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厭炎

會厭炎

會厭炎為一種嚴重的潛在致命性感染,好發於2至6歲的兒童,一般是由病毒或細菌引起,多由乙型流行性感冒桿菌所致,亦可為鏈球菌、葡萄球菌等混合感染。或因異物刺入,喉部外傷,及內窺鏡檢查或氣管插管時損傷。一旦診斷有會厭炎,病人理應馬上住院。

基本信息

概述

會厭是位於喉頭入口處的軟骨,感染會厭炎時會厭腫脹,阻塞呼吸道,因此會厭炎是一種嚴重的潛在致命性感染,它好發於2—6歲的兒童,常由流感嗜血桿菌引起,所以可以利用免疫接種來防止感染流感嗜血桿菌達到預防會厭炎的目的。 

症狀

1、吞咽異常困難並伴有疼痛。 

2、流涎。 

3、發燒。 

會厭炎會厭炎

4、喘鳴,當病情惡化時,喘鳴可變小。 

5、呼吸進行性加重,患兒可能想要坐起來,以便呼吸容易些。 

6、舌頭發青,皮膚有時也會發青。

應對

父母在孩子發病後,不要試圖觀看患兒的喉嚨,因為孩子一旦哭鬧,導致分泌物增加,可能完全阻塞狹窄的呼吸道。

假如父母發現孩子發生吞咽或呼吸困難的情況,應立即叫救護車,或馬上帶他前往醫院急診室就診,因為本病可能會使孩子呼吸道完全阻塞。醫生會檢查孩子的病情,他也可能安排做X光檢查以確認診斷。本病需靜脈注射抗生素。及時接受治療的患兒可以在1周之內完全痊癒。患有會厭炎的孩子會對此種感染產生免疫力,使此症不再復發。

特點與症狀

發病常為急性和暴發性。原先健康的人突然出現咽痛,聲嘶和氣急,高熱。迅速發生吞咽困難和以流涎,呼吸困難,呼吸過快和吸氣性哮鳴為特徵的呼吸窘迫,常使病人身體前傾,頸後仰以增加通氣量。體格檢查可見病人有胸骨上,鎖骨上,肋間隙和肋弓下的吸氣性深凹陷。雙側肺部呼吸音降低,可聞及乾囉音。咽部通常發炎。

治療

該病急性發作甚為危險,還是到正規醫院就診為好。
急性發作首選地塞米松。
治療方法以作參考:

(一)行對症治療,通暢大便,多喝白開水。

(二)發熱者套用抗生素(青黴素,先鋒黴素)、磺胺類藥和抗病毒藥(如嗎啉雙胍、金剛胺、病毒靈等)。

(三)局部可用1:5000呋喃西林液或複方硼砂液漱口杜來芬、洗必太、薄荷片或含碘片含化或抗生素加激素霧化吸入,含服溶菌酶片、杜滅芬喉片、碘含片、六神丸等;用複方硼砂液、洗必泰漱口液、溫淡鹽水含漱;發病初期可用1%碘甘油或2%硝酸銀液塗擦咽壁,以助炎症消退;霧化或熏氣治療,吸入藥氣,對局部炎症有效,病人也感到舒適。

(四)中醫中藥治療:惡寒重發熱輕,無汗,脈浮者可用麻黃湯內服發熱重,惡寒輕者則有銀翹散內服,亦可用牛黃解毒丸解毒消炎丸、六神丸、鐵笛丸、藏青果沖劑、複方青果沖劑、清咽丸(清音丸)、利咽解毒沖劑(顆粒),內服。局部可用冰硼散或錫類散吹入咽中針刺頰車,合谷,少商或作下頜角封閉可使炎症消退,止痛效果尤佳。

鑑別診斷

只要臨床上懷疑有會厭炎,病人就應立即住院。直接檢查會厭具有診斷意義,但是檢查操作有可能引起突然的,致命的呼吸道梗阻,因此檢查會厭只允許受過訓練的人員進行,並作好保持氣道通暢的器械準備。如果通過直接喉鏡觀察到“牛肉樣”紅色,僵硬和水腫的會厭,即可確認診斷並立即建立人工氣道(見下文治療),然後可以從上呼吸道採取標本。通常也採血標本作病原菌培養。

