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海市

烏海市

烏海市是內蒙古自治區西部的新興工業城市,地處黃河上游,東臨鄂爾多斯高原,南與寧夏石嘴山市隔河相望,西接阿拉善盟草原,北靠肥沃的河套平原。烏海是華北與西北的結合部,同時也是“寧蒙陝甘”經濟區的結合部和沿黃經濟帶的中心區域。第一批國家智慧城市試點。烏海市素有“黃河明珠”的美譽,三山環抱,一水中流,民風淳厚,被譽為鑲嵌在黃河金腰帶上的一顆明珠。2017年,烏海市地區生產總值比上年增長5.3%,其中,第一產業增長3.9%;第二產業增長6.4%;第三產業增長3.8%。按常住人口計算,全市人均GDP比上年增長4.8%。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0.9:56.6:42.5調整為1.2:57.7:41.1。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漢元朔二年(前127年),漢武帝擊敗匈奴樓煩王、牡羊王,收復河南地(轄境今巴彥淖爾盟烏加河以南、鄂爾多斯高原),將原有九原郡改為五原郡,又增設朔方郡,郡治在三封縣(今巴盟磴口縣哈騰套海蘇木的陶升井,又稱麻彌圖庫廟古城)。朔方郡下設10縣,在今海勃灣地區設定沃野縣。元狩三年(前120年)築沃野縣城(今海勃灣區北新地古城)。漢元狩二年(前121年),南匈奴渾邪王附漢後,烏達地區為武威郡之北境地。

東漢末年到三國、晉、十六國時期,活動在北方草原的少數民族匈奴、鮮卑、羯、氐、羌號稱“ 五胡”,大多進入長城以南,移居黃河流域。他們互相爭戰或者與中原王朝較量,形成長時間戰亂局面。魏晉時,今烏達地區為西部鮮卑所據,南北朝時為前涼、後涼、北涼所割據。
東晉大(太)興二年(319年),羯族石勒強盛起來,盡得黃河流域中、下游廣闊地區,建立後趙國。今海勃灣地區屬後趙之朔州朔方郡。前秦建元二年(366年),後被前秦、前燕所取代,河水以西歸前秦,為氐族苻堅所統治。海勃灣地區屬前秦朔方郡。後秦皇初二年(395年),羌族姚興部興起,奪得前秦西部地區,稱為後秦。姚興在北部廣闊地區設朔方郡,轄今海勃灣地區。東晉太元十六年(391年),魏王拓跋魏攻打朔方郡(轄今巴盟南部和伊盟北部)的鐵弗部劉衛辰。衛辰被打敗後部眾四散,轄地盡失,變成魏的統治地域。東晉義熙三年(407年),匈奴族鐵弗部首領赫連勃勃強盛,在今伊克昭盟、陝西北部地區建立夏國,建都於統萬城(今陝西靖邊縣北,俗稱白城子),轄地曾北達黃河,置幽州於大城(今伊盟杭錦旗東南),占有今巴盟南部、鄂爾多斯高原。夏勝光四年(431年),夏國被北魏拓跋鮮卑族所滅,轄境歸北魏。
隋時,海勃灣地區屬突厥汗庭之西境,為東突厥遊牧地。唐貞觀元年(627年),分天下為十道,綏、銀、豐、勝等州屬關內道。關內道的靈州是隋朝靈武郡管轄地區,是黃河由南向北的東岸狹長地帶,包括今鄂托克旗西部、鄂托克前旗西部及海勃灣地區。烏達地區,隋屬甘州,治所在永平(隋改名張掖,今甘肅張掖)。隋仁壽二年(602年),屬肅州,治所在福祿(今甘肅酒泉)。八世紀安史之亂後期至九世紀中葉曾屬吐蕃。
宋、遼時期,西北地區興起的党項族趁宋、遼連年交戰之際,據有銀、夏、綏、宥、靜五州之地。宋太祖趙匡胤建隆元年(960年)給党項羌李彝興以太尉稱號,李彝興向宋貢馬三百匹,以示歸順。從此,今伊盟地區的絕大部分(轄今海勃灣地區)遂入宋朝版圖,但仍為党項李所有,宋寶元元年(1038年),党項族李元昊稱帝建立西夏國。今海勃灣地區為西夏靈州之地,烏達地區為西夏賀蘭山防區。
元朝在全國設定一個中書省,十個行省,省下設路、府、州、縣。當時,烏海地區為寧夏行省中興路管轄。元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改中興路為寧夏路,治所在今銀川市。
明時,烏達地區為甘州、肅州二衛的邊外地。明洪武九年(1376年),立寧夏衛,後升為鎮,轄今海勃灣地區,隸屬於陝西都司,歸中央右軍都督府管理。明建文四年(1402年),蒙古韃靼、瓦剌各部強盛起來,構成對明朝北方邊境的嚴重威脅。明天順六年(1462年)蒙古韃靼酋長阿勒淖爾與毛里孩進駐伊克昭盟地區。明嘉靖中(1552-1566年)達延汗之孫袞弼里克墨爾根承襲濟農爵位,名其部落為鄂爾多斯。
清天聰九年(1635年),該部首領額瞵臣歸附清朝,統領鄂爾多斯地區。清順治六年(1649年),清廷將鄂爾多斯地區劃為6旗,實行盟旗制,海勃灣地區為鄂爾多斯右翼中旗(鄂托克旗)之西北境。清康熙二十六年(1697年),始設阿拉善和碩特旗。今烏達地區屬阿拉善旗管轄。
民國時,寧夏擴軍使兼轄阿拉善和碩特旗,後直屬蒙臧委員會。民國三年(1914年),鄂托克旗歸綏遠省管轄。民國十八年(1929年)1月,寧夏省政府成立後,在磴口正式設縣。隨後又擅自將沿黃河南到石嘴山、北至河套,長約200千米的狹長地帶劃入磴口縣(包括烏海地區)。民國十九年(1930年),綏遠省政府在黃河以東鄂托克旗地區設立野沃設定局,後改為沃野縣,轄今海勃灣地區。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寧夏省主席馬鴻逵占領沃野縣,劃歸寧夏,改名陶樂縣。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8月23日,鄂托克旗和平解放。9月7日,鄂托克旗人民政府成立。當時,海勃灣地區屬鄂托克旗第三區(阿爾巴斯)。是年,9月23日,阿拉善和碩特旗和平解放。當時,烏達地區為該旗宗別立巴嘎的一部分。
1950年3月31日,成立阿拉善和碩特旗自治區人民政府,隸屬寧夏省。
1954年4月25日,成立寧夏省蒙古自治區,轄阿拉善旗、磴口縣。
烏海人民廣場 烏海人民廣場

