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茅豆腐柴

思茅豆腐柴

思茅豆腐柴,漸危種。喬木,高3至12米。分布於雲南部分地區海拔500至1500米向陽乾燥的山坡疏林中。適應性強。花期6至7月,果期8至9月。結實率高,但自然下種局限於樹冠之下,幼樹生長不良。思茅豆腐柴的葉片含有豐富的果膠成分,可作為綠色食品原料和其他工業原料,具極大的開發利用價值。屬國家三級保護植物。

基本信息

種屬概述

思茅豆腐柴思茅豆腐柴

科中文名:馬鞭草科
科拉丁名:Verbenaceae
屬中文名:豆腐柴屬
種中文名:思茅豆腐柴
種拉丁名:PremnaszemaoensisPei
英文名:SimaoPreman
性狀:落葉喬木,高3-12米;幼枝、葉柄及花序分枝密被褐黃色捲曲絨毛。
花色:淡黃或綠白色
花期:5-6月
果期:9-10月
保護級別:國家三級保護植物
分布:雲南
海拔下限:500
海拔上限:1500
現狀:漸危種。在雲南南部分布雖廣,但不集中,林下幼樹不見,天然繁殖較差,由於當地具有多種用途,砍伐嚴重,又因刀耕火種,燒山毀林,成年植株森大量減少。 

形態特徵

思茅豆腐柴思茅豆腐柴
喬木,高3-12米。幼枝、枝柄及花序枝密被褐色稍捲曲絨毛。葉厚紙,卵形、寬卵形或卵狀橢圓形,長8-16厘米,寬4.5-9.5厘米,全緣或偶有不整齊的鋸齒,地端漸尖或基部寬楔形或圓形,上面疏生短柔毛,下面密被黃褐色絨行,脈6-8對;葉柄長0.5-7.5厘米,聚傘圓錐花序頂生;花曹綠色,有時帶紫色,杯狀,有腺點,邊緣有睫毛,5淺裂,近2唇形;聚傘花序在不頂端排成傘房狀,長5-12厘米,寬7-23厘米,花序梗長1.5-3百米;花小,近無柄,花冠白色,4裂,長約3.5毫米,喉部生一圈白色長柔毛;雄蕊4,基部被毛;子房球形,志上部有黃色腺點,柱頭2裂。核果成熟時紫黑色,球形或倒卵圓形,直徑約5毫米。在武陵山區(東經107002'-111033',北緯27028'-30005')的落葉期為11中下旬至3月中旬。枝對生,幼枝有柔毛,圓形,老枝無毛,圓柱形,有腺狀皮孔,樹皮有異味。單對生,卵形,卵狀披針形,倒卵形或橢圓形,揉碎有特殊的清香味。葉長3-13cm,寬1.5-6.0cm,頂端急尖至長漸尖,基部漸狹下延,全緣以至不規則的粗齒,無毛或有短柔毛;5月中旬開花,6月下旬至7月初核果成熟,呈紫色,種子千粒重17.3g,自行發芽較困難(21,每年3月底枝條萌發,11月開始落葉。由於思茅豆腐柴尚未引起人們的充分注意,其生理生化方面的研究報導較少見。

生長習性

思茅豆腐柴思茅豆腐柴
雲南南部分布區為熱帶季風氣候,乾濕季分明,年平均濕19-22℃,極端最高溫37-39℃,極謫低溫-6-5.8℃,年降雨量1200-1800毫米,多集中在5-10月,相對濕度80-82%。生長於基南為迭紀紫少頁岩系構成的山地,也見於迭紀石灰岩構成的山地,土壤以紅壤土為主,其次是黃壤土和淋性碳酸鹽土,PH值可從4.5-7.5,適應性強。花期6-7月,果期8-9月,結實率高。天然下種局限於樹冠周圍,在有適當蔭蔽和土壤濕潤的條件下,種子可以萌發成苗,在林中生長緩慢,在低海拔郁裝備交大的林中,長勢較差;在800-1000米的向陽山地疏林中生長最好,多為2-3層喬木,人伴生的常見樹種有羊蹄甲bauhiniavariegataL.一擔柴Colonafloribunda(wall)craib.木紫珠callcarcpaarborearoxb.大果山香圓Turpiniapomifera(roxb)dc.火繩樹erilolaenaspectabilis(DC)planch等。 

分布範圍

主要分布於雲南南部的思茅西雙版納瀾滄,向西南部中延伸到雙江、耿馬、滄源、龍陵,東部到金平。生於海拔500-1500米向陽乾燥的山坡疏林中,平坦地區偶見。

瀕危及保護

保護價值思茅豆腐柴為中國特有,是熱帶珍貴的保護自然保護區以外的植株,嚴禁砍伐,產區應積極引種試種並推廣種植

化學成分

思茅豆腐柴(PremnaszeraaoensisPei)中的黃酮類化學成分。
方法:利用SephadexLH-20及矽膠等色譜技術進行分離純化,根據理化性質、光譜數據進行結構鑑定。
結果:得到7個黃酮類化合物,分別鑑定為5,4'-二羥基-3,7,3'-三甲氧基黃酮
(1)5-羥基-3',4',6,7-四甲氧基黃酮
(2)5,4'-二羥基-7-甲氧基黃酮醇
(3)5,3'-二羥基-7,4'-二甲氧基黃酮醇
(4)3',4',5-三羥基-3,7-二甲氧基黃酮
(5)5,7·二羥基-4'-甲氧基黃酮
(6)5-羥基-7,3',4'-三甲氧基黃酮醇
結論:這7個化合物均為首次從思茅豆腐柴中分離得到

