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木不仁

麻木不仁

不仁,失去感覺能力,沒有知覺。本指肢體神經失去感覺,對刺激沒有感覺。形容思想不敏銳,對事物反應遲鈍,漠不關心。出自清·文康《兒女英雄傳》,意為沒有感覺,失去知覺,現比喻為人對外界事物漠不關心,“麻木不仁”與“無動於衷”有別:兩者都有“漠不關心”的意思;但:麻木不仁:語義較重,含貶義;“無動於衷”為中性成語,可以形容意志堅決。

基本信息

成語資料

詞目:麻木不仁
拼音:mámùbùrén
注音:ㄇㄚˊㄇㄨˋㄅㄨˋㄖㄣˊ
解釋:不仁,失去感覺能力,沒有知覺。本指肢體神經失去感覺,對刺激沒有感覺。形容思想不敏銳,對事物反應遲鈍,漠不關心。
近義詞:無動於衷、漠不關心
反義詞:耳聰目明、見微知著、眼疾手快
常用程度:常用成語
感情色彩:貶義成語
用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補語;含貶義。
結構:聯合式成語
年代:近代成語
謎語:雙人床
英語翻譯:unfeeling
日語翻譯:しびれて無感覚になる(多くは比喩的に用いる)
俄語翻譯:потерятьчувствительность<равнодушныйковсему>

成語辨析

正音:仁,不能讀作“yin”。
辨形:仁,不能寫作“人”。
辨析:“麻木不仁”與“無動於衷”有別:兩者都有“漠不關心”的意思;但:麻木不仁:語義較重,含貶義;“無動於衷”為中性成語,可以形容意志堅決。

成語示例

遇事推諉,怕負責任;承擔任務,討價還價;辦事拖拉,長期不決;麻不不仁,失掉警惕。這是不負責任的官僚主義——周恩來《反對官僚主義》
沒有同情,沒有熱,是麻木不仁?還是忘恩負義。——聞一多《偉大的事實,不朽的意義》
對同志對人民不是滿腔熱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關心,麻木不仁。——毛澤東《紀念白求恩》
衰老被病;頭髮無黑;兩手不仁——《後漢書·班超傳》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