1955年9月,寧夏省制撤銷,自治區改歸甘肅省管轄,後又改為甘肅巴音浩特蒙古自治州。4月13日,將巴音浩特蒙古自治州劃歸內蒙古自治區,改為巴彥淖爾盟,烏達地區仍歸巴盟阿拉善旗所轄。

1958年11月,經內蒙古自治區人民委員會批准,建立阿拉善旗烏達鎮。
1959年4月,經內蒙古自治區人民委員會批准,撤銷桌子山礦區辦事處,建立礦區人民委員會,隸屬伊克昭盟。
1961年7月9日,國務院第111次全體會議通過,批准建立烏達市和海勃灣市。10月1日,正式成立烏達市和海勃灣市,分別隸屬巴彥淖爾盟和伊克昭盟。
1975年8月30日,國務院批准建立烏海市。
1976年1月10日,烏達市和海勃灣市正式合併成立烏海市,為內蒙古自治區直轄市。市人民政府設在海勃灣。下轄烏達、海勃灣、拉僧廟3個縣級辦事處。
1979年12月,將3個辦事處改設為區,同時,將拉僧廟辦事處更名為海南區。

行政區劃

截至2016年,烏海市轄3個市轄區。即海勃灣區、烏達區、海南區。 烏海市人民政府駐地海勃灣區濱河街道市府大道。

烏海市行政區劃表
​地區名稱​面積(平方千米)​下轄區域
​海勃灣區​529千里山鎮、新華街道、新華西街道、鳳凰嶺街道、海北街道、濱河街道、卡布其街道
​烏達區​220巴音賽街道、三道坎街道、五虎山街道、梁家溝街道、濱海街道、新達街道、蘇海圖街道、烏蘭淖爾鎮
​海南區​1,005​拉僧仲街道、西卓子山街道, 拉僧廟鎮、公烏素鎮、巴音陶亥鎮

