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膠散

阿膠散是一劑中藥方劑,主要用於虛人老人一切咳嗽。

藥方出處

阿膠散-《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卷十三。

【組成】阿膠(麩炒) 馬兜鈴各30克 五靈脂(研) 桑白皮各15克 甘草(炙)7.5克

【用法】上藥研末。每服3克,用水150毫升,煎取90毫升,食後、臨臥時通口服。

阿膠散-《醫學心悟》卷三。

【來源】《醫學心悟》卷三。

【組成】阿膠(水化開,沖服)3克 丹參生地各6克 黑山梔丹參血餘(即亂髮燒灰,存性) 麥冬 當歸各2.4克

【用法】水煎服。

【主治】心移熱於膀胱,迫血妄行,致患尿血,脈數,舌赤者。

阿膠散-《小兒藥證直訣》卷下。

【來源】《小兒藥證直訣》卷下。

【異名】補肺散((小兒藥證直訣》卷下)、補肺阿膠散(《醫方集解》)。

【組成】阿膠45克(麩炒) 鼠粘子(炒香) 甘草(炙)各7.5克 馬兜鈴15克(焙) 杏仁7個(去皮、尖,炒) 糯米30克(炒)

【用法】上為末。每服3~6克,用水150毫升,煎至90毫升,食後溫服。

【功用】養陰清肺,止咳平喘。

【主治】小兒肺虛有火,咳嗽氣喘,咽喉乾燥,咯痰不爽,或痰中帶血,舌紅少苔,脈浮細數。

【方論】方中重用阿膠滋陰養血為君,糯米、甘草健脾益氣,培土生金為臣;馬兜鈴、牛蒡子清熱降氣,利膈化痰為佐;杏仁潤肺化痰,止咳平喘為使。諸藥合用,共奏養陰清肺,止咳平喘之效。

阿膠散-《準繩·類方》卷七。

【組成】阿膠1兩半,馬兜鈴1兩半,紫菀1兩,款冬花1兩,甘草半兩,白蒺藜2錢半(炒),糯米1兩。

【來源】《準繩·類方》卷七。

【主治】肝經受風冷,目有冷淚,流而不結者。

【用法】上(口父)咀。每服2錢,水1盞半,煎8分,溫服,不拘時候。

阿膠散-《婦人大全良方》卷十二。

【來源】《婦人大全良方》卷十二。

【組成】熟地黃60克、白芍藥、艾葉、當歸、甘草、阿膠、黃耆各30克(一方有川芎)

【用法】上藥哎咀。每服15克,用水300毫升,加生薑3片,大棗1個,煎至210毫升,去滓溫服,無時。

【主治】妊娠不問月數深淺,或因跌仆,或因毒藥,胎動不安,腰痛腹滿;或胎漏下血,短氣乏力者。

阿膠散-《太平聖惠方》卷六。

【來源】《太平聖惠方》卷六。

【組成】阿膠30克(搗碎,炒令黃燥)薯蕷30克人參30克(去蘆頭)五味子30克麥門冬15~30克(去心,焙)乾薑15克(炮裂,銼)杏仁23克(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白朮30克桂心23克

【用法】上藥搗細羅為散。每服3克,不計時候,以粥飲調下。

【主治】肺臟氣虛,胸中短氣,咳嗽聲微,四肢少力。

阿膠散-《普濟方》卷五十九。

【藥物組成】阿膠(炒燥)1分,蒲黃1分,黃耆(銼細)1分。

【處方來源】《普濟方》卷五十九。

【方劑主治】舌上血出不止。

【製備方法】上為細散。

【用法用量】每服1錢匕,生地黃汁調下,並2服。

中藥方劑之阿字類

方劑學,名處方,俗稱湯頭。是中醫在辨證論治中產生的一個處方,根據藥物的性能和相互關係,配伍而成,在同一張方劑中,藥物相同,配伍不同,所產生的方劑不同,故方劑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