思茅豆腐柴思茅豆腐柴標本

栽培方法及注意事項

思茅豆腐柴思茅豆腐柴
宜用種子繁殖
栽培技術扦指育苗豆腐柴一年種植,多年受益,一般採用扦插育苗。於秋冬季或早春豆腐柴未萌芽之前,採集粗壯的野生枝條,剪成具2個以上潛伏芽,基部楔形的插穗。插穗人土深2/3,行距10x30cm。插穗應選兩年和兩年以上的枝條為宜,成活率可達70%以上,如用生根粉處理,生根率可達90%,移栽成活率達80%。據介紹,用水培砂固定法扦插成活率可達80%,培育的苗木根系發達,且不受圃地限制,扦插密度高又便於管理,是較為理想的育苗方法。
豐產栽培全墾整地,於3月進行截乾栽植,密度為10x30cm(種植之後截乾的,留地上莖loem)。成活率可達90%以上。豆腐柴生長旺盛,分孽數和產量較高,一般分孽數10枝左右,鮮葉平均產量0.45kg/耐,在截乾條件下,一年採摘1次葉(8-10月),成苗之後,一年有3次最佳的采葉期,可在6月初,8月初和10月各采1次。每畝可收鮮葉500kg左右。

植物價值

思茅豆腐柴思茅豆腐柴
食用價值
製作方法採摘幼嫩的豆腐柴葉片和枝梢(約0.5kg),清水洗淨甩乾,盆內裝水約lkg,於其中充分撕碎葉片,直至泡沫泛起,汁液碧綠,手感油膩。用乾淨紗布將之過濾於盆中,另取灶堂柴火灰(不帶泥炭,含鹼成分)約50g,加水少許混勻,紗布過濾,灰液存於器皿中,酌量加人豆腐柴濾液中或直接過濾於豆腐柴濾液中。用手或筷子攪勻,當濾液逐漸變沾,感覺有阻力時,靜置10-20分鐘,即凝結成塊,清鮮嫩綠,狀如豆腐或果凍,切成數塊後,即可鮮食,口味頗似薛荔(Ficuspuil")製作的涼粉,清涼解熱,嫩滑爽口,若加上酸菜末,則更具獨特的風味,是人們夏季避暑解渴的理想小吃。但這種豆腐不宜煎炒,它不上油鹽,易化為水。 

藥用價值
思茅豆腐柴葉可制豆腐;植物體可入藥,具清熱解毒,消腫止血,主治毒蛇咬傷,無名腫毒,創傷出血。其葉和嫩枝含有大量的果膠,蛋白質和纖維素,也含有較多可供利用的葉綠素維生素C。在粗蛋白質中,胺基酸含量占10.5%,其15種胺基酸中,人體必需的胺基酸有蘇氨酸異亮氨酸亮氨酸苯丙氨賴氨酸等,占總胺基酸的34.91%,總乾葉重的3.68%。豆腐柴葉中的過氧化物酶含量是目前用於提取過氧化物酶原料辣根的8倍,有很高的化工利用價值。豆腐柴葉中果膠含量達30%-40%,酉旨化度為73%-78%,高於目前國內用於提取果膠的其他原料。根據原料特點,採取相應的工藝流程和工藝條件,提取率可達到理論量的50%-84%,果膠的膠凝度在165級以上,屬高甲基果膠,商品果膠產率達22%以上。

果膠提取的工藝流程將採收的思茅豆腐柴鮮葉攤平曬乾(或烘乾),使其含水量低於12%;然後將乾葉粉碎為0.9-1.5二粉末,用(硫酸或鹽酸)萃取,醇沉澱。主要工序是酸萃取,濃縮,沉澱,分離,脫色和乾燥等。主要設備有反應鍋,離心機,沉澱鍋,真空循環濃縮器,真空乾燥箱酒精回收塔和粉碎機等。近年來採用噴霧乾燥脫色技術替代乙酸和鋁鹽沉澱法用於果膠生產,提高了產品質量,簡化了工序,降低了成本,經濟效益更加顯著。
經濟價值
種植豆腐柴和進行思茅豆腐柴果膠的提取加工是山區脫貧致富的好路子,在湖北的鄖陽縣和五峯縣已建立了數百畝種植基地。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位於湖南省西部的武陵山區,與湖北,重慶貴州三省市邊區毗鄰,是經濟發展較慢的老,少,邊,窮地區。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四季分明,微酸性棕黃壤和黑壤,植物資源豐富,也非常適於思茅豆腐柴的生態要求,它分布廣,蘊藏量大,生長旺盛,但都處於自生自滅狀態,山民們常采葉來製作“神仙豆腐”以消暑或者用作豬飼料,沒有得到很好的開發和利用。目前中國的果膠產量還不能自給自足相當大的一部分仍依賴於進口。開辦果膠提煉廠成本小,利潤大,科技人員容易培訓。 

相關詞條

生物 植物 自然

參考文獻

1.李欽,沈月毛,李萍;思茅豆腐柴中的黃酮類化學成分研究;中國藥學雜;2008Vol.43No.6P.417-419
2.陳福明豆腐柴葉提取果膠工藝研究;浙江林業科技;1988(3):20一26
3.陳順偉豆腐柴繁殖與豐產栽培試驗初報;浙江林業科技;1988(2):18一22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