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針療法

手針療法

手針療法是針刺手部一些特定穴位,用以治療全身各部疾病的方法。

簡介

手針療法,針刺療法之一。即針刺手部穴位以治療疾病的方法,為遠道取穴法的套用。臨床操作時,用短毫針在選定部位快速進針,但不可刺傷骨膜,給予中強刺激後,留針5-15分鐘,並可加用電針。本法可用於全身各部的病症,但主要套用於各種急慢性疼痛疾患的治療如關節扭傷,風濕痹痛,神經性頭痛三叉神經痛,膽絞痛等。

手針療法是針刺手部一些特定穴位,用以治療全身各部疾病的方法。是以中醫經絡理論為基礎發展而來的。早在《內經》中即有手與臟腑經絡聯繫的記載。《靈樞•逆順肥瘦》論述:“手之三陰,從胸走手,手之三陽,從手走頭……”而更詳細的經絡循行銜接,在《靈樞•經脈》中有所闡述,如手太陰經行於手大魚際處,止於拇指橈側端,手陽明經受太陰脈氣之交,起於食指橈側端,上行手掌出合谷兩骨之間等。《素問•太陰陽明論》指出:.“陰氣……循臂至指端,陽氣從手上行。”《靈樞•動輸》說:“夫四末陰陽之會者,此氣之大絡也。”手為上肢之末端,為手三陰、三陽經絡氣血交會聯繫之處,對經氣的接通具有重要作用。《靈樞•衛氣失常》又說:“皮之部,輸於四末。”這樣手部經脈又與全身經脈密切聯繫。按照十二經的標本、根結學說,手亦是經脈之氣生髮、布散之處。運用手針療法,針刺手部特定穴位,易於激發經氣,調節臟腑經絡功能,從而可對全身各部的疾病進行治療。《靈樞•熱病》已有記載:“喉痹舌卷,口中乾,煩心心痛,臂內廉痛,不可及頭,取手小指次指爪甲下,去端如韭葉。”《靈樞•厥病》也雲“耳聾,取手小指次指爪甲上與肉交者……耳鳴,取手中指爪甲上。”

操作方法

一、穴位定位

手針(背側)手針(背側)

1.手背側
(1)踝點:位於拇指掌指關節橈側赤白肉際。
(2)胸點:拇指指關節橈側赤白肉際。
(3)眼點:拇指指關節尺側赤白肉際。
(4)肩點:食指掌指關節橈側赤白肉際處。
(5)前頭點(胃腸穴、闌尾炎穴):食指第1指關節橈側赤白肉際。
(6)頭頂點:中指第1關節橈側赤白肉際。
(7)偏頭點:無名指第1指關節尺側赤白肉際。
(8)會陰點:小指第1指關節橈側赤白肉際。
(9)後頭點(扁桃體穴):小指第1指關節尺側赤白肉際。
(10)脊柱點:位於小指掌指關節尺側赤白肉際處。
(11)坐骨點:位於第4、5掌指關節間,靠近第4掌指關節處。
(12)咽喉點:位於第3、4掌指關節間,靠近第3掌指關節處。
(13)頸項點:位於第2、3掌指關節間,靠近第2掌指關節處。
(14)腰腿點:位於手背腕橫紋前1.5寸、第2伸指肌腱橈側、第4伸指肌腱尺側處。
(15)升壓點:位於手背腕橫紋中點。
(16)呃逆點:位於手背中指第2指關節橫紋中點。
(17)退熱點:位於手背中指橈側指蹼處。
(18)腹瀉點:位於手背第3、4掌指關節間,上1寸。
(19)止癢點:位於腕橫紋尺側緣前1寸,赤白肉際處。

手針(掌側)手針(掌側)