政治

2017年主要領導

​職務​姓名
​市委書記​史萬鈞​
​市長人選​高世宏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烏海市位於內蒙古自治區境西南部、黃河沿岸、鄂爾多斯高原西部、烏蘭布和沙漠的東南緣。北、東與伊克昭盟為鄰,西與阿拉善盟接壤,西南與寧夏回族自治區石嘴山市交界。黃河由南向北沿海南區西邊、海勃灣區與烏達區中間,再沿海勃灣區西邊縱穿流過,黃河水面在烏海市境約40平方千米。總面積1754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烏海市地處黃河上游,東臨鄂爾多斯高原,南與寧夏石嘴山市隔河相望,西接阿拉善草原,北靠肥沃的河套平原。是華北與西北的結合部,同時也是“寧蒙陝甘”經濟區的結合部和沿黃經濟帶的中心區域。總面積1 754平方千米。基本地形地貌特徵是“三山兩谷一條河”。東部是綿延百里的桌子山,中部為甘德爾山,西部為五虎山,各山體均屬賀蘭山脈的北端余脈,三山成南北走向平行排列,中間形成兩條平坦的谷地。黃河沿崗德爾山西谷流經市區,阻斷烏蘭布和沙漠進入河套地區。烏海地勢東西兩邊高、中間低。域內地貌分為四大類:構造侵蝕中低山地占烏海總面積的40%,剝蝕丘陵區占烏海總面積的20%,山前堆積沖洪積扇區占烏海總面積的30%,黃河沖積堆積階地占烏海總面積的10%

水文特徵

黃河上游烏海段 黃河上游烏海段

烏海市地表水年徑流量分布的總趨勢是:丘陵區大於平原區和山區。山區岩石裸露,地面坡度較大,徑流深較大,一般在3~5毫米。丘陵地區植被差,地面坡度較大,徑流深1.5—3毫米,寬谷溝地植被較多,地面坡度緩,其土壤多為沙壤土,徑流深在1.5毫米以下,個別地區沙化嚴重,不產生徑流。

氣候

烏海市地處大陸深處,屬於典型的大陸性氣候,其氣候特徵是冬季少雪,春季乾旱,夏季炎熱高溫,秋季氣溫劇降。春秋季短,冬夏季長,晝夜溫差大,日照時間長,可見光照資源豐富。多年平均9.640.2℃,極端最高氣溫40.2℃,極端最低氣溫-36.6℃,多年平均日照時間數為3 138.6小時,年平均接受太陽輻射能155.8千卡/平方厘米,平均無霜期為156—165天;歷年平均降水量159.8毫米,平均相對濕度42%,平均蒸發量3 289毫米;年平均風速2.9米/秒,瞬間最大風速33米/秒。烏海是發展種養業及高效農業光熱資源最充足、最理想的地區之一,所有北方的農作物都適宜在這裡種植,並產高質優。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

烏海市礦產資源豐富,礦種較多,多數質量較好,分布集中,配套性較好。域內擁有煤、鐵、鉛、鋅、銅、鎳、金、銀、鍺、鎘、電石灰岩、水泥灰岩、制鹼灰岩、熔劑灰岩、耐火粘土、高領土、水泥配料粘土、膨潤土、白雲岩、輝綠岩、紫砂粘土、磚瓦粘土、礦泉水等37種,礦產地82處,有探明儲量的礦產25種。礦產規模達到大型的礦床有8處,中型21處,小型25處。截至2009年,域內已探明的主要礦種的保有儲量為:煤炭27億噸、鐵礦757萬噸,制鎂白雲岩514萬噸,耐火粘土36940萬噸,軟質耐火粘土81萬噸,高嶺土213萬噸,溶劑灰岩35642萬噸,制鹼灰岩14340萬噸,電石灰岩2554萬噸,水泥灰岩18333萬噸,含鉀而岩2367萬噸,水泥配料及磚瓦粘土7436萬噸,矽質原料礦產1113萬噸,紫砂粘土358萬噸,石膏1304萬噸。潛在的經濟價值為4278億元。得天獨厚的礦產資源優勢,為烏海市礦業產業的發展提供了資源保證和工業“食糧”。

