年的發展,現已成為東勝區一所環境優美、布局精巧,具有現代辦學水平的全日制國小。近年來,學校始終以素質教育為目標,以教育科研為龍頭,以常規管理為基礎,以師資隊伍建設為保證,“樹特色、創名校”,為把該校建成管理科學化,硬體現代化,師資通才化,質量素質化,辦學特色化的一流知名學校,新一屆校領導經過探索總結,確立了新的辦學理念、辦學目標和辦學特色,錘鍊出了獨具特色的校風、教風、學風、領導作風和校訓。

一、該校的辦學理念是:

“以人為本,以學生的主體發展為本,依靠全體教職工辦學,從提高教師隊伍的素質入手,實現對全體學生的高質量教育。”

“以人為本”既是現代政治理念,也是經營理念和管理理念。它的實質含義就是相信人、尊重人、依靠人、發展人,讓人積極愉快地進行工作,取得更好的效益,實現更大的發展。以人為本表現在教育上,就是以教師為本和以學生為本。以教師為本就是要相信教師、尊重教師、依靠教師、發展教師,為教師創造良好的工作環境,使教師心情愉快地高效率地進行工作,並在工作中取得更大的效益。以學生為本就是相信學生、尊重學生、依靠學生、發展學生,尊重學生成長的規律和合理需要。我們不僅要滿足學生的升學需要,而且要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不僅要使他們學得好,而且要使他們活得好,活得積極健康。

“以人為本”的實質是突出人的主體地位。貫徹“以學生為本”的思想,就要突出教師教的主體地位;貫徹“以學生為本”的思想,就要突出學生學的主體地位。教學過程就是“兩個主體”間的合作、服務與對話的過程。從教師的角度來說,主要應做好三件事:一是要負起教育主體的責任。素質教育對教師的要求不是降低了而是提高了。它要求教師在更高的水平上,更科學更藝術地發揮自己的作用。二是處理好教師與教科書、教學參考書之間的關係。本次課改既強調“要用教科書教,而不是教教科書”,又強調教師不要成為教科書和教學參考書的奴隸,而要成為它們的主人。作為教師,要認真學習領會《課程標準》的精神並在吃透教材的基礎上,開展創造性的教學。三是要處理好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係。從“以學生為本”的角度來說,教師應確立起“客戶觀”,即把學生當做自己的“客戶”,真心實意地為學生提供他們所需要的服務。“客戶就是上帝”,一旦“上帝”不願意聽、不會做,或“上帝”的作業出現了問題,不要去責怪“上帝”,因為“上帝”無過錯,而要進行自我反思,看看自己的服務質量是否出了問題。

教育的本質是培養人、塑造人、發展人。所以該校的辦學理念突出了“以學生的主體發展為本”,就是要弘揚、培植學生的主體性、增強學生的主體意識、發展學生的主體能力、塑造學生的主體人格,這一思想已成為現代教育追求的目標。

鄧小平同志曾指出:“一個學校能不能為無產階級培養合格的人才,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關鍵在教師。”由此可見,建設一支高水平的教師隊伍是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關鍵。

辦學理念強調“依靠全體教職工辦學,從提高教師隊伍的素質入手,實現對全體學生高質量的教育。”就是要求教師要勤奮好學、努力奮鬥,不但要善於施教知識,更要勇於吸收知識,做到教到老學到老,要以一桶水對一滴水的業務進修和能力儲備,迎接挑戰。教育工作是學校工作的中心,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合格人才是教學工作的宗旨,嚴謹的教風,勤奮的學風均是傳道授業,文道結合,教書育人,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

二、該校的辦學目標是:

1.2004-2007年目標:“抓質量,求發展,把學校辦成教師自信,學生自愛,家長信任,社會認可的一流學校。”

2.2007-2010年目標:“創建特色,打造品牌,把學校辦成家長滿意,學生實惠,社會全面認可的鄂爾多斯一流學校,在自治區有一定的影響。”

“抓質量,求發展”旨在於使辦學條件更好,師資水平、教師待遇更高,管理體制更靈活、管理水平更先進。“抓質量,求發展”的核心是注重教育科研對學校發展的促進作用,培養學生的自信心、進取心、責任心、自尊心和控制力,提出熱愛學生、滿足學生的需要、目標引導、不斷激勵、適當調解、分層指導的具體操作方法,從教師點燃學生的希望之火到學生自燃希望之火。改變傳統的單一評價模式,形成過程性評價、期末考試量化評價、自評、他評、年段評、學校評等方式的評價模式。形成有自己特色的同伴互助、專家引領校本教研模式,打造一批強勢學科,帶動全面發展。