最主要的鑑別診斷就是急性病毒性格魯布(croup)和細菌性氣管炎。未進行白喉免疫的病人也應考慮白喉的可能。

預防

目前套用高效嗜血桿菌結合疫苗免疫≥2個月的嬰兒,能預防b型流感嗜血桿菌會厭炎。

完全性氣道梗阻發生突然,難以預料,因此必須保證立即提供氣道,最好是鼻氣管插管並通過胃腸外途徑給予抗生素。鼻氣管插管直到病情穩定後24~48小時才可撤除(總的插管時間一般不超過60小時)。另外,也可以施行氣管切開,每種做法都應有一個事先決定的緊急處理方案,制訂方案時兒科,耳鼻喉科和麻醉科醫生都要參加。需要細緻嫻熟的護理,因為分泌物能引起梗阻,即使在插管或氣管切開之後也有可能發生。

通過胃腸道外途徑套用抗生素可以有效地控制炎症。因為耐氨苄青黴素的b型流感嗜血桿菌很常見,所以開始應該使用抗β-內醯胺酶(β-lactamase)抗生素治療。第3代頭孢菌素或氯黴素,每日75~100mg/kg靜脈輸注。現已能分離到對氯黴素耐藥的b型流感嗜血桿菌,對於發生這種情況的病人應使用第三代頭孢菌素。如果分離到的細菌對氨苄青黴素敏感,應使用氨苄青黴素每日200mg/kg,分4次靜脈輸注。應避免使用鎮靜劑,儘管為了保護鼻氣管插管的管道開始時可能需要套用神經肌肉阻滯劑,但這一切需在具有氣管插管方面熟練技術的醫生的情況下才可施行。

護理

【心理護理】

患者大多因呼吸困難窒息而產生緊張及恐懼感,此時護士要沉著、冷靜、迅速、準確執行醫囑,並留守患者身旁,增加其安全感,減輕患者心理上的壓力,患者可因缺氧出現煩躁不安、面色蒼白、出汗等,要讓患者保持安靜以降低耗氧量,關心體貼,給予精神安慰。

【病情觀察】

觀察患者吸氧及套用抗生素、激素治療的效果,記錄呼吸次數,R>35次/min或R<5次/min,立即報告醫生,觀察吸氧效果,觀察口唇、甲床紫紺情況,監測血氧飽和度,如<50%並出現胸骨上窩、鎖骨上窩及肋間隙內陷等“三凹征”,立即報告醫生,同時準備搶救物品如氣管切開包、吸引器、氧氣等。

【呼吸道護理】

局部消腫措施,為減輕咽部疼痛促進水腫吸收,局部每6h用慶大黴素8萬u加地塞米松5mg加α糜蛋白酶4000u及生理鹽水10ml做超聲霧化吸入,其目的是保持氣道濕潤、稀化痰液及消炎作用,同時給予氧氣吸入。對呼吸平穩者採取自由體位,呼吸困難者予以半臥位,經常幫助病人拍背,拍背時用力適度,自上而下叩擊3~5次,有利痰液咳出,預防肺部併發症的發生。

【飲食護理】

由於咽部疼痛,尤其吞因時加重,患者往往拒絕進食,應向患者講明進食的重要性,疼痛劇烈者可向咽部噴少許10ml/L地卡因表面麻醉後再進食,飲食宜清淡為主,應選擇營養豐富、含高維生素、高蛋白的全流質或半流質食物,不可進粗硬及刺激性食物。

【口腔護理】

由於炎症的影響,口腔機械自潔作用障礙,炎性分泌物排泄到口腔,壞死上皮脫落,食物殘渣滯留及患者咽部疼痛不願進食等諸多因素致口腔不潔加重,可用多貝氏液漱口,既可減輕口腔異味,又可促進傷口癒合。

【氣管切開後的護理】

(1)患者術後由於空氣不經鼻咽部的過濾而直接進入肺部,故空氣消毒很重要,應將患者安置予安靜、清潔、空氣新鮮的病室內,室溫在22℃左右,相對濕度達到60%~70%,每日用消毒液擦地,紫外線空氣消毒,密切觀察病情,注意呼吸的變化。

(2)關心體貼病人,給予精神安慰,患者經氣管切開後不能發音,可採用書面交談或動作表示,預防病人因急躁而自己將管拔出。

(3)保持氣道通暢,氣道內分泌物及時吸出,吸痰時動作要輕柔,避免損傷氣管黏膜,吸痰管用柔軟的矽膠管,每次吸痰前先用鹽水試吸並沖洗吸痰管,一則起潤滑作用,二則可防止粘稠的痰液使氣管內結痂造成堵塞,用後浸泡在025%新潔爾滅溶液中消毒。每次吸痰時間不超過15s,定時向氣管導管處滴濕化液,達到稀化痰液局部消炎的作用。

