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宅族[亞文化愛好者]

御宅族[亞文化愛好者]
御宅族[亞文化愛好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所謂御宅,廣義上講是指熱衷於亞文化,並對該文化有極度深入的了解的人;狹義上是指沉溺、熱衷或博精於動畫、漫畫以及電子遊戲的人。 目前於日本已普遍為各界人士使用而趨於中性,其中也有以自己身為御宅族為傲的人。而對於日本以外各國家或地區的御宅族來說,這一詞語所含的褒貶意亦因人而異。

基本概念

定義

御宅族 御宅族

廣義的御宅族指熱衷於 亞文化 ,並對該文化有極度深入的了解的人。 比如“體育宅”、“音樂宅”、“汽車宅”、“鐵路宅”、“軍事宅”、“槍械宅”、“攝影宅”、“化學宅”、“植物宅”、“方言宅”等等。

狹義的御宅族指沉溺、熱衷或博精於動畫、漫畫以及電子遊戲 的人

本條目主要介紹後者。

語源

“御宅”一詞來自於日語的御宅「お宅/おたく」一詞,本意是第二或第三人稱敬稱,或對其住宅或家庭的稱呼。 後引申用「おたく」指代本條目所介紹的特定人群。關於這種引申的稱呼的起源有兩種說法。

逾時空要塞 逾時空要塞

第一種說法是,1970年代,美樹本晴彥和河森正治等出身慶應大學的STUDIO NUE創作者使用這個辭彙互相稱呼。1982年,STUDIO NUE製作的動畫《逾時空要塞》中,主角互以「おたく」稱呼對方。後來這種稱呼變成愛好者們之間流行的稱呼

第二種說法是,社會評論分析者中森明夫在1983年中期於漫畫月刊《漫畫ブリッコ》上連載的《「おたく」の研究》專欄中,初次正式地使用這個名詞來稱呼這個族群,由此發展為了對人用詞語。

擴散

日本主要常寫作片假名的“オタク”,或附有嘲諷或自嘲性質的非正式的書寫型式“ヲタク”(常縮短為“ヲタ”,多在網路上見到,因為オタク一詞被一部分日本人視為差別用語),而因為族群的增大,使得網路上對於此辭彙的使用量不斷增大,現今,也可見到對於此詞的各種轉品跟轉用法。

OTAKU一詞早已作為一個世界公認的辭彙,被收錄入各大英語詞典中(如上海交大出版的英漢大詞典,牛津大學出版的各類牛津詞典),在權威詞典中,OTAKU常被定義為:(日本的)計算機迷,網蟲。但這只是一個較為狹義的定義,實際上OTAKU一詞的覆蓋面是很廣的。

華文世界中,“御宅族”這種代稱目已經很少在平常的使用中見到。一般來說,日本海外較常直接用羅馬拼音的“otaku”來稱呼(尤其是拉丁字母使用地區)。台港中三地的網路討論社群以及社會輿論有許多運用“宅”字自創的辭彙語用法,如:[肥宅]、“阿宅”、“宅人”、“宅男(女)”、“宅物”、“大哭呆”、“號呆”,景氣低迷時更有所謂的“宅經濟”。但是,“御宅”並不能與“宅男”、“宅女”劃上等號。而近有少數人更以“J”字來替代宅,可能是減輕媒體輿論的刻板印象。

辨析

宅男≠動漫迷≠御宅族

御宅族[亞文化愛好者] 御宅族[亞文化愛好者]

如今華語媒體上所說的宅男宅女多指的是家裡蹲,和御宅族無太大關係,家裡蹲不是御宅,純屬非此流人士誤解其字面意思為國語的“宅”,並誤以為是“居住處”的意思從而造成的用詞錯誤。正統御宅族對這種說法很排斥,因為這種說法造成的直接後果就是所有御宅都被認為是家裡蹲而不被理解。

且由於簡易思維與長期誤用,同時因為媒體經常透過自創“宅”詞加以炒作(如:宅經濟),認為“宅”是指具備:經常足不出戶、流連網路、穿著不修邊幅、不擅言詞、缺乏對異性的魅力(主要受“電車男”影響)等形象,並只要符合上述形象,便會被社會大眾套上“宅男”加以形容,同時也被誤用於自嘲。由此而引申而出詞語“宅在家”或句子“跟家宅著”、“我在家宅了多久”。實際上,這些定義較符合上述特性者為隱蔽青年。