2.手掌側
(1)胃腸點:位於勞宮穴與大陵穴連線中點處。
(2)哮喘、咳嗽點:位於手掌食指指掌關節尺側處。
(3)夜尿點:位於掌面小指第2指關節橫紋中點處。
(4)建跟痛點:位於胃腸點與大陵穴連線中點處。
(5)瘧疾一點:位於第1掌骨與腕關節結合處,大魚際橈側緣。
(6)扁桃體點(魚際點):位於掌面第1掌骨尺側中點。
(7)急救點:位於中指尖距指甲緣2分許。
(8)定驚點:位於手掌大、小魚際交接處。
(9)脾點:位於掌面拇指指關節橫紋中點。
(10)小腸點:位於掌面,食指第1、2節指關節橫紋中點。
(11)大腸點:位於掌面,食指第2、3節指骨間橫紋中點。
(12)三焦點:位於掌面,中指第1、2節指骨間橫紋中點。
(13)心點:位於掌面,中指第2、3節指骨間橫紋中點。
(14)肝點:位於掌面,無名指第1、2指骨間橫紋中點。 (15)肺點:位於掌面,小指第1、2指骨間橫紋中點。
(16)命門點:位於掌面,小指第1、2指骨間橫紋中點。
(17)腎點:同夜尿點。
(18)哮喘新穴:位於掌面,第4、5掌指關節間。
二、取穴原則與配穴方法
l.按疾病的相應部位取穴肺病取肺穴,腎病取腎穴,脾病取脾穴,胃痛取胃穴,眼病取眼穴,肩痛取肩穴,踝關節痛取踝穴等。
2.按中醫理論選穴如目疾選肝穴,因“肝開竅於目”;失眠選心穴,因“心主神志”,失眠多與心神不寧有關;遺精選腎穴,因腎藏精,主封藏;皮膚病選肺穴,因“肺主皮毛”等。
3.對症選穴針對某些症狀選取有效穴位,如哮喘選哮喘穴,呃逆選呃逆穴,驚厥選定驚穴,瘙癢取止癢穴等。
以上三種取穴方法可單獨套用,也可配合套用。臨床上以配合套用者較多,如腰痛,可按部位取脊柱穴,按症狀取腰穴,按中醫理論取腎穴等。臨床選穴應精練,一般以選用2~3穴為宜。左側有病,取右側穴位,右側有病取左側穴位,兩側病或內臟病取雙側穴位。
三、操作方法
1.手取自然彎曲位,用28~30號1.6cm的毫針,緊靠骨膜外面垂直於掌面直刺入穴位(除腰痛穴外),以不刺入骨膜為準,深度3~5分,一般用捻轉、提插的強刺激手法,留針3~5分鐘。
針刺肢體疼痛性疾患時,囑咐病人儘量活動或作局部按摩。
2.針刺腰腿點時,針身與皮膚表面呈15°-30°,針尖向掌面側,從伸指肌腱與掌骨之間刺入,深度5~8分。
3.針刺疼痛性疾病時,痛止後,還必須繼續行針1~3分鐘,必要時,可以適當延長留針時間,或採用皮下埋針法,也可以加用電針治療。

主治病症

一、急性腰扭傷、腰椎間盤突出症、尾骶痛、髖臀痛
用手針療法。取脊柱點、腰腿點、坐骨點。除上述病症外,還可治療耳鳴、鼻塞等病症。
二、落枕、頸項痛、後頭痛、肩背痛
用手針療法。取落枕點、頸項點、後頭點。除上述病症外,還可治扁桃體炎、咽喉腫痛,配取扁桃體點、咽喉點。
三、頭頂痛、偏頭痛、神經性頭痛
用手針療法。取頭頂點、偏頭點。除上述病症外,還可治療肋間神經痛、痛經等病症。
四、前頭痛、牙痛
用手針療法。取前頭點。除上述病症外,還可治療胃痛、嘔吐、腹痛、泄瀉等病症。也可配脾點、胃腸點。
五、膈肌痙攣、肋間神經痛、帶狀皰疹
用手針療法。取胸點。除上述病症外,還可治癲癇。
六、休克、昏迷
用手針療法。取升壓點、急救點。

注意事項

1.本法手法重,刺激大,應向患者解釋,尤其對於年老體弱者,嚴重心臟病患者及高血壓患者等要慎重,防止暈針。
2.手部血管較為豐富,手法應輕柔、穩順,避免刺傷掌中動脈,引起手部血腫。沿骨膜斜刺時,注意不要損傷骨膜。
3.手針應注意嚴格消毒,防止發生感染。

書籍

手針療法手針療法
HandAcupuncture
手針療法
English
QiaoJinlin;Translator:WangTai
晉琳編著;王台翻譯
Contents:Thisbookdescribesindetailtheprinciplesofhandacupuncturetherapy,thelocationofthehandacupuncturepoints,handobservationdiagnosisandtheclinicalapplicationofhandacupuncturetherapyforsomecommondiseases.Thisbook,dealingwithanimportantbranch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stressesthepracticalapplicationofthesubject.
ISBN7119031686P140×203mm
156pppaperback
AllrightsavailableexceptEnglish

常用針灸手法

中醫針灸,針法和灸法的合稱。針法是把毫針按一定穴位刺入患者體內,用捻、提等手法來治療疾病。灸法是把燃燒著的艾絨按一定穴位熏灼皮膚,利用熱的刺激來治療疾病。針灸是中國古代常用的治療各種疾病的手法之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