(4)注意觀察傷口有無出血、氣胸、皮下氣腫等併發症,保持傷口清潔乾燥,每天更換傷口敷料2次,如果傷口滲血較多隨時更換敷料。

(5)氣管套管的護理,嚴格套管的清潔是防止併發症的關鍵,內套管每天1~2h取出清理1次,每日煮沸1~2次,每次煮沸5~10min,套管口覆蓋雙層濕鹽水紗布,保持氣道內濕潤,外管要固定牢固,防止脫落。若患者突然出現煩躁不安、呼吸急促,應立即檢查氣管套管有無堵塞、脫落並及時報告醫生。

(6)病情穩定後,可試行堵管24~48h,無呼吸困難者可將氣管套管拔出。拔管後要觀察1~2天,創口不用縫合,拔管後的瘺口用75%酒精消毒後以蝶形膠布拉緊皮膚覆蓋無菌紗布即可。

重要療法

方法1

組成:阿膠45克牛蒡子7.5克杏仁7粒馬兜鈴15克糯米30克炙甘草7.5克

用法:上藥共研末,每用3~6克,水煎服。也可用飲片作湯劑水煎服。

方解:主要用於治療陰不足,陰虛火旺引起的咳嗽之證。方用膠、糯米炙甘草養陰止血,配以杏仁牛蒡子、馬兜鈴止咳,為其配伍特點。臨床套用以乾咳少痰、咽痛乾燥、舌紅少苔、脈細數,為其辨證要點。

方劑來源:宋·《小兒藥證直訣》,補肺阿膠散。原書正名阿膠散。湯劑,名補肺阿膠湯

方法2

組成:五味子9克蘇子9克鐘乳石30克白石英30克竹葉15克陳皮9克款冬花9克桂心6克茯苓12克桑白皮12克紫菀12克粳米30克生薑30克杏仁30克大棗10枚麥冬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

方解:主要用於治療肺氣虧虛,咳喘之證。方用蘇子、款冬、紫菀等止咳平喘,合以陳皮、茯苓化痰,五味子斂肺,為其配伍特點。臨床套用以久咳久喘、咳而氣短、倦怠懶言、聲音低怯、面色少華、形寒肢冷,或有自汗、舌淡苔白、脈虛弱為其辨證要點。

急性會厭炎

簡介

急性會厭炎是一起病突然、發展迅速、容易造成上呼吸道阻塞的疾病,可分急性感染性會厭炎和急性變態反應性會厭炎兩類。急性感染性會厭炎為一以會厭為主的聲門上區喉黏膜急性非特異性炎症。炎症不僅累及會厭,同時或多或少地波及聲門上區各結構,因此稱為“急性聲門上喉炎”。成人、兒童皆可發生,男性多於女性,男女之比約2~7:1,早春、秋末發病者多見。上海長海醫院耳鼻喉科陳世彩急性變態反應性會厭炎屬I型變態反應。抗原多為藥物、血清、生物製品或食物。藥物中以青黴素最多見,阿司匹林、碘或其他藥物次之;食物中以蝦、蟹或其他海鮮多見,個別人對其他食物亦有過敏。多發生於成年人,常反覆發作。

病因

1、感染:最常見的原因,以B型嗜血流感桿菌最多。身體抵抗力降低,喉部外傷、年老體弱者均易感染細菌而發病。其他常見的致病菌有金黃色葡萄球菌、鏈球菌、肺炎雙球菌、奈瑟卡他球菌、類白喉桿菌等,也可與病毒混合感染,如呼吸道合胞病毒、鼻病毒及A型流感病毒。各種致病菌可由呼吸道吸入,也可由血行感染或由鄰近器官蔓延。

2、外傷:異物、創傷、刺激性食物、有害氣體、放射線損傷等都可引起聲門上黏膜的炎性病變。

3、鄰近組織感染:如急性扁桃體炎、咽炎、口腔炎、鼻炎等蔓延而侵及聲門上黏膜。亦可繼發於急性傳染病後。

4、急性變態反應性會厭炎的病因:急性變態反應性會厭炎屬I型變態反應。抗原多為藥物、血清、生物製品或食物。藥物中以青黴素最多見,阿司匹林、碘或其他藥物次之;食物中以蝦、蟹或其他海鮮多見,個別人對其他食物亦有過敏。多發生於成年人,常反覆發作。

