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化膿性脊髓炎

急性化膿性脊髓炎

急性化膿性脊髓炎( acutesuppurativemyelitis ) 極為罕見,是由急性化膿性感染後引起急性脊髓炎症,本病常並發脊髓內膿腫。目前尚未查到權威性的較全面的發病率統計學資料,任何年齡均可患病,20~50歲最多見。是非特異性炎症引起的脊髓白質脫髓鞘病變或壞死,導致急性橫貫性脊髓損害。臨床特徵:包括病變水平以下肢體癱瘓、傳導束性感覺障礙及尿便障礙。

基本信息

概述

急性化膿性脊髓炎是一種呈節段性、上升性、橫貫性,以損害脊髓神經為主的疾病。在中醫屬痿症範疇,指肢體筋脈馳緩,手足軟弱無力,不能隨意運動,日久肌肉萎縮的病症。此病危害極大,如不及時治療或誤治會帶來極大的痛苦乃至終身殘廢。脊髓空洞症、格林巴利綜合徵、多發性神經炎、橫貫性脊髓炎、視神經脊髓炎、重症肌無力、多發性神經根炎、脊髓灰質炎(麻痹症)及其後遺症、中風偏癱後遺症、產後痿症(產後麻木不仁、不能下床)等均屬此病症範疇。

病因

急性化膿性脊髓炎急性化膿性脊髓炎
直接由於脊髓鄰近組織感染,如脊椎槍彈傷所致的開放性感染性傷口;也可通過血源性感染,如來自胸腔內感染、心內膜炎齒齦牙周膿腫、子宮闌尾炎切除後以及臀部癤腫等,引起急性脊髓炎症。較少數病例是醫源性感染,由神經外科手術所致,極少數病例由中樞神經系統侵襲性診療操作引起。

發病機制

脊髓鄰近組織急性化膿性感染後累及脊髓,急性期脊髓腫脹、軟化、充血、白細胞浸潤;脊髓內神經元變性或消失,小膠質細胞增生。
急性期後可漸漸形成脊髓內膿腫,並有膿腔壁形成。其周圍可有輕度或中度的炎性細胞,脊髓內的上、下行傳導纖維均可因神經元軸突輸送的營養障礙而退變。

症狀

臨床表現

急性化膿性脊髓炎急性化膿性脊髓炎
(1)本病多累及胸段脊髓,最初有畏寒及發燒,出現根性疼痛,迅速發展成截癱,一般數天內即達症狀的高峰。損害平面以下感覺完全缺失,並有大小便括約肌障礙,腦膜及脊神經根刺激性症狀明顯。實驗室檢查可見外周血中白細胞明顯增高,以中性粒細胞為主,血細菌培養陽性。腰穿腦脊液細胞數增多,椎管呈完全或不完全的梗阻,蛋白增高,氯化物降低。脊髓碘劑造影或脊髓MRI可以肯定膿腫的確切位置。

(2)運動異常,主要表現為上肢單側或雙側無力、肌力減退、手部肌肉萎縮,嚴重者小指無名指形成爪形,上肢肌肉廣泛萎縮,下肢也開始出現運動異常,甚至造成癱瘓

(3)交感神經症狀:肢體皮膚乾燥、出汗異常。

急性化膿性脊髓炎急性化膿性脊髓炎

(4)感覺異常,通常表現為上肢單側或雙側的痛覺和溫度覺減退或消失,或同時伴有、上肢疼痛、麻木,部分患者下肢也出現感覺異常。

(7)呼吸障礙:吸氣、呼氣無力、困難。

(8)重症肌無力:患者感覺沒有力氣,抬腿困難,肌張力下降。

(9)進行性肌萎縮:神經損傷之後肌肉失去正常神經支配,營養不良,導致萎縮。

(10)束帶感:在脊髓損傷平面患者感到像有一根“繩子”勒著一樣。

(11)肌營養不良:神經損傷造成所支配的肌肉營養不良,不能正常發育、代謝,形成肌肉“缺損”

