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針療法

火針療法

火針療法,古稱“焠刺”、“燒針”等,是將針在火上燒紅後,快速刺入人體,以治療疾病的方法。火針療法具有溫經散寒、通經洛絡作用。明代楊繼洲的《針灸大成》記述最詳:“頻以麻油蘸其針,針上燒令通紅,用方有功。凡季夏,大經血盛皆下流兩腳,切忌妄行火針於兩腳內及足……火針者,宜破癰毒發背,潰膿在內,外皮無頭者,但按腫軟不堅者以潰膿。近代火針使用一般有兩種情況:長針深刺,治療瘰癧、象皮腿、癰疽排膿;短汁淺刺,治療風濕痛、肌膚冷麻。

基本概述

火針療法,古稱“焠刺”、“燒針”等,是將針在火上燒紅後,快速刺入人體,以治療疾病的方法。

火針療法火針療法

《靈樞·壽夭剛柔》云:“刺布衣者,以火焠之。“《靈樞·官針》云:“焠刺者,刺燔針則取痹也。”張仲景《傷寒論》中有“燒針令其汗”,“火逆下之,因燒針煩躁者”,“表里俱虛,陰陽氣並竭,無陽則陰獨,復加燒針……”等記載。直到唐代孫思邈《千金要方》才正式定名為“火針”。明代楊繼洲的《針灸大成》記述最詳:“頻以麻油蘸其針,針上燒令通紅,用方有功。若不紅,不能去病,反損於人。”明代高武《針灸聚英》云:“人身諸處皆可行針,面上忌之。凡季夏,大經血盛皆下流兩腳,切忌妄行火針於兩腳內及足……火針者,宜破癰毒發背,潰膿在內,外皮無頭者,但按腫軟不堅者以潰膿。”說明火針在明代已廣泛套用於臨床。近代火針使用一般有兩種情況:長針深刺,治療瘰癧、象皮腿、癰疽排膿;短汁淺刺,治療風濕痛、肌膚冷麻。

操作方法

①選用22-28號不鏽鋼針,針柄用布包裹,以不導熱為宜。施術時,在患部及其周圍用碘酒、酒精消毒,然後用2%-10%普魯卡因(可混入0.2%的鹽酸腎上腺素以防出血)作浸潤麻醉,約2分後,將針在酒精燈上燒紅,左手固定患部,右手持針。迅速刺入患部或其周圍,然後立即將針拔出。

②針刺的深度,視潰瘍種類和病變深淺而定。每次針數的多少,根據病變局部面積的大小而定,一般1-3針。

③針刺間隔,1-2周針1次為宜。

禁忌症狀

①火針刺激強烈,孕婦及年老體弱者禁用。

②火熱證候和局部紅腫者不宜用。

③高血壓、心臟病、惡性腫瘤等禁用。

注意事項

①施行火針後,針孔要用消毒紗布包敷,以防感染。

②使用火針時,必須細心慎重,動作敏捷、準確,避開血管、肌腱、神經乾及內臟器官,以防損傷。

③火針必須把針燒紅,速刺速起,不能停留,深淺適度。

④用本法治療前,要做好病人思想工作,解除思想顧慮,消除緊張心理,取得病人配合,然後方可進行治療。

按語介紹

火針療法具有溫經散寒、通經洛絡作用。以往臨床多用以治療虛寒性的癰腫,近代擴展了火針的治療範圍。對某些病證有其顯著的功效,如扁平疣、痣、瘰癧等。

常用針灸手法

中醫針灸,針法和灸法的合稱。針法是把毫針按一定穴位刺入患者體內,用捻、提等手法來治療疾病。灸法是把燃燒著的艾絨按一定穴位熏灼皮膚,利用熱的刺激來治療疾病。針灸是中國古代常用的治療各種疾病的手法之一。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