自2007年開始,眾多台灣新聞媒體開始使用“宅男”一詞,但對御宅族的“宅男”卻不完全了解,進而引發諸多誤會。例如:2007年7月7日的新聞寫道“23歲宅男上網到中風”、中天綜合台的全民大悶鍋在2007年7月19日中以“大學錄取率高,畢業失業率也高,一堆宅男懶斃了,我們下一代該怎么辦”來當作主題;同年,2007年8月2日聯合晚報三版標題也以“你家有沒有宅男”為標題,並將宅男視為病態。皆把“宅”一字作為類似“尼特族”的另一種說法。此外,台灣中視吳宗憲主持的節目“我猜我猜我猜猜猜”中,亦曾將ACGN迷冠以隱蔽青年之定義,並加以詮釋;但ACGN迷並不一定是隱蔽青年,而隱蔽青年也並不一定是ACGN迷;部分ACGN迷和隱蔽青年並不想把這種稱呼通用,因此造成他們對此一言行的反感。

御宅族[亞文化愛好者] 御宅族[亞文化愛好者]

由於社會大眾對御宅族的認知與御宅族的內部認知出現差距,同時亦有ACGN動漫愛好者不滿被稱呼為“御宅族”、“宅男”或“電車男”,因此世界各地均有與御宅族相關的社會運動,主要是希望澄清大眾對這個族群的誤解,及反對歧視御宅族與ACGN動漫文化。

核心特徵

GAINAX創始人之一,自稱“Otaking”(御宅王)並被稱為“御宅領導人”及“御宅教主”的岡田斗司夫對御宅族的定義為:“在這個被稱為“映像資訊全數爆發”的21世紀中,為了適應這個映像資訊的世界而產生的新類型人種。”換言之,就是對映像的感受性極端進化的人種;然而,這是岡田為御宅族美化而下的個人詮釋,與一般主流媒體宣傳的並已被不明真相的大眾所接受的概念不同。

首先,對其所熱衷的領域具有 狂熱性,對這一領域的理解具有 深入性

其次,擁有對映射資訊爆發和信息化的 適應性,對資料搜尋與考據的跨領域 發散性,對映射創作者所提示的暗號,一個也不漏的加以解讀與研究。

第三,永不滿足的向上心和 自我表現欲,對所熱衷領域的熱愛和理解要能夠通過各種渠道表現出來。

分類

御宅族 御宅族

《御宅的研究》中對御宅的分類為:

①.消費型御宅

拘泥於某種對象,將金錢與時間完全投入其中的御宅。(比如模型手辦收集)

②.心理型御宅

有兩種類型的心理型御宅

a.想將自己的愛好傳播給周圍的人(傳教者)

b.自己創造出興趣愛好

御宅文化 御宅文化

從此,以”御宅一族”之名,取代了過去的”竹之子一族”以及”太陽族”甚至”暴走族”等,成為涵蓋所有”××族”範疇人群的正式命名。

在20世紀80年代初期,御宅一詞多用於那些成年了但仍然迷戀遊戲,動漫,手辦等並且單身的日本男子。隨著該群體的飛速擴散,除了用於外國人、日本女性以及已婚男性外,還用於宗教信仰傾向者(奧姆真理教?),蹲家族(啃老)或者學術鑽研者等。學術研究方面,一般的意見是,只限於理工科系的學術研究者才會被稱為御宅。另外一般50歲以上的以及醉心於傳統藝術的人則很少以御宅稱呼。

狹義的御宅定義原本只是單用來形容對動漫等範疇,逐漸演變成廣義定義,即”沉迷於社會大眾一般難以理解的亞文化之中並且難以溝通交流的人”。此外,社會對於御宅的態度也開始因人而異,對於那些在特定範疇內具有深厚知識的達人們開始持肯定的態度。

一個比較著名的例子就是棒球外野手鈴木一郎(效力於美國職棒聯盟西雅圖水手隊,在全明星賽上打出“Running home run”的飛毛腿),以其超強的捕球能力在場上每每作出他人所不能得接殺球表演時就被稱為”御宅的表演”。

動漫迷 動漫迷

較為流行的御宅分類為以下5大類:

.成家了的偽御宅

.我行我素派御宅

.對涉及領域情報高敏感度御宅

.高社交能力御宅

.同人女系御宅

此外,根據御宅界泰斗岡田斗司夫於1996年5月發表的『オタク學入門』,至少當初執筆時,オタク(片假名的御宅寫法)這個詞乃是1996年NHK電視台禁播的詞語,並且岡田在接受NHK採訪時已經知曉了此事。因此,オタク的寫法一般被認為就是指岡田斗司夫這類人,而對此感到厭惡的人轉而使用「ヲタ」來稱呼。オタク的寫法在海外比較流行,而在日本國內已經是無人使用的死語了。

御宅族的歷史

最初用法

御宅族 御宅族

20世紀80年代初,御宅一詞尚未流行的時候,人們常用“ビョーキ”(即日語病気的諧音)及“二次コン”(二次コンプレックス的縮寫,complex,劣等感)來稱呼這一類人。

其中,ビョーキ主要指對動畫及同人漫畫感興趣的群體,另外還特別暗指蘿莉控一族,常見於當時的各種動畫雜誌和同人作品中。在動漫題材中則多出現在以低年齡少女為主角的作品中。

當時社會上對這個詞得認知度非常低,正巧出現了兩件當時比較引起轟動的事件。一件發生在北海道原野,一名腳上有傷的男子因被一塊墜落的鐵臂阿童木模型砸中而不幸身亡。還有一件是發生在一周后所謂“宮崎勤事件”,即發生在東京,崎玉等地的連環幼女殺人事件。各大媒體均使用了御宅來指稱疑犯宮崎勤。一時間御宅一詞給普通民眾中間傳播開來,當然是非常負面的影響。

此外,從最初開始,媒體即把御宅一族視為和”竹之子一族”以及”太陽族”同類的群體而進行宣傳報導。也因此給普通民眾留下了不好的印象。

變遷時期

1、動畫爆發期

20世紀70年代後期-80年前期。

這段時期的動畫,不但有傳統的少兒向,還大量湧現了中高學生向的青少年動畫。以《宇宙戰艦大和號》,《銀河鐵道999》,《魯邦三世》和《機動戰士高達》為代表的新生代動畫,籍以電視台放送,劇場版公開等形式成為公眾熱點,使得動畫產業急速發展起來。這段時期,對動畫愛好者稱呼為アニメファン(anime fan),並無參雜貶義,否定的意思。

2、泡沫時期

20世紀80年代後期。

這個時期日本進入了產品大量生產化時期,在經濟景氣帶動全民腰包增長的背景下,出現了很多對有著高度表現力的動畫懷有濃厚興趣的人。伴隨著泡沫經濟景氣,擁有更多閒暇和鈔票的人們也開始變得更有購買力,能夠買入高價的影音設備和電子產品。就在這段時間裡,御宅確立自己作為人稱的標誌,開始作為一種社會現象被社會大眾所了解。在80年代日本動畫黃金時期,OTAKU可說是創造出這片輝煌時代的背後推動者!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有日本“OTAKU之王”(OTAKING)之稱的岡田斗司夫和他所創立的GAINAX,而GAINAX本身也於1991年分別推出過兩集半自傳性的OVA《おたくのビデオ》,將當時日本ACGN迷生態作了相當寫實而且直接的描述。

3、宮崎勤事件

1988年-1989年。

OTAKU定義狹隘化發展的起因是日本著名的“宮崎勤事件”。

宮崎勤事件 宮崎勤事件

東京,崎玉等地的連環幼女殺人事件的罪犯宮崎勤的家中,發現了堆積成山的各種影碟,錄像帶等被媒體廣泛報導後(事後查明,動畫類在錄像帶總數內占的比率沒有想像中的多),對於當時正處於急速蘿莉傾向化並且毫無規制化發展的動畫產業造成了劇烈衝擊,並且形成了對御宅一族非常苛烈的非難。從這個時期開始社會大眾形成了對御宅一族的一般定位,即熱衷於動畫的成年人乃是非常幼稚以及異常的人這類印象。

4、OVA與PC時期

20世紀90年代前期。

由於受東京,崎玉等地的連環幼女殺人事件的影響,動畫產業對蘿莉傾向化作品作出了自主規範,極力避免那些針對幼兒的性刺激類的描寫。同時期光碟普及化,OVA作品大量出現,以稍狂熱的青少年作為主要定位。同時期還有DOS/V作業系統的普及(日文DOS,玩早期光榮遊戲的人都知道),形成了以秋葉原和日本橋為中心的電腦DIY一族的興起,又被稱作電腦御宅(パソコンオタク)