臨床表現

急性感染性會厭炎的起病急驟,常在夜間突然發生,病史很少超過6~12h;多數患者畏寒、發熱,體溫在37.5℃~39.5℃,少數可達40℃以上;患者煩躁不安,精神萎靡不振,全身乏力;出現咽喉疼痛、吞咽困難、呼吸困難。嚴重者昏厥、休克。可有頸淋巴結腫大。首先注意患者的一般情況,有無畏寒發熱、流涎、喉鳴及語言不清等症狀,詢問其發病情況,然後進行以下檢查:

(1)喉外部檢查先觀察頸部外形,再進行觸診。急性會厭炎嚴重者炎症向鄰近組織擴散,頸前皮膚紅腫、甲狀舌骨膜處壓痛。一側或兩側頸深上群淋巴結腫大伴壓痛。頸部舌骨和甲狀軟骨上部時壓痛明顯。

(2)咽部檢查;

(3)間接喉鏡檢查;

(4)硬管(或纖維)喉鏡檢查,有條件者可行電子喉鏡檢查。

(5)實驗室檢查白細胞總數增加,嗜中性粒細胞增多,有核左移現象。

(6)影像學檢查CT和MRI可顯示會厭等聲門上結構腫脹,喉咽腔陰影縮小,界線清楚,喉前庭如漏斗狀縮小,會厭谷閉塞。還有助於識別膿腔。

急性變態反應性會厭炎發病急,常在用藥半小時或進食2~3h內發病,進展快。主要症狀是喉咽部堵塞感和說話不清,但聲音無改變。無畏寒發熱,亦無疼痛或壓痛,其他檢查也多正常。雖然症狀與體徵不很明顯,但潛在的危險性很大,有時在咳嗽或深吸氣後,甚至患者更換體位時,水腫組織嵌入聲門,突然發生窒息,搶救不及時可致死亡。檢查可見會厭水腫明顯,有的成圓球狀,顏色蒼白,組織疏鬆。杓會厭襞以及杓狀軟骨處亦多呈明顯水腫。

實驗室檢查

①末梢血或會厭分泌物塗片嗜酸性粒細胞增多至3%~7%;

②變應原皮內試驗多呈陽性。還應詢問有無變態反應性疾病的過去史和家族史。CT檢查可見會厭腫脹。

診斷及鑑別診斷

對急性喉痛、吞咽時疼痛加重,口咽部檢查無特殊病變,或口咽部雖有炎症但不足以解釋其症狀者,應考慮到急性感染性會厭炎,並做間接喉鏡檢查。由於危急生命,早期診斷十分重要。急性感染性會厭炎易與其他急性上呼吸道疾病混淆,必須與急性喉氣管支氣管炎、喉白喉、會厭囊腫鑑別。

急性變態反應性會厭炎診斷不難,但症狀不典型時易漏診或誤診。應注意急性感染性會厭炎與急性變態反應性會厭炎的鑑別。

治療

1、急性感染性會厭炎的治療成人急性會厭炎較危險,可迅速發生致命的呼吸道梗阻。治療以抗感染及保持呼吸道通暢為原則。門診檢查應首先注意會厭紅腫程度、聲門大小和呼吸困難程度等。重者應急診收入住院,床旁備置氣管切開包。

(1)控制感染

①足量使用強有力抗生素和糖皮質激素:因其致病菌常為B型嗜血流感桿菌、葡萄球菌、鏈球菌等,故首選頭孢類抗生素。地塞米松劑量可達0.5~lmg/(kg·d)。

②局部用藥:局部用藥的目的是保持氣道濕潤、稀化痰液及消炎。常用的藥物組合有:1)慶大黴素16萬單位,地塞米松5mg,α-糜蛋白酶5mg;2)卡那黴素1g,醋酸可的松25mg,麻黃鹼40mg。以上兩種組合加蒸餾水至10ml,用噴霧器噴入咽喉部或氧氣、超聲霧化吸入,每日4~6次。

③切開排膿:如會厭舌面膿腫形成,或膿腫雖已破裂仍引流不暢時,可吸氧,在保證氣道通暢(如喉插管、氣管切開)下,用喉刀或聲帶息肉鉗將膿腫壁咬破,並迅速吸出膿液,避免流入聲門下。