校長的個人魅力吸引優秀教師和生源,學校事業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的用人機制又留得住拔尖教師。學校的辦學宗旨能使家長、學生動心,管理模式能使家長、學生放心。學校的校本教研、師資培訓以及教師的敬業精神,讓社會認可,這樣就可使辦學目標得以順利實現。

三、該校的辦學特色是:

書香校園、禮儀校園、數位化校園

“營造書香校園”,是素質教育全面推進的需要,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呼喚,該校大力倡導“讓書香溢滿校園”的良好氛圍,並推動學習型社會的形成。我們相信,今天為學生播下這粒金種子,明天一定燦爛無比。

明確了這一辦學特色後,我們的首要工作是營造教師和學生的讀書環境。我們開設了閱讀課,開放了圖書室,增添了大量較有質量的圖書,設計了讀書筆記,組辦了班級圖書櫥,從條件和時間上都保證了學生的閱讀,讓學生像一隻辛勤的蜜蜂一樣在書的花園中盡情采蜜。為了豐富學生的閱讀生活,激起學生更濃的閱讀興趣,該校還要組織豐富多彩的讀書活動,適時舉辦現場作文比賽,整班手抄報比賽,整班古詩文誦讀比賽,閱讀心語評比,課本劇表演,紅領巾書市等等,讓學生在閱讀中博取,在書香中成長。

在特色展示活動中要呈現多個亮點。一、百人電腦小報、手抄報製作。學生通過上網查找資料,讓學生充分感受高科技在人們生活中的重要作用,體現小學生感受美和創造美的能力。二、百人書籤製作。三、表演“書韻飄香潤我心”。中華民族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給子孫後代留下了寶貴的精神遺產,而那些濃縮著豐富情感、蘊涵著優美意向的詩詞曲賦更是其中的瑰寶。該校根據《中華經典誦讀》本上一百五十首詩詞曲賦的難易程度和各年級段學生的年齡特點,制定了星級背誦方案。四、班級讀書活動展示。走進校園,到處有琅琅的讀書聲,到處有學生忙碌的活動身影,學生也沉浸在讀書的快樂之中。

詳解讀見三個方案.

四、校風是:自主、和諧、活潑、進取。

一所學校培養學生的終極目標是讓學生不斷進取,全面進步。為順利實現學生的進取,必須為其創設自主、和諧、活潑的寬鬆環境,讓學生的個性發展得以張揚。創造寬鬆成長環境的前提是人人尊重, “尊重”是人與人之間和諧的潤滑劑,要互相尊重、寬容、理解、團結、協作。領導班子的成員尊重、信任和善待每一位老師,老師要尊重每一個學生,也要尊重學生家長,人與人之間,都要做到互相尊重。不僅讓學生感受到愛,更要讓學生享受到愛,還要讓學生學會愛。在國小,不少我們認為“不會有多大出息”的孩子,長大後都“出息”得讓我們大吃一驚。因此,承認差別,正視差別,又善於發現每個孩子的長處和閃光點,揚長避短,會使孩子受益不淺。我們提倡尊重學生,具體說,就是尊重學生的人格、尊重學生的情感、尊重學生的愛好、尊重學生的需求、尊重學生的創造、尊重學生的意見、尊重學生的權利。只有為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創造了一個寬鬆和諧的氛圍,才能使他們實現不斷的進取。該校立足培養形成“自主、和諧、活潑、進取”的校園風氣,可創造濃郁的校園文化藝術氛圍,從而使全體學生得到心靈滋潤, 在這濃厚的藝術文化中,進一步推動該校的素質教育,提高全體學生的文體藝術修養。

五、教風是:求實、求精、求美、求真。

教風是教師的工作作風。在人的主體意識不斷覺醒的現代社會,教師的工作都要以學生的發展為主線,一切都為學生的發展服務。教師既是知識的傳播者,又是靈魂工程師。既要有嚴父情,又要有慈母心。熱愛學生是教師的天職,只有熱愛學生,師生之間感情融洽,才能“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導之以行”。然而,傳播知識是教好學生的基本表現。一個合格的教師,應有精湛的教學藝術技巧,使學生掌握不同階段教學大綱所規定的文化知識,領會教材的實質。事實證明,教師只有教好功課,才能樹立自身威信,在教學工作中更好地發揮作用。