5、EVA和電視遊戲時期

新世紀福音戰士 新世紀福音戰士

20世紀90年代後期。

新世紀福音戰士的問世是動畫界的一個大事件。這個時期的日本社會,經濟動盪,傳統的學歷重視論貶值,越來越多的青少年懷著對外界的漠然和對自身的惶恐不安。EVA對這樣動盪期的青少年層產生了劇烈的衝擊而廣受歡迎(真嗣看來是那個時代日本少年的真實寫照阿-_-),以至於該作甚至被拿來作為一個社會現象進行了專門研究。另一方面,電視遊戲和電腦遊戲普及化,遊戲業界蓬勃發展,誕生了很多著名的遊戲製作公司。

EVA放映後,當年(1996年)5月,岡田斗司夫發表了《御宅入門》一書,最終章里寫下了著名的御宅宣言“御宅是日本文化的正統繼承人”。(オタクは日本文化の正統継承者である)此書當然也被公認為御宅最正統的寶典了。

6、市場普及化和泛濫化時期

21世紀00年代前期。

動漫愛好者 動漫愛好者

隨著越來越多作品的問世和DVD的普及,市場開始轉入普及化,原來10000円左右一盤的錄像帶從市場上消失,取而代之的是3000~5000円左右價格相對便宜的軟體和DVD,

原本面向狂熱愛好者的作品販賣也為一般消費者接受。並且由於遊戲機和電腦的普及,形成了極為龐大的市場。經濟界也開始矚目這個市場,據野村綜合研究所的調查,御宅市場(包括電腦DIY,動畫,遊戲,手辦,漫畫等)的市場規模約為2900億日元。日本產經省也將其看作為開拓國際市場的一種有效手段而頗為關注。

相關作品

動畫

《逾時空要塞》(“おたく”這一稱呼興起的契機)

《otaku的錄像帶》(1991年GAINAX早期還未成型時製作的一部描寫御宅族的半動畫半訪談作品)

漫畫

《現視研》(描寫御宅族大學生日常生活的優秀作品)

《幸運☆星》(泉此方)

《絕望先生》

《鏇風管家》

《銀魂》(真選組動亂篇、宅十四篇等)

《海月姬》(倉下月海)

《只有神知道的世界》(桂木桂馬)

《喪女》(黑木智子)

《飆速宅男》(小野田坂道)

《黑塔利亞》(本田菊)

《電波教師》(鑒純一郎)

《乾物妹!小埋》(土間埋、橘·亞力克斯)

小說

《電波男》(本田透)

《歡迎加入NHK》(山崎薫)

《乃木坂春香的秘密》(乃木坂春香)

《我的妹妹不可能這么可愛》(高坂桐乃、五更琉璃)

《潛行吧!奈亞子》(奈亞子、克子)

《萌萌侵略者》(加納慎一)

《路人女主的養成方法》(安藝倫也)

電影

《電車男》(日本2004年的網路故事,後改編為電視劇及電影,男主角為典型的御宅族形象。)

電視劇及節目

次元愛 次元愛

《秋葉原@DEEP》(アキハバラ@DEEP )

《2次元在哪——2次元的入口在哪裡?》(にじどこ~2次元の入り口はどこですか?)(日本瀨戶內電視台製作的以二次元文化為主題的電視節目)

《次元愛》(中國中央電視台新科動漫頻道推出的宅文化紀錄片)

特攝

《非公認戰隊秋葉原連者》

類似名詞

Maniac

看懂這幅畫就證明你是OTAKU 看懂這幅畫就證明你是OTAKU

與英語中的Maniac(狂熱者、發燒友)一詞有著某種程度的相似之處。一般而言兩者在日本常被混用,但如果依層次(對特定領域的熱衷程度)來分割的話,則御宅族會比Maniac的層次略高(通常來說,這也代表了對於社會的適應力更低)。或許因為 mania 一字本身有病態狂躁的意思,英語中常用 geek、nerd 等詞,而少用 maniac。