土地資源

烏海市境內多山,山地丘陵約占總面積的2/3。東部是桌子山、崗德爾山,西部有五虎山山,均呈南北向帶狀延伸。中間為寬谷溝地,由桌子山、崗德爾山西麓、五虎山東麓的沖積洪積扇與黃河沖積階地構成,約占總面積的1/3。黃河縱貫南北。
域內土壤有6個土類,11個亞類,22個土屬,157個土種。6個土類分別占烏海土地總面積的比例是:灰漠土占21.98%,棕鈣土23.34%,栗鈣土0.003%,風沙土7.1%,草甸土1.3%,鹽土0.01%,除以上六種土壤類型外,其餘均為難利用的土地。其中:有平溝床、流動沙丘、裸岩等無法利用的土地1164.38公頃。烏海市植被稀疏。覆蓋率小於5—10%面積大,土壤多為沙質或第四紀沖積物,結構鬆散,在水、風的作用下易造成水土流失。
烏海有宜耕地14347.97公頃,宜果地12678.2公頃,宜林地16110.57公頃,宜牧地、宜封禁育草地17868.2公頃,不宜利用地8752.11公頃。宜耕地主要分布在黃河兩岸一二級階地上。土地利用現狀為農用地139961.39公頃,建設用地15628.72公頃,未利用地11646.38公頃。

水資源

黃河流經市區105千米,平均河寬250—500米,水深2.5—11.6米,多年平均徑流量269億立方米。黃河水由於受上游融雪、消水、降水及上游水庫調節影響,年內水位變化較大,幅度一般為2—4米。
烏海地下水補給量主要來源地降水入滲,少量凝結水、回灌入滲和黃河測向入滲補給。據內蒙古水文總局初步測算,烏海市地下水資源穩定開採量為11200萬立方米,可利用水量為9500萬立方米,並同黃河形成自然互補系統,為發展工農業生產提供較充足的水資源。

植物資源

烏海市野生植物已查明的有69種、181屬、279種。在這些植物中,有藥用植物甘草、鎖陽、肉蓯蓉、苦豆根、麻黃、遠志、羅布麻等;有造紙植物松葉豬毛菜、紅河、油蒿、籽蒿等;有國家二級瀕危珍稀保護植物四合木、半日花、錦刺、沙科青、胡楊等,特別是四合木的科學研究價值無可估量。
烏海市天然林資源面積30萬畝。主要有四合木、沙冬青、霸王、白刺等天然灌木林。其次,在李華中灘、胡楊島等黃河夾心灘及黃河沿岸的部分河漫灘上分布的天然河岸林,樹種有沙棗、胡楊、河柳、黃白茨灌叢等。西桌子山溝谷徒壁上亦有零量天然散木分布,樹種主要有山榆、黑樺、山杏、杜松等。烏海的野生植物大部分植株矮小,但萌生力旺盛,對於防風固沙起著重要作用。 

人口民族

截至2017年底,烏海市常住總人口56.11萬人,比上年增加0.28萬人,其中城鎮人口53.16萬人,城鎮人口比重94.7%,農區人口2.95萬人,農區人口比重5.3%;全年出生人口0.53萬人,出生率9.47‰,死亡人口0.26萬人,死亡率4.65‰,自然增長率4.82‰境內有蒙、漢、回、滿等40個民族。

經濟 

綜述

2017年,烏海市地區生產總值比上年增長5.3%,其中,第一產業增長3.9%;第二產業增長6.4%;第三產業增長3.8%。按常住人口計算,全市人均GDP比上年增長4.8%。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0.9:56.6:42.5調整為1.2:57.7:41.1。(未公布2017年具體數據,以下為2016年數據參考:實現地區生產總值572.23億元,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4.88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323.76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243.58億元。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生產總值達到102725。 )

2017年,烏海市居民消費價格上漲1.4%。其中,食品菸酒類價格下降0.3%;衣著類價格上漲2.4%;居住類價格與上年持平;生活用品及服務類價格上漲1.5%;交通和通信類價格上漲1.8%;教育文化和娛樂類價格上漲1.3%;醫療保健類價格上漲6.1%;其他用品和服務價格上漲2.9%。