(2)保持呼吸道通暢

建立人工氣道(環甲膜切開、氣管切開或氣管插管)是保證患者呼吸道通暢的重要方法,應針對不同患者選擇不同方法。

(3)其他保持水電解質酸鹼平衡,注意口腔衛生,防止繼發感染,鼓勵飲食。

2、急性變態反應性會厭炎的治療

(1)首先進行抗過敏治療,成人皮下注射0.1%腎上腺素0.1~0.2ml,同時肌肉注射或靜脈滴注氫化可的松100mg或地塞米松10mg,或氟美松5mg。

(2)會厭及杓會厭皺襞水腫非常嚴重者,應立即在水腫明顯處切開l~3刀,減輕水腫程度。治療中及治療後應密切觀察。1h後,若堵塞症狀不減輕或水腫仍很明顯,可考慮作預防性氣管切開術。

(3)因聲門被四周水腫組織堵塞而較難找到,可用喉插管或硬管支氣管鏡使氣道通暢,也可選擇緊急氣管切開術或環甲膜切開術,如窒息應同時進行人工呼吸。

(4)在急性變態反應性會厭炎,若小兒咳嗽、深吸氣或變換體位時,水腫組織可嵌人聲門而突發窒息,應提高警惕,及時搶救。

預防與預後

採用嗜血流感桿菌結合菌苗接種可有效地預防嬰幼兒急性會厭炎及其他嗜血流感桿菌感染疾病(腦膜炎、肺炎等)。預後與患者的抵抗力、感染細菌的種類及治療方法密切相關。如能及時診斷、治療,一般預後良好。近年來,由於強有力廣譜抗生素的套用和醫療技術的提高,死亡率已不到1%,施行緊急氣管切開的比例亦降低。

慢性會厭炎

簡介

慢性會厭炎一般好發於兒童、老年體弱的病人。因為會厭周圍組織間隙鬆弛,一旦發生炎症很容易出現急性嚴重的水腫,發病急,極易造成呼吸困難。因窒息來不及搶救而死亡。常由病毒或細菌引起,多由乙型流行性感冒桿菌所致,亦可為鏈球菌、葡萄球菌等混合感染,兒童及成人皆可見。

臨床表現

1.起病急,多有發熱、畏寒、頭痛、全身不適,嚴重時可伴有呼吸困難。

2.喉痛劇烈,吞咽時加重,常有唾液外溢。

3.因會厭腫脹,以致語言含糊不清,似口中含物。

4.間接喉鏡下見會厭紅腫,舌面尤甚,重時可呈球形,若膿腫形成,會厭舌面可見黃白色膿點。

病因

1、用聲過度,本病多見於長期用嗓的人員,如教師、商店營業員、紡織廠的職工。因長時間講話或在嘈雜的環境中長時間大聲講話;

2、長期吸收有害氣體或粉塵,如長期吸菸、長期在粉塵環境中工作;

3、鼻腔、鼻竇或咽部慢性炎症,這些部位的炎症可直接擴展到喉部,也可因鼻阻塞、外界空氣未經鼻腔處理直接經口吸人刺激喉黏膜;

4、急性喉炎長期反覆發作或遷延不愈;

5、下呼吸道有腹腔慢性炎症,長期咳嗽及膿性分泌物刺激喉部黏膜。

治療

1、去除病因:如避免長時間過度用聲,戒除菸酒,改善工作環境。避免在粉塵環境中工作,積極治療鼻腔鼻竇的慢性炎症,解除鼻阻塞,控制咽部及下呼吸道的感染;

2.霧化吸人:可將抗生素及糖皮質激素放在霧化器中行霧化吸入。

檢查

1、慢性單純性喉炎喉粘膜瀰漫性充血、紅腫,聲帶失去原有的珠白色,呈粉紅色,邊緣變鈍。黏膜表面可見有稠厚粘液;

2、肥厚性喉炎:喉黏膜肥厚,以杓間區較明顯。聲帶也肥厚,不能向中線靠緊而閉合不良。室帶常肥厚而遮蓋部分聲帶。杓狀會厭襞亦可增厚;

3、萎縮性喉炎:喉黏膜乾燥,變薄而發亮。杓間區,聲門下常有黃綠色或黑褐色乾痂。如將痂皮咳清,可見黏膜表面有少量滲血,聲帶變薄,其張力減弱。

診斷

根據患者除聲音嘶啞外,無其他全身症狀,病程緩解,聲帶的病變常兩側對稱,不難作出診斷。但臨床上引起聲嘶的病種較多,可參見聲嘶鑑別診斷表予以鑑別。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