OTAKU與一般ACGN愛好者(FAN)或者狂熱分子(MANIAC)有什麼區別嗎?依照日本“OTAKU之王”(OTAKING)岡田斗司夫的說法是:OTAKU與FAN或MANIAC所不同的地方,並不只是因為“喜歡”而漫無目的地收集這部作品或相關領域的資訊。而是將所的到的資訊經過整理消化,將它吸收成為自己的知識,並具有分析能力。也就是說OTAKU並不是“學習”,而是要轉換吸收化為己有,跟一般定義中陰沉偏執的印象大相逕庭。

秋葉原系

在日本,還衍生出另外一個在現今來說已經無可分割的名詞“秋葉原系”(日本多簡稱為アキバ系)。此名詞的誕生,乃因為御宅族的興趣大多以動畫與遊戲為主要涉獵範圍,而對於電子電器產品有著較平常人更大的需求,故常於當初日本東京都內曾以電子商品著稱,被稱作“電器一條街”的秋葉原一帶出沒,尤其是當初日規個人電腦PC 9801的全盛時代為此時期之代表。後來秋葉原因為眾多因素及商業區位改變,店家趨勢已經從電器產品轉為動漫畫遊戲精品為主,而這些以興趣為主而不重視穿著打扮的人便被稱作“秋葉原系”。日本曾出現的18禁電腦遊戲“アキバ系彼女”(秋葉原系的她)便以此為題。

腐女子 腐女子

此名詞並不限於形容男性,有類似嗜好與特性的女性。雖然以男同性戀作品為主要涉獵範圍,稱為腐女的同人女也常被算入Otaku的行列。腐女子原本是日本此類型的女性自稱的詞,後來引進華語社會後,被使用的更加廣泛,而實際上,日本那邊則常直接以宅女(オタ女)來稱呼同人女。或者,比較狹隘的稱呼,やおい女。

至於被視做御宅族的指標--動漫、電腦遊戲這些東西,雖然在本質上有其不可分割性,但在日本並沒有特殊的統稱(對於其內容倒常以“二次元”來指稱,因其主要皆為二次元圖像的因素。即使到了高度3D模型製作技術的時代,這個名詞的代表性依然沒有動搖)。

普遍評價

正面評價

相對地,日本有一段時期不少歌星不介意承認自己為御宅族,例如SMAP等團體亦會出席御宅向的節目,還使用了大量的高達名言和術語。在2007年國際漫畫獎的典禮中,日本的外務大臣(麻生太郎,詳參下部)亦用廣東話說出“其實外務大臣都系動漫迷嚟架”(其實外務大臣都是動漫迷)。

2004年轟動日本的網路故事《電車男》塑造了一個日本社會中認為的宅男形象:不重外表、沒女性緣、不敢與女性交談、對電腦在行、對次文化在行、會收集各式各樣的模型。隨著故事拍成真人電影版、電影劇及畫成漫畫輸出世界各地,“電車男”的形象便變成普遍的御宅族或宅男形象。

負面評價

由於對於某些次文化產物過度熱衷,易被社會大眾視為不事生產的一群。此外,收集某些ACGN次文化產品,如槍枝或色情內容品等等,可能會因此被視為潛在罪犯。如日本曾經發生過的有名案件“東京‧埼玉連續幼女誘拐殺人事件”(又稱宮崎勤事件,1988年—1989年)的犯人宮崎勤,因為從家中起出大量的幼女色情動畫錄像帶的畫面被媒體大幅報導 (而在後來在一名記者的blog指出是當時的媒體炒作,搜出的大多是正常向的ACGN作品,而非傳媒報導中的色情物品),使OTAKU母群體的聲譽被社會所質疑。

1988年8月至12月之間,在日本崎玉縣陸續發生了三起4—7歲女童失蹤案,並發現其中一名被害人的屍體。翌年2月,一名署名“今田勇子”的嫌犯將骸骨寄到死者家中並附上作案聲明。6月東京一名5歲女童失蹤,後來發現時已被分屍。兇手的行兇手段真的只能用“滅絕人性”來形容,並引起日本警政當局的重視。後來經過布線追查之後,於7月逮捕了當時23歲的兇嫌宮崎勤。警方在他的住處收集證據時,意外地搜到許多動漫畫相關資料,以及大量描寫性變態與性虐待的漫畫、同人誌及A片,與他誘拐女童拍下的變態錄影帶。而他也坦承殺害4名女童並將其分屍……後來經精神鑑定,證實宮崎勤有分裂性多重人格的傾向。本案在當時曾經喧騰一時,所有的媒體幾乎都借著這個事件大作文章。1997年,東京地方法院宣判宮崎勤死刑。