截至2017年底,烏海市從業人員33.89萬人,比上年末增加0.58萬人。第一產業從業人員1.34萬人,增加0.20萬人;第二產業從業人員8.67萬人,減少0.14萬人;第三產業從業人員23.88萬人,增加0.52萬人。城鎮就業人員31.98萬人,其中城鎮非私營法人單位從業人員8.20萬人,減少1.09萬人。

2017年,烏海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37.79億元,比上年下降53.2%,如果剔除2016年虛增因素,比上年下降9.6%。一般公共預算支出90.39億元,比上年下降30.0%,其中,一般公共服務支出6.47億元,比上年下降15.6%;教育支出10.69億元,比上年下降24.5%;農林水事務支出8.07億元,比上年下降58.0%;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20.38億元,比上年增長16.4%。其中,用於民生和社會事業方面的支出66.61億元,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比重為73.7%。

2017年,烏海市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78.91億元,比上年增長8.4%。其中,第一產業投資完成2.13億元,比上年增長73.5%;第二產業投資完成100.14億元,比上年增長65.7%;第三產業投資完成76.64億元,比上年下降25.9%。非國有單位投資依然是全市投資增長的主要力量。從投資主體看,國有及控股單位完成投資59.86億元,非國有單位完成投資119.05億元,分別占固定資產投資比重為33.5%和66.5%。從項目隸屬關係看,地方項目完成20.48億元,下降7.3%;中央項目完成3.06億元,下降32.1%;全年城市基礎設施投資完成79.16億元,占固定資產投資44.2%。

2017年,烏海市城鄉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625元,比上年增長8.6%,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7.1%。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400元,比上年增長7.9%,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6.4%;農村牧區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821元,比上年增長8.7%,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7.2%。城鎮常住居民人均消費支出28102元,增長1.9%,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0.5%;農村牧區常住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5265元,增長5.0%,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3.6%。2017年,城鎮常住居民恩格爾係數為27.9%。農村牧區常住居民恩格爾係數為29.3%。

第一產業

2017年,烏海市經濟作物播種面積2500.9公頃,比上年下降3.0%。糧食作物播種面積4539公頃,比上年下降0.7%。糧食總產量4.0萬噸,比上年下降3.8%。

2017年,烏海市豬牛羊肉類總產量13939噸,比上年增長4.4%,其中,豬肉產量達到10133噸,比上年增長4.2%;牛肉產量達到629噸,比上年增長14.4%;羊肉產量達到3177噸,比上年增長3.3%。生牛奶產量2184噸,比上年增長4.2%;禽蛋產量3311噸,比上年增長3.0%。

第二產業 

2017年,烏海市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9.8%。144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加值增長11.0%。其中,輕工業增長11.8%,重工業增長11.0%;國有控股企業下降7.5%,非公有企業增長22.0%,大中型企業增長4.4%。產品銷售率為99.4%,比上年回落0.4個百分點。

2017年,烏海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581.95億元,比上年增長51.9%;實現利潤38.22億元。

2017年,烏海市資質以上建築施工企業55家,比上年增加3家,建築業增加值比上年下降11.7%。

第三產業

2017年,烏海市開工項目308個。在建項目投資總規模908.54億元,比上年增長1.8%。本年投產項目170個,新增固定資產86.62億元,比上年下降55.2%。

2017年,烏海市房地產開發完成投資20.48億元,比上年下降7.3%。商品房施工面積541.24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2.8%;其中住宅269.14萬平方米,下降17.4%。商品房屋竣工面積1.04萬平方米,下降99.2%。商品房銷售面積52.55萬平方米,下降53.5%;其中商品住宅銷售面積46.45萬平方米,下降50.4%。商品房銷售額24.87億元,下降50.9%;其中商品住宅銷售額19.64億元,下降42.0%。

2017年,烏海市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61.84億元,比上年增長6.5%。在限額以上企業商品零售額中,糧油、食品、飲料、菸酒類零售額比上年增長12.9%,日用品類增長44.8%,金銀珠寶類增長23.8%,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下降8.7%,中西藥品類增長107.0%,文化辦公用品類下降34.4%,建築及裝潢材料類下降40.5%,汽車類下降1.8%,石油及製品類增長5.0%,體育、娛樂用品類增長16.9%,書報雜誌類增長17.0%。

