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刺法

巨刺法是《內經》記載的左病取右,右病取左,左右交叉取穴施治的方法。《靈樞•官針》日:“巨刺者,左取右、右取左。由於經脈在人體大都有左右交會的腧穴,脈氣能左右相貫,故左•經有病,取右經的腧穴也能治療,右經有病,常可取左經的腧穴而有效。


操作方法

巨刺時,一般應在與患側疼痛與活動障礙相對應的健側(部位相應、經絡相應、經穴相應)取穴和針刺,如治療右肩疼痛伴功能障礙可在左側相應的疼痛部位取穴(阿是穴),治右側牙痛,可取左側合谷等。

主治病症

主治中風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肩周炎,偏頭痛,坐骨神經痛,肋間神經痛等肢體疼痛及功能障礙等病症。

方法

素問·繆刺論》說:“願聞繆刺,以左取右,以右取左…”,“故絡病者,其病與經脈繆處,故命曰繆刺。”可見繆刺與巨刺一樣都是交叉取穴法,即左病取右,右病取左。所不同者,在於巨刺的要點是刺其經,繆刺是刺其絡。《針灸大成·巨刺論》所以說:“巨刺刺經脈,繆刺刺絡脈,所以別也。”刺經和刺絡有什麼不同呢?一般經脈位置較深,刺經主要在於取氣,故刺深而重;絡脈分布較淺,刺絡主要在於取血,故刺淺而輕。刺絡,多取各經的井穴以放血,所以《素問·繆刺論》說:“因視其皮部有血絡者盡取之,此繆刺之數也。”“邪客於五臟之間,其病也,脈引而痛,時止,視其病,繆刺之手足爪甲上,視其脈,出其血。”《素問·三部九候論》說:“經病者治其經,絡病者治其絡,身有痛者治其經絡。其病者有奇邪,奇邪之脈則繆刺之。”至於繆刺的病證與巨刺則不能截然分開,繆刺可治療卒心痛、喉痹、舌卷、口乾、心煩、喘息等多種內臟和身形疾病,對外感熱病、中暑、昏厥、頭痛等也有良效。可見巨刺刺經,繆刺刺絡主要是治療方法的不同,兩者均屬左右交叉的刺法,所治病證有其相通、相關之處。

臨床套用

巨刺主治肢體疼痛及功能障礙,如中風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肩周炎、偏頭痛、坐骨神經痛、肋間神經痛等。(面癱早期。中風病人補健側,瀉患側,是借健側之正氣行患側之經氣(手足三里)。左牙痛取右三間)
據已有資料統計,巨刺法用得較多的病種為:軟組織損傷、肩關節周圍炎、面神經麻痹、幻肢痛、中風偏癱等。
繆刺主治中風、中暑、昏厥、急性熱病、咽痛、頭痛、軟組織損傷、坐骨神經痛等。
附:這是一種左病取右側的腧穴,右病取左側的腧穴,也就是在健側取穴的一種治療方法。由於經脈在人體上互動錯綜,大都有左右相交的腧穴,如手足三陽皆左右交會在督脈的大椎穴,足之三陰也都左右相交會在任脈的中極、關元穴等,故經脈之氣能夠左右交貫,轉輸傳送。如臨床中風中於經脈所致的半身不遂,臨床上常左癱針右,右癱針左,也就是“巨刺法”的具體套用。此法在臨床中頗為常用。正如《靈樞·官針篇》說:“巨刺者,左取右,右取左。”
其與巨刺類似的還有一種“繆刺”,其法亦是左病取右,右病取左,交叉施治,但在適應症和方法上有所區別。刺經脈的稱“巨刺”,刺絡脈的稱“繆刺”。
關於繆刺的方法,在《素問·繆刺論》中說:“邪客於五臟之間,其病也,脈引而痛。時來時止,視其病,繆刺之於手足爪甲上,視其脈,出其血……有痛而經不病者繆刺之,因視其皮部血絡者盡取之。”說明繆刺的部位,都是刺各經的井穴和所屬皮部的血絡。

注意事項

在用巨刺法時,配合患側取穴,這樣會提高療效。

常用針灸手法

中醫針灸,針法和灸法的合稱。針法是把毫針按一定穴位刺入患者體內,用捻、提等手法來治療疾病。灸法是把燃燒著的艾絨按一定穴位熏灼皮膚,利用熱的刺激來治療疾病。針灸是中國古代常用的治療各種疾病的手法之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