這件事情對當時產生了很大的影響。“OTAKU”這個字眼開始曝光化與禁忌化,本來OTAKU是動漫迷們的共同稱呼,但是自此事件後,這個字眼變成帶有高度負面意味的辭彙。如今一般日本人觀念中的OTAKU,是把“生活里除了動漫還是動漫”的過度狂熱愛好者跟“對某些特定事物的愛好極端偏執,而且老把自己關在家裡不與人接觸”畫上等號的。甚至連“OTAKU之王”岡田斗司夫在接受NHK採訪時都被電視台“警告”不能說出“OTAKU”這個字眼。由於一般動漫愛好者以及從事同人誌活動的人雖然為數不少,但不一定都是OTAKU,卻因“宮崎勤事件”受到波及而被傳媒貼上標籤,使得形象敗壞到谷底。這雖然是以偏概全的結論,不過也由此可以知道媒體的破壞力,說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也不過分。之後日本的“遊人事件”、“有害圖書追討運動”也算是宮崎勤事件的餘波,使得日本的漫畫家們也紛紛發出了不平之鳴。

加以因為過分熱衷特定領域,其中不少人對於人際關係與社交能力相對於一般人而言較為不善及不活躍,故日本社會對於這族群的觀感普遍來說並不是很好。其中亦有多種體材的作品描寫日本對御宅族的岐視和誤解。受到各種媒體的影響,日本國外對OTAKU一詞的理解亦偏向於較為負面。即使並非負面,亦只是視為並不能脫離小孩子興趣的動漫迷。

次文化 次文化

2008年6月於秋葉原發生的屠殺案讓御宅族和社會的溝通問題浮出水面,香港報紙《明報》認為日本社會排擠御宅族社群導致御宅族和社會更加脫節、更加難融入社會有關。此次事件實際上著眼點不應該放在屠殺者是否御宅族,而更應該放在日本的工作機會減少,大部份人只能以不穩定的臨時工維生。此案中兇手主要是因為工作不穩定而對社會失望,和他是否御宅族的關係實際上無關。

而媒體認為兇手是御宅族的證據只有他在畢業冊上畫的一位男性遊戲角色,畫的數目亦只有一張,證據是否足夠存有疑問。香港媒體更在沒有任何額外證據之下,單憑案中兇手是在秋葉原犯案便直指他是御宅族。

商業市場價值

周邊商品 周邊商品

此後在日本,此方面的情勢開始產生轉變,由於日本乃為資本主義掛帥的國家,“經濟價值”就成為了一切的總指標。日本著名的社會經濟研究團“野村綜合研究所(野村総合研究所)”,於2004年提出了“オタク市場報告書”,提出了這個市場有著兩兆三千億日圓的規模,但因為被認為當初的研究方向並不夠廣,而實際上的市場規模可能更大。加以義大利主辦的“威尼斯雙年展第9回國際建築展”(La Biennale di Venezia),日本館的出展項目便是以“御宅族 空間=人格=都市”為主題,某些動漫畫中創生的符號與角色也被一些國際知名的設計名牌採用,使其價值開始重新被世人所肯定。

2005年日本最大民間智庫野村總合研究所發行“瞄準御宅族”(日文原書名“オタク市場の研究”)一書,正面的發表2000年得到的研究結果,把御宅族的賺買意欲視為一個巨大的市場方向。介紹御宅的行為理論、對應的市場策略和市場概要等等。

而同年,IT Media News亦把此視為巨大的商機,認為不計算周邊商品,只計算映像、漫畫和遊戲的銷量下,“萌”這個市場值888億日元。

當今社會的新族類

你知道“洞穴族”、“飛魚族”、“草莓族”是指哪一類人嗎?這可不是某個民族的簡稱,是一個對當下社會,對某一類人的別稱。本任務讓我們一起去了解身邊的新族吧。

時尚新人類

時尚新人類 你屬於哪個“族”?