2017年,烏海市進出口總額達0.61億美元,比上年下降32.0%;其中出口額0.57億美元,比上年下降35.3%;進口額0.03億美元,比上年增長492.2%。

2017年,烏海市參加年檢的外商投資企業共有6家。引進國內(市外)資金136.50億元,同比增長12.2%;實際利用外資額1291.5萬美元。

2017年,烏海市固網用戶達21.1萬戶,比上年增長1.9%;年末行動電話在網用戶達到85.35萬戶,比上年增長5.6%,其中4G行動電話用戶60.22萬戶,比上年增長43.0%;寬頻用戶達到16.86萬戶,比上年增長22.6%。

2017年,烏海市郵政行業業務收入(不包括郵政儲蓄銀行直接營業收入)累計完成12379.17萬元,同比增長18.7%;業務總量累計完成9158萬元,同比增長25.6%。全市快遞服務企業業務收入累計完成4430.46萬元,同比增長20.5%,業務量累計完成192.78萬件,同比增長21.8%。報紙業務累計完成817.40萬份,同比下降2.9%;雜誌業務累計完成36.31萬份,同比下降1.5%。

2017年,烏海市旅遊總收入64.71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59.5%,旅遊接待人數293.3萬人次,增長39.8%。

2017年,烏海市金融業增加值占第三產業比重16.0%。年末全市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餘額796.70億元,比年初增加93.91億元。其中,住戶存款餘額358.03億元,比年初增加8.70億元;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餘額612.78億元,比年初增加78.89億元。其中,住戶貸款餘額91.95億元,比年初減少5.77億元;非金融企業及機關團體貸款餘額520.81億元,比年初增加84.64億元。證券市場各類證券成交額267.83億元,同比下降0.7%。全年股民開戶59718戶。

截至2017年底,烏海市共有各類保險行業機構69家,較上年增加4家。全年財壽險保費收入19.57億元,比上年增長17.0%。其中,財產險保費收入4.48億元,比上年增長12.8%;壽險保費收入15.09億元,增長18.3%;全年各類保險賠款給付支出4.10億元,賠付率為20.9%;其中,財產險賠付1.81億元,賠付率為40.3%;壽險賠付2.29億元,賠付率為15.2%。

社會事業

科學技術

2017年,烏海市申請專利267件,取得授權專利141件,擁有有效發明專利78件。

教育事業

截至2017年底,烏海市共有高等職業技術學院1所,在校生5030人,比上年增加224人;專任教師243人,比上年增加23人。全市有中等職業技術培訓學校1所,在校生2537人;專任教師154人。普通高級中學6所,在校生10195人,專任教師840人。全市共有普通初級中學15所,在校生13186人,專任教師1371人。國小24所,在校生28674人,專任教師2124人。特殊教育學校1所,在校生112人,專任教師45人。幼稚園53所(其中公辦23所),在園幼兒14299人,專任教師1116人。主要大學有內蒙古工業大學烏海學院、烏海職業技術學院。

中學名單

礦一中礦中學黃河國小烏海四中烏海市職高
烏海三中烏海二中六五四中學千里山中學市化工廠中學
烏海一中青松學校礦務局二中烏海市技校烏海市子中學
烏海市第八中學烏海市第十七中學烏海市蒙古族中學烏海市第十二中學烏海市第十三中學
烏海四道泉職業中學海南區西卓子山學校烏海第二中學烏海市海南區巴音陶亥鄉職業高中烏海市海勃灣區第五國小
烏達區新達國小烏海市第十中學烏海市齊魯中學烏海市第六中學烏達區第五國小
烏海市第十一中學烏海市第八中學烏海市濱河中學烏海市聚英學校烏海市第五中學
烏海市第十八中學烏達礦務局第六中學北京師範大學烏海附屬學校

國小名單

市化工國小拉僧廟國小海勃灣二小海區光明路國小烏海市實驗國小
礦務局一小海勃灣區第一國小海南區團結國小礦務局第二國小烏達區五虎山國小
海勃灣區第八國小烏達區幸福街國小海勃區第二國小海勃灣區第三國小海勃灣區第六國小
海南區一完小烏海市實驗國小海局平溝第一國小烏達區勝利街國小海南區第三完全國小
海南區第一完全國小烏達區巴音賽街國小烏海市海勃灣區第四國小北京師範大學烏海附屬學校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