併發症

可造成脊髓或神經根損害而導致癱瘓和尿便障礙。脊髓不同部位損傷,造成不同平面的截癱。

診斷

急性化膿性脊髓炎急性化膿性脊髓炎
要點

於全身或局部化膿性感染後起病,高熱,截癱,大小便功能障礙,血細菌培養陽性。

鑑別診斷

應與急性硬膜外膿腫鑑別,後者常在急性細菌性感染後3~4周形成。有明顯而劇烈的神經根痛,脊柱壓痛明顯。腰穿壓頸試驗 ( Lumbar puncture ) 陽性。

檢查

實驗室檢查

急性化膿性脊髓炎急性化膿性脊髓炎
1、急性期周圍血象白細胞 ( WBC ) 計數明顯增高,以中性粒細胞為主可出現不成熟細胞。

2、腦脊液( CSF ) 外觀渾濁、膿樣白細胞計數在1000~10000/mm3少數病例更高以中性粒細胞為主,可占白細胞總數的90%以上。有時膿細胞集積呈塊狀物,此時塗片及致病菌培養多呈陽性。偶有首次腰穿正常數小時後複查變為膿性。蛋白升高,可達1.0g/L以上。糖含量降低,可低於0.5mol/L以下。氯化物含量亦降低。

3、細菌抗原測定常用的方法有聚合酶鏈反應(PCR)對流免疫電泳法(CIE)、乳膠凝集試驗(LPA)、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放射免疫法(RIA)等。

4、其他選擇性的檢查項目包括:血常規、血電解質、血糖尿素氮尿常規。

其它輔助檢查

急性化膿性脊髓炎急性化膿性脊髓炎
1、X線攝片檢查急性化膿性脊髓炎患者胸片特別重要,可發現局部膿腫。

2、脊髓碘劑造影或脊髓MRI檢查。

相關檢查

丙酮酸白細胞計數、紅細胞血色指數、腦脊液、腦脊液壓力、血小板

治療

應選擇適當而足量的抗生素,多立即採用廣譜抗生素聯合套用。如果脊髓碘劑造影或脊髓 MRI 可以肯定膿腫的確切位置,應行切除術,並做膿腔引流,以期膿腫局限,改善預後。

中西醫結合治療具有優勢,中醫藥、針灸、康復治療相結合,是當前的最佳治療方法。中醫治療須根據病人的情況,辨證治療,並無固定的方藥。治療需較長的時間,中西醫結合治療可改善病情,防止併發症。部分患者功能可恢復,有的長期殘留後遺症

預防

急性化膿性脊髓炎急性化膿性脊髓炎
預後

1、常可遺有不同程度感覺障礙、癱瘓和尿便障礙。

2、約10%的患者演變為多發性硬化或視神經脊髓炎

3、無合併症者3~6個月可基本恢復、生活自理。

4、完全截癱6個月後EMG仍為失神經改變、MRI示髓內廣泛改變、病變>10個脊髓節段者預後不良。

5、合併泌尿系感染褥瘡肺炎影響恢復,遺留後遺症。

6、急性上升性脊髓炎和高頸段脊髓炎預後差,短期內可死於呼吸循環衰竭。

預防

急性化膿性脊髓炎預防急性化膿性脊髓炎
1、預防脊髓鄰近組織感染累及脊髓

2、嚴格執行診療操作常規,預防由神經外科手術及診療操作所致的醫源性感染。

3、要預防感染,感染所致的脊髓炎,可以是原發的,亦可為繼發的。原發性者最為多見,病原體多為病毒,化膿性細菌引起者。繼發性者起病於痲疹猩紅熱白喉流行性感冒﹑丹毒水痘﹑肺炎﹑心內膜炎淋病百日咳等急性傳染性疾病或泌尿系統慢性感染性疾病的病程中以及疫苗接種後。

4、要預防毒素,包括外源毒素或內源毒素。較為常見的能引起脊髓炎的外源毒素如一氧化碳二硫化碳中毒,麻醉藥和蛛網膜下腔注射的藥物等。

5、飲食:以清淡為主,少食辛辣之物,少食膏粱厚味。

6、起居:起居有規律,忌過度性生活,衣著不宜過緊,避免受涼。

相關詞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