華東師大葉瀾教授從時代發展對教師職業的專業化要求的角度,提出新型教師應具備五點素質:專業精神,教育理念,專業知識,專業能力,專業智慧。教師在教學工作中必須做到務求實效,精益求精,創造形成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才能全面提升自身素質,為培養現代中國人奠定基礎。教風是一個學校工作的外在體現,是教學效益優劣的關鍵。該校只有從教師的意識、職業情感和職業行為入手,實實在在地治理育人環境,才能形成“求實、求精、求美、求真”的優良教風。

六、學風是:樂學、會學、學好、學活。

該校根據自身實際,提出的“樂學、會學、學好、學活”的學風,旨在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學法的研究、創新與指導,同時還強調學習的過程與結果,理論與實際的緊密聯繫。

21世紀是一個科學技術高速發展的世紀,是個大量需要文化知識的世紀,作為新世紀的少年兒童應該從現在做起,端正學風,掌握更多的科學知識,迎接明天的挑戰!不以規矩不成方圓,一個學校要想發展,就要形成良好的學風。要創優良的學風,就要從我們每一位同學做起,只有把創建優良學風落到實處,深切把學風建設的精神實質貫徹到底,才能把創優良學風的工作做好。

七、領導作風是:團結勤政,業精奉獻。

領導作風是領導素質、領導方法、領導藝術的綜合體現。在黨的各種作風中,領導作風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領導作風好,各級班子就團結有力,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就能順利地得到貫徹落實。領導作風不好,必然導致人心渙散,工作軟弱無力,損害幹部自身和黨組織在人民民眾心目中的威信和形象。

該校提出的領導作風是團結勤政,業精奉獻。其主要任務是: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反對因循守舊、不思進取;堅持理論聯繫實際,反對照抄照搬、本本主義;堅持密切聯繫民眾,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堅持民主集中制原則,反對獨斷專行、軟弱渙散;堅持黨的紀律,反對自由主義;堅持清正廉潔,反對以權謀私;堅持艱苦奮鬥,反對享樂主義;堅持任人唯賢,反對用人上的不正之風。

八、校訓是:勤學習、做真人、善實踐、勇創新。

校訓,是學校的精神。它不僅反映一所學校的學術傳統和辦學宗旨,也深深砥礪著一代代學子的人格品行。俗話說“細微之處見精神”,一所學校的校訓在很大程度上能反映出其精神風貌。該校經過幾代領導的總結錘鍊,形成了“勤學習、做真人、善實踐、勇創新”的校訓。

學生任務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胡錦濤曾在中南海懷仁堂同團中央新一屆領導班子成員和團十五大部分代表座談時向全國廣大青年提出三點希望中首要的一條就是要“勤於學習”。因為學習是進步的根基。青少年處在學習的關鍵時期,一定要珍惜大好時光,發憤學習、刻苦鑽研,打牢人生成長進步的根基。

人的一生中,需要對別人、對社會、對家庭承擔一定的責任和義務,在學校里,不管是教師還是學生,都應對人、對校、對家庭、對社會負起責任來。因此我們在校訓中明確提出“做真人”,就要做實實在在、實事求是的人;做對上對下一致、勇於負責的人;做表里如一、扎紮實實工作的人;做明辨是非、敢作敢為的人;做愛憎分明、富有愛心的人;做謙虛謹慎、不斷進步的人;做知錯就改、樂於接受批評的人。

現在的學生一般都存在著文化知識不夠牢固,實踐技能較差,重理論輕實踐,重課堂輕課外等問題。因此要培養學生既有理論、又善實踐,使其動手能力強,不僅需要課堂理論知識的傳授,更重要的是理論聯繫實際,加強實踐性教學環節。

創新是時代發展和社會進步的不竭動力,基於此,該校校訓中把勇於創新提到了重要的位置。“古人曰:能者為師,教學相長。三人行,必有我師。在網路資訊時代,學生獲取知識的途徑是多方面的,教師不再是知識的唯一擁有者。不論從量或質上分析,學生在某些方面擁有的經驗或知識超過教師並不是天方夜譚。因此,江總書記指出:師生間要“相互學習、相互切磋、相互啟發、相互激勵”,建立起無權無圈的民主、平等加和諧的師生關係。在合適的“土壤”里,師生、生生思想碰撞,學生創新潛能得以開發。可以說,創新型學生既是創新教育的出發點、也是歸宿,更是寶貴的教育資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