新族人類

新新人類,為1980年代末期至1990年代初期的台灣流行語,最早的起源為1980年代末期。此類人群有“新潮”、“年輕”、“不同於舊時代的人們”的特徵。他們生活在物質及文化豐富的新時代,追求一切可觸及的新生事物,喜歡刺激與冒險,倡導新生活,新文化,新運動等。
HI族
99族
孤族
蠶繭族
趕巧族
炒車族
早退族
BT族
炒號族
草族
跪族
漂族
愛餓族
被迫族
無趣族
飆車族
標題族
暴走族
幫幫族
備胎族
背包族
奔奔族
不婚族
畢婚族
背車族
車床族
草莓族
友團族
車縫族
彩虹族
春困族
炒鳥族
抄號族
晨鳥族
簡訊族
考碗族
恐婚族
溜溜族
走穴族
流浪族
樂單族
賴班族
隱貸族
手娛族
藥盒族
典當族
代課族
蛋殼族
電腦族
洞穴族
電波族
代排族
代購族
定格族
飛人族
放氣族
飛魚族
飛特族
粉粉族
粉領族
國貨族
過勞族
哈哈族
號哭族
火腿族
合吃族
候鳥族
海蒂族
哈租族
哈韓族
喊山族
紅唇族
哈比族
倦鳥族
摳摳族
熱婚族
遊藝族
炒錢族
外食族
夜泳族
友團族
阿魯族
布波族
阿Q族
蛋殼族
海豚族
囤暖族
傍傍族
團拜族
曬愛族
挪窩一族
倚靠族
月光族
隱婚族
養卡族
御宅族
太陽族
跳蚤族
淘券族
討薪族
微量族
無性族
蝸居族
石人族
試藥族
曬黑族
燒包族
試考族
試吃族
伸手族
上班族
曬卡族
曬一族
剎那族
閃婚族
食利族
食泥族
試客族
急嫁族
摳門族
扣扣族
低碳族
懼上族
黑飛族
湊假族
拼居族
揭蓋族
海啃族
厭師族
蠶繭族
替課族
慳錢族
淘港族
短婚族
求生族
團居族
避年族
學租族
星光族
蝦米族
鹹魚族
藥丸族
坐班族
追風族
轉存族
裝窮族
蟄居族
追星族
智旅族
折客族
準婚族
職客族
宅內族
晚睡族
威客族
婚活族
捏捏族
陪拼族
學租族
準老族
走班族
透明族
脫光族
淘寶族
夾心族
簡易族
急婚族
酷摳族
回巢族
爬鋪族
管道族
花草族
擺婚族
密碼族
路憂族
辣奢族
周光族
淘婚族
庫索族
鼠族
穿青族
211蟻族
捧車族
陪拼族
龐克族
拼位族
窮忙族
潛水族
日光族
試衣族
刷刷族
閃電族
哇喔族
草莓族
慢活族
裝嫩族
洋漂族
賴校族
熬熬族
奶瓶族
年清族
泡泡族
榴槤族
樂和族
裸婚族
懶婚族
樂活族
獵婚族
麻豆族
蘑菇族
秒殺族
掏空族
歌特族
車震族
張三族
偽婚族
宅內族
快閃族
隱身族
叮飯族
蹭蹭族
恐假族
囤囤族
購硬族
海囤族
掏空族
鐵丁族
SOHO族
BOBO族
WINK族
YOYO族
NONO族
LATTE族
啃椅族
恐歸族
啃嫩族
啃小族
樂定族
零薪族
賣折族
漂一族
拼折族
棄檔族
搶票族
騎游族
悄婚族
時彩族
速配族
掃街族
拖粉族
臥學族
圍脖族
蝸牛族
虛客族
宅生族
做種族
剛需族
陪吃族
裝忙族
隱居族
戒駕族
研漂族
找罵族
曬密族
向日葵族
黃昏就業族
裸體上班族
下水道一族
月老族
跳早族
鐘擺族
4050族
99一族
yes族
紫E族
FUN族
地下族
裸光一族
淘券一族
網咖一族
螢火蟲族
胡蘿蔔族
新丁克族
90後帖族
90後潮男族
捷運娛樂族
網路理車族
網路廬舍族
文化創造族
帶客插隊族
網路曬衣族
奧運搶婚族
隱性就業族
網路曬衣族
馬扎排號族
白領擺攤族
白領練攤族
敗犬女一族
超市試吃族
國際自由族
上班帶飯族
無線蹭網族
打烊購物族
超市收票族
職場幽怨族
二手名牌族
文化啃老族
長三角通勤族
信用卡啃老族
職場動物族
課桌徵婚族
月光退休族
夕陽隱婚族
周末失蹤族
職場閃離族
都市種養族
未富先奢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